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惜时的司马光的故事
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 关于珍惜时光的小故事
![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 关于珍惜时光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e58a3ef46527d3240ce050.png)
【篇一:珍惜时间的司马光】司马光的爸爸为了激励儿子学习,经常对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意思就是让司马光珍惜时间,多看书,多学习。
听爸爸的话,司马光非常的勤奋,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学习了。
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如果能再节约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就好了。
可是,吃饭和睡觉都是必须的呀。
”想来想去,司马光决定从睡觉中挤出一些时间。
试了两天,他非常的失望,因为看书太疲劳了,司马光经常是一挨枕头就睡着,而且一觉就是大天亮。
怎样才能少睡一些呢,想了几天司马光都没想出一个好办法。
这天,他看到门后的一根圆木头突然产生了灵感,就是用这根圆溜溜硬梆梆的东西做枕头。
夜里我睡着觉后枕头就会跟着动,那样我的头就会落到床板上,一震我不就醒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光就用圆木头做枕头,又从睡觉中挤出不少的时间来看书,因为刻苦司马光十五岁的时候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了。
莎士比亚的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时间会冲破青年人的华丽精致,它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取得成就,是不能不珍惜时间的。
【篇二:珍惜时间的鲁迅】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
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篇三:珍惜时间的车胤】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
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
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e1e6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4.png)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司马光,字子卿,号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的一生,不仅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政绩和学术成就,更有着许多励志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司马光警枕”故事。
据传说,司马光年轻时曾经在家乡为官,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得到重用,一度沦为了一个无名小官。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终于得到了重用,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学者。
司马光的励志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放弃努力和追求。
正如他在《资治通鉴》中所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在他的一生中,司马光还有一段著名的警枕故事。
据说有一天,司马光在床上睡觉时,突然感到有一只虱子在咬他。
他并没有立刻起身去除,而是等到虱子咬痛了自己,才起身去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耐心,不要因为一时的痛苦而轻易放弃,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司马光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励志课。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习司马光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司马光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堂人生的励志课。
让我们牢记他的故事,不断努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地走下去。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1475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0.png)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司马光,字子卿,号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司马文公”。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励志奋斗,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他的励志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司马光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勤奋好学的品质,刻苦钻研经史典籍,不断充实自己。
他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正是他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最好诠释。
他的刻苦努力,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上,司马光一直秉持忠君爱国的宗旨,他反对奸臣当权,主张清君侧。
他曾多次力主改革,提出许多有益的政策,但却遭到了当时的朝廷的排斥和打压。
即便如此,司马光也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
司马光的一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曾因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多次受到贬谪、流放,家破人亡,饱受磨难。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定不移,始终保持着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晚年时,司马光曾经说过,“天下事有成功者,必先劳其心志。
”这句话道出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
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天赋异禀,而是源自于他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励志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发向上,不断追求进步。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正如司马光所说,“志之难也,不在胜人,而在自胜。
”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最终赢得成功。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励志篇章,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让我们向司马光学习,励志前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1858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2.png)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励志的故事。
其中,他的“警枕励志”故事更是为后人所传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据传说,司马光年轻时曾在一家书店打工,为了能够更多地学习和阅读,他每天晚上都会在书店的柜台上放一块木头,用来当枕头。
他用这块木头作为警醒自己的工具,每当他感到疲倦的时候,就会用头撞击木头,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睡觉,要继续学习。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司马光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名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司马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警枕励志”的精神,他不靠天赋,只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像司马光一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保持警醒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要像司马光一样,用“警枕励志”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气馁。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正如司马光一生所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因此,让我们向司马光学习,坚持“警枕励志”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就是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鼓舞,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奋斗,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fd36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5.png)
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而他小时候的故事,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
