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笔记整理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本课这首五言律诗为第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离开的长安,后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此诗是诗人途径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三、课文翻译
1、【重点词语】:
未了:未尽,没完。
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集中,聚集。
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
这里是明亮的意思。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定要。
凌:登。
一:全。
览:看。
2、【译文】: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啊?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集中到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层云升起,(看后)使人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四、问题归纳
1. “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
写出了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表现了泰山的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
2. 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钟”有聚集之意,该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的景色都给了泰山。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阳光切断,形成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的不同的自然景色,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中心主旨
全诗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