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现代教育技术主观题
第一章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3、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视听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到了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到1993年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
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5、根据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时间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6.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3、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4、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5、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6、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7、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7、. 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视觉教育阶段:视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强,而且产生了个别化教学视听教育阶段:人们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而且产生了教学机器,并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教育传播阶段: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原先的视听教育转向整体的教学传播过程、教学系统方面上来8同49.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10.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章1、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教育技术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4.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5.教学媒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二、判断改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2.Authorware是一种基于卡片的多媒体著作工具;3.投影器属于视听教学媒体;4.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是目前接入Internet的唯一方式;5.格式塔学习理论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2.×把“卡片”改为“图标” 3.×把“视听”改为“视觉” 4.×可通过局域网和电话网连入Internet;5.×格式塔学习理论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学者对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A.夸美纽斯 B.杜威 C.斯金纳 D.戴尔2.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在下列哪种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程序教学 B.直观教学 C.视听教学 D.班级教学3.下列媒体中,哪种属于听觉媒体A.投影器 B.调音台C.幻灯机D.电视4.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___;A.局域网 B.城域网C.广域网D.互联网5.用录音机放音时的信号变换过程是______;A.声—电—磁B.电—磁—声 C.磁—电—声 D.电—声—磁6.超文本的三要素是指______;A.节点.页面.网络 B.节点.页面.链 C.链.页面.网络 D.节点.链.网络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A.传播者 B.噪声C.信息D.媒体8.在电视摄像中,属于摄像机镜头运动技巧的是______;A.切B.摇C.圈D.划9.依据教学活动中的有关信息为参数,形成教学内容,或是决定教学活动的控制转移的课件称为______;A.固定型课件B.智能型课件 C.随机型课件 D.生成型课件10.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知识最多A.视觉B.听觉C.触觉D.味觉1.CABAC 6.DBBDA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答: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6分2.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有哪几种答: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练习与操练式1分、指导式1分、咨询式1分、模拟式1分、游戏式1分和问题解决式1分;3.“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成了哪几大类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4分其划分依据是人类学习经验的具体和抽象程度,越往上越抽象;4.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有哪几种答: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有三种:1以集体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讲授型模式2分2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2分3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2分5.教学媒体有哪些主要特性答:教学媒体的主要特性有:传播性、表现性、固定性、重复性、可控性、参与性;五、分析说明题10分某中学要求全体教师都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请你根据教育技术的有关原理分析此做法是否合适;答案要点: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依据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媒体;因此此做法并不合适;从教育技术的定义来说,教育技术是研究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因此只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并不全面;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2.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3.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4.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5.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二、判断改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总结性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最终评价;2.“经验之塔”理论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抽象向具体发展;3.幻灯机属于视听教学媒体;4.通过电话线接入Internet是目前接入Internet的唯一方式;5.域名是Internet上标识主机地址的唯一方式;1.√2.×把“抽象向具体发展”改为“具体向抽象发展”3.×把“视听教学媒体”改为“视觉教学媒体”4.×可通过局域网和电话网连入Internet;5.×可用IP地址和域名两种方式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A.布卢姆B.加涅 C.斯金纳D.戴尔2.在电视教材制作中,作为摄像、编辑人员进行创作的依据的工作蓝本称为A.文字稿本B.制作稿本 C.分镜头稿本 D.稿本卡片3.按照教学评价功能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划分为________A.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C.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D.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4.用录音机录音时的信号变换过程是______;A.声—电—磁B.电—磁—声C.磁—电—声D.电—声—磁5.格式塔学习理论属于哪种学习理论流派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6.能基于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状态,跟踪学习者的特征与状态的变化,自动生成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课件称为______;A.固定型课件B.随机型课件C.生成型课件D.智能型课件 7.在电视摄像中,属于镜头组接技巧的是______;A.推B.拉C.切D.摇8.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遵循三个重要原则,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三个原则A.准备律 B.练习律 C.强化律 D.效果律9.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理智技能属于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情感领域D.知识领域10.ET =EI+ER说明了系统科学理论中的哪一个基本原理A.反馈原理B.整体原理C.有序原理D.效果原理1.D2.C3.B4.A5.B6.D7.C8.C9.A10.B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四个发展阶段;2.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答: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3.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有何不同答: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媒体技术,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4.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开发过程;答: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开发过程:1.创作策划 2.系统分析与脚本设计3.素材采集与编辑 4.创作合成 5.测试发行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1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的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五、分析说明题10分某校制订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自学计划,要求各科教师都应学会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设备;试分析此计划是否完善,并说明理由;答案要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有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因此只会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只要求学会操作设备是不完善的;课程名称:教育技术概论 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的计算机软件;3.