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 5= 21 3=13 7=70 14=63 3=91 7=70 5= 63 21= 91 13=32 4= 12 6=15 8=128 4=72 6=120 8=128 32= 72 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 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 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 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 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 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 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 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 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 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 a=b或c 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2(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教材48页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对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2、感悟单位的大小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5( )= 5000( )、8( )=8( )、6( )=600( )、9( )=9( )提问:老师带来了4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两个式子成立吗,(学生填空)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1、回顾单位。
(出示信息)信息中出现了哪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么多计量单位,是你们自己在组内想办法整理,还是老师带着你们梳理, (1)、小组整理。
(2)、学生汇报。
(随机显示)长度: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 升毫升质量(重量): 吨千克克时间: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提问:哪些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教师随机出示三者的示意图)2(复习进率。
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
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汇报:(1)(出示进率表)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相同,(2)你觉得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呢, 三、游戏感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1、教师示范: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根据我的手势动作,或者语言提示,猜猜后面是什么单位,师:这么长(手势)。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单位。
2.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量的转换。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量以及其单位。
2.各种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容积、重量等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些量。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常见量及其换算。
二、讲解常见量及其单位
1.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常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师出示量的换算表格,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或记忆。
三、练习常见量的换算
1.让学生在计算时使用量的换算表格进行计算。
2.将常见的量的换算练习变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掌握。
四、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量的转换并求解问题。
2.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学生反思
1.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量及其单位,会进行常见量的换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本课进行适当扩展,加深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常见的量教学文档
小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课常见的量四川省广汉市雒城四小唐忠秋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已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和时间单位及其进率。
(2)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并正确进行改写。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所学计量单位和名数改写的整理和复习过程,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计量单位的进率和化聚法。
突破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找规律。
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回顾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CAI课件、投影仪、互动设计板书设计:常见的量长度: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 毫米面积:平方千米100 公顷10000↓↓10000平方米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积: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容积)升1000毫升质量:吨1000千克1000克时间:世纪100年12月28-31日24时60分60秒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我教学的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常见的量》复习课,《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种阶段数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绝不是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程式化的再现知识,也不是能力的机械训练要,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复习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为两项,一是“整理”,二是“改写”。
现在我就来谈谈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理解。
首先我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明确常见的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尝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并要求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之中相互完善、补充,接下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关于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一、导入:1.这节课由我来给同学们上。
我站在这里,同学们对我以及我要给同学们上的这节课,一定有许多想知道的。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每人只提一个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回答)2.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
我今天的任务不是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对。
言归正传,据我了解,我们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普遍进入了复习阶段,你们已经开始复习了吗?(学生回答)3.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二、课堂复习。
1.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一些常见的量,你能找到吗?(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黑板的面积等)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量?(学生回答)3.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量有:长度、面积、体积(包括容积)、质量、时间等。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呢?谁知道?(按顺序说出来,这样就显得不乱了。
)4.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量以及各种量的计量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整理一下,写在一张纸上,每小组只写一份就可以了。
(重点内容)……(教师巡视,提醒:速度要快一些)5.各小组整理完了吗?6.小组整理完后和附近的小组交换一下,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7.再交换回去,可以对自己小组的整理内容再做一下修改和补充。
8.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每小组汇报你们整理的一种量就可以了。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板书:(标上进率)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容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吨、千克、克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货币:元、角、分三、课堂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把学过的量进行了整理,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说一说,怎么进行单位的改写?(提问)2.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来都掌握的不错。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1.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练习题:填写长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长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学习2.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
2.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练习题:填写面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学习3.1 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体积单位。
3.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练习题:填写体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四章:重量单位的学习4.1 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4.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练习题:填写重量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学习5.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5.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3 练习题:填写时间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时间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六章:温度的学习6.1 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温度单位。
