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病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病毒总论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病毒总论

病毒的分类与名称
分类方法
病毒可以按照核酸类型、宿主种类、病毒形态 等进行分类。
命名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名称通常基于宿主、疾病名称、发现者或 地理分布等因素。
病毒的繁殖方式
1
溶菌与菌落
病毒通过使寄主细胞溶解,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
2
内源加壳
病毒核酸复制过程中,新的病毒颗粒形成并包装在宿主细胞内。
3
外源加壳
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外组装和包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病毒总论
病毒是微小的传染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们依赖于寄生于宿主细 胞内复制,并引起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病毒的结构与复制
病毒结构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一种或多种结构经过 自我组装形成复制体。
病毒复制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 制自身,生成新的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 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疫苗可以模拟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 供免疫保护。
病毒的疾病和控制
病毒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病毒控制
控制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措施、隔 离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表面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2 操纵宿主细胞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和传播自身,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3 免疫逃避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病毒与免疫的关系
免疫应答 免疫逃避 疫苗开发
宿主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响应 来抵抗病毒感染。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曲霉菌属
• 曲霉菌中对畜禽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烟 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白曲霉以黑曲霉等。 • 曲霉菌病临床不多见。正常机体对本菌有 一定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 感染。
• 本菌较明显地因其所作用的机体体质类型 机体反应性以及作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引 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 如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霉菌毒 素中毒性疾病。 • 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食后可引起中毒并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青霉菌属
• 是一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真菌。 • 其中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 霉、扩展青霉,是本属中主要常见的产毒 素真菌,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各有 不同。
• 本属的基本特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 鲜明颜色、菌丝有隔; • 气生菌丝呈密毯状,棉絮状或部分集结成 菌索; • 分生孢子梗有隔,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 扫帚状的轮生分支,称帚状支; • 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大部 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 致病性
• 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毛根鞘及其 细胞内繁殖 • 使皮肤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毛发 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黏 性分泌物或上皮细胞形成痂壳等。
猫 癣
• 生物学特性
• 菌丝均有分隔并分枝,不产生有性孢子 • 形态多样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小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
• 黄曲霉通常寄生于各类粮食、花生、棉子 鱼粉及肉制品上,当收获、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大量繁殖。 • 大多数菌株腐生于谷物后,对畜禽和人无 害;但少数的菌株在繁殖时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多种畜禽发生真菌毒素中毒症,并 能导致癌症,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分生孢子梗壁厚而粗糙,无色 。分生孢子 呈圆珙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 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 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 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03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神 经系统紊乱、攻击行为和高度 致死率为特征。
0 流感 4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可感染多 种动物。
真菌性疾病
总结词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通常具有慢性病程和较低
的传染性。
皮肤真菌病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病 ,以皮肤瘙痒、脱毛和炎
症为特征。
曲霉菌病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CONTENTS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动物微生物概述 • 常见动物微生物疾病 • 动物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 动物微生物研究进展
01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微小生物的统称,通常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 物等。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体。
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环境卫生整 治,消除病原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公共卫生安全与防护
人员防护
加强人员防护意识,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 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 疫情。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 为细菌门、病毒门、真菌门、原 生动物门等。其中,细菌和真菌 是最大的两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小、数量多
微生物个体微小,但数量庞大,是地球上 最丰富的生物资源。
代谢能力强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能够在各种 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与其他生物共生

