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

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

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1、酸洗钝化的前处理不锈钢工件酸洗钝化前如有表面污物等,应通过机械清洗,然后除油脱脂。

如果酸洗液与钝化液不能去除油脂,表面存在油脂会影响酸洗钝化的质量,为此除油脱脂不能省略,可以采用碱液、乳化剂、有机溶剂与蒸汽等进行。

2、酸洗液及冲洗水中Cl-的控制某些不锈钢酸洗液或酸洗膏采用加入盐酸、高氯酸,三氯化铁与氯化钠等含氯离子的侵蚀介质作为主剂或助剂去除表面氧化层,除油脂用三氯乙烯等含氯有机溶剂,从防止应力腐蚀破裂来说是不太适宜的。

此外,对初步冲洗用水可采用工业水,但对最终清洗用水要求严格控制卤化物含量。

通常采用去离子水。

如石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进行水压试验用水,控制C1-含量不超过25mg/L,如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水中可加入硝酸钠处理,使其达到要求,C1-含量超标,会破坏不锈钢的钝化膜,是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的根源。

3、酸洗钝化操作中的工艺控制硝酸溶液单独用于清除游离铁和其它金属污物是有效的,但对清除氧化铁皮,厚的腐蚀产物,回火膜等无效,一般应采用HNO3+HF溶液,为了方便与操作安全,可用氟化物代替HF。

单独HNO3溶液可不加缓蚀剂,但HNO3+HF 酸洗时,需要加Lan-826。

使用HNO3+HF酸洗,为防止腐蚀,浓度应保持5:1的比例。

温度应低于49℃,如过高,HF会挥发。

对钝化液,HNO3应控制在20%—50%之间,根据电化学测试,HNO3浓度小于20%处理的钝化膜质量不稳定,易产生点蚀[8],但HNO3浓度也不宜大于50%,要防止过钝化。

用一步法处理除油酸洗钝化,虽然操作简便,节省工时,但该酸洗钝化液(膏)中会有侵蚀性HF,因此其最终保护膜质量不如多步法。

酸洗过程中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酸的浓度、温度与接触时间。

随着酸洗液使用时间的增长,必须注意酸浓度和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应注意避免过酸洗,钛离子浓度应小于2%,否则会导致严重的点蚀。

一般来说,提高酸洗温度会加速与改善清洗作用,但也可能增加表面污染或损坏的危险。

酸洗钝化蓝点法检验

酸洗钝化蓝点法检验

酸洗钝化液及蓝点法检验剂的配方很多,事先应进行分析、筛选和比较。

酸洗钝化处理有采用酸洗——钝化——蓝点法检验的;也有采用酸洗、钝化一体化——蓝点法检验的。

后者省了一道工序,下面介绍两种酸洗、钝化一体化配方,仅供选择:配方一:硝酸20%、氢氟酸10%、水70%说明:先按配方配制溶液并在室温时浸洗,时间为15~30分钟,取出后清水冲洗干净。

配方二:硝酸10%~15%、其余为水。

说明:先按配方配制溶液并在室温时浸洗,时间为1~1.5小时,取出后清水冲洗干净。

不锈钢的酸洗钝化可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若采用液体不方便,允许涂刷酸洗钝化膏,表面处理后应用水冲净,并用酚酞试纸检查冲净程度。

顺便再介绍一种蓝点法检验配方: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03加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

然后用滤纸浸泽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无蓝点为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干燥后进行,试验后的冲洗步骤和酸洗钝化一样。

同时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安全。

因为铁氰化钾是剧毒物质,硝酸是强氧化腐蚀剂,所以操作者须穿戴如耐酸手套、防毒口罩、眼镜及工作服等;2.要保证试纸与被检工件表面良好接触,否则会失去真实性;3.在酸洗钝化前,应清除被钝化表面的所有残渣、油污及飞溅物等。

酸洗饨化凡是有抗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应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酸洗饨化应从侵蚀为主,亦可采用湿拖法或酸洗钝化膏剂涂抹法。

酸洗前,工件须用碱液或净洗剂除去油污,并用水冲洗干净。

酸洗采用稀盐酸法,进一步去除油污,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膜。

钝化可提高不锈钢在环境介质中热力学稳定性,预防其局部腐蚀,消除各种腐蚀的萌生源;采用通用的硝酸钝化工艺。

钝化后再进行中和处理,用5%的Na2CO3 溶液中和完全去除残留硝酸。

酸洗饨化后再用蓝点法进行检测。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酸洗钝化资料

酸洗钝化资料

不锈钢酸洗钝化资料20190806一、酸洗钝化的意义和目的酸洗最主要也是唯一的目的是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不锈钢表面酸洗后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道工序叫酸洗钝化。

这层膜是不锈钢在一般介质中不生锈、腐蚀的关键,因此不锈钢不一定非要酸洗,只有在表面有氧化皮的情况下才需要。

不锈钢酸洗时常是和钝化联系在一起,一般需要酸洗的不锈钢一定要钝化,因为酸洗后表面没有形成钝化膜或者形成钝化膜的厚度很薄,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增加后续的钝化工艺,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和完善钝化膜.比如用保护气体如纯氢,氨分解等气氛保护下的退火,是不需要酸洗的.扩展资料: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不锈钢”一词不仅仅是单纯指一种不锈钢,而是表示一百多种工业不锈钢,所开发的每种不锈钢都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性能。

