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软测量

软测量

16.2.1 选择辅助变量
检测点位置的选择
对于许多工业工程,与各辅助变量相对应的检 测点位置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精 馏塔,因为精馏塔可供选择的检测点很多,而且每 个检测点所能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 辅助变量的数目和位置常常是同时确定的,用于选 择变量数目的准则往往也被用于检测点位置的选择 。
软测量的适用条件
无法直接检测被估计变量,或直接检测被估计变量的 自动化仪器仪表较贵或维护困难;
通过软测量技术所得到的过程变量的估计值必须在工 艺过程所允许的精确度范围内;
能通过其他检测手段根据过程变量估计值对系统数学 模型进行校验,并根据两者偏差确定数学模型是否需 要校正;
被估计过程变量应具有灵敏性、精确性、鲁棒性等特 点
16.2 软测量的方法 16.2.1 选择辅助变量
辅助变量的选择一般取决于工艺机理分析
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的类型、变量的数目和 检测点位置的选择三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并 由过程特性所决定
16.2.1 选择辅助变量
变量类型的选择原则 过程适用性,易于在线获取并有一定的测量 精度。 灵敏性,对过程输出或不可测扰动能做出快 速反应。 特异性,对过程输出或不可测扰动之外的干 扰不敏感。 准确性,构成的软测量仪表应能够满足精度 要求。 鲁棒性,对模型误差不敏感等。
所以在这里应用的是锤度和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 系统辨识方法得出的过饱和度模型。建立过饱和度软测量模型时选用了 501组数据,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得到过饱和度和锤度的关系如下:
y ˆ ( 0 . 4x 5 2 1 . 6 8 x 4 4 7 2 . 5 4 x 3 2 6 1 . 9 3 x 2 5 4 0 . 7 3 x 4 0 . 8 1 2 ) 1 1 9 4

软测量方法及技术

软测量方法及技术
18.1 软测量概述
(2)基于统计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 以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选择合理的模型, 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观测变量和待测变量之间 的统计规律
❖ 优点:不必考虑过程机理 ❖ 缺点:需要大量准确的实验数据,对测量误差敏感,
对模型的选择有较强的依赖性
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版
18.3 基于状态估计的软测量方法 ❖ 状态方程:
xk xk1 k
❖ 观测方程:
zk xk vk
❖ 转移矩阵: 1 ❖ 观测矩阵: 1
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版
18.3 基于状态估计的软测量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版
❖ 它通过检测某些可以直接获取的过程变量并根据其 和待检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模型),来估 计用仪表较难直接检测的待测变量。
化学工业出版社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第二版
18.1 软测量概述
❖ 软测量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待测变量和可直接获取的 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 目前用到的建模方法和技术有:回归分析、状态估 计、模式识别、模糊数学。神经元网络技术等。
(1)线性回归18.2 基于统计方法的软测量方法
❖ 设变量 y与自变量 x1, x2 ,L , 满xN足如下的线性模型:
y f (x1, x2,L , xN ) a0 a1x1 a2x2 L aN xN
写成矩阵形式
y aT x
a0, a1, a2,L , aN
为待定系数,称为 N元线性回归系数
18.1 软测量概述
(3)基于神经元网络技术的软测量方法 ❖ 神经元网络,是由大量互相连接的处理单元组成的

软测量技术

软测量技术
约。
对辅助变量的选择通常遵循如下原则: (1)灵敏性。能对过程输出(或不可测扰动)作出快速反应。 (2)特异性。能对过程输出(或不可测扰动)之外的干扰不敏感。 (3)工业适应性。工程上易于获得并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 (4)精确性。构成的估计器达到要求的精度。 (5)鲁棒性。构成的估计器对模型误差不敏感。
传感检测技术基础
软测量技术
软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1)辅助变量的选取;(2)数 据处理;(3)软测量模型的建立;(4)软测量模型的自校正及维护。
1.1 辅助变量的选择
辅助变量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不可测的主导变量需要由这些辅助变 量推断出来;这其中包括辅助变量的类型、数目及测点位置三个关键点。 这三点是互相关联的,在实际中受到经济性、维护的难易等额外因素的制
(2)辨识建模方法
1)动态软测量模型的间接辨识 2)静态软测量模型的辨识——回归分析法 3)非线性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1.4 软测量模型的自校正及维护
工业生产过程的对象特征由于工艺改造、原料特性变化、操作条件改 变等原因都会发生变化。如果软测量模型不作修正,测量精度必然下降, 因此模型采用在线自校正和不定期更新的两级学习机制。 (1)在线自校正。根据对被测量参数的离线测量值(人工采样,实验室 分析)与软测量中主导变量估计值之间的偏差来对模型进行在线修正,使 软测量估计器能跟踪系统特性的变化,最简便的在线校正算法为常数项修 正法。 (2)模型更新。当对象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即使软测量估计器进行在线 学习也无法保证估计值的精度时,则必须使用已积累的历史数据进行模型
传感检测技术基础
软测量建模就是设法根据某种最优原则由可测变量得到无法直接测量 的主导变量的估计值。软测量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有机理建模方法和辨识