动物微生物-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动物微生物-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详细描述
过滤分离法适用于从大量液体中提取病毒,通常使用孔 径大小适宜的滤膜,将病毒颗粒截留在滤膜上,而将其 他杂质通过滤膜过滤掉。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选择 合适的滤膜孔径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病毒。
蔗糖梯度离心法
总结词
利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形成的密度梯度,将病毒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详细描述
蔗糖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病毒纯化技术,通过在离心管中形成连续的蔗糖浓度梯度,将不同密度的病毒颗粒 分离。病毒颗粒在离心后会停留在相应的蔗糖密度层,从而达到纯化目的。该方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病毒, 但操作较为繁琐,需要精确控制蔗糖浓度和离心参数。
复制周期
复制效率
不同病毒的复制效率有很大差异,有 些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 子代病毒。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复 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每个阶段都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能量来完成。
病毒的培养条件
01
02
03
培养基
病毒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 中才能生长和繁殖,如动 物细胞、昆虫细胞或细菌 等。
侵入
总结词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吸附完成后,病毒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部,如内吞、膜融合等。这一 过程需要病毒利用其自身的酶或诱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以确保病 毒基因组能够进入细胞内部并开始复制。
脱壳
总结词
病毒基因组从其蛋白质外壳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其蛋白质外壳会被细胞内的酶分解,使得病毒的核酸基因组得以释放。这一过程 对于病毒的复制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当基因组被释放出来后,才能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来复制病 毒的基因组和蛋白质。
详细描述
动物接种法是将病毒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小 白鼠、家兔、豚鼠等,观察其发病表现和病 理变化,以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感染过程,但实验动 物感染病毒后可能出现死亡或发病,需要严 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动物福利。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培养结果分析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菌落形态观察等方面。通过对 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特性。
例如,在选择培养基时,可以选择适合某一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 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分离结果分析
微生物分离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另 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离可以得到较为 纯净的微生物样品,以便进行后续的实
验和分析。
分离结果的分析包括分离效率的评价、 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种类的鉴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评估分离
方法的优劣和分离效果的好坏。
例如,在评价分离效率时,可以采用计 数法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数量进 行统计,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而判
断分离效率的高低。
微生物鉴定结果分析
微生物鉴定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核心环节,通过鉴定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地位。
微生物分离
微生物分离是将混合菌样中的 不同微生物分离出来,获得纯 培养的过程。
分离方法包括划线分离、稀释 分离、选择性分离等,根据不 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 离方法。
分离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分离得到 的微生物纯度高、无杂菌。
微生物鉴定
微生物鉴定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 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特征, 对其种类进行鉴别和分类的过程。
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实验器材
显微镜、接种环、培养皿、试 管等
04
试剂
染色剂、抗生素等
实验步骤
样本采集
采集动处理,如离心、过 滤等。
微生物分离
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动物微生物第五章

动物微生物第五章

• 2.稳定状态感染
• 有些病毒(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增值过程中, 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细胞暂时不出现溶解和死 亡,称为稳定状态感染。 • 以后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细胞融合或细胞表面出 现新抗原等多种变化。
• 3.包涵体形成
•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 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特殊“斑块”。
• 2.内毒素 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 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菌细胞死亡、自溶或人 为地破坏菌细胞时,才释放出来。外毒素与内毒 素在毒性、化学组成、耐热性及抗原性等方面不 同。 • 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革兰氏阴 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 (1)发热反应 • (2)对白细胞的作用 •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4)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生物,通过适当的侵入门户进入动物机体。病原 微生物是感染发生的首要因素,没有病原微生物,
感染不可能发生;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毒
力和数量,才能抵抗机体的防御机制,向组织扩 散;病原微生物还必须经适当途径侵入易感动物 体内,到达特定部位,才有可能在体内生长繁殖 并引起感染。
2.易感动物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感受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动物种类不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易感 性。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非常易感,但禽类在 正常情况下对炭疽杆菌则无感受性。马骡等单蹄 动物,对口蹄疫病毒不易感,而牛、猪等偶蹄动 物则易感性强。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是 属于动物的种属特异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动物机体由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生理机能 及免疫状况等不同,易感性也有差异。
④磷脂酶 ⑤卵磷脂酶 ⑥激酶
⑦凝固酶 ⑧脱氧核糖核酸酶
4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黏附于细胞或组织表面后,必须克 服机体局部的防御机制,特别是要干扰或 逃避局部的吞噬作用及体液免疫作用,才 能建立感染。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作用的表 面结构---荚膜、微荚膜、葡萄球菌A蛋白 等。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单股DNA病毒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单股DNA病毒