不锈钢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又称不锈耐酸钢。

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而后者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二、不锈钢设备管道酸洗钝化方案不锈钢设备在出厂或投产前都必须进行钝化,使不锈钢表面生成钝化膜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当不锈钢在不锈钢酸洗钝化液(膏)中酸洗钝化时,在表面生成紧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形成了一层保护性惰性薄膜,这种物质成独立相存在,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

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

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小心的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钝化膜是怎样形成的?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积累。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质量检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质量检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质量检验-蓝点法
蓝点试验是检验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铁离子污染。

铁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原电池,会使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

蓝点检验具体方法是: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

然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无蓝点为合格。

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

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2Fe+K[Fe(CN6)]=KFe[Fe(CN6)]↓深蓝色+2K 蓝点检验法一般应用于不锈钢化工容器制造,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检验方法,为使检验通过,必须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我们建议:
1.不锈钢放置要有专用的场地,一定要铺木板或橡胶皮,严禁与碳钢混放;
2.各类加工设备,如滚板机、剪板机台等要进行清洗处理,滚轴、压角要涂刷清漆,保证不锈钢不与碳钢直接接触;
3.工装夹具采用不锈钢材料或衬垫不锈钢;
4.酸洗的钢丝刷要用不锈钢材质钢丝刷;
本检验方法参照标准HG 20584-1998。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精选文档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精选文档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资料讲解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资料讲解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蓝点测试

蓝点测试

蓝点试验国际标准《不锈钢电解抛光及打磨抛光和酸洗钝化所形成的表面钝化膜检验》ISO15730酸洗钝化处理质量,根据需要可以采用蓝点试验法来检验。

用1克铁氰化钾K[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O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储存期为一周)。

然后用滤纸浸泽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

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蓝点试验的基本原理为:若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Fe2 + K[Fe(CN6)] = K[Fe(CN6)]↓深蓝色+ 2KBlue point testInternational standard ‘I nspection of the Passivation Film Which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ainless Steel after Electrolytic Polishing, Burnishing and Pickling/Passivation’ ISO15730We can use the blue point test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pickling/passivation treatment. First, use 1g potassium ferricyanide K3[Fe(CN6)], 3mL (65%~85%) nitric acid and 100mLwater to compound the solution(storage time: one week). Soak the filter paper in the solution, then paste the filter paper on the pending test surface or directly drop the solution on the pending test surface, last, check whether the blue point appears or not within 30 seconds. If there are blue points on the filter paper, it is unqualified. Pay attention to that the test must be done after drying the pending test surface. After test, washing and cleaning the solution on the pending test surface.The basic principle of blue point is that, if the passivation film is incomplete or contaminated by iron ion, chemical reaction will take place.Fe2 + K[Fe(CN6)] = K[Fe(CN6)]↓dark blue + 2K。

酸洗钝化的检验方法

酸洗钝化的检验方法

酸洗钝化的检验方法
酸洗钝化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法、残液检验法和蓝点试验法。

1. 外观检验法:不锈钢酸洗钝化表面应呈均匀银白色,光洁美观,不得有明显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

2. 残液检验法:用酚酞试纸检查不锈钢表面残液的冲净程度,PH值中性为合格。

3. 蓝点试验法:若表面钝化膜不完整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铁氰化钾溶液遇到铁离子即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如果对酸洗钝化的效果有疑问,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进行检测。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pdf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pdf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创作者:玫霸*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修订稿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修订稿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一、概述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着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蓝点试验

蓝点试验

不锈钢的抗腐蚀陛能主要是由于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约1nm)致密的钝化膜,这层膜1n腐蚀介质隔离,是不锈钢防护的基本屏障。

不锈钢钝化具有动态特征,不应看作腐蚀完全停止,而是形成扩散的阻挡层,使阳极反应速度大大降低。

通常在有还原剂(如氯离子)情况下倾向于破坏膜,而在氧化剂(如空气)存在时能保持或修复膜。

不锈钢工件放置于空气中会形成氧化膜,但这种膜的保护性不够完善。

通常先要进行彻底清洗,包括碱洗与酸洗,再用氧化剂钝化,才能保证钝化膜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酸洗的目的之一是为钝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形成优质的钝化膜。

因为通过酸洗使不锈钢表面平均有10μm厚一层表面被腐蚀掉,酸液的化学活性使得缺陷部位的溶解率比表面上其它部位高,因此酸洗可使整个表面趋于均匀平衡,一些原来容易造成腐蚀的隐患被清除掉了。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酸洗钝化,使铁与铁的氧化物比铬与铬的氧化物优先溶解,去掉了贫铬层,造成铬在不锈钢表面富集,这种富铬钝化膜的电位可达+1.0V(SCE),接近贵金属的电位,提高了抗腐蚀的稳定性。