6.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3 练习题:填写温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温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七章:货币的学习7.1 引入货币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7.2 通过实际购物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练习题:填写货币单位换算表,解答与货币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速度的学习8.1 引入速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单位。
《常_见_的_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
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11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
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8页《常见的量》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这些信息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分别属于什么单位?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有那几大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在我们学过的七大类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具体的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每个单位会不会用字母表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些单位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整理的知识点,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自己的材料进行补充。
师生共同梳理汇报:1、长度。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2)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用手比划比划)(3)拿出小尺体会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师拿出米尺体会1米。
2、面积。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
(2)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米、千克、升、元等,并能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2.能够完成简单的计量单位转换,如从米到厘米、升到毫升等。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计量单位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个学期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教师可使用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更好地理解各种长度单位的概念。
2.介绍重量单位:千克、克,与长度单位一样,可以使用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拿起、比较物品的重量来感知不同重量的概念。
3.讲解容量单位:升、毫升。
同样可以使用实物展示,比如使用水杯、量杯等测量不同容量的液体。
2. 计量单位的使用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比较、测量等,让学生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2.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提高计量单位的使用能力。
3. 计量单位的转换1.教师先通过具体实例,如将1米转换成厘米,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例如将1千克转换成克,将1升转换成毫升等。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物,如卷尺、秤、水杯等,让学生亲手使用,感知计量单位的概念。
2.利用图表、表格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量单位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升等。
2.能够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量单位进行问题解决。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2.每节课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当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考试题或者自己编写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复习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复习总结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其中,《常见的量》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章节,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教学进行复习总结。
一、教学目标在学习《常见的量》这一章节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主要方面:1.了解量与单位:学生需要掌握量和单位的概念,以及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会比较大小:学生需要能够比较不同单位的量的大小,掌握用相同单位进行比较数量大小的方法。
3.掌握量的换算:学生需要掌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量的换算,如时长、重量、温度等。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常见的量》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形象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感性理解量和单位的概念。
比如,展示一米长的尺子,让学生感性地理解什么是一米。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量和单位的换算等知识。
比如,设置一个称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重物的质量差异,从而体会到量的概念。
3.案例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案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掌握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比如,以温度计为例,通过温度计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温度的量和单位,并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常见的量》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知识点:1.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学习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量和单位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量需要使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表示。
2.量的换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不同的量进行换算。
例如,我们需要将摄氏度转换成华氏度,需要将千克转换成克。
这一部分是本章的难点,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四、复习方法在学习完《常见的量》这一章节后,我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以下是一些复习方法:1.课前复习:在课前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逐步建立一种学习知识的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48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反馈课前对“常见的量”的整理情况1、师:昨天老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我们知道的计量单位,现在请你们拿出你们的学习成果,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出一份代表你们小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
2、整理好的小组把自己组的作品到前面的展台前进行展示。
3、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量”的知识补充完善,并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000 10 10 10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00 10000 100 100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0 10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1 1000 100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00 12 30 24 60 60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10 10人民币:元→角→分二、做游戏,感悟计量单位的大小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是数1,它后面藏着一个名称,请仔细观察我的动作,或者是语言,猜猜后面藏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先示范,学生当小老师1毫米、 1厘米、1分米、1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两袋馒头约重1千克,成人心跳75次约1分钟,地球自转一周约是1天┅┅师:在游戏中,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精品教学设计
⼩学数学《常见的量》精品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8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六相关的练习。
⼆、教学⽬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系统地掌握长度、⾯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学会灵活运⽤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法,提⾼学习能⼒;3、让学⽣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与⼩组合作讨论的作⽤,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4、能够较熟练地进⾏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对量与计量知识进⾏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对量与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课件、练习作业纸等。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请同学们猜⼀猜⽼师的⾝⾼和体重⼤约是多少?(1⽶68厘⽶、72千克)在⾝⾼、体重所⽤到的量与计量,正是我们今天要整理与复习的数学知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活中处处有数学。
(引出课题——常见的量)(⼆)、分类整理:1.学⽣反思: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师:请⼤家回忆⼀下,在⼩学阶段我们已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的量?学⽣讨论,指名⼝答。
教师板书:长度、⾯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货币师:每种量都有各⾃的计量单位,我们学过哪些常⽤的计量单位?2.集体完善个⼈的整理⽅案师:⼤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块,想⼀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序、不便记忆)⾮常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了。
你们预习时是不是按⾃⼰的想法进⾏整理的呢?(是)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组为单位进⾏讨论,互相补充、完善,等⼀会⼉派代表展⽰你们组的作品。
