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学概论必考复习资料整理
![艺术学概论必考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a5d634e45c3b3566ec8b4d.png)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艺术形象:是指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4、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5、形象思维: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6、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8、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9、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10、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11、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注意:(1)基本含义“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25b4176edb6f1aff001f19.png)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或选择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主观精神说: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是康德2、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是尼采模仿说或再现说: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4、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他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
二、艺术的三个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1、艺术形象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南齐画家谢赫对绘画作品提出“气韵生动”总的要求。
3、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4、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5、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6、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1、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2、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坛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
成名作有《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昼》、《夜》、《晨》、《暮》4、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画派创始人之一,《日出*印象》被视为印象派的开端。
5、后印象派画派的代表人物:塞尚、凡*高6、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7、戏剧艺术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8、古希腊悲剧艺术最高成就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9、悲剧类型: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社会悲剧《茶花女》、《玩偶之家》10、古希腊的悲剧属于社会悲剧11、对戏曲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它们分别被称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c7501b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a.png)
艺术学概论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桌子的例证..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第一部着作悲剧诞生..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不平衡”的表现:⑴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例证1:希腊神话和史诗只能出现在古希腊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神话和史诗这种艺术形式反而消失了..例证2:战国时代;社会纷争;经济落后;却出现了诸子百家散文的辉煌成就..今天依然具有永恒的魅力;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范本..⑵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证1:在欧洲18世纪;经济发达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而德国的经济却极端凋敝;但在这种经济之上;却出现了歌德、席勒伟大诗人..例证2: 19世纪经济上发达的是美国;俄罗斯经济在旧的封建农奴制瓦解动荡过程中止步不前;却出现了文学艺术领域空前繁荣的局面..⑶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都曾是达到鼎盛的艺术门类;而同一时代的其他艺术则达不到这样的水平..③“不平衡”的原因:⑴尽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但这一现象并不否认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从最终原因上讲;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⑵艺术繁荣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例证1:尽管古希腊经济与现代欧洲相比是落后的;但希腊神话和史诗的繁荣仍然是古希腊经济繁荣的结果..⑶艺术繁荣是对经济繁荣的呼唤.. 18世纪德国、19世纪俄国艺术的繁荣是对渴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呼唤..总之;不平衡现象是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并不否认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最终和最后的决定因素这一规律..4.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5.艺术特征包括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①形象性:含义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举例如五代南唐绘成举世闻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图分五段:一、听乐: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赏舞:韩熙载亲为击鼓;三、休息: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清吹:熙载更衣裳后听女伎奏管乐;五、散宴:与宾客女伎调笑..②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经典论述:鲁迅评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密事..”别林斯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鉴赏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具有主体性特点..③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6.艺术典型: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①艺术起源于模仿——观点: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中;模仿说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亚里士多德诗学: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模仿说的合理性和不足:合理性肯定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局限性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此外把模仿归结为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不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②艺术起源于游戏——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代表人物: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造的动机..斯宾塞认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常常有一种比低级动物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游戏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游戏说肯定了人们在不为生活所迫的前提下;才可能有过剩的精力来从事“游戏”;即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艺术的起源..“游戏说”提出的精神上的“自由”不仅是艺术的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有启发性..局限性游戏与艺术具有本质的区别..A、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是广泛而深刻的;B、游戏是短暂的;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C、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自乐;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的存在;D、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不喜欢游戏..把艺术与游戏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忽略了社会实践;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③艺术起源于表现——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代表人物:克罗齐..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了直觉—表现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艺术本质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科林伍德..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表现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表现说侧重从人的情感层面解释艺术的起源;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看到了艺术与人的内在思想情感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从生产劳动到艺术发生的中间环节;较之模仿说前进了一步..局限性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把艺术表现人的感情这一现象当作了文艺起源的本质;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④艺术起源于“巫术”——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认为:人类就创立艺术和科学来解释神秘的自然界他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巫术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密切联系;巫术是人类艺术的最早源头之一;对人类艺术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局限性原始艺术虽然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巫术活动最根本的还是为农业生产或狩猎生活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为了艺术..艺术起源最初与巫术有密切关系;但并非一切原始艺术都受巫术的影响..归根结底;巫术是为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反映;艺术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而不是巫术活动..⑤艺术起源于劳动——观点: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认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他们..”劳动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合理性劳动说认为;艺术最初是从生产劳动中萌芽和产生的;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源..劳动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肯定了物质生产实践在艺术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其理论核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局限性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看;生产劳动虽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劳动说忽视了其它社会因素在艺术起源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艺术活动的起源问题..1、艺术具有社会功能有许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①审美认知功能——含义: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代表性论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鲁迅在文学与政治的歧途中说:“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现社会;也可以发现我们自己..”