据传闻,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好学,勤奋好问,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毅力。
小时候的司马光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他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尽其所能地支持司马光的学习。
即使家境拮据,他们也从不吝惜对司马光的教育投入。
司马光的父母常常告诫他要懂得知足常乐,要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这些教诲深深地印在了司马光的心中。
在家人的悉心教导下,司马光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用功读书,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业。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在学习上格外努力,他不断地钻研各种书籍,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在学校里,司马光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各种竞赛中屡次获得第一名。
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使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楷模。
他的努力和勤奋也为他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赞扬。
除了学业上的努力,司马光还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他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他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时常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帮助家人和邻居。
他的品德高尚,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他的勤奋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他的品德高尚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正是因为这样,司马光才能在后来的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一代名臣。
他的一生,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品德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司马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磨炼品德,追求卓越。
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
![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412ab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4.png)
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1,司马光警枕读书的故事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
这里说一个他成年的故事,刚满二十岁那年即考上进士。
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2,范仲淹白天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珍惜时间的鲁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
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
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司马光的小故事
![司马光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9af33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4.png)
司马光的小故事
司马光,字子卿,号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颇为传奇,留下了
许多令人感慨的小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家里无法供他读书,于
是他就到富家做家教,帮人家的孩子读书。
司马光勤奋好学,渴望
知识,每天晚上都要熬夜读书。
有一次,他在为人家的孩子补课时,看到主人家的书架上有一本《左传》,他就忍不住拿了一本回家。
后来主人家发现了书的遗失,怀疑是司马光偷的,便让人把他带回来,责问他是否偷了书。
司马光坚决否认,但主人家怀疑他是撒谎,就把他打了一顿。
司马光痛定思痛,决心要好好读书,不再做家教。
后来,司马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在政治上勇于直言,敢于维护正义,因此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还
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等著作,对中国历史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勤奋好学,不畏艰难,
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启示,只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司马光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勤奋、毅力
和坚持不懈的结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
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司马光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诠释。
司马光的三个小故事简短
![司马光的三个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092b61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1.png)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有着许多富有智慧和启示的小故事。
以下是其中三个简短的故事:
故事一:砸缸救人
司马光小时候聪明过人,机智勇敢。
有一次,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小孩都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司马光却十分冷静,他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向水缸,水缸被砸破后,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故事二:勤奋好学
司马光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他每天都刻苦读书,直到深夜。
他的学问日益渊博,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故事三:刚正不阿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有一次,他为了国家利益而冒犯了一位高官,虽然遭受打压和排挤,但他始终坚守原则和立场。
最终,他成功地为国家争取到了利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强权和压力。
以上是司马光的三个小故事简短介绍。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司马光的思想和品质,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智慧。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896b2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4.png)
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司马光,字子卿,号懋庵,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励志人物。
司马光一生坎坷,但他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司马光的励志故事。
司马光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终于考上了进士。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正是他对学习的态度和追求的真实写照。
在政治上,司马光也是一位勇敢坚定的改革者。
他在历史上以“司马革命”而著称,对当时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推动了北宋政治的发展。
他的勇气和智慧,让人们铭记于心。
在历史学上,司马光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著有《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通史之一,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历史研究上的才华和成就,让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司马光一生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追求进步。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勇于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正如他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才有了后来的辉煌成就。
司马光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司马光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不断努力,直至成功。
这样的精神,将成为我们追求梦想的强大动力,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司马光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励志故事。
