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2c76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f.png)
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一、引言“危急值”是指当某项或某类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医疗机构通过及时报告和处理“危急值”,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评估我院“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进行本次评估。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我院“危急值”报告与处理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危急值”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1、回顾性分析:查阅了过去一段时间内(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的“危急值”报告记录,包括检验、检查科室的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接收科室的接收时间、处理时间等。
2、现场调查:对涉及“危急值”报告与处理的相关科室进行了现场走访,观察实际操作流程,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
3、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医护人员的问卷,内容包括对“危急值”制度的知晓度、执行情况、满意度等方面,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四、评估结果1、“危急值”项目及阈值设置我院目前制定的“危急值”项目涵盖了临床检验、影像检查、心电检查等多个领域,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但在部分项目的阈值设置上,存在与临床实际情况不太符合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2、报告及时性检验、检查科室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危急值”报告给临床科室,报告及时率达到了_____%。
然而,仍有少数情况存在延迟报告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仪器故障、人员操作失误等。
3、接收与处理及时性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能够及时进行处理的比例为_____%。
部分科室存在接收不及时、处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患者的救治时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延误。
4、医护人员知晓度与执行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制度较为知晓,但仍有_____%的人员对某些细节不够清楚。
我院2017年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现状分析
![我院2017年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ff88c453610661fd9f475.png)
中国乡村医药·检验与影像·我院2017年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现状分析周绍真危急值定义为[1]: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一旦发现立即报告临床医生,提醒其迅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有密切关联的检验结果;一些国家重大传染病,如H7N9等。
2007年原卫生部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2011版卫生计生委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亦对危急值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和考核标准。
我院于2010年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现分析2017年检验科所报危急值,为完善和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利用智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2017年1—12月我院检验科所报危急值原始数据,内容包括报警时间、条码号、姓名、病历号、科室、床号、报告项目、检查结果、报告人、处理人、处理时间、处理意见等。
1.2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2015年根据我院就医患者情况,参照美国临床病理学协会的调查报告,再结合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1年调查600家临床实验室的危急值项目和报告界限等,制定出适合我院的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血钾3.0~6.5m m o l/L,血钠120~160mmol/L,血钙1.6~3.5mmol/L,血糖2.8~25.0mmol/L,尿素高限36mmol/L,标本均为血清;凝血酶原时间高限3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限70s,纤维蛋白原低限0.8g/L,标本均为血浆;血红蛋白低限50g/L,白细胞(1~50)×109/L,血小板(20~1000)×109/L,标本均为全作者单位:315600 浙江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通信作者:周绍真,Email:zhou3332@ 血。
其中新生儿血糖低于1.7mmol/L、血红蛋白低于90g/L 时视为危急值。
1.3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检验科安装危急值客户端程序,系统发现危急值后,页面会弹出一个“异常项显示”提示框。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84d2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b.png)
参考国内外相关实验室危急值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实验室的 危急值项目准确性评估标准。
危急值项目及时性的评估标准
参考国内外相关实验室危急值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实验室的 危急值项目及时性评估标准。
评估流程
01
收集数据
收集实验室危急值数据,包括检测时间、报告时间、通知时间等。
02
危急值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定义及制度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临床实验室或检查项目中出现的异常值,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或病情急剧恶化,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危急值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明确危急值范围、报告流程、处理措施等相关 要求,确保危急值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
危急值报告流程
通知及记录
如果危急值被确认无误,主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如手术室、急诊室、住院处等,并对患者进行必要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危急 值出现的时间、处理措施、会诊意见等。
03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
评估内容
1 2 3
危急值项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评估实验室危急值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 范和标准,如CLSI、NCCLS等。
“危急值”是指某项或多项检验、检查结果异常,提示患者 可能处于危险状态或重大疾病,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评估范围和方法
本评估报告针对医院内所有科室的“危急值”制度进行评 估,包括但不限于门诊、急诊科、住院部、手术室等。
评估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 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培训时间安排在业余时间或者班后时间,以方便护士参 加培训。
2020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2020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adf349f90f76c660371a37.png)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本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部门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模式。
有效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
其中检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
主要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时多,科室分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医院危急值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理、记录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管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
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间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医院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其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根据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结论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
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doc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03cd100b1c59eef8c7b4a4.png)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本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部门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模式。
有效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
其中检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
主要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时多,科室分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医院危急值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理、记录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管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
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间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医院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其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根据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结论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
