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
日本国粹歌舞伎
日本国粹--歌舞伎歌舞伎是一种戏剧形式,是日本三大国剧之一,与艺伎、歌舞伎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有点儿类似于京剧,都是源自民间的传统艺术,都有着华丽的视觉呈现、复杂的程式与讲究。
歌舞伎中既有着以武士、僧侣、公卿等上层社会为描绘对象的「时代物」,也有着取材于市井平民阶级的「世话物」,及女方专门领域的舞踊(舞蹈)剧「所作事」。
另外也有着义太夫狂言、纯歌舞伎与新歌舞伎等之分。
歌舞伎表演中,演员会穿上细緻的服装和花上吸引注目的化妆。
为了让观众可以明白故事,他们的动作都是经过配合和较为明显。
他们也会用日本的传统乐器作演奏,使得整场表演更为吸引。
歌舞伎过去只在日本一个主要地点表演,但现在也可以在一些小城市看得到。
在日本就有一些具历史的表演地点是供歌舞伎表演之用。
如果你是一个首次看歌舞伎的外国人而又不懂日语的话,可能就要依赖英文导览了。
导览人员会用英语告诉你有关表演的资讯,例如故事、歌词和内容的解说,以及舞蹈、音乐等等。
然而英文导览也不是所有表演都有提供。
这样的话你就可能要找以英语演出的表演了。
这也能让你明白表演的内容。
你可以事先查询剧场的日程。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歌舞伎中的舞台•道具•隈取•音乐•衣裳:歌舞伎舞台造景之华丽,道具、隈取(脸谱)、服装之繁杂炫美往往令观众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舞台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定式幕、黑御簾、花道/假花道等组成;道具中仅小道具便有着乘物、气候专用物、发声物、出道具、持道具、本物、伪造物、可消除物、破坏物、构造物等之分;隈取(脸谱)以人物性格区分,按照颜色则主要为赤、蓝、茶三大类;音乐按照演出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所作音乐(位于舞台上观众可见)与下座音乐(在黑御簾中演奏),常用乐器有小鼓、大太鼓、三味线、能管等;衣裳则主要以不同纹样表示不同含义,如麻之叶纹样、龟甲纹样、役者纹样等。
—歌舞伎经典名作选—剧情+人物关系全解析:《义经千本樱》《假名手本忠臣藏》《京鹿子娘道成寺》《鸣神》《俊宽》《本朝二十四孝》《熊谷阵屋》《三人吉三》《鱼屋宗五郎》小编介绍了这么多,你喜欢日本国粹歌舞伎吗??。
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能、狂言、落语、演歌
❖ 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 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 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
二、净琉璃
❖ 净琉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的一种说唱故事。在三味 线伴奏下说唱。日本净琉璃兴盛于15世纪中叶,当 时社会上最流行的剧目是反映三河国诸侯的女儿净 琉璃御前与牛若丸之间爱情纠葛的故事,此段故事 名叫《净琉璃姬物语》。由于反映这段恋爱故事的 说唱十分流行,所以这门说唱艺术的便命名成“净 琉璃”。16世纪后半叶净琉璃使用新乐器三弦伴奏, 使它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二)歌舞伎发展历史
❖ 阿国
游女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 野
郎歌舞伎 元禄歌舞伎(1688-1704)
明治维新以后的歌舞伎
歌舞伎的成熟时期——元禄时期
❖ 以元禄时代(1688-1704)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 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形式是在这 个时代确立的。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 歌舞伎”时期。
歌舞伎演员的服装是十分 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 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 也异常昂贵.
歌舞伎演员的化妆也十
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 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 原料为主。最醒目的是, 歌舞伎演员会用一种液状 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 颈项,看起来犹如雕饰华 美的人偶一般。
(六)歌舞伎乐器
与其它国家一样,日本的乐器也可大致分为打击乐 器、吹奏乐器和弹奏乐器三类。
❖ 元禄时期,歌舞伎逐渐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阶 段的歌舞伎在剧本结构、表演技巧、情节内容方面, 都逐渐成熟起来。当时出现的一大批的剧作家(比 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松门左卫门),将能和狂言的 剧目以及木偶净琉璃的剧本改变成为歌舞伎剧本。
❖ 歌舞伎在艺人的改进下,表演中除了歌舞,更加入 了剧情。形成了一出优美的舞蹈戏。
歌舞伎和艺伎的区别
歌舞伎和艺伎的区别艺伎和歌舞伎都是日本的特色职业。
歌舞伎和艺伎有所区别,也有所相似。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歌舞伎和艺伎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歌舞伎和艺伎的区别歌舞伎和艺伎有所区别,也有所相似:艺伎历史比歌舞伎长,歌舞伎只是做歌舞方面的工作,而艺伎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所以说艺伎工作范围广些。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
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为生活。
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
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吸引在人们去欣赏而经久不衰。
知识拓展:艺伎(日本表演艺术职业)日本艺伎(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
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游走在京町界外,俗称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
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完全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相关资料日本艺伎(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
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
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歌舞伎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游女即日本古时的娼妓,依照外貌与技艺素质的高低分为许多等级。
江户时代初期,由于歌舞伎表演盛行,许多游女亦模仿演出,并常有借机卖淫的情事。
因为败坏风俗,1629年开始,幕府(日本)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若众意指年轻男子,在江户时代指的是尚未举行成年礼的少年。
这时男子的发式是若众发,额发不剃,剔除顶发后扎上结发带;有些未婚少女也会结成这种发式。
由于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便开始由貌似女子的“若众”来担任表演工作。
与女歌舞伎相同,因为艺人卖淫破坏风纪,1652年开始,幕府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野郎意为男性,此处是“野郎头”的略称。
野郎头是江户时代一般成年男子的发型,乃是将额发剃掉后,将中间的一撮头发向前结成半月的形状。
野郎歌舞伎是在若众歌舞伎被禁以后所产生的歌舞伎型态,由蓄著野郎头的男性来担任表演工作。
由男性演员演出的传统维持至今,并成为歌舞伎的一大特色。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以元禄时代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形式是在这个时代确立的。
