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雷法律法规-修正版.pdf
防雷法规
三、防雷验收、检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审图、验收 开发建设单位防雷图纸送审 : 1、提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 2、提交相关防雷装置设计图纸; 3、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立项、审查、批复等文件; 4、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5、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提交雷击风险评估 报告。 审核通过,防雷中心出具《防雷设计技术核查意见 书》 取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批准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通知书》后,项目开工前,及时通知防雷中心对工 程进行跟踪检测。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 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 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 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 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 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 责令改 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 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天津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
第五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 工作,并组织本办法的实施。区、 县气象主管机构 负责各自辖区内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工作。未设气象 主管机构的区县, 其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工作由市气 象主管机构负责。 第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推广雷电防护的新技 术、新措施,并提供技术服务。 第九条 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对 有可能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均应 安装防雷装置,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安装的防 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十条 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设施、自控和监控设 施、广播电视设施护装置检测单位必须具备实施 检测的相应资质,并接受装置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委托 进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负责。 未取得检测资质或者 超过资质等级进行检测的,其检测结果无效,气象主管 机构应当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 超过资质等级进行检测的单位,还可以取消其检测资质。 第二十三条气象主管机构及其负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工作 人员不得参与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单位 的经营活动。 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修正)
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09•【字号】•【施行日期】2024.08.09•【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15年11月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月2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10月29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8月19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5月21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立法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测预警与防雷工程第三章检测维护与调查鉴定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有效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预防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最新版】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防雷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雷电灾害防御监管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减灾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市、县级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好雷电监测预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负责易燃易爆等相应领域建设工程、场所的防雷减灾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相应领域内建设工程的防雷减灾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县级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监测系统建设,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工作。
第七条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范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可以由取得相应建设、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八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检测工作。
防雷安全管理规定
防雷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防雷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筑物、工业企业、农村村庄、电力系统等。
第三条防雷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防雷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五条防雷工作应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推进防雷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第六条防雷工作应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防雷工作应与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防雷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防雷工作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第九条防雷工作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成立专业团队负责具体实施,定期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应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项职责。
第十一条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应加强技术储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第十二条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雷击事故的情况与防雷措施的效果。
第十三条防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应加强协调,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第三章防雷技术和设施第十四条建筑物和设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相应的防雷技术和设施。
第十五条防雷设施应合理布局,覆盖范围广,保证有效防护。
第十六条高层建筑、大型设施和重要场所应采取特殊防雷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七条防雷设施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第十八条防雷设施的运行状态应保持良好,定期进行运行检查和保养。
第四章防雷宣传和教育第十九条防雷宣传和教育应覆盖全民,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二十条防雷宣传和教育应采用多种形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防雷知识、防雷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防雷宣传和教育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宣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五章防雷监督和检查第二十二条防雷监督和检查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防雷工作的规范进行。