细环病毒科 单股环状 圆形
30

正二十 面体
32

正二十 面体
32

正二十 面体
32
第一节 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
1. 直径18~26nm。 2. 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不分节段,大小
5.2kb。 3. 20面体对称,衣壳32壳粒; 4. 无囊膜; 5. 在细胞核内繁殖。 6. 有3条结构多肽:
胸腺出血,肝脏咋黄, 剖开左侧股骨后骨髓呈粉红色。
鸡贫血病毒
血稀如水,血凝时间长,颜色变浅,血细胞 比容值下降,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减少。
鸡贫血病毒
诊断
1) 病毒分离:肝脏是分离CAA的最隹材 料,可接种到MDCC-MSB1细胞进行。
2) 血清学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免疫 荧光法和间接ELISA法等,均可用于 检测。
1) 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在电镜下病毒 呈晶格排列,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无囊膜, 直径20~24nm;
2) 单链DNA,5.1kbp;
3) 有3种结构蛋白: • 89kD,78kD,61kD
• 其中61kD为主要结构蛋白。
4) 病毒耐乙醚、胰蛋白酶、 酸和热,但对紫外线敏感。
番鸭细小病毒
1984年发现,5岁以内鹦鹉易感; 羽毛脱落或喙变形。
第三节 细环病毒科 Anelloviridae
1997年发现了人类圆环病毒,与肝炎有 关,取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ed virus, TTV),与CAV结构类似,被列于圆环病 毒科。
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将其重新命名为细
3) 空心内直径为12nm,衣壳厚度为4nm; 4) 壳粒数为32; 5) 核酸为6kbp; 6) 有3条结构多肽:VP1为85000, VP2为61000,

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动物微生物课件)

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动物微生物课件)

烟草花叶病毒
噬菌体
禽流感病毒
二、病毒的分类(按寄生宿主): 1.植物病毒 2.动物病毒 3.细菌病毒
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
烟草花叶病毒
2.动物病毒: 寄生于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内的病毒 寄生于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寄生于菜青虫的病毒
禽流感病毒-寄生于人、禽
狂犬病毒-寄生于人、畜
①二十面体对称型 ②螺旋对称型 ③复合对称型
二十面体对称型
螺旋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①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外围的壳粒排列成二十面 体对称型,外观为球状, 实际为20面体。 eg.腺病毒
腺病毒
②螺旋对称: 衣壳粒一个接一个地呈螺旋对称排列而成, 核酸存在于螺旋状沟中。 eg.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20面体立体对称型
(核酸)
•病毒: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 胞质、细胞膜)
三、病毒的特点
3.专性细胞内寄生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和能量,以复制方式 增殖,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eg. 新城疫病毒主要危害鸡、珠鸡和火鸡,强毒株可使鸡群全群毁灭
新城疫病毒
三、病毒的特点
壳粒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辨认的组
成壳体的亚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
子组成。
衣壳功能:
➢ 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的破坏;
➢ 无包膜病毒体的衣壳蛋白可吸附于易感
核酸
细胞表面,协助病毒侵入细胞引起感
染;
➢ 具有免疫原性,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衣壳类型:根据壳粒 的排列方式不同,病 毒的衣壳有3种对称型 结构。
3.细菌病毒: 寄生在细菌等生物细胞里的病毒,也叫噬菌体。

《病毒》(ppt)课件

《病毒》(ppt)课件

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提纯成结晶状态。结晶的病毒 在试管里就像普通的化学药品,看不出任何生物的特 征。但是,一进入活细胞,它就变得十分活跃,体现 出生物的特征。这就是说,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 胞里,病毒才能生长、繁殖。
三、病毒的类型 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
一、病毒的结构和形态
体形最微小,结构也最简单。 蛋白质一般包在病毒的外部,病毒的内部则是核酸。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 蛋白质一般包在病毒的外部,病毒的内部则是核酸。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 病毒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提纯成结晶状态。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主要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病毒 细菌 真菌 原生物 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 体形最微小,结构也最简单。 但是,一进入活细胞,它就变得十分活跃,体现出生物的特征。 病毒是有生命特征的最小生物。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 高烧、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轻微呼吸道症状
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 蛋(白二质 )一勤般洗包手在,病使毒用的肥外皂部或,洗病手毒液的并内用部流则动是水核洗酸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按植寄物主 病的毒不:同例,如病烟毒草可花分叶为病三毒类、: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病毒》课件(人教版生物)