软测量

软测量

1.软测量建模方法:为机理建模、数据驱动建模和混合建模(1)机理建模通过分析化工过程反应机理,利用一些已知的方程、定理、原理等建立模型,只适用于一些过程简单、机理明确的化工过程。

缺点在于实际工业工程中,过程复杂且为了方便处理,往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简化,而假设不一定准确将直接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另外还存在着建模难度相对较大的局限(2)数据驱动建模利用大量的输出、输入数据建立模型,适用于具有大量准确数据的化工过程。

优点需要采集大量的样本数据,根据样本数据建立模型,基本无需分析反应机理和工艺过程特点,且具有开发周期短,非线性逼近能力强等特点。

{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 回归分析:用于具体判定相关变量间的数值变化关系,利用大量生产数据,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最终建立数学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提出的一种新兴学习机,在有限的数据中寻找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度之间的平衡,不存在局部最小问题且推广能力较强; 人工神经网络特征取决于单个神经元和其连接方式,它的智能取决于它的结构和学习规则。

神经网络的常见的两种拓扑结构前馈网络(BP,RBF,多层感知机网络)和反馈网络(Hopfiled,Boltzmann)(3)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结合,用机理已知部分采用机理建模,少量未知参数釆用数据驱动建模,适用于部分机理己知且具有大量数据的化工过程.。

混合建模的模型结构可分为并联结构和串联结构,并联结构是将两种模型的输出相融合,作为混合模型的输出。

2.软测量技术的核心是以软件替代硬件的思想,测量速度快、投资低,能连续给出主导变量的信息更加直观且可以在线工艺离线进行校正。

3.软测量技术的实施步骤通常分为四步:辅助变量选择、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建模、模型校正与应用,(1) 辅助变量选择三大基本原则:变量类型选择,变量数目的选择,检测点位置的选择(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原始辅助变量选定后,从DCS中采集大量的辅助变量数据,通过人工离线分析得到主导变量数据。

软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

软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

软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
软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实时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中实时估计和预测相关过程变量,从而实现过程的监控、优化和控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软测量技术基于统计学、数学建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对大量历史过程数据的分析、建模和训练,构建出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实时数据进行解析和预测。

常用的软测量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等。

2. 应用:软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领域的监控、优化和控制。

例如,在化工工艺中,通过软测量技术可以实时估计关键的过程变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

在能源领域,软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实时预测能源需求和优化能源供应链。

在制造业中,软测量技术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监控和预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软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分析实时数据,实现对过程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软测量技术

软测量技术

算、分析、处理等功能的计算机仪器系统。
以个人计算机为核心 通过测量软件支持 具有虚拟仪器面板功能 具有仪器硬件
具有通信功能
虚拟仪器检测技术
虚拟仪器的构成
显示记录仪表与装置
在测量中,人们需要将被测参数转变为容易识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指 针的位移,光柱(条)的长短、数码、图形、图像等。具有这类功能 的仪 表及装置,称为显示记录仪表。 与测量压力、物位、流量和温度的仪表不同,显示记录仪表属于二次 仪表的范畴。 二次仪表:不直接用于测量被测对象如温度、压力等物理量,而主 要 用于测量由一次仪表得到的电压、电阻或电流的变化量。 使用时配以相应的一次仪表或变送器,可以实现对各种生产参数的 显 示与记录。
显示记录仪表与装置
显示记录仪表与装置
显示记录仪表与装置
数字显示仪表的组成: A/D转换器:把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变换成数字量,完成这个功能的装 置称为模数转换装置。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和利用,数字显示仪表又 进入了一个微机化、智能化显示仪表的阶段。
显示记录仪表与装置
三、屏幕显示仪表和虚拟显示:在数字仪表的基础上增强CPU、ROM、 RAM、CRT和其它元件及功能的新型仪表。
输送气流速度
t
固相流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s
b
软测量模块
s
软测量模块
差压-浓度法技术路线
软测量技术
过程控制中的推断控制
d
Ysp
控制器
U
Yout
过程系统
+
_
ˆ Y
软仪表 (估计器)