他的一生经历,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致敬,让我们传承他的精神,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永远坚定不移。
珍惜时间的司马光-故事
![珍惜时间的司马光-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2b2c174afe04a1b171de66.png)
珍惜时间的司马光
司马光的爸爸为了激励儿子学习,经常对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意思就是让司马光珍惜时间,多看书,多学习。
听爸爸的话,司马光非常的勤奋,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学习了。
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如果能再节约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就好了。
可是,吃饭和睡觉都是必须的呀!”想来想去,司马光决定从睡觉中挤出一些时间。
试了两天,他非常的失望,因为看书太疲劳了,司马光经常是一挨枕头就着,而且一觉就是大天亮。
怎样才能让自己少睡一些呢?想了几天司马光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天,他看到门后的一根圆木头,突然产生了灵感,要是用这根圆溜溜硬梆梆的东西做枕头。
夜里我睡着觉后头稍为一动,枕头就会跟着动,那样我的头就会落到床板上,铛的一震我不就醒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光就用圆木头做了枕头,他又从睡觉中挤出不少的时间来看书,因为刻苦司马光十五岁的时候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了。
莎士比亚的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时间会冲破青年人的华丽精致,它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取得成就,是不能不珍惜时间的。
司马光勤学的道理
![司马光勤学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9477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2.png)
司马光勤学的启示
说起司马光,那可是宋朝的大文人、大学问家,他的故事在咱四川也是家喻户晓。
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得很,但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那股子勤学的劲儿。
话说司马光小时候,读书可不是一般的用功。
天麻麻亮,他就起床,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读起来,那声音清脆响亮,隔壁老张家的公鸡听了都要多打几声鸣。
晚上呢,油灯微弱,他还是不肯放下书本,非要读到眼睛实在睁不开才肯罢休。
司马光不光是读,他还爱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有一次,他为了弄清楚一个历史典故,硬是跑了十几里路去问老师,这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啥启示呢?我想啊,首先就是要有那股子勤学的劲儿。
你看司马光,天资那么好,还那么努力,咱们普通人就更应该加油干了。
学习嘛,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天天坚持,总会有收获的。
再就是要善于思考。
光学不思考,那就是死读书,读死书。
司马光为啥能成为大学问家,就是因为他爱思考,能从书本里读出更多的东西来。
所以啊,咱们四川的娃儿们,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都要向司马光学习,勤学善思,这样才能有出息,才能对得起咱这巴山蜀水的养育之恩嘛。
司马光好学典故
![司马光好学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fc058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c.png)
司马光好学典故司马光小时候可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呀!他学习起来那股认真劲儿,就像小老虎扑向猎物一样。
你想想看,那时候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游戏。
但司马光就有自己的乐趣,那就是读书!他呀,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就像沙漠里的人渴望水一样。
据说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专门做了个圆木枕头。
这枕头有啥特别的呢?嘿嘿,它一滚开,司马光就会被惊醒,然后就赶紧起来读书。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好像他和那个圆木枕头在玩一个谁先起床读书的游戏。
这可比咱们早上赖床有意思多啦!咱再想想自己,有时候是不是稍微有点困难就想放弃学习啦?和司马光比起来,咱是不是有点惭愧呀?人家那可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咱们呢,却总是找各种借口偷懒。
司马光读书可不仅仅是死读书哦,他还会思考,会总结。
就像蜜蜂采集花粉后酿成甜甜的蜂蜜一样,他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读的书那叫一个多呀,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啥都有。
他就像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咱平时读书是不是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走神啦?或者读了半天也不知道读了啥?看看人家司马光,那才叫真正的读书呢!咱得向他学习呀,学习他那股子认真劲儿,学习他对知识的渴望。
你说,要是咱也能像司马光那样好学,那咱是不是也能变得很厉害?说不定咱也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呢!到时候,别人提起咱,就会说:“哎呀,那个人可厉害啦,就像司马光一样好学呢!”那多有面子呀!所以呀,咱可不能再偷懒啦,得好好向司马光学习。
每天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别再整天就知道玩啦,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意义的事情上。
要知道,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咱可不能把金子一样的时间给浪费掉呀!司马光的好学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努力追求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吧!咱也能成为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好学之人呢!。
小古文司马光勤学
![小古文司马光勤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668b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2.png)
小古文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字子长,号东莱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以勤学好问而闻名于世。
司马光勤于学习,年轻时就以才情出众而被称赞。
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不仅精通经义,而且对于历史学也有着深刻的研究。
他著有《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其详实、客观的叙述风格而闻名于世。
司马光用了20多年的时
间编纂这部巨著,共294卷,记录了从周代到北宋初期(公元403年-959年)的历史,是后世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研究中国古
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司马光在政治上也是一位有远见和自律的官员。
他在任宰相期间,尽力执政,力行廉政,秉持公正,不畏权贵。
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积极的参与。
司马光的勤学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不仅注重个人修养和学术研究,还提倡廉政和公正,为后来的官员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司马光勤学好问,对历史学有深入研究,并在政治和学术上留下了卓越的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颈枕夜读的故事
![颈枕夜读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9a237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0.png)
颈枕夜读的故事司马光小时侯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多,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功夫。
他跟一些小孩子一起读书,其他小孩子读了一会儿勉强能够背诵,就一起出去玩了。
只有司马光一个人还坐在书房里,在认认真真的读书。
而每次这个时候,司马光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书背的滚瓜烂熟了才出去玩。
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作法。
曾经用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人一翻身枕头就会落到地下,"砰"的一声,自然会把人警醒。
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
由于勤奋好学,司马光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扩展资料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
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
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
司马光好学的故事是怎样的
![司马光好学的故事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80bdc50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a.png)
