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4.1生物进化的理论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_《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是上一节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延伸,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产生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产生原因在高考中常考到。
【教法指导】1.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根据地质年代由近及远出现的生物化石来证实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即可得出结论。
2.生物多样性是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来说明的。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与进化的关系注重理解。
【新课导入建议】1.展示几件化石或化石图片,提出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很有规律,提出与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2.展示各种形态各异的各种生物图片,地球上生物具有多样性,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流程设计】,填充“【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完成课前自主导学:(1)阅读教材P103-105思考交流1”。
(2)阅读教材P105,填充“【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完成思考交-109流2”。
⇒步骤1:课程导入:选择【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两种形式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步骤2:检测预习情况:(1)学生尝试表述生物进化的方向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学生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步骤3:学生根据教材P104表格总结生物进化的顺序、趋势和生物代谢类型的演变,通过【探究1】总结,学生分析解答【例1】。
⇓步骤6: 默诵【结论语句】,尝试构建最佳知识网络,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和教材P109【评价指南】。
⇐步骤5:学生总结生物五界系统细胞结构特征和能量利用方式的基本差异。
⇐步骤4:学生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讨论总结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解答【例2】。
【课前自主导学】1.主要进化事件(以动物为例)35亿年前—原核细胞首次出现↓21亿年前—真核细胞首次出现↓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古生代奥陶纪—无脊椎动物繁盛,无颌鱼类及脊椎动物首次出现↓古生代志留纪—有颌鱼类首次出现↓古生代泥盆纪—昆虫、两栖类首次出现↓古生代石炭纪—爬行类首次出现↓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鸟类出现↓新生代更新世—现代人类出现2.进化方向单细胞→多细胞;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级→高级3.依据化石、同源器官。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精品教学课件
2.拓展探究:某同学认为“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变异的方向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 一致的”,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科学思维) 提示:不正确。在自然选择之前,生物中存在多种变异,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自 然选择选择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
【典例探究】 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使人们认识到,原来自然界的万
【类题精练】 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 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 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C。长颈鹿长脖子的出现不是环境引起的,而是种群内本来就存在长 脖子的变异,环境仅仅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 并且遗传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猎豹和斑马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 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C正确;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 而失去视觉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D错误。
③秦岭地区所有金丝猴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 ( √)
【问·答】——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积极思维”: 个体生育能力相同的种群在没有迁入和迁出,不考虑致死,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 自交后代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变化吗? 提示: 基因型频率会变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减少),基因频率不会变化。例如: 一个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此时A基因的频率为1/2,若此种群自交,得到的F1 中,AA∶Aa∶aa=1∶2∶1,F1中A的基因频率仍然为1/2。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进化的定义:指生物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等方式产生。
- 适应性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
- 种群遗传漂变:随机性的遗传变异在小种群中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某些基因频率的改变。
- 基因流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包括迁徙和基因交配等。
3. 进化的推动力:- 突变:随机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组的组成,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 选择压力:环境因素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应环境的个体。
- 隔离:种群间的遮断,导致基因流动受限。
二、进化的证据1. 直接观测:- 观察到一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鸟喙长度的改变。
- 观察到人工选择育种导致的动植物品种改良。
2. 古生物学证据:- 化石记录:显示出不同地层和时期的化石形态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 古地理分布:某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在不同大陆上都有发现,表明它们的祖先曾经存在于一个大陆。
- 层序学原理:地层中上下的先后次序也反映了生物地理分布的依据。
3.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 可以通过生物地理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推断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 相似环境下的生物有更高的相似性,而相异环境下的生物则有较大的差异。
4. 分子生物学证据:- 基因测序:比较相同或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蛋白质比较:比较物种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模式1. 渐进进化模式:- 直线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生形态、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和演化。
- 分支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分支,分化为不同亚种或新物种。
2. 适应辐射模式: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发生急剧的演化过程,形成多个适应不同生态位的新物种。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数)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但X和Y也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各时期特点: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Ⅰ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减Ⅱ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减Ⅱ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减Ⅱ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特点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时是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③、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在动物的精 (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识别、融合的过程。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生物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当你学好生物就会发现,电视剧和广告中也充满了生物的奥秘,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分离定律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自由组合定律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2、基因在染色体上:①萨顿假说;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伴性遗传:①类型及应用第3章基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DNA分子的结构(双螺旋)3、DNA的复制:①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②DNA分子的复制过程4、基因是有遗传物质的DNA片段第4章基因的表达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①RNA的组成与分类;②转录;③翻译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中心法则;②控制途径;③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染色体变异:①结构变异;②数目变异3、人类遗传病:①常见类型;②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③人类基因组计划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7章现在生物进化理论1、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②隔离和物种形成③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区别:精卵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4.1DNA复制、转录与翻译4.2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5.1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区别5.2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5.3“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5.4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所测染色体分析5.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5.6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6.1育种方式的选择6.2几种育种方式7.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7.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7.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启动子、终止子与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常见几种酶学好生物的几个小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心态,不能再拿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对待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中⽣物必修⼆知识点⼤全(完整版)⾼中⽣物必修⼆知识点⼤全(完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章遗传因⼦的发现第⼀节孟德尔豌⾖杂交试验(⼀)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是⾃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花较⼤,易于⼈⼯操作;(3)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概念及分析(1)性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理特性。