校正
k
反馈推断控制系统
虚拟仪器检测技术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是指在通用计算机上由 用户设计定义,利用计算机显示器(CRT)的现实功能来 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完成信号的采集、测量、运

软测量方法原理及实际应用

软测量方法原理及实际应用
干扰
主导变量:
3 软测量建模方法的分类 软测量建模方法的
目前主要软测量建模的方法: 目前主要软测量建模的方法
机理建模、回归分析、状态估计、模式识别、 机理建模、回归分析、状态估计、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基于支持向量机(SVM) 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基于支持向量机 方法、过程层析成像、相关分析和现代优化算法 现代优化算法等 方法、过程层析成像、相关分析和现代优化算法等 多种建模方法。 多种建模方法。

基于知识的软测量方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是近年来研究最多、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是近年来研究最多、 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是近年来研究最多 发展很快和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种软测量建模方法。 发展很快和应用范围很广的一种软测量建模方法。由于能适 用于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性系统, 用于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性系统,因此它为解决复杂系 统过程参数的软测量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统过程参数的软测量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基于工艺机理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基于工艺机理分析的软测量方法:

主要是运用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 主要是运用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原理,通过对过程对象的机理分析, 原理,通过对过程对象的机理分析,找出不可测主导变量与 可测辅助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机理模型), ),从而实现对某 可测辅助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机理模型),从而实现对某 一参数的软测量。 一参数的软测量。 对于工艺机理较为清楚的工艺过程, 对于工艺机理较为清楚的工艺过程,该方法能构造出性 能良好的软仪表;但是对于机理研究不充分、 能良好的软仪表;但是对于机理研究不充分、尚不完全清楚 的复杂工业过程,则难以建立合适的机理模型。 的复杂工业过程,则难以建立合适的机理模型。

介绍了各种软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建模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各种软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建模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各种软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建模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软测量技术本质上说是一个建模问题,即通过构造某种数学模型,描述可测变量与不可测的被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而软仪表就是根据已经建好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以过程可测变量数据为基础实现对被估变量的估计。

因此,软测量技术的基础就是根据某种最优准则选择跟被估变量既有密切关系又易测量的可测变量。

这些可测变量通常被称为辅助变量191。

软测量技术发展至今大体有以一下四种方法:1.基于工艺机理模型的方法。

在对过程工艺机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象的机理,找出辅助变量与估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基于回归模型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或仿真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辅助变量与估计变量的回归模型。

3.基于状态估计的方法。

如果把被估变量看作状态变量,把可测变量看作输出变量,那么依据可测变量去估计被估变量的问题就是控制理论中典型的状态观测或估计命题。

采用Kalman滤波器是一种可取的手段【io14.基于知识的方法。

尽管ANN(人工神经网络))gr1不是习惯意义上的数学模型,但可以很好地复现各种非线性特性。

我们可以把辅助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将估计变量作为神经M络的输出,通过网络的学习来解决被估变量的软测量问题。

通过采用软测量技术不仅解决了许多检测难题,并具有下列优点:一是不象某些成分仪表那样需要精心维护;二是动态响应迅速;三是能够连续地给出示数。

在软测量方法中,辅助夺量的类型、数目、测点位置的选择,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软仪表的性能。

随着对象特性的变化和工作点的漂移,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软仪表进行校正以适rN-y新的工况。

1.2.3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对象运行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它是实现优化的基本依据,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学模型,就不能对系统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表达式(或差分方程表达式)、传递函数表达式、状态空间表达式[91一般来说,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三种,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1)机理分析法(Mechanism Analysis Method)。

软测量技术——精选推荐

软测量技术——精选推荐

软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第16章软测量(知识点)知识点1 软测量的概念所谓软测量(Soft-sensing),就是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选择与被估计变量相关的⼀组可测变量(称为辅助变量),构造某种以可测变量为输⼊、被估计变量为输出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法直接测量的重要过程变量(称为主导变量)的估计。

软测量是近年来检测和过程控制领域涌现出的⼀种新技术,为⽆法或难以⽤传感器直接检测变量的检测与控制提供了⼿段,对于⽣产⾃动化以及控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前检测技术和过程控制研究发展的重要⽅向。

软测量估计值可以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或反映过程特征的⼯艺参数,为优化控制与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软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把⾃动控制理论与⽣产⼯艺过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应⽤计算机技术,对于⼀些难于测量或暂时不能测量的主导变量,选择另外⼀些容易测量的辅助变量,通过构成某种数学关系来推断和估计,以软件来代替硬件功能。