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歌舞伎。
在元禄时期歌舞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名演员,包括了在上方以和事(恋爱场面)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户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打斗场面)出名的初代市川团十郎●与净琉璃交流元禄时代以后,歌舞伎发展逐渐停滞,相对的净琉璃则出现了近松门左卫门、纪海音等等名作家,得到很好的发展。
此时曾师事净琉璃作家并木宗辅的并木正三,开始将净琉璃的概念引入歌舞伎,例如增加大道具及舞台装置的改良等等,并著有三十石(舟登)始等作品。
●江户歌舞伎宽政年间时,歌舞伎的重心逐渐由上方转移到江户,重要作家包括并木五瓶及樱田治助。
并木以石川五右卫门为蓝本,创作了金门五山桐,樱田则以源义经及弁庆为主角,创作了御摄劝进帐。
●化政期歌舞伎到了文化、文政年间(1804-1830),更出现了四世鹤屋南北,他的作品被称为生世话物,以写实的方式描写在封建制度底下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
九部伎名词解释
九部伎名词解释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伎艺是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
伎艺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方式,展示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
九部伎是中国古代传统戏曲的主要分类之一,它包含了九种不同类型的表演形式。
本文将对九部伎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每个部伎的特点和历史。
一、歌舞伎歌舞伎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歌舞伎通常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通过唱歌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种表演形式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被视为高雅艺术。
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装饰。
演员们穿着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服装,在舞台上展现出优美而动人的舞姿。
同时,歌舞伎还注重音乐和声音效果,通过各种乐器和声音来增强表演的效果。
二、曲艺伎曲艺伎是一种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演员通过念白、讲故事、吟诗等方式进行表演。
曲艺伎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尤其在民间广为传唱。
曲艺伎的特点在于其幽默风趣和生动形象。
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语言和幽默的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带给他们欢乐和娱乐。
同时,曲艺伎也常常通过讽刺和批评社会现象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杂技伎杂技伎是一种以身体技巧和驾驶技术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包括各种平衡、柔术、飞跃等高难度动作,并结合音乐和舞蹈进行表演。
杂技伎在中国古代非常受欢迎,被视为一种高水平的体育竞技。
杂技伎的特点在于其精湛的技巧和惊险刺激的表演。
演员们通过高空飞跃、灵活的身体动作和精准的技巧,展示出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同时,杂技伎也常常通过表演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四、戏剧伎戏剧伎是一种以戏剧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形式,并通过角色扮演、情节发展和对话交流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戏剧伎的特点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表演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生动的形象塑造,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歌舞伎艺术的起源与演变
歌舞伎艺术的起源与演变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初。
它以精彩的表演、多彩的服装和华丽的舞台装置而闻名于世。
歌舞伎艺术的起源与演变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故事。
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歌舞伎最初是由男性扮演的,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观念认为女性参与表演是不合适的。
因此,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成为歌舞伎的特色之一。
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为“男役”,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和娴熟的表演将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歌舞伎艺术逐渐演变并吸收了其他表演形式的元素。
在18世纪,歌舞伎开始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使得歌舞伎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备受欢迎。
在19世纪,歌舞伎艺术进一步发展,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还开始吸引了国际上的关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歌舞伎的舞台装置和服装设计也变得更加精美和复杂。
舞台上的特效和灯光设计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震撼人心。
然而,歌舞伎艺术并非没有遇到过挑战。
在20世纪初,由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歌舞伎的观众数量开始下降。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歌舞伎表演逐渐引入了新的元素,如电影和流行音乐等。
这种改变使得歌舞伎艺术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然而,尽管歌舞伎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歌舞伎的演员依然使用传统的化妆和服装,他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和表演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情感的世界。
歌舞伎的剧本也保留了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方方面面。
如今,歌舞伎艺术在日本仍然非常受欢迎,并且吸引了许多国际观众。
每年都有许多歌舞伎表演在日本各地举行,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才华,也传承了日本悠久的文化传统。
总之,歌舞伎艺术的起源与演变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故事。
从17世纪初的男性扮演女性角色到如今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歌舞伎艺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然而,它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舞伎艺术的历史与表演形式
歌舞伎艺术的历史与表演形式歌舞伎艺术是日本独特的传统表演形式,源于17世纪初期的江户时代。
它是一种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的表演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歌舞伎艺术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