相对性状:⼀种⽣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和短⽑;⼈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和黄⽑;⽜的黄⽑和⽺的⽩⽑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表现出⾼茎,即⾼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基因),⽤⼤写字母表⽰。
如⾼茎⽤D表⽰。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写字母表⽰,如矮茎⽤d表⽰。
(2)纯合⼦:遗传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是⾃交后代全为纯合⼦,⽆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遗传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式如:DD×dd Dd×dd DD×Dd等。
⾃交:遗传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杂交的⽅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者是相对⽽⾔的,如甲(♀)×⼄(♂)为正交,则甲(♂)×⼄(♀)为反交;如甲(♂)×⼄(♀)为正交,则甲(♀)×⼄(♂)为反交。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_《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案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并以此来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些知识是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还着重介绍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从而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在长时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时已经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中性学说有了初步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本节活动较多,有助于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数据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物种的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阐述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5.分析并阐述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性学习。
技术媒体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是,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本节课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着手,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旨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导师”,学生是科学家的新课程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第1课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1 - 第2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 11 -第1课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积极思维:果蝇有什么“过人之处”呢?1.黑腹果蝇易培养,繁殖快。
2.黑腹果蝇易于遗传操作。
3.黑腹果蝇体细胞中只有四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用X和Y表示。
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为雄性。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在探索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关系的道路上,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实验过程(1)白眼雄蝇和野生型红眼雌蝇的杂交实验及分析实验分析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测交实验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1∶1。
3.结果分析(1)摩尔根推测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染色体有关。
(2)他作出假设: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是隐性的;控制红眼性状的基因W是显性的,与基因w是一对等位基因。
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 W X W(或X W X w)和X W Y,白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 w X w和X w Y。
《遗传与进化》高中生物必修2 知识点整理
《遗传与进化》生物必修2 知识点整理生物必修2知识点必修②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 ,表现为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 ,数量比例是:1:1:1:1 。
苏教版 必修2 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新课标核心素养1.辨析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
2.归纳现代综合进化论,认同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理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理解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归纳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的再发展。
1.生命观念——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理解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初步形成进化等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基于自然选择与进化的观念,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
3.社会责任——辨析不同的生物进化理论,形成科学的进化观。
知识点(一)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1)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原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发生了某些变异,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即“用进废退”。
(3)由于适应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能够遗传的性状变异,称为“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1)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①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通过物种的演变而进行,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存在过的物种的后代,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②举例:在南美草原的地层中发现的巨大的动物化石,与现代哺乳动物犰狳形态结构十分相似,说明现代生物与古代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①生存斗争包含了生物与同种或异种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他还观察到生存斗争是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的。
②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在马德拉群岛的克格伦岛上,达尔文观察了550多种甲虫,其中有200种甲虫的翅明显退化或无翅,而另一些甲虫的翅则非常发达。
②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强烈的海风对甲虫翅的多种性状进行了选择。
③翅非常发达和翅明显退化的甲虫能适应海岛的海风环境,并世代繁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孟德尔简介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P (亲本) 互交 反交F 1(子一代) 纯合子、杂合子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3.解释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 亲组合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1.体现在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佝偻病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一、减数分裂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5、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6、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7、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导语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模块知识分为七单元内容,高考网为大家准备了每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以下是详细内容。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教案苏教版必修2
生物的进化第一部分本章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生物的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必修内容第二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从微观层面阐述生命的延续性,立足于整个生物界,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备课建议一二.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物种形成的机理。
3.描述生物进化历程,列举生物进化历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及其深远意义。
4.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阐述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学说,说明五界说的理论意义。
技能目标:搜集和交流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用DNA分子杂交的模拟实验来来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用数学方法来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培养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三.本章特点:1.图文并茂:共有图和图群12个。
通过读图和图群反映生物、生理过程、实验过程,图和图群清晰逼真,能使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读图和图群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最终可达到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目标。
读图和图群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更有欢乐,有思维过程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过程。
2.体现素质教育、体现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共有积极思维5个;评价指南2个;继续探究2个;拓展视野1个。
3.教材内容体现科学性: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近年来的最新成果。
高中生物苏教版模块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的特色可以归纳如下四.课时建议:新授课3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试卷分析1课时,共5课时。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本节的生物学名词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达尔文主义、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物种、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重难点讲解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②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