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4.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概括性的说明,它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目标组成的系统;5.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能力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2.CAI系统构成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教学功能;4.系统科学中“三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拉斯韦尓“5W”传播模式中的要素有:传播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效果;6.依照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所有以培养人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可分为三个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1.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2.硬件、软件和课件3.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4.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5.信息、媒体、受传者6.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7.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判断说明题:判断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1.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中,操作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操作性行为不取决于已知的刺激,而是由人自身发出的;2.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它与教育技术从概念的涵盖范围、研究层次、以及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3.在进行电子编辑时,可以在空白录像带上直接进行插入编辑;×;插入编辑是在已编完的节目磁带上更换新的画面或声音;空白磁带上没有控制磁迹,所以不能进行插入编辑;4.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5.抽动式投影片是复合片的一种;×;抽动式投影片是活动片的一种;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根据香农一韦弗的传播模式简述现代教学的传播过程;答:香农一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信源②编码③信道④译码⑤信宿⑥反馈⑦干扰;而现代电化教育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它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①教师②教育信息③教育媒体④学生;2.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答: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画图说明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答:这种模式是教学内容通过媒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习者和教育者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4.典型的CAI模式有哪几种答:操作练习型模式、指导型模式、咨询型模式、模拟型模式、演示型模式、游戏型模式、问题求解型模式课程名称教育技术概论 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3.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4.视觉媒体:指的是承载、传输和控制教学信息的一切视觉材料和工具;5.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广泛应用领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系统科学理论的三个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2.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格式有______、______、______;3.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是指:言语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度;4.教学软件的编制原则是:教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性; 5.有线电视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6.教育网络中可使用的无线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电视教材编辑组接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种;1.反馈原理、整体原理、有序原理 2.讲稿式、图解式、声画式3.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4.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5.前端、传输、用户终端6.微波、红外线、卫星7.组合编辑、插入编辑三.判断说明题:判断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1.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它与教育技术从概念的涵盖范围、研究层次、以及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2.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中,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不取决于已知的刺激,而是由人自身发出的;3.幻灯机投影的光路是反射式的;×;幻灯机投影的光路是直射式的;4.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称为总结性评价;×;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5.线条式投影片是复合片的一种;×;线条式投影片是活动片的一种;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答: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 2分②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2分③教育技术学是方法论性质的学科1分2.画图并说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答:教育媒学习者作业教育者这种模式就是学习者直接向媒体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新知识,面对知识信息的源泉靠自己的力量获取新知识,通过作业向教师做出反馈,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习者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3.从媒体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颜色特性和声音特性简述现代教育媒体的呈现力;答:①空间特性:每桶能够呈现事务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②时间特性:频率、尖阁、长短等③运动特性:呈现事物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化等;④颜色特性:呈现事物颜色与色调的属性;⑤声音特性:呈现事物原声及环境音效;4.简述系统科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答:系统科学理论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总称;2分系统论引入教育技术启发我们以信息方法来分析教学系统;1分控制论观点对我们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及建构优化的教育教学系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运用控制论的观点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1分系统论指导我们在教育技术实践中按照系统的特性和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1分五.论述题:共25分1.谈谈你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解;12分答:⑴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简化形式;开发可靠性强,适用性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教学设计的研究;⑵该模式揭示了教学设计四要素:学生、目标、策略、评价;⑶揭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前期分析、目标阐明、策略制定、设计评价、设计程序;⑷必须注意诸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技术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2.我国的电化教育就等同于国外的教育技术;3.深入研究传播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模式方法;4.传播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和受传者;5.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特定刺激作出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示的重建;6.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7.录音机是利用声、电转换和电、磁转换的原理进行工作的;8.在播放音像节目时,RF射频连接方式的效果优于视、音频AV方式的连接; 系统中的课件是属于系统软件;10.教学设计的结果表现为文字稿本,结构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制作稿本;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经验之塔”可分为三大类,按直观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B.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C.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抽象的经验D.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传播理论D.系统科学3.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A.系统论B.“经验之塔”C.操作性条件反射D.教育传播学4.按斯金纳的观点,为了尽量有效地巩固学习者的反应,有必要A.在反应后即时强化B.先给予刺激,再观察其反应C.将教材抽象化D.将教学内容系统化5.“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谁提出来的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皮亚杰6.利用计算机产生各种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现象或场景,供学生观察、操作、试验、验证,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一些规律或者形成某种操作技能的教学策略是A.