歌舞伎艺术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城市文化。
在那个时期,日本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催生了歌舞伎艺术的诞生。
最早的歌舞伎表演是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这是因为女性在戏剧表演中被禁止出演的规定。
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为“女形”,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化妆和动作来表现女性的美丽和柔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歌舞伎艺术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特点之一是“忍者行走”,这是一种特殊的舞蹈步伐,演员们通过踮起脚尖,以轻盈而富有节奏感的方式行走。
这种步伐不仅展示了演员的技艺,还增加了剧场氛围的紧张感。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歌舞伎的化妆和服装。
演员们通过精心绘制的面具和浓重的妆容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化妆风格,以及特定的服装和饰品。
这些细致的化妆和服装不仅增加了角色的视觉效果,还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除了表演形式,歌舞伎艺术还具有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
它通常以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和战国时代的英雄为主题。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展示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还传达了一些深刻的道德和哲理。
通过歌舞伎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戏剧冲突,这使得歌舞伎艺术成为一种独特而深入人心的表演形式。
在现代,歌舞伎艺术仍然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
虽然它的观众群体相对较小,但歌舞伎表演依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每年都有许多歌舞伎剧目在日本各地上演,吸引着众多的观众。
此外,歌舞伎艺术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其魅力,许多海外观众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歌舞伎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精湛的表演形式,它的历史渊源和表演形式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通过歌舞伎的表演,观众可以领略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情感冲击。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
歌舞伎详细介绍一、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出云大社的一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念佛踊”(注1)。
她和她的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
山三郎善于唱歌,而阿国善于舞蹈。
为了修缮某社殿,他们带领戏班从出云来到京都,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
而“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起始称“歌舞伎踊”,意即“超出常轨之舞蹈”,受到男女老少的狂热欢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消遣。
由此,歌舞伎也为大家争相模仿。
“16世纪中叶的日本女性,从禁制女性的宗教观、战国隶属观中,刚刚获得了公开出入日本社会的权利。
她们春风得意欣喜若狂,追求女性的解放,极力寻求实现生活享乐目标的生存途径。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女性为中心,以表演男女恋歌恋舞为内容的歌舞团体,尤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
”(《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李颖)阿国歌舞伎的出现,触动了江户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欲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拉开了日本歌舞伎艺术生成的序幕。
继“阿国歌舞伎”之后,歌舞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游女歌舞伎”时期,这一时期的歌舞伎是由女性演员为主进行表演,甚至以此为媒介进行情色交易。
其演员的身份多为“游女”。
这一阶段的观众基本是欣赏演员的姿色,至于歌舞伎本身的内容则并不关心。
后来因为歌舞伎的演出引发了多次的观众骚乱,甚至发生了歌舞伎演出现场的杀人事件(载于《歌舞伎草纸》的“拔刀骚”)。
于是,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德川幕府取缔了全国的游女歌舞伎演出。
其后的“若众歌舞伎”(注2)则引起男风盛行,道德败坏,于承应元年(公元1652年)再次被禁。
歌舞伎全资料
歌舞伎全资料歌舞伎是日本传统的舞蹈剧场艺术形式,追溯到17世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和受欢迎的戏剧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歌舞伎的起源、表演内容、演员特点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歌舞伎的起源歌舞伎始于17世纪初,起初是由女性表演的,但由于被认为具有挑战性和煽动性,被禁止在公共场所表演。
因此,男歌手开始扮演女性角色,并在戏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表演内容1. 剧情题材:歌舞伎剧作通常选取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武士精神等为题材,通过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2. 艺术形式:歌舞伎表演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和服装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表演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和舞蹈。
3. 面具和化妆:歌舞伎中使用面具和精细的化妆来突出角色的特征,例如白色面具通常代表女性,红色面具象征勇敢等。
三、演员特点1. 扮演角色:歌舞伎的演员根据自己的性别扮演角色,男演员扮演男性和女性角色,女演员只能扮演女性角色。
在扮演女性角色时,男演员通常使用特殊的嗓音技巧,使其声音和举止更加女性化。
2. 训练与传承:成为一名歌舞伎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严格的传承。
演员们不仅要学习舞蹈和表演技巧,还要了解剧本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传递故事的内涵。
3. 演出风格:歌舞伎的演出风格充满了夸张和戏剧性,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动作和表情展示角色的情感和意图,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四、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 美学影响:歌舞伎的服装和化妆艺术对后来的日本时尚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舞伎的华丽和独特的形象设计被广泛用于时装和娱乐产业。
2. 传统保护:歌舞伎被列为日本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各地的歌舞伎剧院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的场所。