《病毒》课件(人教版生物)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图5-2 不同病毒的大小比较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二)、病毒的形状 • 各种病毒的形状不一,如上图,有球状、
杆状等。噬菌体大部分为蝌蚪状,有的噬 菌体具有能收缩的尾鞘等。典型病毒图片 展示如下:
第一节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 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是 水处理领域关注的重点。
传染性病毒有可能通过饮用水而传播,故水处理时 应注意防止传染性病毒对水的污染。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 • 病毒很小,一般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病毒大的直径
超过200nm,小的仅仅10nm左右。见P77表及下 图。
称为烈性噬菌体。 三、和蔼噬菌体 *和蔼噬菌体──指有一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
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酸上同步复制,并随 宿主细胞分裂而带到子代宿主细胞内,宿主细胞 不裂解和死亡,这些噬菌体称为和蔼噬菌体。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 和蔼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的现象称为溶源 现象。被和蔼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称为溶源 性细菌。
图5-5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特征
(三)、病毒的基本结构 •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包围病毒核酸的蛋白质衣壳。
即蛋白质衣壳在外,病毒核酸在内。少数动物病 毒衣壳外有一层薄膜,称囊膜。 (四)、病毒的化学组成 •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少数除外。 •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 核酸,DNA或RNA。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1、噬菌体的分类及其概念。 2、病毒及噬菌体对水处理的影响。
第二节 病毒的繁育
一、病毒的繁育 • 病毒和噬菌体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分类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相关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以及它们对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微生物对动物的重要性
促进动物消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消化食物,释放更多的营 养物质供动物吸收。
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
一些微生物能够合成动物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增强免疫系统
一些微生物可以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 抵抗力。
供有力支持。
代谢组学
通过检测动物微生物组的代谢产 物,揭示其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 的作用,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蛋白质组学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动物 微生物组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深入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微生物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动物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需 要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及解决方案。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 对宿主细胞的识别、粘附、侵入、复制、扩散和免 疫应答等过程。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 ,如交配、舔舐、咬伤等途径 传播病原微生物。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饲料、 水源等媒介物传播病原微生物 。
空气传播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CONTENCT

•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 常见动物微生物种类 • 动物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动物微生物的致病性 • 动物微生物的应用 • 展望动物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01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与动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病毒(课件)PPT课件

病毒(课件)PPT课件

抗病毒治疗
个人防护措施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 载量,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提倡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 人防护措施,减少病毒接触和传播机会。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
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世界卫生组织(WHO) 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监 测病毒变异情况,分享防控 经验和资源。
国际法规制定
跨国信息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病毒武器的防范与控制
0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严格的生物武器公约,加强防范与
控制措施,防止病毒等生物武器被滥用。
05
病毒的检测与控制
病毒的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
利用特定引物与病毒基因片段进行 PCR扩增,通过荧光信号变化进行病 毒定性或定量检测。
抗原检测
利用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的原理, 通过显色反应或金标法进行病毒定性 检测。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感染人类后,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 死亡,威胁人类健康。
病毒在生物武器中的作用
生物武器的发展史
01
病毒作为生物武器的发展历史悠久,如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使用
细菌战。
病毒的传播方式
02
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
造成大规模的感染和死亡。
发现
2002年,广东发生了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经过专 家们的调查和实验,证实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病毒。
应对
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同时,科研人员加紧研究病毒的特性,以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疫苗。
MERS病毒的发现与应对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8.套式病毒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8.套式病毒