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85b1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9.png)
项目目的和意义
评估现有“危急值” 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和 有效性。
提出改进“危急值” 报告制度的建议,提 高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
确定现行“危急值” 报告制度是否存在漏 洞和不足之处。
项目范围和限制
本项目主要针对医院内所有临床 实验室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进
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将涉及与“危急值” 报告制度相关的所有部门,包括 临床实验室、护理单元、急诊科
“危急值”有效性评 估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项目简介 • 危急值数据收集和分析 • 危急值数据评估结果 • 危急值数据质量改进建议 • 结论和建议
01
项目简介
项目背景
01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在临床实 验室中发现潜在的危及患者生命 的情况时,快速、准确地报告检 查结果的一种制度。
02
在医疗工作中,及时、准确地报 告“危急值”对于提高患者治愈 率、降低死亡率、防范医疗纠纷 等方面具有限,本项 目不涉及对“危急值”具体范围
的评估。
02
危急值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
01
02
03
临床实验室数据
从医院检验科获取有关危 急值的实验室数据,包括 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样 本的测试结果。
病历数据
从医院病历系统中获取与 危急值相关的患者病历信 息,包括症状、诊断、治 疗措施等。
不足之处和改进空间
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仍需提高
尽管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较高,但仍有误差。建议加强实验室质控,提高检测 准确性。
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仍需加强
尽管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建议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危急值报告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THANKS FOR WATCHING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8b1925960590c69fc3763a.png)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本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部门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模式。
有效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
其中检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
主要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时多,科室分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医院危急值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理、记录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管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
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间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医院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其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根据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结论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
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f1f3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c.png)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背景
危急值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且需要立即
采取行动的情况。
危急值的及时传达和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
健康至关重要。
目的
本评估报告旨在评估危急值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以确定系统是
否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患者的危急值,并促使医务人员及时采取
适当的行动。
方法
为了评估危急值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
1. 回顾危急值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定义、传达
方式和处理流程等。
2. 收集危急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危急值的数量、传达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等。
3. 分析数据,评估危急值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危急值管理系统的传达准确性较高,约有90%的危急值传达到了负责接收危急值的医务人员。
危急值的传达时间有所延迟,在一些情况下超过了医疗团队设定的最大传达时间。
对于传达的危急值,医务人员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结论
基于对危急值管理系统的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危急值管理系统在传达危急值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特别是传达时间方面。
我们建议进一步优化危急值管理系统,提高传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美国医学协会. (2019). 危急值管理指南.。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无删减范文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无删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1cb6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a.png)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的在临床诊断中,某些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或重要临床意义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一种标识。
它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危急值的有效性一直是医疗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档将对危急值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方法为了评估危急值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收集危急值通知的数据,包括通知时间、医生响应时间等相关信息;-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危急值通知的平均响应时间、满意度等指标;- 针对危急值通知的不足之处,进行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医生和护士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用户反馈和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3. 数据分析与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3.1 平均响应时间我们对100个危急值通知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平均响应时间为10分钟。
其中,最快的响应时间为1分钟,最慢的响应时间为30分钟。
3.2 医生满意度调查通过对50位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80%的医生认为危急值通知的方式和时间是合适的;- 15%的医生认为通知的方式可以改进,建议增加语音通知;- 5%的医生认为通知的时间不够及时,建议缩短通知时间。
4. 用户意见与建议为了提供更准确的改进建议,我们进行了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
4.1 用户访谈在用户访谈中,我们采访了10位医生和10位护士,他们提到了以下问题:- 危急值通知的声音太小,容易被忽略;- 有时危急值通知会出现延误,导致患者治疗延误;- 危急值通知没有提供足够的详细信息。
4.2 问卷调查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100份医生和护士的回答。
调查结果如下:- 60%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危急值通知的声音需要增大;- 40%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危急值通知的内容需要更详细。
5. 改进建议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和用户反馈,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5.1 声音和提醒方式改进- 增加危急值通知的声音音量,确保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听到通知;- 提供可调节的声音选项,以便根据个体需求进行设置;- 增加语音通知功能,方便医生在忙碌时不错过通知。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eca7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2.png)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一、引言“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优化“危急值”管理流程,提高其有效性,特对本年度的“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评估。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本年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处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评估范围本次评估涵盖了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以及相关的医疗服务环节。
四、评估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本年度的“危急值”报告数据,包括报告科室、报告项目、报告时间、接收科室、处理时间等。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执行情况以及满意度。
3、案例分析选取部分典型的“危急值”报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报告和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4、现场访谈与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访谈,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评估结果1、“危急值”报告情况本年度共报告“危急值”_____例,涉及检验、影像、心电等多个医技科室。