不同的钝化处理也会影响膜的成分与结构,从而影响不锈性,如通过电化学改性处理,可使钝化膜具有多层结构,在阻挡层形成CrO3或Cr2O3,或形成玻璃态的氧化膜,使不锈钢能发挥最大的耐蚀性。

国内外学者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生成进行了大量研究。

以近几年北京科大对316L 钢钝化膜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为例作简述[1]。

不锈钢钝化是表面层由于某种原因溶解与水分子的吸附,在氧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并与组成不锈钢的cr、Ni、Mo元素发生转换反应,最终形成稳定的成相膜,阻止了膜的破坏与腐蚀的发生。

其反应历程为:Fe•H20+O*≈[FeOH•O*]ad+H++e[FeOH•O*]ad≈[FeO•O*]ad+H++e[FeO•O*]ad+H2O≈FeOOH+O*十H++e[FeO•O*]ad≈FeO+O*FeOOH+Cr+H2O≈CrOOH+Fe•H202FeOOH≈Fe203+H202CrOOH≈Cr203+H20MO+3FeO+3H2O≈MOO3+3Fe•H2ONi+FeO+2H20≈NiO+Fe•H20(其中Os表示钝化过程中的催化剂,且在钝化迪陧中浓度不变,ad表示吸附中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
点试验
不锈钢材质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一、概述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各类具有防腐蚀要求的压力容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对其耐腐蚀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得来的。

二、酸洗钝化的原理
1、钝化:金属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腐蚀速度比原来未处理前有显著下降的现象称金属的钝化。

其钝化机理主要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能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和金属的化合物。

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从而使金属基本停止溶解。

奥氏体不锈钢经氧化性介质处理后其表面能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钝化膜,但该钝化膜在起活化作用的Cl-、Br-、F-等卤素离子作用下,极易受到破坏。

这也就是虽经酸洗钝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进行水压试验后若不能将水渍除干净,但应控制水的Cl-含量不超过25ppm的原因之
一。

另外并非任何金属的氧化膜都可视作钝化膜,如碳钢在高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由于不能满足牢固地附在金属表面的要求而不能充作钝化膜。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氧化性强的以硝酸为主剂的溶液来进行处理,为确保钝化处理的效果,在钝化前先对被钝化表面进行酸洗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就称为酸洗钝化处理,简称酸洗钝化。

2、酸洗液、钝化液及酸洗膏配方
酸洗液:20%硝酸+5%氢氟酸+75%水
钝化液:5%硝酸+2%重铬酸钾十93%水
酸洗钝化液(二合一):20%硝酸+10%氢氟酸+70%水
酸洗钝化膏(二合一)配方:盐酸20毫升,水100毫升,硝酸30毫升,澎润土150克搅拌成糊状。

三、酸洗钝化处理的常规工艺过程
为确保酸洗钝化质量,酸洗钝化首先需考虑采用酸洗钝化液浸泡的方式,在不便于采用液体浸泡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涂刷酸洗钝化膏的方式,但不宜使用涂刷酸洗钝化液的方式。

酸洗钝化的一般工艺过程如下:
预处理→酸洗、冲洗→酸洗钝化(二合一)膏→冲洗→后处理
1、预处理
(1)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药、灰尘等。

(2)去除油污,必要时可采用碱洗或洗涤液清洗,洗后需用清水将表面冲洗于净。

2、酸洗(池洗)及冲洗
酸洗时应严格控制酸洗温度和时间,温度低则时间长,温度高则时间短。

防止达不到酸洗效果或过份酸洗而引起基体腐蚀的现象,必要时还可在酸洗液中添加腐蚀剂。

对被酸洗产品上的碳钢件能拆卸的需拆卸掉,如不能拆卸的需采用涂防护油漆或封橡胶泥的方法。

酸洗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冲洗,使之表面不留存残液,以利此后的钝化处理。

3、钝化及冲洗
严格控制钝化时间,使之形成良好的钝化膜,钝化后也要彻底冲洗不留存残液。

4、酸洗钝化:酸洗钝化(二合一)膏(涂刷)及冲洗
(1)将酸膏均匀地涂刷于需要酸洗钝化表面(一般先涂刷焊缝处)氧化皮较厚处可略涂厚一些。

(2)保持足够的时间。

(3)在酸膏未干透前用棉纱或棉布擦去锈蚀及氧化物等。

(4)对表面进行彻底的冲洗,直至呈均匀的银白色。

5、后处理
酸洗钝化后对钝化表面需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钝化膜的破坏,钝化表面不得接触硬物(包括不锈钢丝和钢丝刷),禁止焊接和打磨等。

四、酸洗钝化的质量检验
1、外观检验
酸洗钝化表面应是均匀的银白色,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
2、残液检验
用酚酞试纸检查表面残液的冲洗程度,PH值中性为合格。

3、蓝点试验
(1)为什么要进行蓝点试验?
蓝点试验是检验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铁离子污染。

铁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原电池,会使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

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
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
2Fe+K[Fe(CN6)]=KFe[Fe(CN6)] ↓深蓝色
(2)什么是蓝点试验?
为检验酸洗钝化处理后的质量,可以采用蓝点试验法来检验。

其方法为:
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0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

然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