操作式 B.指导式 C.模拟式 D.游戏式7.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文本的三要素A.节点 B.链 C.页面 D.网络8.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B.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C.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D.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9.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B.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C.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D.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10.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C.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质是相同的D.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1. A;2. D;3. C;;;;;;;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2.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编辑、存储和再现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4.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的模拟培训方法;也称为“微型教学”;教育技术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2.简述拉斯韦尔的“5W”模式;答: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是谁,说了些什么,通过哪一种通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传播过程进行了简明的概括,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并提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部类;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3.多媒体关键技术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1视频音频信号获取技术 2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3多媒体存储技术 4多媒体输出技术4.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开发过程;答: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开发过程:1.创作策划 2.系统分析与脚本设计 3.素材采集与编辑 4.创作合成 5.测试发行5.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答: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1资源共享;2文件传输;3电子邮件;五、论述题10分一小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时,能够选择的现代教学媒体有:⑴一个著名播音员朗读这个童话故事的录音带;⑵一个关于这个童话故事的卡通片该卡通片的伴音为上述播音员的朗读;请分析一下,该教师应该怎样选择媒体,并详述其理由;答:1依据教学内容;2依据教学目标3根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2.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中,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3.幻灯机属于非投影类视觉媒体;4.传声器不能靠近或正对扬声器,否则产生“啸叫”;5.根据“经验之塔”理论,课堂教学应从抽象向具体发展6.扩音机与信号源联接时要注意阻抗匹配;地址和域名都是Internet上主机地址的表示形式;8.只要有了好的教学软件和好教材,就能很好的应用现代教学技术9.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10.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称为总结性评价;1、错2、对3、错4、错5、错6、错7、对8、对9、错10、错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也称为A.7W模式 B.5W模式 C.SMCR模式 D.二级模式2.以下哪一种属于听觉媒体A.投影器 B.录音机 C.幻灯机 D.电视3.下列程序中哪一个不是Microsoft Office组件中的程序A.Word B.Frontpage C.Excel D.Authorware4.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称为。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传播跟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都会涉及到传播。
下面我们来介绍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型。
一、传播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过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1.人类传播的行为起源于一个信息发送者,他掌握了发送一系列的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信息的主动权。
(发送者→发送信息)2.发送者通过选择一些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编码成符号)3.信息穿越时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输。
(信息→以符号传输)4.接收者,也就是信息所指向的个体,将接收到的信息作为一组特定的符号来处理。
(接收者→接收到符号)5.接收者按他自己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建构,从而将信息解码。
(符号→被解码成信息)6.对信息进行解释的结果就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传播生效了。
二、传播的基本模型1.香农—韦佛尔模型1949年,克劳德·香农和瓦伦·韦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书,并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型。
后来几乎任何一个与教学技术有关的传播模型都源于“香农-韦弗”模型。
在该模型中,信源产生或选择一条由即将传输的信号组成的信息。
发射器将信息转化成一组信号并通过一条通道将其传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又将信号转化成信息。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
电视信息就是电子领域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制片、导演和解说员就是信源,信息由电视频道传播到电视机即接收器,电视机又将电磁波转化成可观看的图象。
在人际传播中,说话者的大脑就是信源,发声器官即系统就是传送机,空气就是传播渠道。
而听者的耳朵是接收器,头脑是信宿。
这个模型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噪音,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或者掩盖信号的任何干扰物。
2.“5W模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教学意义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教学意义
香农-韦弗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提出了一种传播模式。
该模式原来是单向直线模式,但不久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申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如图3所示。
香农-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用该模式解释传播过程: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过编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号,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送出去。
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之后,经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受传者)所接受利用。
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
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虽然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
它系统的考虑了“信息”与“信号”之间
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
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问题。
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
一、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复杂过程。
传播学者研究传播过程,往往先将这个过程简化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模式。
这里介绍在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几种传播模式。
(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Haold Lasswell) 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如图1-4 所示图1-4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该模式简要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 五W 模式” 。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 控制分析研究“ 谁” ,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 内容分析研究“ 说什么” ( 或称信息内容) 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 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 受众( 对象) 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 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 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 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五-教育传播理论
⑶施拉姆循环模式请尝试用你自己的语 言来解释施拉姆模式, 并分别用实例来说明 老师和学生的编码与 译码过程和现象
⑷贝罗模式(S-M-C-R模式)
信息源 Source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
信息 Message
通道 Channel
成分
结构 视
听
内
符
触
容 处理 号 嗅
味
受传者 Receiver
⑴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续)