其中,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报告数量最多,占比_____;影像项目次之,占比_____;心电项目占比_____。
2、报告及时性从报告时间到接收科室确认时间的平均间隔为_____分钟,其中_____的报告能够在规定时间内(_____分钟)传递到接收科室。
但仍有_____的报告存在延迟现象,主要原因包括信息系统故障、人员操作失误等。
3、接收科室处理情况接收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平均处理时间为_____分钟,其中_____的处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_____分钟)完成。
但仍有部分科室存在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沟通不畅、处理流程不熟悉等。
4、医务人员认知和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但仍有_____的人员对报告流程和处理规范不够熟悉。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b8c9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7.png)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评估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对本年度的“危急值”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一、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了解“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我院的执行情况,包括“危急值”的识别、报告、处理和记录等环节,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危急值”管理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评估依据本次评估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我院制定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和流程。
三、评估范围本次评估涵盖了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
四、评估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本年度所有“危急值”报告的相关数据,包括“危急值”项目、报告时间、报告科室、接收科室、处理时间、处理结果等。
2、现场调查对临床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包括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程度、报告流程的熟悉程度、处理措施的合理性等。
3、病例回顾抽取部分涉及“危急值”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危急值”的报告、处理和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估“危急值”管理对患者医疗安全的影响。
五、评估结果1、“危急值”项目设置我院目前设置的“危急值”项目涵盖了临床检验、影像检查、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多个领域,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科室对某些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明确。
2、“危急值”报告情况本年度共报告“危急值”_____例,其中检验科报告_____例,影像科报告_____例,超声科报告_____例,心电图室报告_____例。
从报告时间来看,大部分“危急值”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但仍有少数报告存在延迟现象,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3849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a.png)
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今年的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已经发布,它是一个记录了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全球范围内各种突发事件及其潜在威胁的报告。
该报告评估了全球范围内各种危机的严重性,对其中一些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供了关于如何在未来处理类似情况的建议。
本文将对该报告进行评估和解读。
首先,这份报告是全球范围内危险情形的综合记录,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
其中特别强调了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情况和全球应对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灾难之一。
COVID-19已经导致全球几百万人感染以及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同时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来遏制病毒的传播,但当地居民和全球人民仍然需要战胜这一病毒。
除此之外,该报告还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其积累的影响将会留存很长时间并危及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健康和社会。
气候变化已经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飓风、干旱、洪水等。
同时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工业化程度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限于全球范围,也会在特定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
此外,报告也谈到了政治危机和贸易战的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不断,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上的危机。
贸易战等措施,不仅会对各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决策国民的社会环境造成持久的影响。
报告指出,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各国应该在全球合作和积极的外交政策基础上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长期损害。
最后,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还提供了建议,以帮助个人、组织、政府和企业应对这些突发事件。
例如,要制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计划,以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应该也注重情报的收集和信息的传递,以了解情况并作出决策。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cccd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6.png)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危急值”管理工作,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对 2017 年度“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有效性评估。
一、评估目的通过对 2017 年度“危急值”报告情况的评估,了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和医疗安全水平。
二、评估依据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相关流程。
3、 2017 年度“危急值”报告的相关数据和记录。
三、评估内容1、“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对我院现行的“危急值”项目进行梳理和分析,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对比,评估项目设置是否全面、合理,是否符合我院的临床实际需求。
重点关注新项目的增设和旧项目的修订情况,以及项目的阈值设定是否科学、恰当。
2、“危急值”报告流程的顺畅性对“危急值”的报告流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包括检验、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的报告环节、临床科室接收“危急值”后的处理环节等。
检查报告方式是否便捷、高效,信息传递是否准确、及时,是否存在流程繁琐、环节不畅等问题。
3、“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 2017 年度“危急值”报告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分析影响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因素。
对报告错误和延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明确责任。
4、临床科室对“危急值”的处理情况抽查临床科室对“危急值”的处理记录,评估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及时,是否符合相关诊疗规范和流程。
了解临床科室与检验、检查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情况,是否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到位等问题。
5、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知晓和执行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了解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知晓程度和执行情况。
评估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是否存在培训不到位、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f82225fab069dc51220170.png)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今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数门治理、全进程操纵、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裂缝治理模式。
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
其中查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
要紧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常多,科室散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形医院危急值质量操纵治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置、记录各个环节增强操纵,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治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