防雷法律法规(二)2024
防雷法律法规(二)引言概述:防雷法律法规(二)旨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公众和财产的安全,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防雷法律法规(二)进行阐述,包括雷电防护责任、雷电监测与预警、建筑物防雷要求、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和相关罚则。
通过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可以提高人们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雷电引发的潜在危害。
正文:一、雷电防护责任1.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雷电防护责任制度,明确各方责任边界。
2.物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承担建筑物雷电防护责任,及时落实防雷设施的安装与维护。
3.个人也应加强自我雷电防范意识,如避免在雷雨天气继续户外活动等。
二、雷电监测与预警1.推动雷电监测系统建设,在关键场所安装监测设备,时刻掌握雷电活动情况。
2.建立与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雷电预警信息。
3.加强公众关于雷电预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三、建筑物防雷要求1.明确各类建筑物的雷电防护等级与要求,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2.合理选择、安装和维护防雷设施,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定期进行雷电防护设施的检测和维修,确保其运行正常并达到预期效果。
四、雷电灾害应急处置1.建立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责任和措施。
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协同配合水平。
3.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五、相关罚则1.明确雷电防护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2.加强对从事雷电防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
3.加大宣传力度,强调雷电防护责任,增强社会共识和合力。
总结:防雷法律法规(二)以防止雷电灾害的发生为出发点,明确了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雷电防护责任制度,加强雷电监测与预警,要求建筑物按照标准进行防雷设施的安装与维护,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和制定罚则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雷电防范能力,保护公众和财产的安全。
防雷法律法规
防雷法律法规一、国家电网公司防雷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防雷管理规程是为了加强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防雷工作,保障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制定的法规。
该规程包括了电网设备的防雷设计与检查、防雷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防雷检测与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规程,国家电网公司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防雷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布局。
各级电网单位要制定详细的防雷管理方案,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查、测试和维护。
电网设备使用单位应对防雷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建筑物防雷管理办法为了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我国制定了建筑物防雷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建筑物周边的防雷措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设备保养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办法,建筑物主体结构高度超过24米的,应安装避雷针。
建筑物的屋顶、墙面和金属构件等应做好接地处理,保证电流能够顺利通过,减少雷击的损害。
建筑物还应配备电涌保护装置,防止雷击引发的电涌对电气设备造成伤害。
三、雷电防护技术规范雷电防护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是我国建筑物、设备和人员防护防雷领域的技术指南。
该技术规范包括了防雷评估与设计、防雷设备选择与安装、防雷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技术规范,防雷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避雷针的数量和布局,并合理利用接地提高防雷效果。
在高压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周围,还需要设置防雷网,保护设施免受雷击。
四、雷电防护工程施工规范雷电防护工程施工规范是为了保证雷电防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对雷电防护工程施工进行规范的法规。
该规范包括了工程测量、施工图纸、防雷装置和接地设施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规范,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标准制定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和材料。
施工完毕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防雷设备的有效性。
五、防雷意识教育与宣传除了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防雷工作还需要加强防雷意识教育与宣传。
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有哪些(2024)
引言:防雷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旨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进行防雷检测时,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概述:雷电是一种不可预测、高能量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以规范防雷检测的实施。
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主要包括预防措施、检测方法、专业人员资质等方面。
正文:一、预防措施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1.预防措施的分类:法律法规要求将雷电的预防措施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大类。
a.结构性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等。
法律法规对这些结构性措施的安装位置、材料选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b.非结构性措施:如防雷保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法律法规规定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条件、维护频率等要求。
2.预防措施的选取:法律法规要求在进行防雷检测时,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从而选取最适合的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考虑地理气象条件、建筑结构特点等因素。
3.监督和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了防雷检测的监督和管理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的落实。
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以确保防雷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检测方法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1.检测设备与技术:法律法规规定了防雷检测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例如,检测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2.检测内容:法律法规明确了防雷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雷电测量、防雷保护设备的检测和评估等。
同时,还规定了检测的频率和要求。
3.报告和证书:法律法规要求检测机构在完成防雷检测后,应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和证书。
报告和证书必须真实、准确,并由权威机构签发。
三、专业人员资质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1.人员培训:法律法规要求从事防雷检测的专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雷电知识、检测方法和安全操作等。
2023年防雷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防雷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雷电防护领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场所和区域的防雷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工厂、公共交通、电力设施、通信基站等。