3. 国际影响:歌舞伎艺术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高的赞誉和关注。
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和观众都对歌舞伎的特色和魅力着迷,并模仿其表演风格和美学元素。
戏剧历史知识:“歌舞伎”VS“中国戏曲”——东亚地区两个重要的戏剧传统
戏剧历史知识:“歌舞伎”VS“中国戏曲”——东亚地区两个重要的戏剧传统戏剧历史知识:“歌舞伎”VS“中国戏曲”东亚地区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戏剧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在众多的东亚戏剧中,“歌舞伎”和“中国戏曲”无疑是两个最著名的戏剧传统。
虽然两者都属于戏曲艺术,但在历史、演出形式、表演技法、服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对“歌舞伎”和“中国戏曲”进行比较。
一、历史“歌舞伎”起源于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8年),而“中国戏曲”则源远流长,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中国戏曲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变革、演变和创新,从战国、汉、魏晋到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它历经沧桑,依然坚强存活。
二、演出形式“歌舞伎”以立体舞台为主,舞台设施精良,音响和灯光效果极佳,一般有剧目、休息、特别表演三个部分,要求演员的动作、步法、音乐和唱腔要配合得恰到好处。
“中国戏曲”一般以平台和斗拱式舞台为主,舞台布置豪华、装饰華麗,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戏曲类型各具特色,广东潮剧、河南板鼓、北京梨园、京剧等都有自己的独特表演形式。
三、表演技法“歌舞伎”以唱、舞、演、乐并重为特点,演员靠肢体语言和音乐唱腔来表现角色的动作和情感,而不是通过台词和对白。
“中国戏曲”注重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演员必须熟练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音乐和身体技巧,同时要对角色的性格、言行和情感进行深入的研究,表演要求具有高超的演技和大浑天成的气势,致使他们的表演更为真切和动人。
四、服饰“歌舞伎”的服装通常色彩鲜艳,花纹图案特别丰富,鲜艳的服饰是歌舞伎特有的一个元素,反映了它的浓郁民间风味。
“中国戏曲”的服装也是華麗非凡,通常以道白色和青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细致的花纹和独特的装饰纹样,它们的典雅之美令人赞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厚底蕴。
结论虽然“歌舞伎”和“中国戏曲”在历史、演出形式、表演技法和服饰上都有不同之处,但它们对于东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歌舞伎
坂东玉三郎与昆曲
·师从张继青 ·中日版《牡丹亭》——饰演杜丽 娘,出演《惊梦》、《离魂》 两折 ·将昆曲带入日本——中日版《牡 丹亭》在日本京都南座剧场公 演20场,获得巨大成功。
二、历史演变及发展
1、起源——巫女阿国
歌舞伎舞最初起源於出云大社的女巫「 阿国」,为劝募修复神殿的经费,来到 京都所表演的一种叫做<念佛舞>的艺能 。当时在寺庙和神社中常举行酬神祭, 「阿国」也以此名目开始表演歌舞伎舞 ,後来还借用「能」的舞台,而大受欢 迎。在当时引起众多卖艺女子争相模仿 ,因而产成了女歌舞伎(おんなかぶき )(或作歌舞妓)。此时正值 17 世纪 初,德川家康在 1603 年成为将军,之 後德川300 年的发展也奠定了歌舞伎的 历史。
四、舞台设施
1、舞台设施
·旋转舞台(廻り舞台まわりぶたい)
·升降平台(セリ)
·舞台陷阱区(奈落 ならく) ·花道(はなみち) ·悬吊设备(宙乗り ちゅうのり)
黑御帘 下手
御帘 上手
五、现代歌舞伎
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
·本名:守田 伸一(もりた しんいち) 别名:守田 亲市(もりた しんいち) 旧名:楡原 伸一(にれはら しんいち)
2、发展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江户歌舞伎 ·化政期歌舞伎 ·幕末期歌舞伎
三、分类 1、按主题分类
·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 ·表现民众生活
2、按剧目分类
·“义大夫”狂言 ·“时代物”狂言 ——借古喻今 的历史剧 ·“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 活和爱情故事剧 ·“所作事”狂言——内容涉及忠 孝仁义等道义
第五章 歌舞伎
二、歌舞伎的舞台设施 旋转舞台:位于舞台上,是歌舞伎演出里重要的换景设备。歌舞伎对舞台 效果的需求,造就了全世界最早固定设臵于剧场的旋转舞台。 升降平台:大型的升降平台主要用作换景之用,小型的升降平台则用来让 演员出其不意地登场或退场。 舞台陷阱区:位于舞台与花道的下方。 花道:自观众席后方左侧的休息室通联至舞台的表演区域,通常与舞台同 高。花道除了是演员登场的重要通道之外,就演出而言,和舞台一样属于 表演空间。花道在歌舞伎的演出中是固定配臵,偶有另外架设于观众席右 侧的假花道。 悬吊设备:位于花道上方,用来使亡灵或动物角色的演员腾空飞行。古代 的悬吊设备由人力控制前进与升降,现代化的剧场中都已采用自动控制, 并且也有在舞台上左右飞行的可能。
江户歌舞伎 宽政年间时,歌舞伎的重心逐渐由上方转移到江户,重要作家包括并木五 瓶及樱田治助。并木以石川五右卫门为蓝本,创作了金门五山桐,樱田则 以源义经及弁庆为主角,创作了御摄劝进帐。 化政期歌舞伎 到了文化、文政年间(1804-1830),更出现了四世鹤屋南北,他的作品被称 为生世话物,以写实的方式描写在封建制度底下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著 名作品有东海道四谷怪谈,充满了退废及恶的倾向。 幕末期歌舞伎 到了安政年间,另一位歌舞伎大文豪河本默阿弥出现,他的作品被称为白 浪物,主要以盗贼作为主角。主要作品包括三人吉三廓初买、青砥稿花红 彩画(白浪五人男)。默阿弥的作品台词带有音乐性,被称为默阿弥调,且 受到许多人喜爱。
也会结成这种发式。由于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便开始由貌似女子的“若众” 来担任表演工作。与女歌舞伎相同,因为艺人破坏风纪,1652年开始,幕 府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野郎意为男性,此处是“野郎头”的略称。野郎头是江户时代一般成年男 子 的发型,乃是将额发剃掉后,将中间的一撮头发向前结成半月的形状。野 郎歌舞伎是在若众歌舞伎被禁以后所产生的歌舞伎型态,由蓄著野郎头的 男性来担任表演工作。由男性演员演出的传统维持至今,并成为歌舞伎的 一大特色。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以元禄时代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 形式是在这个时代确立的。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歌舞伎。 与净琉璃交流 元禄时代以后,歌舞伎发展逐渐停滞,相对的净琉璃则出现了近松门左卫 门、纪海音等等名作家,得到很好的发展。此时曾师事净琉璃作家并木宗 辅的并木正三,开始将净琉璃的概念引入歌舞伎。
歌舞伎
育勤义的事言今“分二一歌 。俭等舞剧,的时四是是舞 、道蹈;描历代种表描伎 行义剧称写史物:现写 善,,作庶剧”“民贵的 、对内“民;狂义众族主 惩二容所生“言大生和题 恶般涉作活世,夫活武大 的市及事和话是”。士致 道民忠”爱物借狂剧的有 德进孝狂情”古言目世两 教行仁言故狂喻 可界类 ,:
歌 舞 伎
王 英 杰
遗 合 产 国 。 教 科 文 组 织 列 为 非 物 质 文 化
狂 言 一 起 保 留 至 今 。 年 被 联
员 只 有 男 性 。 近 年 来 与 能 乐 、
年 发 展 为 成 熟 的 一 个 剧 种 , 演
术 , 起 源 于 世 纪 江 户 初 期 ,
歌 舞 伎 是 日 本 典 型 的 民 族 表 演 艺
悬 吊 设 备 (
宙 乗 り ち ゅ う の り
花 道 ( は な み ち )
舞 台 陷 阱 区 ( 奈 落 な ら く )
升 降 平 台 ( セ リ )
旋 转 舞 台 (
廻 り 舞 台 ま わ り ぶ た い
)
)
幕 末 期 歌 舞 伎
化 政 期 歌 舞 伎
江 户 歌 舞 伎
与 净 琉 璃 交 流
元 禄 歌 舞 伎
野 郎 歌 舞 伎
若 众 歌 舞 伎
游 女 歌 舞 伎
国出日 、,本 埃还歌 及到舞 等澳伎 国大曾 演利到 出亚中 。、国 加多 拿次 大访 、问 美演
乐歌 ”舞 )伎 并与 称能 日、 本人 三形 大净 国琉 剧璃 。( “ 文
伎观来理舞在 的众越解伎日 出的少和也本 现要。观面, 将求为赏临像 成,了歌着中 为各适舞如国 必种应伎何的 然新时的发京 。流代年展剧 派的轻的一 的发观问样 歌展众题, 舞和越。歌