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将产生反应,并通过 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
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 影响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 简化集中表现对信道的干扰。
优秀的传播者,应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 修正传播内容,使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 和经验,以加强传播效果。
三、媒体传播理论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1)主要观点
戴尔将人们学习的各种渠道统称为获得经 验,将各种经验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进 行了划分,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三大类11个层 次(先是10个层次,后改为11个层次) 。
戴尔的“经验之塔”
⑵⑴
教最
学底
活层
动的
应行 从为 具最 体具 经体
观察之后,也许会直接介入活动。
“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
有问题?去提问吧!第五节教育传播理论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
一、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复杂过程。
传播学者研究传播过程,往往先将这个过程简化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模式。
这里介绍在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几种传播模式。
(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 (Haold Lasswell) 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如图 1-4 所示图 1-4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该模式简要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 (To Whom) 、有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五 W 模式”。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 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 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 ( 或称信息内容 ) 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 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 受众 ( 对象 ) 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 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0 吴清泉4种传播模式案例分析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且具有教育的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一、案例阅读1. 阅读下述关于《感悟亲情》的作文教学案例的三个不同场景片断:【案例一】场景1: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感悟亲情》,向学生讲解亲情的伟大可贵(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现亲情。
举例说明写作时细节很重要,可以通过细节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场景2:教师给学生看图片《父亲》(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父亲那沧桑的目光,刀刻般的皱纹),讲感人的故事《母亲》(为了孩子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姐姐》(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打工),创造了动人的气氛,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写自己的亲情故事。
分析图片的细微之处和故事的情节,说明表现情感时细节的作用。
场景3:教师首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展示表现亲情的课件(表现母子情深),渲染气氛,使学生先感受亲情,并且说说生活中使自己有感触的亲情。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对父亲的特写镜头:蹒跚地过特轨,努力地爬月台),感受名家写亲情。
结合影片的特写镜头对《背影》经典片断进行分析(文章中动词的运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知识点,方法的教学)。
最后每位同学谈了自己对亲情的看法,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进行德育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中(教室、实验室、纪念馆),由特定的人员(学科教师、实验教师,讲解人员)组织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发生预期的变化(知识、操作技能、情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这几个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传播系统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如下图)来解释。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客观题(全)
第一章1、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该词正式使用始于1936年。
√2、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
3、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视觉教育阶段)。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c.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d.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5、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试听传播——教育技术。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7、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包括()。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b.技术人员c.教学人员d.管理人员8、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过程 d.教学资源9、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10、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b.经验之塔理论)。
11、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b.30年代)。
12、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视听传播阶段对应的时间段是(d.20世纪50-60年代)。
13、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生的变化包括()。
a. 研究目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b. 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c. 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d. 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14、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a.人文d.技术)两个层面的意义。
主观题:结合实际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
第二章1.、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2、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学习者分多次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3、对于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没有优劣之分)4、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加工信息的主要场所是(c. 短时记忆区)。
(完整版)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
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 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 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
过程
【知识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
2、计算机辅助教育, 简称 CBE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 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 4、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等任 务
5、教学设计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 划分教学单元、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
6、脚本设计是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 7、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 Ausubel 的学习理论。 8、概念图的制作 【简答】 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方式的分类? ( 1 )从应用功能的角度看,可以将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 理教学
2、什么是基于 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有何特点? 是指学生主要利用 Internet 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特点: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注重问题,强调过程;要求学生自行获取、提炼信息;采
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作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有效利用者, 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重视社会性互动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名词解释】
传播 :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广义的传播可理解 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 。狭义的传播主要是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 分为人的内在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