第三条防雷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作用,形成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防雷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章防雷设施建设和维护第四条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场所和区域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防雷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五条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各类设施、设备等应当配备与其性质、用途相适应的防雷设施,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三)电力设施、通信基站等重点场所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四)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应当配备雷电感应器、避雷帽等防雷设备,提高对雷电的感知和防护能力。
第三章雷电预警和防护措施第六条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应当配备雷电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雷电信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雷电预警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雷电信号,并提供针对性的预警信息。
(二)预警信息应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单位和人员,确保安全疏散和防护措施的及时实施。
(三)预警系统应配备后备电源,以应对电力中断等突发情况。
第八条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应当制定雷电预警和防护措施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教育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第四章雷电安全管理责任第九条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对防雷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十条各建筑物、设施、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履行雷电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包括:(一)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措施。
防雷法律法规
防雷法律法规【防雷法律法规】1:引言1.1 目的和范围1.2 定义和术语2:国家防雷法律法规概述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2 《城市防雷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办法》 2.3 《防雷产品认证规则》2.4 《建设项目防雷技术规范》2.5 《电气装置防雷设计规范》3:防雷规划与设计3.1 建筑物防雷规划与设计流程3.2 防雷规划编制要点3.3 防雷设计原则与方法3.4 防雷材料与设备选择4:建筑物防雷施工与安装4.1 施工前准备工作4.2 防雷设备安装的要求与方法4.3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与测试4.4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防雷产品管理与认证5.1 防雷产品认证制度5.2 防雷产品管理规定5.3 防雷产品的选择与采购指南6:建设项目与电气装置防雷管理6.1 建设项目防雷管理要点6.2 电气装置防雷设计与管理要求6.3 防雷检测与维护【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全文或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文- 《城市防雷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办法》摘要- 《防雷产品认证规则》摘要- 《建设项目防雷技术规范》摘要- 《电气装置防雷设计规范》摘要2:防雷相关标准和规范- 国家标准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 GB 50343-2012 《电气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 GB/T 50364-2019 《防雷产品认证规则》【法律名词及注释】1:安全生产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院会于2002年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法律法规。
2:建设项目:指在土地上对自然界进行转变和开发的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改扩建等。
3:防雷接地系统:用于将建筑物或设备导引和分散雷电流的系统,通常由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
【全文结束】。
防雷安全法律法规与保护措施(一)2024
防雷安全法律法规与保护措施(一)引言概述:防雷安全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对于预防雷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防雷安全的问题,旨在提高广大人民对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与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的法律法规。
正文分为以下五个大点来进行阐述。
第一大点: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应用1. 雷电防护法的形成背景和目的2. 雷电防护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3. 雷电防护法的执行机构和相关责任4. 法律法规在雷电防护中的作用和意义5. 案例分析:雷电防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展望第二大点: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1. 建筑物防雷保护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 针对市政建筑的防雷保护措施3. 针对住宅建筑的防雷保护措施4. 针对高层建筑的防雷保护措施5. 防雷保护措施的检测与维护第三大点:户外设备防雷保护措施1. 防雷接地的重要性与原则2. 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与设计3. 防雷接地的施工与安装要点4. 高压线路与防雷保护的关系与措施5. 防雷保护设备的选购与维护第四大点:个人防雷安全措施与意识1. 雷电警报与预测信息的获取与关注2. 增强个人防雷安全意识的重要性3. 室外时的安全行为与防护措施4. 室内避雷与保护应对策略5. 雷暴期间的必要措施与注意事项第五大点:防雷事故的应急响应与处理1. 防雷事故的常见类型与特点2. 防雷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及程序3. 防雷事故的紧急救援与人员疏散4. 防雷事故的伤病处理和事故调查5. 防雷事故处理的经验总结和改进措施总结: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应用,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户外设备防雷保护措施,个人防雷安全措施与意识,以及防雷事故的应急响应与处理,是确保防雷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深入了解并正确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雷击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进一步加强防雷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雷安全意识,是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
防雷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三条: 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 标准的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建 (构)筑物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应当 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征求气象主管 机构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 (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 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 参加。
防雷减灾工作十二字原则: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 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 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 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 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 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 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 十四条:专门从事雷电防护装置 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具 备相应的条件,取得国务院气象 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 市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
《甘肃省气象条例》第二十四 条“气象主管部门负责雷电灾害 的防御管理工作;参与防雷防静 电建筑物、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 工验收;定期对防雷防静电安全 设施进行检测。禁止使用未经检 测和检测不合格的防雷防静电设 施。”