日本歌舞伎简介
二 是 表 现 民 众 生 活 。
一 是 描 写 贵 族 和 武 士 的 世 界 ,
歌 舞 伎 的 主 题 大 致 有 两 类 :
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 更受欢迎,近几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剧 本和制作。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 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晚清诗人 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赞美道: “玉萧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 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 他把歌舞伎看作“异乡境里遇故知”了。
日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 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埃及等 国演出。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 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 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 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 的转变,这些都是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 趣所在。
どうも 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した~
歌舞伎(かぶき) 119寝室 出品
歌 か 舞 ぶ 伎 き
歌舞伎走过的历史~~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 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 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 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 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 留至今。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 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 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 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江户歌舞伎 化政期歌舞伎 幕末期歌年轻男子,在江 户时代指的是尚未举行成年礼 的少年。这时男子的发式是若 众发,额发不剃,剔除顶发后 扎上结发带;有些未婚少女也 会结成这种发式。由于女歌舞 伎遭到禁止,便开始由貌似女 子的“若众”来担任表演工作。 与女歌舞伎相同,因为艺人卖 淫破坏风纪,1652年开始,幕府 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
岛国舞台——日本歌舞伎剧的发展历程
岛国舞台——日本歌舞伎剧的发展历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歌舞伎被誉为继和风、茶道、武士道之后日本文化的"第四美",也是日本最为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歌舞伎始于江户时代,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歌唱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以其绚丽的服装、华丽的化妆和具有浓厚传统风格的表演,吸引了全球无数观众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历史渊源歌舞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此时, ",在日本 Edo 时代芝居的题材非常肮脏,戏中充满了暴力低俗的内容。
因此, 该时期的 Shogun 德川重建了一个叫做 "Kabuki" 的娱乐世界。
最初的 Kabuki 表演是由女性扮演男性角色。
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 Kabuki 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引起了轰动和争议。
后来, 德川重建了 Kabuki 剧场,规定男性才能够扮演角色。
因为其节奏跳跃动感和精心设计悬念的引入,歌舞伎表演的风格是复杂而深奥的,同时有着极高的视觉效果。
很快它成为了一种受到清晨午夜不同阶层的广泛欢迎的娱乐和表演形式。
二、发展历程自从诞生以来,歌舞伎一直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
到了19世纪初,歌舞伎这种表演形式经历了戏剧性的成长过程。
很多富有创意的扮相和灯光设计开始被采用,而舞蹈和音乐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人们开始意识到把歌舞伎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
在日本各地新兴的舞台上,他们试图向世界传达这一形式的独特性和经典价值。
在此时,许多经典的作品引入了一些具有现代色彩的元素和技术。
因此,歌舞伎也成为了一个多样化、有着大量追随者的全球性艺术品位。
其迷人的魅力越来越多地被认知到,并逐渐向更广大的观众开放。
三、表演风格歌舞伎剧团的表演风格以其严格的规范和经典的根源而闻名。
特别是其舞蹈和音乐表演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准确度。
这种表演风格通常会被诠释成一种极富戏剧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多的是侧重于人物的构造和生动的性格刻画。
同时,歌舞伎剧的表演风格非常适合像背景音乐这样的元素,这使得视觉和音频元素的整合饱满有趣。
日本国宝歌舞伎Kabuki
movie geisha
• It talks about a japanese geisha's unusual life. • The strikingly pretty child of an impoverished fishing family, Chiyo is taken to faraway Kyoto and sold into slavery to a renowned geisha house where she is renamed Sayuri. Initially reluctant, Sayuri must finally invent and cultivate an image of herself as a desirable geisha in order to survive in Gion's cruel hierarchy. Through her eyes, we are given a backstage view of the ancient and secretive geisha district, Gion, and of the lives of the women who learn and practice the rigorous arts of the geisha. Behind its facade of haunting beauty the district turns out to be a viciously competitive place where women vie desperately for men's favor and largess, where a young girl's virginity is auctioned off to the highest bidder, where personal trust is almost nonexistent, and where no woman can afford even to dream about love or happiness. A timeless pocket of the world, Gion cannot remain cut off from the bustle of the modern era forever. When Japan enters the Second World War, Gion's isolation is finally breached and Sayuri must once again reinvent herself and her way of existence.