3.⼩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的整理⽅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篇一:评课稿对《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评析我听了韦老师执教《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本人有很多收获与感悟,简单表述如下: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一个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常见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选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习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韦老师,课一开始就“导”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一个日记记录,选用了那篇单位量用错而引出的笑话,这篇出于学生之手的习作,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可笑的同时,感受到量与计量在一篇习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单位量的错,作为进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韦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向,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给后面填一填的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体现了韦老师的机智选材,也是我们在以后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2. .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式,---自学.在整理预习过程中, 自学,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适当地学会:自己预习——自我反馈——自我总结,学生绘出的一棵智慧树长出了许多“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自我反馈和自我总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复习中的另外一个学习方式是---整理学会整理,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如,韦老师有一句话,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导向是(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的整理图,进行整理.这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反思、点评大民中心校张英军一、课前思考思考一: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让他们收获什么?复习课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让学生乐学?思考二:常见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种/容积、质量、时间、货币,这么多的复习内容如何在一节课中全部复习完并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思考三:不是本班学生,课前也没有与学生接触,如何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思考四:习题如何设计?是每种量都涉及到还是每种题型都涉及到?二、思考后需要掌握的原则原则一: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如何达到温故而知新。
原则二:学生会的我不讲;学生不会,但一看马上就会的,我不讲;学生不会,我讲完学生也不会的我不讲。
原则三:内容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以点带面,以长度为主,带面积、体积,轻质量、时间、货币。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常见的量,包括量的单位及其进率和字母表示。
2、通过长度的复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进行重点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运算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二)教学重点:1、复习梳理、易错题纠正2、如何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四)教学过程:1、谈话交流,熟悉学生。
同学们,你们好!以前在这上过课吗?什么感受?猜猜这个字念什么?有时,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希望大家学会思考!上课!2、思考题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思考题,在括号里填什么都可以,只要使等式成立就可以。
(学生自由思考找答案,然后教师出示答案)像厘米、分米、米这些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长度是我们小学经常用到的量,像这样的量还有许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除了长度,我们小学还经常用到哪些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货币)那关于这些量你都了解哪些呢?这些量都有哪些计量的单位呢?请你将自己回忆起来的写在练习本上,全部写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更多的收获?3、引导思考,拓展知识。
常见的量小学数学教案
常见的量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题: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数字1-5,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1-5进行计数和比较大小。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5,掌握对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数字1-5,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具准备:
1.数字卡片1-5
2.计数棒或计数豆
3.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4.绘本《数数》或类似绘本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1-5,让学生快速认识这几个数字,并询问学生1-5的顺序。
2.学习: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用计数棒或计数豆进行数数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每个数字对应的数量。
3.练习:提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数量匹配,巩固数字1-5的认识。
4.拓展:教师读绘本《数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应用数字1-5,比如数学板书上的数字,班级里的学生数量等。
5.总结:通过小结活动,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1-5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数字1-5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字的初步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等常见量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进率。
3. 运用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中的进率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材、课件。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常见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强调进率的重要性。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进率。
3. 运用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提高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常见量的单位换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进率的理解和运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第3课时常见的量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
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图:判断哪种油便宜。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
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同梳理: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
(4)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特别要记住特殊的进率。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物,如骰子,魔方,10毫升的口服液,1升的矿泉水等,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个明确的认识。
(4)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老师的体重大约是多少?教师可以出示1个回形针,一个苹果等,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实际大小有个明确的认识。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生汇报,师板书。
100 12 30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0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100 100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10 10
人民币:元——→角——→分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刚才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试一试。
生:生汇报并改正结果。
师:你改正的太好了,连隐藏的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
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是不是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一样好呢。
三、练习设计。
(课件出示)
1、选一选。
杭州湾跨海水桥长36()一个鸡蛋约重50()
冰箱体积是240()容积是200()数学书封面约2
()
刘翔110米跨栏成绩训13()一瓶芬达橙汁约3()
一头大象约重4()一本《水浒传》要18()
一瓶果糖注射液有250()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365()一元硬币约厚2()一辆大客车的内部空间约50
()
师:做的不错,请接着看第二题,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200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
()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
(3)一张课桌宽52厘米。
()
(4)17时45分也就是下午5时45分。
()
(5)每年都有366天。
()
(6)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
()
(7)1米的和3米的一样长。
()
(8)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1公顷。
()
(9)一份协议的鉴定日期是2011年2月29日。
()
(10)2年5个月=25个月()
(11)凡是年号是4 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
(12)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3、填一填。
(课件)
(1)1.7吨=()千克 1.2时=()时()分 3.5日=()日()3吨40千克=()吨 2.5分=()秒
40元=()分
(2)一个月分成()旬、()旬、()旬,平年二月下旬是()天,一月()旬是11天,平年的第一个季度是()天。
(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高——×进率——低,低——÷进率——高)
4、解决问题
每袋榨菜重80克,一盒里面有100袋,现在要运700盒,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一次能运走吗?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
(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
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盐相比哪个重?
四.结合实际,感受计量单位的应用价值
1、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
2、开放题:(课件)
8()〉 8()〉 8()
5()=500()=0.05()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