香浓韦弗模式
关于提高远程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是线性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与韦弗一起提出的传播模式,为后来的许多传播过程模式打下了基础,并且引起人们对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播研究的重视。
在香农—韦弗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其中发射器起编码功能,接受器起译码功能。
噪声是指任何干扰信息传递或使之失真的因素。
特点:1)基于信息论范畴讨论传播问题,技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包括5个需要完成的正功能。
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与拉斯韦尔模式相比,香农—韦弗模式多了“干扰”因素。
这也是香农—韦弗模式的一大优点。
这样,传播的信息中就不仅仅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重复的那部分信息即“冗余”。
传播过程中出现噪音时,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间的平衡。
冗余信息的出现会使一定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有所减少。
香农—韦弗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
他们未能在模式中更多地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等。
后来,这一模式有加入了反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的双向性,使之更接近人类传播的一般过程。
远程教育优点:一、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充了信息、提高了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板书上,有重要的知识点要写在黑板上,有重要的练习题也要抄在黑板上,需要改动时擦了又写,因此非常麻烦,而且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就很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将知识点、练习题等事先制作好,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识记。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信息量,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延伸。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特别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这种大容量的信息输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是在好不过了。
教育技术与应用
教育技术与应用作者:吕家俊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5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每一天信息都在爆炸式增长,每一刻都有海量的信息在传播,每一秒或许就有一个天才的灵光和创新,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崭新的新时期,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每一分钟都有新的障碍在阻碍,每一瞬间就有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
每个人都不得不学习新的知识,利用新的手段。
技术通常会伴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与新时期,我们必须依靠新科技来提高工作效率,在教育教学方面则体现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黑板是唯一的载体,每天嘎吱嘎吱的摩擦声是我小学最常听到的声音,不悦耳但印象深刻!到了中学时期,投影仪大行其道,虽然只是简单粗暴的放映却也让教师省下了许多时间,可以讲授更多的知识;到了大学,更是有了电脑可以方便教师讲课,只需要备好课件和网址,讲师便可以带领同学遨游知识的海洋,甚至慕课平台的逐渐推广让学生得以随时学习。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地切合教育,迎合教学,也在改变教育的模式。
按照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典型的传统教育传播过程包括信源(教师)、编码(教授)、信道(通道)、解码(学习)、信宿(学生)、干扰和反馈七个组成要素。
新媒体通过对传播模式构成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育传播过程。
第一,新媒体对信源(教师)的影响。
传统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用大量所谓“真实的”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头脑。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观点,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信息的把关人。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在教育传播领域,教师即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将符合特定价值观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等通过教与学过程传递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接受教师“把关”知识的过程,因此对教师依赖比较强。
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依赖。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要素
•3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 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 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 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 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 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 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 滤。
•2
• 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 的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四 元模型实际上是由三元模型衍化而来的,把学习 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
• 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 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
•2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 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
• 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 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 实现的个体,
• 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 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 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 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 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
•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说 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借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 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 (3) •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 (4)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教育技术考研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01—03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2001电化教育学试题一、填空题1、按物理性能,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电声类、光学类、电视类、计算机类(按感官可分为:听觉、视觉、视听型、相互作用型)2、微型(微格)教学系统的功能有:分组训练、交互学习、示范教学、讲评教学3、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要和水平、一定的教学条件4、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要素)有: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组织教学资源、形成教学方案;实施学习评价5、教学结构(模式或策略)设计的原则:系统化、整体化、最优化、多样化6、学习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7、教育技术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对比法、经验总结法8、教育技术实验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创造性、科学性、可能性;需要性9、从教育媒体角度划分远距离教育的模式(类型)有:函授、无线电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从感觉划分:阅读型、听觉型、视听型、交互型)10、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是:是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一种产业,是一门以教育为对象的软科学。
电教教材编制依据传播的效果原理有: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重复作用、信息来源、最小代价原理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资源共享、个别化自学、促进素质教育、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二、问答: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现代媒传教学法;教学设计设计:它至少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ISD)、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开发:它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需要大量使用教学中的技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规定;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什么是教学设计?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第三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线性传播模式
谁
Who?