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表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刻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一、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治,幸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医院按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形督导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进其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增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查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医治、病情分析提供加倍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依照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形,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结论按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良,尽可能的减少没必要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
调整后在一按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增进患者安全。
检验科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222
![检验科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222](https://img.taocdn.com/s3/m/d257cc0d0b4e767f5acfce33.png)
检验科2017年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2017年危急值统计
1.危急值发生率统计
2.危急值发生部门统计
危急值项目:
3.危急值值段与临床表现统计
二、危急值有效性评估
1.从危急值发生率看出,危急值比例基本合理。
2.从危急值发生部门看出,相关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比例最高,说明有效。
3.从危急值值段统计看出,所有上下限比例基本合理。
4.从临床反馈情况看,血清钾危急值高值赋值过高,而白细胞针对肿瘤放化疗患者低值过高。
三、评估结论
综合统计分析:
检验科。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9bfb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d.png)
“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医院危急值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危急值的定义、实施流程以及评估标准的分析,综合考虑医院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高危急值管理的精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质量健康。
引言危急值是指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影像学等检查结果异常,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或健康造成直接威胁的情况。
,及时、准确地通报危急值对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危急值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方法数据采集本次评估使用医院中的危急值通报记录作为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通报的危急值种类、通报时间、通报渠道等。
评估标准本次评估基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判断危急值的有效性:1. 准确性:危急值的通报是否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2. 及时性:危急值通报的时间是否符合危急值的定义;3. 完整性:危急值通报中是否包含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标准的应用,得出以下结果:1. 危急值通报的准确性较高,通报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率达到95%;2. 危急值通报的及时性有待改进,部分通报时间延迟超过规定时间;3. 危急值通报的完整性整体较好,但仍有少数通报缺乏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讨论根据评估结果,我们认为危急值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 建立危急值通报的标准流程,明确通报的时间要求和责任人;2. 制定危急值通报标准模板,确保通报的信息和建议的完整性;3.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危急值通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改进危急值管理的,我们还应该关注医院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对危急值管理的影响。
在危急值通报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心也至关重要。
结论本次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了危急值通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通过完善危急值管理的流程和培训医务人员,我们可以提高危急值通报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评估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4bf721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8.png)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评估精品文档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评估
2017年“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分析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危及患者生命的的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就会影响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强化研究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临床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一些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心脏停搏、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等,这一些危急值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但我们有时也不能过于相检验科反馈给我们的检验值,他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一定要结合临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针对我院危急值的结果,结合我院实践情况,我院于2017年修订了危急值报告的项目;
将原有的部分危急值项目的值扩大与缩小,将成人与新生儿及儿童的值进行分开,将有基础疾病的值(如:肾功能衰竭、白血病等)进行区分;
此次危急值的修改,更方便医生对患者危急值的观察及处理,
2016
佳构文档
更有效的让病情危重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进一步提高的我院对危急值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2017年度“危急值”有效性评估报告
本年度我院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危急值实施制度保障、全部门管理、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模式。
有效防止和减少了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一、危急值项目统计
2017年度我院共接收“危急值”报告结果3665人次。
其中检验项目1350人次;放射、CT、磁共振检查项目70人次;心电图检查项目12人次。
主要集中在8:00-11:00 夜间20:00-22:00,周一、周四危急值的数量比平时多,科室分布以急诊科、肿瘤血液科为主。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
医院危急值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对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处理、记录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要求医生、医技、护士全员知晓和参与危急值管理,医务科、门诊部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与落实。
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体现了医院处治危急值的响应时间及效率。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使我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意外发生,减少安全隐患。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医院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有效增强了医技、临床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其提
高技术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提供更加充分的诊疗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4、根据我院实际、专科特点、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并随着临床实际应用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结论定期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危急值”真正的“危急”起来。
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
5、“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院的实施,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不仅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二)“危急值”的应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门诊医师对门诊患者的联系方式登记存在漏登、错登。
2、部分检验、医务人员对危急值项目和参考范围不熟,存在漏登记现象。
3、个别临床医师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到结果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向主治医生传达。
三、危机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措施。
1、医务科、门诊部加强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使各科室工作人员熟知危急值范围,掌握危机值处理流程。
2、针对危急值登记本漏记、不规范登记现象,加强与护理部沟通,使护理人员接获危急值能够规范记录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3、对危急值的项目及范围不断修订以更加合理、科学及实用。
4、积极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通过同行比对来客观了解自身水平,发现和解决问题。
危急值制度作为一项长期的管理制度,从医院管理体系上、运行机制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以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通过流程管理,使各工作环节“无缝隙”,有效的避免工作中的疏忽,使医疗质量显著提升,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医院与社会的和谐,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