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艺术欣赏的目的是“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别林斯基说:“文学有巨大的意义:它是社会的家庭教师..”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②审美教育作用——含义: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③审美娱乐作用——含义:主要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表现: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品能够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包括“音乐疗法”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2.“高峰体验”: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在“高峰体验”的时刻;人会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和完美; “高峰体验”既出现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也出现在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中; “高峰体验”实际上是通过自我证实而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3.艺术教育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席勒的美育书简:①席勒已经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待美育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实现人性的复归来论述美育;使美育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席勒将古代希腊人与近代人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代人是感性与理性统一、个人与社会和谐、具有完美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近代文明社会的人;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与此相反..③如何弥补这种分裂;席勒认为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把人变成审美的人;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人有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完美的人格应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这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作为桥梁..“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的必然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冲动”从道德的必然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④席勒把德、智、体、美作为人类教育的四个方面;认为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2.文化是一个包含诸多子系统的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3.哲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美学是连接哲学和艺术的桥梁 ..4.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哲学对艺术的影响①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②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艺术作品..③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艺术对哲学的影响①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②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艺术总是乐于表现特定的哲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使得哲学意蕴成为一部分艺术所表现的基本内容..③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影响①在某一特殊时期;宗教对艺术控制与利用..宗教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遍及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为宗教的附庸..②宗教影响艺术的题材和内容..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思想;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③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上..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对宗教的影响①艺术参与宗教活动..不仅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了宗教活动..②艺术宣扬了宗教思想..唐代的“变文”就是以说唱形式讲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变文”是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教义的重要文艺形式..③艺术强化了宗教氛围..哥特式建筑中;高耸的尖塔是人敬畏;腾空而上的柱子使人产生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基督教的故事绘画;有力地增强了宗教情感和宗教色彩..6.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道德影响艺术①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和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②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艺术影响道德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们道德教育的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②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它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艺术的分类主要有以下6种分类方法:①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②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③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④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⑤在欧美国家刚刚兴起的最新的一种分法;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⑥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2.实用艺术的定义:实用艺术指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3.建筑艺术:含义所谓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早在2000前;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他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造型美..雨果把建筑称作为“石头史书”;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文化和文明史..4.园林艺术: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称自然式..欧洲园林;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崇尚人工美;称几何式..阿拉伯园林;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②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和核心..③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美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5.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群;明清两朝皇宫..位于北京城中心;明清时期称紫禁城;1925年称为故宫..6.悉尼歌剧院的作者是丹麦建筑师伍重..1.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是一种通过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2.中国画自身特点:①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颜料;在宣纸、绢帛上作画..②是在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素服;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③绘画与诗文、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画独特内容和形式美..④中国画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3.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宋朝陆探微、梁的张僧繇..4.画圣:吴道子;六朝三杰的老师;被称作是佛画祖师:曹不兴..5.元代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6.中西绘画比较: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情感;西方绘画再现、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以光线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西方绘画则受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和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7.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8.东晋的戴逵之父子;被誉为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9.唐代的杨惠之被称为“塑圣”..10.西方雕塑的四个高峰时期:①古希腊罗马时期..卢浮宫三宝: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③19世纪法国雕塑时期..④20世纪以来西方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代表人法国着名雕塑家马约尔地中海和英国亨利.摩尔国王与王后家庭..11.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纪实性和艺术性统一上..12.“颜筋柳骨”是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作品不同风格的评价..13.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和直观性、瞬间性和永固性、再现性和表现性..1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瑞..。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3943ae6294dd88d1d26b35.png)
---------------------------------------------------------------最新资料推荐------------------------------------------------------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1、模仿说: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只有三点差别,即所取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
亚里士多德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包含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合理的内容,但只触及事物的表面,而没揭示其本质。
2、表现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3、文化: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所谓文化获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1 / 244、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
画家作画时,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展现,使之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8、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体现在人么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中。
9、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
![《艺术学概论》课程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5417310b4c2e3f57276356.png)
《艺术学概论》课程要点重点部分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学概论重点总结
![艺术学概论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aec2e1f12d2af90342e645.png)
艺术学概论重点总结艺术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A、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柏拉图式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的。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B、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C、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祥和车尔尼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的特征(理论+说明)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