传者
说什么
Say what?
信息
经什么通道 In which channel? 媒体
对谁说
To whom?
受者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效果
(一)线性传播模式
D·麦奎尔为“5W”模式做的图示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讯息 内容分析
(一)线性传播模式
但拉斯韦尔模式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忽略 了传播的反馈问题,使传播过程流于简单化、 线性化,并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这正反映 出了传播模式研究的早期特征。
直线性——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孤立性——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一)线性传播模式
针对有人批评这一模式太简单和武断(认定必产生 效果)的情况,在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10周年 之际,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 (1958年)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即“在什么情 况下(In Which Circumstances)?为了什么目的 (With Which Aim )?”构成了“7W”模式,较 “5W”模式又前进了一步。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为了克服上述性线模式的的局限性,一些传播学者开发 出了双向传播过程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而 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2.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
1954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奥斯古德在充分认识到“香农—韦弗”模 式的缺陷后,采用了其中合理的内容,设计出了传播的双行为模式。
发出的 信号
收到的 信号
香农简介
该模式中,信息源从许多可能的信息中确定要传播
的讯息,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适合于通道使用的信号形
式。通道即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的媒体。接收
器的任务是将信号转换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目的地即
信宿。信宿是讯息所要到达的人或事。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传播过程,
整个过程由5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噪音不 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加在信号上面的任何东西。它指的 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 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 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2 香农定理
香农在信号处理和信息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 究中,通过计算信号在经过一段距离如何衰减 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之后,得到 了一个公式:C=Hlog2(1+S/N)。这个公式 就是著名的香农定理。
在上述公式中几个关键名词的简单含义是:
1.信噪比指网络传输时受干扰的程度。信噪比与传输速率有关,信 噪比大了会影响传输速率。最大速率:C=2Hlog2N。其中C为最 大速率,H为带宽(Hz),N为调制电瓶数。
2.信道容量指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单位是B/S。信道 容量受信道的带宽限制,信道带宽越宽,一定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 信息就越多。
3.带宽指物理信道的频带宽度,就是信道允许的 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
香农定理规定了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 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香农定理用数 学公式计量了信息(比特)的流量,具备典型的工程学意义。由于 香农的科学家身份和研究的对象区域,香农定理与相关理论关心的 不是信息表达的含意,而是信息的有效传输和接收。
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
一、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复杂过程。
传播学者研究传播过程,往往先将这个过程简化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模式。
这里介绍在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几种传播模式。
(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威尔(Haold Lasswell) 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如图1-4 所示图1-4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该模式简要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 五W 模式” 。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 控制分析研究“ 谁” ,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 内容分析研究“ 说什么” ( 或称信息内容) 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 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 受众( 对象) 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 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 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 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 的构成要素,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四 元模型实际上是由三元模型衍化而来的,把学习 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
• 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 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
• 这十个阶层的经验,可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
• •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
抽象。不是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 阶梯。不是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
•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教育最大 的失败,在使学生记上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
•2
•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 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
• 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 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 实现的个体,
• 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 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 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 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 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
•3
•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 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 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 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 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 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 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 滤。
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 数学之外的智能,
• 3 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 (1) • 加德纳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他
指出,学校教育是要激发每一名学生 • 的多元智能。为此,他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是“以个人
• ①学校要成为“学生课程的代理人”,与学生、家长、 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开发,向学生提出选修
• ②彻底缩减课程,放弃“涵盖一切”的错误做法,加强 选修课程,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的强项,选择特别适 应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
• 3) • 加德纳认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犹如多彩的光谱,有利
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要内容有:
• 匹配律:所谓匹配,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传播活动 环境中,通过剖析学生、内容、目标、方法、媒 体、环境等因素,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 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使教学传播系统处于良好