谢谢大家!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防雷 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投 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 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 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 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 一次。
中国气象局令 第11号《防雷 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对雷电防护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 竣工验收制度。禁止无证设计、 施工、检测或不具备资质等级的 单位和个人承接雷电防护工程。 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审害防御条例》 第二十六条:《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规定的建(构)筑物,生 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广播电视设 施,电力设施以及公共场所易遭 受雷击的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 置,并定期检测。
防雷相关法律
防雷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八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全国雷电监测网,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三章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需要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防雷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一)2024
防雷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一)引言概述防雷管理是指在建筑物、设备设施、通信线路等进行防雷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电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防雷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防雷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进行详细介绍。
正文内容一、国家建筑设计规范1. 建筑物防雷规范:规定了建筑物防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包括建筑物的屋面、楼梯井、水管等防雷装置的设置。
2. 通信线路防雷规范:对通信线路的防雷设施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包括防雷接地设施的设置、避雷器的选择等。
二、国家电网公司规定1. 高压线路防雷规定:规定了高压线路的防雷工作要求,包括线路避雷器的设置、接地系统的建设等。
2. 输电线路防雷管理办法: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避雷器的选型、线路杆塔的防雷装置等。
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1. 防雷装置产品质量检验规程:规定了防雷装置产品的检验标准和程序,保证防雷装置的质量合格。
2. 防雷检测评估规范: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和评估进行了规范,保证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1. 煤矿井下防雷管理办法:对煤矿井下的防雷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井下防雷设备的设置、防雷巡查的要求等。
2. 煤矿露天作业防雷管理规定:对煤矿露天作业的防雷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线路的保护措施、设备的接地要求等。
五、国家通信管理局规定1. 通信设备防雷技术规范:规定了通信设备防雷的具体要求,包括设备的防雷接地、防雷保护装置的设置等。
2. 通信线路防雷技术指南:对通信线路的防雷工作进行了指导,包括线路避雷器的设置、接地装置的规定等。
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防雷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包括建筑设计规范、电网公司规定、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和通信管理局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了防雷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安全性。
防雷法律法规精简版(二)2024
防雷法律法规精简版(二)引言概述:防雷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确保电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防雷法律法规的精简版(二),包括建设项目雷电防护、建设工程雷电防护、特种设备雷电防护、设备设施雷电防护和相关责任及处罚。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法规,我们可以提高防雷意识,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正文内容:一、建设项目雷电防护建设项目雷电防护是指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减少雷击风险。
要点包括:1. 编制项目雷电防护规划,明确雷电防护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2. 选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如设置避雷针、接地装置等。
3. 制定必要的隐患排查和监测计划,及时发现和消除雷电隐患。
4. 加强施工中的雷电安全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
5. 完成项目建设后,进行雷电防护验收,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建设工程雷电防护建设工程雷电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市政设施、通信设施等工程中,采取防雷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要点包括:1. 建筑物:进行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
2. 市政设施:对于大型市政工程,编制雷电防护设计方案,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和验收。
3. 通信设施:建设通信基站时,应符合通信设施雷电防护的相关规定,并配备必要的避雷装置。
4. 配电系统:确保电力配电设施的防雷措施完备,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5. 特殊工程:对于特殊工程,如大型桥梁、高架道路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雷电防护措施。
三、特种设备雷电防护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雷电防护。
要点包括:1. 对于特种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应符合相关雷电防护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特种设备在安装和维修过程中,应遵守雷电防护规范和操作细则。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的雷电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针对特种设备可能存在的雷电隐患,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装置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3号令)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第570号令)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5、《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第三十三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依法监督、指导防雷减灾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二)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三)依法组织对相关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四)依法组织编制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规划,开展雷电灾害影响评估等工作。
防雷法律法规(一)2024
防雷法律法规(一)引言概述:防雷法律法规是针对雷电等天气现象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防雷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对雷击灾害。