司马光好学的故事是怎样的司马光好学,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司马光好学的故事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司马光好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司马光好学的故事司马光好学,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
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司马光的其他故事剥胡桃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
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
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
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
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
司马光勤学惜时的故事
![司马光勤学惜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1a2af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f.png)
司马光勤学惜时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的四朝元老,在古代史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生前写下了多部著作,官至宰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司马光勤学惜时的故事,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
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
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
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
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
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
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
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
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司马光的*格很好,是个恭谨孝顺、勤奋努力的人。
他平生都勤于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古书,饱谙经史,对待父母和长辈也都谦恭孝顺,在父母死后,按照规定守丧,后来每次去扫墓的时候都回去哥哥家,对待年迈的哥哥像父亲一样。
司马光的励志故事
![司马光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812ebc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1.png)
司马光的励志故事司马光的励志故事1今天跟大家介绍的励志人物故事是关于司马光的。
讲到司马光,相信大多数人的脑子和我一样会蹦出两的个字“砸缸”。
对,当所有共同在花园玩的小伙伴都因为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入水缸而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咱7岁的司马光小朋友就能作出砸缸的聪明举动,放到现在,也没几个小孩会这样做吧。
这件事情让司马光一举成名啊。
但咱今天就不细谈励志人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咱说说他别的事。
小时候的司马光很聪明的孩子,7岁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但是他很贪睡,没少因为贪睡挨先生的批评还有小伙伴的嘲笑。
小司马光很苦恼,在先生的教导下呢,他决定一定要改掉自己贪睡的毛病。
他就开始想办法了。
为了早起,他就晚上睡前喝了很多水,希望第二天能被尿憋醒,结果却尿了床。
后来的聪明的司马光就做了一个圆木头当作警头,第二天翻身的时候,头滑落到床板上,就会惊醒。
从此司马光天天早起,读书写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让自己成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也是经过不断地积累,他写出了伟大著作《资治通鉴》。
这则励志人物故事讲到这,希望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成功的人只是比别人更能坚持完成梦想而已。
毕竟有梦想的我们就是一本励志书,我们就是书中的人物,自己抒写自己的故事。
司马光的励志故事2北宋大臣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
他自幼喜爱读书,对历史书兴趣更浓。
他著有《司马文正公集》,并主编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总括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这部书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著名的编年史书。
司马光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特别的卧具: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圆木枕头。
圆木枕头放在木板床上,容易滚动。
只要头部稍微动一动,圆木就会滚到一边,头就会撞到床上,人就会醒过来。
司马光用这种方法,提醒自己抓紧时间读书学习。
他对这个能够随时唤醒自己的圆木枕头非常满意,给它取名“警枕”。
司马光经过多年的勤学苦读,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为著书立说打下了基础。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bbc50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f.png)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名人励志求学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司马光读书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
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
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
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
他把圆木头叫“*枕”。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头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名人励志求学的小故事:孟轲求学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和时间赛跑的故事
![和时间赛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ec331df61fb7360a4c6516.png)
和时间赛跑的故事和时间赛跑的故事勤学惜时的司马光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
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
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
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
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
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
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
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
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
”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勤学惜时的司马光的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勤学惜时的司马光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流传千古、影响长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
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
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
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
每当老师讲完书上
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
司
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
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
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
久而久之,他不但对
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
至终身不忘。
因为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
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
他
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不过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
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
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
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
读书。
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
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