• 主义和建构主义
•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 作用学说加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 的研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总结了一系列 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不考虑 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 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 ④艺术推进,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 领域,让所有的学生深入地接触一种艺 术形式,
• ⑤社区学习,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习, 进行深入的场景化的学习和探索,如参 观博物馆、运动场、剧院、美术馆等。
• (4)
• 学校第一角色是“评估专家”。他认为评价必须
• ①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能直接观察 到两种智能的潜力;而不必通过数学和逻辑的 “反光镜”;
•
• 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 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 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 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生活在 世界上的人既然要生存,必然要与所处的环境进 行信息交换;人作为认知主体,相互之间也会不 断交换信息。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 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 行处理时,也像通讯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样,必须 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促进了CAI
• 2 多元智能理论
•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 论而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多种 强弱不同的智能,这些智能体现在人们所进行的 各种活动之中。因此,个体的智力并不是容易被 测量的东西,也非简单的纸笔测试所能穷尽。智 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 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 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还强调判断一个人的智力, 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
• ①自由探索,②理想活动,③元课程的开设,元课程” (Metacurnculum)是一种理解并融会贯通的课程,是 标准课程(如数学、地理、词汇等)和通用于各门学科的 非情景化思维或学习技巧课程之间的桥梁,
• 其目的是直接引导学生注意各个领域之 间问题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科 目学习中自我检查监督的工具和方法, 以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 (5)音乐智能,即察觉/辨别、改变、表述音乐 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色调
• (6)交际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 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面部表情、声音、动作
• (7)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 适当行为的能力。这七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 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
• 第三节
•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传 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它译 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它来源于拉丁文 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传播即传播 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1 • (1)香农-
•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说 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借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 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 (3) •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 Nhomakorabea的过程。
• (4)
• 共识律:共识一方面指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水 平和特点,另一方面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 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环境,传 授知识,以便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从而达到传播的要求。
• 谐振律:谐振是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 生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两者在信息的交 流和传通方面产生共鸣。它是教学传播活动得以维持和
•
• 选择律: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 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 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前 提,并旨在以最佳的“代价与效果比”成功地实
•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
• (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能力,
• (2) 包括对逻辑方式、关系、陈述、功能及其他相关抽象概
• (3)空间思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这些成分之
• (4)肢体运作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 感觉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平衡、协调、敏 捷、力量、速度、灵活性等,以及对外界或自身刺激反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转变观念:
1 知识观的转变
知识不能是由自认为有知识的人“普及到”或 “灌输到”自认为没有知识的人;知识是通过人 与宇宙的关系,通过充满变化建立起来的,在这 种关系中批判地解决问题,又继续促使知识发展。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表达 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
• (3)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向抽象普遍发展,要养成 概念。概念可以供我们作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想工
•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
• (5)中层的视听教具,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 供较具体容易于理解的经验。它又能冲破时空的限制,
•
•1
•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首创智力测验 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 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 1985年美国耶鲁大 学教授斯腾伯格.J.Stemberg)提出了由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合而成的三元智力理 论。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 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对延续了近百年的以 传统的智商测验结果来衡量人类智能的方法提出了质疑,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1983年出版的 《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 了多元智能理论。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三、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
• 1 技术主义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 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 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 会中的个体,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 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 ②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即评估学生在某一特定 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学生在一定发展阶段 的方法;
• ③必须与推荐相关联,即对一名具有特定智能儿 童的评估,评估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与这名 学生推荐的活动相关:必须重点评估学生解决问 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他还强调评估标准要定期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
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
•
•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七个组成 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