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
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歌舞伎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演剧之一,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歌舞伎传统文化介绍一、问题提出歌舞伎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演剧之一,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国内关于歌舞伎的研究自京剧大师梅兰芳以来,一直未曾中断,通过整理笔者发现先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1)歌舞伎的发展史研究,包括歌舞伎的起源、形成等;(2)歌舞伎艺术要素的研究,包括服装、妆容、舞台、音乐、舞蹈等;(3)歌舞伎的剧本研究,即通过剧本探讨日本人的国民性;(4)比较研究,包括歌舞伎与中国戏剧京剧、昆曲、川剧等的比较。
而关于歌舞伎演员的考察,国内尚属空白。
笔者在对歌舞伎资料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到歌舞伎与其他戏剧不同,它是一个以演员为中心的剧种,而非以剧本为中心。
歌舞伎的演员对歌舞伎艺术形式的确立、发展、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解析歌舞伎,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演员,而歌舞伎各剧场的当家演员在当时更是“超级明星”式的存在,受到当时观众的无限追捧,拥有人数众多的粉丝团。
那么在既没有大红传媒又没有广播电视的江户时代,歌舞伎领域是怎样完成这一个个“明星制造”的过程的呢?本文将以歌舞伎“荒事”剧的开创者———初代市川团十郎为例,以日文史料为主要依据,解析江户时代歌舞伎领域的“明星制造”的奥秘所在,并希冀通过此文丰富歌舞伎演员领域的研究,为歌舞伎的全面理解以及歌舞伎艺术元素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和资料的借鉴。
二、歌舞伎演员的生存状态与其他戏剧不同,歌舞伎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诞生到其艺术形式的真正确立,花费了近八十年的时间,在这近八十年的漫长时间内,歌舞伎经历了阿国歌舞伎、游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的演变,在演出形式上完成了从风流舞到多幕剧的转变;而在歌舞伎飞速发展的元禄时期(公元1683—1703年),野郎歌舞伎兼容并蓄了能乐、文乐、狂言、净琉璃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并在元禄末期实现了其演剧性的获得,完成了从演员中心到剧情中心的转变,由重演员轻剧情走向演员、剧情齐头并进的道路。
日本歌舞伎戏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日本歌舞伎戏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歌舞伎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传统戏剧形式。
它起源于江户时代(1603-1867),由歌、舞、演技和化妆等元素组成。
歌舞伎通过它精细的美学表现,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历史上,歌舞伎起源于京都的宗教仪式。
在京都的城市空间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相互交织,使得歌舞伎在集诸多文化元素于一身之余亦能自保。
大约在17世纪中期,歌舞伎演出开始成为现代化的娱乐形式,也就是称为“武家歌舞伎”,并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支持和推崇。
在这之后,歌舞伎的演出区别于之前宗教形式的歌舞表演,更多地强调了阐述日本社会现实的作用。
其中,演员首次背起了彩旗,打响了歌舞伎的标志性节目之一。
在江户时代,歌舞伎以固定的路线和节目经常在城市的不同地方演出。
这一举措意味着,不再只是上流社会的演出了,而成为全民娱乐活动,人们也通过歌舞伎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情况。
歌舞伎因此逐渐成为一种极具文化展示意义的艺术形式。
到了19世纪末,随着欧美文化的涌入,日本传统文化也开始发生变化。
然而,歌舞伎戏剧形式却未能因此被淘汰。
交融且独特的美学表现让歌舞伎在时代更迭和文化交借的过程中,始终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艺术存在。
如今,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歌舞伎在经过历史悠久的传承之后,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文化特色,认识到更为广泛的文化展现可能性。
歌舞伎在文化上的意义是不可否认的,由来已久的历史使它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在艺术上,歌舞伎在表现手法上的独特性,更让它在日本文化中垂之千古。
歌舞伎舞台上表演者身上的造型与衣着,还有伴随表演情绪变化和节奏的音乐表现,这些元素组合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惠及更广泛的文化传承也使歌舞伎在日本文化中更有意义,也更存活于日常生活中。
不仅如此,歌舞伎在表现艺术与文化交流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观众们在观看歌舞伎演出时会沉浸在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经验之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中特有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世界,也为理解、感受文化传承的多元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歌舞伎 2