软测量是⼀种利⽤较易在线测量的辅助变量和离线分析信息去估计不可测或难测变量的⽅法。

知识点2 软测量的⽅法软测量的⼯程实现过程主要包括辅助变量选择、输⼊数据处理、软测量模型建⽴和软测量模型的校正等步骤。

16.2.1 选择辅助变量辅助变量的选择⼀般取决于⼯艺机理分析(如物料、能量平衡关系)。

通常⾸先从系统的⾃由度出发,确定辅助变量的最⼩数量,再结合具体过程的特点适当增加,以更好地处理动态性质等问题。

可以根据过程机理,在可测变量集中初步选择所有与被估计变量有关的原始辅助变量;在原始辅助变量中,找出相关的变量,选择响应灵敏、精度⾼的变量作为最终的辅助变量。

⽐较有效的⽅法是主元分析法,即利⽤现场的历史数据作统计分析计算,将原始辅助变量与被测变量的关联度进⾏排序,实现变量的精选确定。

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的类型、变量的数⽬和检测点位置的选择三个⽅⾯,它们相互关联,并由过程特性所决定。

在选择辅助变量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可⾏性、维护性等因素的影响。

软测量技术的实施步骤

软测量技术的实施步骤

软测量技术的实施步骤1. 确定软测量目标在实施软测量技术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软测量的目标是什么。

软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工业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监控等。

确定软测量目标有助于明确实施软测量技术的方向和重点。

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软测量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输入,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仪器设备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可能会包含噪声、异常值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选择适当的采集设备,如传感器、仪器等,采集与软测量目标相关的数据。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异常值处理等预处理步骤,确保数据准确性。

3. 特征提取与选择软测量技术的核心是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与目标相关的特征,用于建立模型进行测量。

特征的选择对软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特征提取:根据软测量目标,选择适当的特征提取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与目标相关的特征。

•特征选择:根据特征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选择合适的特征用于建模。

4. 模型建立与训练在确定了特征后,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进行软测量。

常用的模型包括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

•模型选择:根据软测量目标和数据特征,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建立。

•模型训练:使用采集的数据对选定的模型进行训练,优化模型参数,以得到准确可靠的软测量模型。

5. 模型验证与评估建立了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模型验证:使用独立于训练数据的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模型评估:使用适当的评估指标,如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模型部署与应用在通过验证和评估确认模型的可靠性后,可以将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实施软测量技术。

•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软测量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用于实时测量和监控。

•应用扩展:根据实际需求和反馈,对软测量技术进行应用扩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模型,提升测量效果。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

VS
验证结果
给出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 的验证结果,包括模型的精度、稳定性、 鲁棒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对验证结果 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该方法的优势和不 足。
04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 量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优化策略
模态分析理论
深入研究模态分析理论,包括模态振型、模态频率、模态阻尼等 参数的提取方法。
通过对间歇过程的模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过程的动态特性 和稳定性,为优化控制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03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 量方法研究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建模方法
模态分析理论
介绍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 括模态振型、阻尼比、固有频率等概 念。
间歇过程建模
根据间歇过程的特性,建立基于模态 分析的间歇过程模型,包括间歇反应 器、间歇蒸馏塔等设备的模型。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间 歇过程进行软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证明了该方法在间歇过程 软测量中的优越性。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传方法应用于实际间歇过程中,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 的可行性和效果。
05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 量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 究
基于模态分析的间歇过程软测量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描述
01
化工生产
与传统软测量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低的计算 复杂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业应用的需求。

基于模糊数学的软测量方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软测量方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软测量方法简介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软测量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软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已有的过程数据和先进的模型算法,对缺失或者不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测和估计。

在软测量技术中,模糊数学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建立模糊模型来描述不确定和模糊的过程。

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模糊数学是一种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方法。

它使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和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的信息。

在模糊数学中,模糊集合是一种描述隶属函数的数学结构,它可以模拟实际问题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与传统的集合论不同,模糊集合中的元素不是绝对的成员,而是具有隶属度的概念。

模糊数学在软测量中的应用模糊数学在软测量中可以用于建立模糊模型来描述不确定和模糊的过程。

通过将模糊数学引入软测量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基于模糊数学的软测量方法。

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模糊数学中的一种经典方法,它可以通过模糊规则来进行推断和决策。

在软测量中,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模糊规则来推断和预测未知的过程指标。

模糊推理可以通过考虑多个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推断结果。

模糊聚类模糊聚类是一种将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它可以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的数据。

