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
• 1 技术主义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 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 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 会中的个体,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 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 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 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 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 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生活在 世界上的人既然要生存,必然要与所处的环境进 行信息交换;人作为认知主体,相互之间也会不 断交换信息。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 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 行处理时,也像通讯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样,必须 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促进了CAI
• ④艺术推进,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 领域,让所有的学生深入地接触一种艺 术形式,
• ⑤社区学习,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习, 进行深入的场景化的学习和探索,如参 观博物馆、运动场、剧院、美术馆等。
• (4)
• 学校第一角色是“评估专家”。他认为评价必须
• ①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能直接观察 到两种智能的潜力;而不必通过数学和逻辑的 “反光镜”;
•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
• (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能力,
• (2) 包括对逻辑方式、关系、陈述、功能及其他相关抽象概
• (3)空间思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这些成分之
• (4)肢体运作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 感觉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平衡、协调、敏 捷、力量、速度、灵活性等,以及对外界或自身刺激反
• (5)音乐智能,即察觉/辨别、改变、表述音乐 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色调
• (6)交际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 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面部表情、声音、动作
• (7)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 适当行为的能力。这七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 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
• 匹配律:所谓匹配,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传播活动 环境中,通过剖析学生、内容、目标、方法、媒 体、环境等因素,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 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使教学传播系统处于良好
• 主义和建构主义
•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 作用学说加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 的研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总结了一系列 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不考虑 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 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

•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 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反
• 馈、干扰。
• (2)
• 贝罗的传播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 人类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去解 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这一模式把传 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 和受播者。
• ①自由探索,②理想活动,③元课程的开设,元课程” (Metacurnculum)是一种理解并融会贯通的课程,是 标准课程(如数学、地理、词汇等)和通用于各门学科的 非情景化思维或学习技巧课程之间的桥梁,
• 其目的是直接引导学生注意各个领域之 间问题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科 目学习中自我检查监督的工具和方法, 以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 ②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即评估学生在某一特定 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学生在一定发展阶段 的方法;
• ③必须与推荐相关联,即对一名具有特定智能儿 童的评估,评估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与这名 学生推荐的活动相关:必须重点评估学生解决问 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他还强调评估标准要定期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
为中心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中:

• ②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除了读、写、算课 程外,每一名学生都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及体育活动;
• ③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差异,认真分析每个人的智能状 态,使教育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最
• 大成功。
• (2) • 加德纳强调调整课程,使之尽量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方
法和特长。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转变观念:
1 知识观的转变
知识不能是由自认为有知识的人“普及到”或 “灌输到”自认为没有知识的人;知识是通过人 与宇宙的关系,通过充满变化建立起来的,在这 种关系中批判地解决问题,又继续促使知识发展。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表达 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
• (3)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向抽象普遍发展,要养成 概念。概念可以供我们作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想工
•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
• (5)中层的视听教具,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 供较具体容易于理解的经验。它又能冲破时空的限制,
百度文库

•1
•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首创智力测验 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 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 1985年美国耶鲁大 学教授斯腾伯格.J.Stemberg)提出了由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合而成的三元智力理 论。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 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对延续了近百年的以 传统的智商测验结果来衡量人类智能的方法提出了质疑,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1983年出版的 《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 了多元智能理论。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①学校要成为“学生课程的代理人”,与学生、家长、 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开发,向学生提出选修
• ②彻底缩减课程,放弃“涵盖一切”的错误做法,加强 选修课程,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的强项,选择特别适 应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
• 3) • 加德纳认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犹如多彩的光谱,有利
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要内容有:
• 第三节
•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传 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它译 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它来源于拉丁文 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传播即传播 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1 • (1)香农-
•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说 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借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 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 (3) •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 (4)
• 共识律:共识一方面指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水 平和特点,另一方面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 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环境,传 授知识,以便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从而达到传播的要求。
• 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达 到人本主义祟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
• 为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
• 四、教育技术学的视听理论基础:戴尔的《经验 之塔》
•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EdgarDale),1946年写了 一本书:《视听教学法》。这是当时具有权威性 的视听教育著作。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 论。认为经验有的是由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 由间接方式得来的。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十个 阶层:(一)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二)设计的经 验,(三)参与演戏,(四)观摩示范,(五)野外旅行, (六)参观展览,(七)电影与电视,(八)广播、录音、 照片、幻灯,(九)视觉符号,(十)
•3
• (1)
• 美国政治学家H.拉斯韦尔提出了表述一般传播过程中 的五个基本元素“5W”的直线性的传播模式,有人在此 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表1-2)。
• (2)
•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受 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这 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是一 种片面的认识。
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 数学之外的智能,
• 3 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 (1) • 加德纳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他
指出,学校教育是要激发每一名学生 • 的多元智能。为此,他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是“以个人
•3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 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 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 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 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 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 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 滤。
• 这十个阶层的经验,可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
• •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
抽象。不是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 阶梯。不是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
•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教育最大 的失败,在使学生记上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
•2 加工能力上更为突出,在信息时代的人才观中,品德是 灵魂,起定向作用,体和智是基础,信息能力和网络能 力体现了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特点,创新是人才培养的
• 3 学校观的转变 :使现代学校不受时空限制,传统学 校和网上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大学一起构成整个教育 系统的主要部分,不同类型的学校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
• 2 多元智能理论
•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 论而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多种 强弱不同的智能,这些智能体现在人们所进行的 各种活动之中。因此,个体的智力并不是容易被 测量的东西,也非简单的纸笔测试所能穷尽。智 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 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 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还强调判断一个人的智力, 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
•2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 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
• 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 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 实现的个体,
• 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 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 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 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 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
•2
• 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 的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四 元模型实际上是由三元模型衍化而来的,把学习 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
• 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 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
• 谐振律:谐振是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 生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两者在信息的交 流和传通方面产生共鸣。它是教学传播活动得以维持和

• 选择律: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 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 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前 提,并旨在以最佳的“代价与效果比”成功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