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A、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等科目,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艺术想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B、主体性: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c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学概论复习大纲
![艺术学概论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bfc358376baf1ffc4fadd6.png)
艺术学概论复习大纲第一章1:客观精神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
1:形象性(最根本)。
2:主体性。
3:审美性。
2:艺术典型(名次解释):所谓的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使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性形象。
第二章一:艺术的几种起源:1:模仿。
2:游戏。
3:表现。
4:巫术。
5:劳动。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浙江余姚河姆度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左右)的骨哨。
第三章1:艺术的社会功能:①审美认知;②审美教育;③审美娱乐。
2:审美教育(名词解释):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理解上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理解和理解生活,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审美教育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4:艺术教育(名词解释):是美育的核心(审美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5:代表人物:①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席勒(德):18世纪,《美育书简》“美育”6:艺术教育的任务: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升人的艺术修养。
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中国近代美育理论的创始人:王国维。
第四章一: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1: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从古至今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泰勒(英国):19世纪,《原始文化》提出文化定义。
“所谓的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水平,习惯内在的一种综合体。
3:文化的三大子系统:①物质文化;②制度文化;③精神文化。
艺术学概论考试知识要点总结
![艺术学概论考试知识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c3b902bb68a98271fefa4d.png)
名词解释1.艺术:从广义上讲,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以及杂技、曲艺、木偶、皮影等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从狭义上讲,艺术则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和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2.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达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3.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4.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5.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包豪斯学派: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其创始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格罗彼乌斯。
以其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主张把建筑、美术、工艺等按照现代美学原则结合起来,主张现代建筑艺术理论。
7.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由前苏联戏剧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的体验角色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df67e10b1c59eef9c7b470.png)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d67e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png)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名词名词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恶搞”。
他首先确实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确实了“恶搞”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艺术所具备的这种“恶搞”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恶搞”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就是生活”的论点启程,指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重现”,就是对客观现实的“重现”。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56ff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e.png)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超总结艺术学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研究学科,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性质和意义。
本文将总结《艺术学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功能、艺术分类、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史。
1.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主观定义: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表达。
-艺术的客观定义:艺术是通过具有审美品质的形式、结构和意义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或思想的活动。
-艺术的综合定义:艺术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形式和语言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活动。
2.艺术的功能:-情感表达功能:艺术可以表达和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
-知识传递功能: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和分享艺术家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社会批判功能:艺术可以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变革。
-文化传承功能: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传承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历史。
-美的享受功能:艺术作品本身带有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
3.艺术分类:-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等以视觉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以表演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等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形式。
4.艺术创作过程:-创作动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经验和思想成为创作的驱动力。
-创作意图: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特定的意图和信息。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包括观察、构思、实践和反思等环节,艺术家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完成作品。
-创作风格: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5.艺术史:-古代艺术: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中国古代艺术等,注重对神、君王和宗教的崇拜。
-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和宗教在艺术中的影响,以哥特式建筑和宗教题材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追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代表。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笔记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a5421015022aaea988f0fc4.png)
艺术概论重点一.艺术学之父:费德勒;此外有重要贡献的还有狄索瓦,乌提兹二.艺术学内容基本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形象性:艺术形象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艺术特征:主体性: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事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四.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 艺术源于模仿2.艺术源于表现3.艺术源于巫术4.艺术源于劳动5.艺术源于劳动6.艺术源于多元决定论五.艺术发展规律:1.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具有其他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前一个时代占据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在后一个时代让位于新艺术形式;先秦建筑和屈原的《离骚》,汉乐府辞,六朝雕塑,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雕塑,中世界建筑,文艺复兴绘画,17到18世界戏剧,音乐。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欢和经济基础。
3.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例如,中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19世界俄国文学艺术成就空前繁荣4.艺术门类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例如,原始岩画,壁画,文艺复兴绘画,水墨画,史前陶器,夏商周时期青铜,宋瓷,元代青花六.艺术种类1.根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时空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时间艺术:例如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例如电影,戏剧,电视,舞蹈,杂技2.根据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舞蹈,工艺美术听觉艺术:例如音乐,曲艺想象艺术:文学3.根据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可分为造型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表演艺术:例如舞蹈,曲艺,戏剧,杂技语言艺术:例如文学综合艺术:例如电影,电视4.按使用和审美功能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七.实用艺术1.建筑艺术定义: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05f1fea300a6c30d229f55.png)
基础知识及要点(答案。
):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字迹规整、论述充分、言之有据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2、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
只是一种实现手段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
能力有限,寄托巫术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
表现在:1.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2、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
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
艺术学概论学习重点、难点
![艺术学概论学习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6d754e2b160b4e767fcf33.png)
《艺术学概论》学习重点、难点第一章:一、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说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74bc4ef46527d3240ce0d1.png)