正文:一、制定防雷法律法规的背景1. 雷击带来的危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 国内外雷击灾害的发生与防范工作的现状3. 制定防雷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及意义二、相关法律法规介绍1. 雷电灾害防范法a. 法律目的和适用范围b. 整体防范体系建立c. 雷电监测与预警机制d. 防雷安全管理和责任e. 雷击事故应急救援处理2. 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规范a. 建筑物雷电防护分类和等级划分b. 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c. 雷电预防检测与维护措施d. 建筑物内部防护装置设置3. 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程a. 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灾害分级与风险评估b.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设备与材料选用c.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换规范d.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应急处理4. 城市绿化防雷管理规程a. 城市绿化的防雷意义和管理原则b. 绿地雷电防护设施设置标准c. 绿地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d. 城市绿地雷击事故应急处置机制5. 电子设备防雷规范a. 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等级划分b. 雷电过电压防护装置的选择和应用c. 电子设备接地防护措施d. 对敏感电子设备的防护方法总结:防雷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整体防范体系、加强雷电监测与预警、规范防雷设备选用和维护、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雷击灾害带来的风险。
但千万别忽视雷电防护规范,保障安全工程的成功完成,我们为防护雷电所倾注的心血,为守护百姓的福祉所付出的努力,切不可轻易忽视。
防雷法律法规精简版(一)2024
防雷法律法规精简版(一)引言概述:防雷法律法规是指用于规范与防雷相关的行为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
防雷工作至关重要,能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简要介绍防雷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正文内容:一、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发布1. 防雷法律法规的产生原因2. 防雷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3. 防雷法律法规的发布程序二、建筑物防雷工程的法律要求1. 建筑物防雷工程的必要性2. 建筑物防雷工程的设计标准3. 建筑物防雷工程的施工要求4. 建筑物防雷工程的验收与监督三、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法律规定1.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主体责任2.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3.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4.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预案编制与实施5.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与装备保障四、防雷人员的法律要求1. 防雷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2. 防雷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3. 防雷人员的责任与追责机制五、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与监督执法1. 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方式2. 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对象3. 防雷法律法规的监督执法机构4. 防雷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处罚措施总结:防雷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发布是为了规范防雷工作,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物防雷工程、雷电事故应急救援、防雷人员的法律要求以及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与监督执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法律法规规定。
防雷工作需要广泛宣传教育,同时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确保防雷工作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防雷法律法规的精简版介绍,希望能够增加社会对防雷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提高防雷工作水平,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
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防雷检测的法律法规依据一、概述防雷检测是指对建造物、设备设施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和防雷设施合规性检测,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防雷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以确保防雷检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二、国家标准1.《防雷装置工程建设及验收规范》(GB 50057-2022):该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工程的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包括防雷装置的种类、设计与施工要求等。
2.《建造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2022):该标准规定了建造物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等,对于各类建造物的防雷设计提供详细指导。
3.《安全用电防雷装置技术导则》(GB/T 21830-2022):该标准规定了低压和中压安全用电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包括装置的选择、安装、监测等方面。
三、行业标准及规范1.电力行业a)《高压输电路线防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该规范针对高压输电路线的防雷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2.通信行业a)《通信建设工程防雷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通信建设工程的防雷设计原则、技术要求等。
b)《通信建设工程防雷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该规范详细规定了通信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四、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该法规对建造物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建造物的防雷措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规定了各类工程、设备和设施在设计、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测和验收等方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该法规对电力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电力设施的防雷设施的设计和检测等方面。
五、附件列表:1. 防雷装置工程建设及验收规范(GB 50057-2022)2. 建造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2022)3. 安全用电防雷装置技术导则(GB/T 21830-2022)4. 高压输电路线防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 通信建设工程防雷设计规范6. 通信建设工程防雷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防雷装置工程建设及验收规范:是指国家标准GB 50057-2022,规定了防雷装置工程的建设和验收要求。
防雷法律法规和管理
• 规章,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法律解释 和国际条约 等。
2019/1•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
7
•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是雷灾多发区。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数百 起 ,数十人死伤,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在 6000万元以上。
• 雷电灾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省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 经统计2007年共发生雷电伤亡事件53起, 死亡54人,受伤39人
2019/12/14
8
2019/12/14
33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的定义
–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 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 行政许可的四个特征
– 行政机关的管理性行政行为; – 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 – 依申请产生的行为; – 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 基本原则
• 设计上的隐患多数表现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 筑工程、网络工程上。由于对防雷安全重视程度 不够,或因实践知识的缺乏,或因新旧规范混用, 尤其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用上设计方案过于简单。
2019/12/14
22
• 由于近几年防雷事业的快速发展,检测队伍素质参 差不齐,严重影响质量;施工中的隐患是施工人 员的素质及施工监督管理的疏忽,在检测验收时 有的与设计要求不符,有的施工质量较差。
• 雷电流强度大。每个闪电的强度可达10亿伏。
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的功率有10万千瓦,相当
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