2) 從狂言中而來,獨特的演技:盃事(酒宴、飲酒為盟)、愁事、怨靈事、口 說事、嫉妒事、家庭事、情事、風流韻事、幸運事、武道士、眾道事。 3) 特定角色的特定演技:夫人事、公主事、傾城事〔女郎事〕、工作者事、 富豪嫖客事、諸侯事、地女事、街人事、出家事、繼母事、大人事。 4) 其他:狂言事、本間事、所作事、拍子事、道行事、觸事、浮世事。
歌舞伎十八番,是指江户时代歌舞伎流派市川宗家作为自 己的家艺选定的18种歌舞伎剧目,等于是代代相传的看家 本事。最早的时候称作“歌舞伎狂言组十八番”,简称为 歌舞伎十八番,后来以简称流传。十八番中,上演次数最 多的是《助六》、《劝进帐》、《暂》三剧。不过,很多 剧本都一度失传。 现在比较为人所知的还有《鸣神》,《镜狮子》《藤娘》 《松寿操三番叟》等。
歌舞伎的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与净琉璃交流 (近松门左卫门、纪海英) 江户歌舞伎 (并木五瓶、樱田治助) 化政期歌舞伎 (四世鹤屋南北) 幕末期歌舞伎 (河本默阿弥)
歌舞伎舞台
旋转舞台(廻り舞台
舞台陷阱区(奈落 花道(はなみち)
まわりぶたい)
ならく)
悬吊设备
歌舞伎特色
歌舞伎分类 一般以演技、演出的類型和風格等項目作為指標,對歌舞伎進行分類,在每 一分類後加上「事」一詞。鳥越文藏統計元祿時期前後的藝評,共得38種類 的事,可歸為四大類: 1) 特定角色演出一系列的演技:荒事〔金平事〕、實事、道外事、和事。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 二是表现民众生活。
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由“人形净琉璃 Ningyo Jyoruri”(现在称“文乐Bunraku”)改编的歌舞 伎剧目叫“义太夫狂言Gidayu Kyogen”。;“时代物” 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 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作事”狂言的舞蹈剧, 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 惩恶的道德教育。
日本传统表演艺术
❖ 参演电影 ❖ 2003年《座头市》 ❖ 2007年《娑婆气》饰演 铃彦姬 ❖ 2008年 《甜甜小公主1》 饰演 桃山三太夫
(真实身份:影子忍者)
❖ 2008年《娑婆气2》饰演 铃彦姬
❖ 参演电视剧 ❖ 2007年《风林火山》饰演 北条氏政 ❖ 2010年《新参者》 饰演 上杉和博
2010年《獣医ドリトル》
❖ 元禄时期,歌舞伎逐渐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阶 段的歌舞伎在剧本结构、表演技巧、情节内容方面, 都逐渐成熟起来。当时出现的一大批的剧作家(比 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松门左卫门),将能和狂言的 剧目以及木偶净琉璃的剧本改变成为歌舞伎剧本。
❖ 歌舞伎在艺人的改进下,表演中除了歌舞,更加入 了剧情。形成了一出优美的舞蹈戏。
小鼓:日本典型的打击乐器之一。多数的鼓是用 两根鼓槌捶击鼓皮进行演奏的,但是,日本的小鼓 是用手指捶击鼓皮,为了确保微妙的音色,演奏者 演奏时根据需要来对鼓皮系带的绷紧度进行调节, 或是朝鼓皮上哈气以调节鼓皮的湿度。
竹笛:吹奏乐器之一。歌舞伎中的歌唱伴奏根据 不同的音域分别使用12种竹笛。日本的传统音乐通 过各种细小周密的设计来表现乐曲所需的各种音色。
歌舞伎的内容
❖ 歌舞伎两大主题: ❖ 一、以历史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あらご
と)”,即以脸谱或夸张的演技表现超人的力 量。 ❖ 二、以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 (わごと)”。
(三)经典剧目介绍
❖ 《忠臣藏》 ❖ 《曾根崎情死》 ❖ 《鸣神》
(四)歌舞伎舞台
歌舞伎舞台设施
(五)歌舞伎演员的着 装
❖ 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 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 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
二、净琉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取り付ける:安装 2.紋を染め抜いた:印染 3.主役:主角 4.心待ち:期待 5.そそり:这一类 6.引かれた:打动,打开 7.残る:留下,遗留,残留的 8.クローズアップ:特写镜头
说到歌舞伎特有的舞台构造那就是“花道”了。在观 众席的中间、舞台的直角处搭建一条细小的道路。这样 的设计使得舞台延长,舞台另外的(准备)时间、空间 也都有延长。 在“花道”的入口处,挂着印有剧场纹章的“扬幕”, 随着“恰咛”的声音响起,登场人物进进出出。这个声 音,是对主角登场满怀期待的观众们所期待的声音,观 众们能感到通过“花道”的演员们的切身存在。 幕布打开后,在戏剧的最后,只用主角们在“花道” 上用剩下的表演技巧在“幕外”叫喊(表演)。这是 “歌舞伎”特有的特写手法。
• 小道具等东西的交接,衣服的变换(脱上 衣,裸露出肌肤等),演员的服侍也包括 在内。雪的场景就会穿上雪衣,大海和有 水的场景在舞台上就会出现波衣,这是歌 舞伎中很有趣的想法之一。
• 背景に黒い幕が下がっていれば、それは 無でわなく、夜の闇を表す。 • • 「黒衣」という言葉は、「彼はこの計画 を実現する上で大きな貢献をしたが、彼 はいつも黒衣に徹して、表には出ない」 など、一般にもよく使われる。
1.高く足踏:高跷 2.荒事:日本传统戏剧歌舞伎的一种角色。通常由成年男子扮演具有 超人力量的正义勇者。 3.引込む:塌,凹下 4.力強さと荒々:强烈而狂野 5.歩く芸:走路的艺术 6.分野:领域 7.しばしば:屡次,常常 8.土俵:摔跤场