第12章艺术鉴赏第1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
(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1.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接受过程全过程的研究)观点:作品的意义=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
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
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艺术作品展开)接受美学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瑙曼:接受美学任务:研究艺术消费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艺术接受的概念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意义或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结果。
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上。
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 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
(伊赛尔的“空白理论”)艺术鉴赏也是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2.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培养1.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5.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1,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核心)定义:艺术家通过个性化和本质化创造出来的,既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能表现一定时代人们1.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的有生气的人。
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罗丹《思想者》齐白石《虾》徐悲鸿《马》2.机统一(阿Q精神胜利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9a3e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2.png)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一、艺术的定义和特征1.艺术的定义及其多元性:艺术的本质和功能的不同解读,艺术的个体性和文化背景的关联。
2.艺术的特征:艺术作品的审美性、表现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二、艺术的分类1.文学艺术: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诗歌、戏剧等。
2.美术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艺术,艺术表现的形式、主题和风格。
3.音乐艺术:音乐的要素、音乐的体裁和风格、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舞蹈艺术:舞蹈的要素、舞蹈的形式、舞蹈的表现力和传统文化。
5.戏剧艺术:戏剧的构成要素、戏剧的形式分类、戏剧的舞台艺术和表演艺术。
三、艺术的发展历程1.艺术的史前时期:洞穴壁画和雕塑的起源,原始宗教艺术的特点。
2.古代艺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3.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宗教艺术的发展,哥特式建筑和绘画的兴起。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对艺术的影响,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
5.当代艺术: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
四、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1.形式主义: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技巧,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美感。
2.内容主义:注重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观,探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社会学批评:关注艺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考察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4.传统美学: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的探讨,审美经验的形成和表达。
五、艺术与社会1.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2.艺术的政治性:艺术作为政治表达和社会批评的手段,艺术与权力、政治利益的关系。
3.艺术与文化: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与宗教、道德、民族文化的关联。
4.艺术市场与消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运作机制,艺术作为消费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
六、全球化与跨文化艺术1.文化多元性: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和融合。
2.跨文化艺术表达: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如何处理个体经验和跨文化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必考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二,艺术系统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 (专业技巧)。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抽象思维是指运用 (概念)来进行(判断。
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6、灵感恩维,是指在创造活动申,人的大脑毖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恩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她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 (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8.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9、艺术流派。
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l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括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利(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这三个层次来研究。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成,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传达手段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
1。
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
叫作(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统一,是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从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来看,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色彩。
线条、声音、文字、画面等外部特征,但它们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语言和表现于法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3。
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
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
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
综合形象。
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申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
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申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4、(考试必考)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
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
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 (有限中体现出无限。
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
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第四,艺术作品申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 (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申,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桂·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
5.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6.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7中国传统艺术精神(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牲。
)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5)悟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 (6)和一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 (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
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
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3、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历史、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并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利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4、艺术鉴赏申的心理现象,包括(多样性)与(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等问题。
5、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括:(注意(感期(联想(想象(请感(理解)等基本要素6、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都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7.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
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8.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9.审美直觉。
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
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
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10、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带),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11、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 (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从而引起审美愉悦。
产生美感。
12、艺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理论)。
(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的(考察) 和(探讨)艺术批评的特征具有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二重性特点。
艺术总论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2 艺术生产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3·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4.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 (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5. "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6.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第一。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了的结晶。
第三。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7.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是 (康德)。
艺术学之父是(德)国(费德勒)8.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