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01
套式病毒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对维持生态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微生物多样性
02
套式病毒的存在可能促进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利于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调节微生物种群结构
03
套式病毒可影响其他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整个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感谢您的观看
蛋白质外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以及对病
毒进行抗原性识别等功能。
不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 这是病毒分类和鉴定的依据之一。
套式病毒的生命周期
01
02
03
04
套式病毒的感染过程包括吸附 、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等
阶段。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通过吸 附和膜融合等方式进入细胞内
部,释放出病毒核酸。
THANKS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8.套式病毒
目录
• 套式病毒概述 • 套式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 套式病毒的感染机制与症状 • 套式病毒的防治与控制 • 套式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关系
01
套式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套式病毒定义
套式病毒是一种具有独特套膜结构 的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RNA,通 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 进行复制。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减退和活动减少,宿 主体重可能会明显下降。
脏器损伤
套式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肾 等脏器功能损伤,出现相应脏
器功能障碍的症状。
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 养、电镜观察等手段,直接检测 病毒的存在。
血清学诊断
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ELISA、免 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病 毒抗体,以确定感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病原体引起的;
德国病毒学家发现了口蹄疫病原体有相同
的特性。
h
3
Fig. Leaf of tobacco and EM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h
4
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体 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 型核酸(RNA或DNA),必须在活 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 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h
5
病毒的特点
体积微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通过滤菌器 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 基因组:只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以复制方式繁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耐冷不耐热
h
6
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
涉及面广:75%由病毒引起; 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如流感病毒; 病死率高:如狂犬病病毒; 后遗症严重:如脊灰病毒; 持续感染:如乙肝病毒; 引起肿瘤:如艾滋病毒; 致畸性:如风疹病毒; 特效药少,对抗生素不敏感; 预防是重点。
A. 痘病毒 (砖块状) B. 轮状病毒
C. HBV D. 噬菌体 E. 流感病毒 F. 狂犬病毒(子弹状)
h
10
h
11
HBV
h
12
HIV
h
13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病毒的核心
由DNA或RNA组成。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增殖、 传染等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2、病毒的衣壳:
是由许多蛋白质亚单位,即多肽链构成的壳粒组成。
化学因素
1.对氧化剂、卤素、醇类敏感。 2.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3.对甘油抵抗力强,用于送检材料的 保存。
h
27
病毒的抵抗力
一、耐冷怕热 二、紫外线敏感 三、氧化剂敏感 四、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五、耐甘油
h
28
第二节 病毒的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类型 病毒的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细胞内复制 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HIV
h
36
二、病毒的致病性
直接损害宿主细胞 1、溶解细胞作用 2、细胞膜改变 3、细胞转化 4、细胞凋亡
h
37
1、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包膜:由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组成 镶嵌有包膜子粒(刺突)
h
16
h
17
壳粒组成衣壳时,可形成三种对称方式 ①20面体立体对称:
h
18
二十面体对称型 (e.g., adenovirus)
h
19
②螺旋对称:
( tobacco mosaic virus)
h
20
③复合对称:
bacteriophage poxvirus
C、脊髓灰质炎病毒
A
葡萄球菌
G
(30nm )
(1000nm)
D、 40nm )
B
300×250nm
E、蛋白分子 (10nm )
E
C
F、流感病毒
D
( 100nm )
G、烟草花叶病毒
h
9
病毒的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可为子弹状、砖块状, 噬菌体可呈蝌蚪状, 植物病毒多数为杆状
作用: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的破坏;能吸附于易感 细胞表面,协助病毒侵入细胞引起感染;具有抗原性。
3、病毒的包膜:由类脂、蛋白质和糖类构成。
作用:保护病毒衣壳;并与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有关;具
有抗原性。
h
14
包膜子粒 包膜
核心 核 衣
衣壳 壳 壳粒
病毒体结构模式
h
15
病毒的结构
核心:核酸
衣壳:由壳粒(多肽)组成
核酸复制
病毒的增殖过程
h
23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
1、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期内先后感染同一 动物或组织、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 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该现象在异种病毒、同种病毒之间均可发生。 在预防接种时,为避免预苗接种无效,应注意干扰现 象的发生。 。
h
24
五、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病毒
h
1
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
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poliovirus
h
2
人类认识病毒的历史
人类认识病毒:从认识病毒性疾病开始的; 人类研究病毒:从研究植物烟草花叶病病毒开始的;
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体可通过
除菌滤器;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证实了烟草花叶病是由滤过
隐性感染 不发病,但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向外播散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病愈后体内无病毒
持续性感染
h
35
慢性感染:感染后病毒未清除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

性 潜伏感染:在组织器官内不复制,无症状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如单纯胞疹病毒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h
21
三、病 毒 的 增 殖
1、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增殖方式称为复制。
其过程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及成熟释放等五个步骤。
2、包涵体: 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能在胞核或
胞质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 块,成为包涵体。
h
22
吸附
穿入
脱壳 核酸游离
成熟
释放
装配 晚期蛋白
早期蛋白
胎盘:风疹病毒、HIV、HBV 产道:HIV
h
32
2.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h 毒感染(迟发感染)33
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数量少,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 ——隐性感染
病毒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弱 ——显性感染
h
34
病毒感染的类型
h
29
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方式:
一、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h
30
水平传播
1、经皮肤传播:昆虫叮咬——乙脑病毒 2、经呼吸道传播——流感病毒 3、经消化道传播——甲肝病毒 4、性传播——HIV 5、血液传播——HIV,HBV 6、多途径传播
h
31
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病毒的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 感染性,称为灭活。
灭活的病毒仍保留抗原性、红细胞吸附、 血凝、红细胞融合等活性。
h
25
物理因素:
1.耐冷不耐热,56℃ 30分钟可使其灭活, 贮藏在–70℃以下保存数月或数年。
2.对电离辐射和紫外线敏感。
3.PH 6-8稳定,<5或>9病毒会迅速灭活。
h
26
h
7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大小:
以nm计量:
大病毒200-300nm
中病毒100nm~
小病毒<50nm
测量方法:电镜/超滤法/超速离心法
X射h 线衍射
8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
衣原体 390nm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