另外而言,手的挥舞、踩高跷等夸张的表演被 称为“六方”。更为主要的是,“荒事”的角色 是在“花道”下面进行表演。强力而狂野的表演 带给了观众们强烈的震撼。“六方”的表演技巧 是夸张的足下艺术的典范。 关于“花道”的语言在很多领域被引用如“在 巅峰的状态下隐退的人”被比喻为“隐退的花道 装饰” ,这些话语在“歌舞伎”以外也经常被 使用。另外,相扑力士的“摔跤场”的出入通道 也被叫做“花道”。
• 根据演员的不同,脸谱的描绘方法也是各 种各样的。红色脸谱表现的是阳刚、强势、 年轻、正义。蓝色的脸谱则表示邪恶、妖 气、阴暗、黄褐色的脸谱则用来表示牛鬼 蛇神和恶鬼之类人间没有的东西。
黒衣
• 「歌舞伎」では、「黒は見えないもの」とい うのが約束事になっている。小道具でも大道 具でも舞台のうえでいらなくなったらさっさ と片付ける。そういう時に、物語の内容と関 係なく舞台に出てくるのが「黒衣」だ。黒い 衣装,即ち「黒衣」をきている人たちは「見 えない」ことを前提に仕事をする。 • •
• 女形(おやま) • 「歌舞伎」では、子役(子供の役)は別とし て、すべて男性が演じる。女性の役を演じる 男性を「女形」または「おやま」という。 「歌舞伎」の初期に女性の出演が「風俗を乱 す」という理由で禁止され、男性が女性の役 を受け持つようになり、「女形」の芸が工夫 され、発達してきた。「女形」の存在は、中 国の京劇にも見られるが、「歌舞伎」の最大 の特色だ。 • なお、善人の男性の役を「立役」という。
歌舞伎
• 400年以上の歴史をもつ「歌舞伎」は、 日本が世界に誇る伝統演劇である。「歌舞 伎」は、常に新しいユニークな発想や演出 を生み出し、技を洗練し、発展させながら、 庶民とともに生き続けてきた。2008年 11月、世界の伝統芸能など形のないもの を人類共通の遺産として守り伝えるユネス コ(国連社会科学文化機関)の「無形文化 遺産」(90件)に選ばれた。
• 近年、小説などが歌舞伎化されて演じら れたり、歌舞伎役者が現代の舞台劇や映 画やテレビに出演したりするなど、「歌 舞伎」はさまざまな芸能に広がりを見せ、 形を変えて人々を楽しませている。
• 近几年来,小说被歌舞伎化,在舞台上演 绎出来,而歌舞伎者们也逐渐登上了现代 舞台剧和电影的舞台。歌舞伎这种艺能开 始广泛的扩散开来,而歌舞伎各种形式的 改变也让人们能够乐在其中。
脸谱
• 在脸上,用红、蓝、黑三色勾画轮廓来表 现角色性格特点的这种夸张的化妆方法就 叫脸谱。例如,歌舞伎中独特的化妆方法 是在舞蹈和武戏中使用的。在京剧和亚洲 各地的古典剧中可以看到同样的假面装扮。 在歌舞伎中的脸谱就是演员用手指快速地 沿着脸上的骨格进行涂画和晕染来呈现出 极有气势的表情。
• 役によって隈の描き方はさまざまだ。赤い「紅 隈」は陽性で、強さ、若さ、正義を表す。青い 「藍隈」は邪悪、妖気、陰性のものを表す。茶 色の「代赭隈」は妖怪変化や悪霊など人間で はない役に用いる。
• また、手を振ったり、高く足踏みしたりする誇張した芸を「六方」 という。主に、 「荒事」の役が「花道」を引込む時に演じられる。 力強さと荒々しさを観客に強く印象付ける。「六方」の演技は、 誇張した歩く芸の代表である。 • 「花道」という言葉は、いろいろな分野で「活躍している人々が 華々して状態で辞める」ことを「引退の花道を飾る」と言うように、 「歌舞伎」以外でもしばしば使われる。また、大相撲の力士が 「土俵」に向い、帰る道も「花道」という。
• 歌舞伎之中除了童星的角色以外,其余的角色 都是由男性来扮演的。而出演女性角色的男性 被称为【女形】也被称作【おやま】。在歌舞 伎的初期,女性的出演以伤风败俗的理由被禁 止了,男性出演女性角色,也就是女形的表演 被设计出来,开始得到发展。女形的存在不但 在中国的京剧中可以看到,同样也是日本歌舞 伎的最大特色。 • 另外,扮演好人的男性角色被称之为“主角”
隈取
• 顔に紅、藍、墨で筋を描いて、役の性格を誇 張する化粧方法を「隈取」という。言わば、「歌 舞伎」独特の特殊メークだ。荒事や舞踊で使 われる。中国の京劇やアジア各地の古典劇 に見られるのは仮面と同じものだが、「歌舞 伎」の「隈取」は、役者の顔の骨格に沿って線 を引き、指で素早くぼかして、勢いのある表情 に仕上げる。
• 背景的黑幕如果降下来的话,并不代表的 是结束,而是表示黑夜的降临。
• 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歌舞伎是享誉世界的日本 传统戏剧。歌舞伎常常在演出的过程中找到新 的独特的想法,在技术成熟的同时和平民的生 活一起持续发展下去。2008年11月, 2008年, 歌舞伎被守护传承世界传统艺能等无形的人类 共同遗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选为 “无形文化遗产”。(当时被例入无形文化遗 产的工90件)
在歌舞伎的舞台上,被称为“柝”的两根橡木 (拍子木)根据合奏的音乐打着拍子。发出“通 通”的高亢的声音。 “柝”在开幕和切幕等剧 中的场合使用,除了“告知观众”的意义外,它 的音乐效果也很好。
花道
• 「歌舞伎」特有の舞台構造として「花道」がある。客席の中を、舞台に直 角に取り付けられた細い通路をいう。舞台の延長でもあり、また、舞台と は別の時間、空間の場にもなる。 • 「花道」の出入り口には、劇場の紋を染め抜いた「揚幕」が掛けてあり、 「チャリン」という音をさせて開け、登場人物が出たり入ったりする。こ の音は、主役の登場を心待ちにする観客の期待感をそそり、「花道」を通 る役者が身近な存在に感じられる。 • 幕が引かれた後、芝居の最後に、主役だけが「花道」に残って演技するの を「幕外」と呼ぶ。「歌舞伎」ならではのクローズアップの手法だ。
黑衣
• 在歌舞伎中,有【黑色是表示看不见的】 这样的规定。不管是小道具还是大道具, 在舞台上都要被快速的收拾和处理。那个 时候,舞台上就会出现与故事内容无关系 的【黑衣】。着黑色衣装的就是黑衣,即 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在【不能被看到】这个 规定的前提下,在舞台上工作。
• 小道具などの受け渡し、衣装の肌脱ぎ (帯から上の衣装を脱いで、肌をあらわ にすること)など、役者の介添えもする。 雪の場面は白い衣装の「雪衣」、海や水 の場面は水色の波衣が舞台に出てくるも の「歌舞伎」の楽しい発想だ。
柝
「歌舞伎」の舞台は。「柝」と呼ぶ二本 の樫の木(拍子木)を打ち合わせる音に よって進められる。「チョンチョン」とい う高い音がする。幕明きや幕切れなど劇中 に使われる場合は、その「お知らせ」の意 味だけではなく、音楽的効果も高める。
1.打ち合わせる:合奏;商洽 2.によって:根据 3.幕明きや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