在软测量中,可以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将过程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从而提取出不同的过程状态和特征。

通过对不同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为软测量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预测模型。

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结合了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建立非线性的模糊系统模型。

在软测量中,可以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建立复杂的非线性模型,从而更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总结模糊数学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解决软测量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

基于模糊数学的软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模糊模型来描述不确定和模糊的过程,并通过模糊推理、模糊聚类和模糊神经网络等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难测流体(即采用常规测量仪表难以 进行有效测量的流体)流速或流量的在线测量和故障诊断的 (例如流体输送管道泄漏的检测和定位)等。
➢ 9.基于现代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的软测量建模
基本思想与基于相关分析的软测量技术一致,所不同的是具体
信息处理方法不同。该建模方法的信息处理方法大多是各 种先进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例如小波分析、混沌和分 形技术等,适用于常规信号处理手段难以适应的复杂工业 系统。
多是关于某一变量的宏观信息,而用该技术可获取关于该变量 微观的时空分布信息。由于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该种软 测量建模方法目前离工业实用化还有一段距离,在过程控制中 的直接应用还不多。
➢ 8.基于相关分析的软测量建模
基于相关分析的软测量建模方法是以随机过程中的相关分析理 论为基础,利用两个或多个可测随机信号的相关性来实现某一 参数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 软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机理分析和辅助变量的选取
变量类型、数目、检测点位置
数据采集及处理
采集量多,数据覆盖面宽; 换算、误差处理
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机理建模、经验建模、机理建模与经验建模相结合
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自适应法,增量法和多时标法
第二节 软测量建模方法
2.1 软测量模型的数学描述 2.2 软测量模型的主要数学基础 2.3 软测量建模的主要方法
局部极小值
BP网络(Back-propgation Net)
输入层 隐含层 输出层
三层反向传播网络
优点: 网络实质上实现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数学 理论上已证明具有实现任何复杂非线性映射的功能,适合 求解内部机制复杂的问题 具有自学习能力 具有一定的推广、概括能力
不足: 收敛速度慢 网络训练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网络结构选择尚无一种统一而完整的理论指导,一般由 经验选定 新加入样本要影响已学习成功的网络
➢5.基于回归支持向量机的方法
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已成为当前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 点。 支持向量机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在有限样本情况下, 得到现有信息下的最优解,而不仅仅是样本数趋于无穷大 时的最优值,解决了神经网络的局部最小问题、过学习以 及结构和类型的选择过度依赖于经验等固有的缺陷等问题, 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由于软测量建模与一般数据回归问题之间存在着共性,支 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与回归估计问题上取得不错的效果应用, 因此提出了不少建立于回归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5]Xiaoxin Zhang, Jinyu Teng. The investigation on soft sensor technique of sinter
mixture moisture[J].IEEE,2011
软测量方法
主讲:张红运 学号:11721307
第一节 引言
1.软测量技术的提出
现代工业生产目的:合格产品
➢ 经济:分析仪表(传感器)价格昂贵、维护保养复杂
➢ 技术:某些变量很难通过传感器直接进行测量。例如: 精馏塔的产品组分浓度、塔板效率,干点、闪点,反 应器中反应物浓度、转化率、催化剂活性,高炉铁水 中的含硅量,生物发酵罐中菌体浓度及产品的分布等。
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优点: 具有唯一最佳逼近的特性,且无局部极小问题存在 具有较强的输入和输出映射功能,并且理论证明在前向网络 中RBF网络是完成映射功能的最优网络 网络连续权值与输出呈线性关系 分类能力好 学习过程收敛速度快
不足: 没有能力来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和推理依据 数据不充分时,神经网络就无法进行工作 将一切问题的特征都转变为数字,将一切推理都变为数值计 算,其结果势必会丢失信息 理论和学习算法还有待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3 软测量建模的主要方法
➢ 1.基于工艺机理分析的软测量建模
运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原理,通过 对过程对象的机理分析,找出不可测主导变量与可测辅助 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机理模型),从而实现对某一参数 的软测量。 优点:充分利用已知过程知识,从本质上认识外部特征, 使用范围大,操作条件变化可以类推。 不足:依赖于对工艺机理的了解程度,复杂过程难以建模, 需通过输入输出数据验证。
and Regressive, PCA,PCR) 部分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MLR 优点: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适用于处理多因变量或多指标 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不足:操作点变化范围较小的线性问题或非线性不太严重的问题,噪 声和干扰都可能导致模型失真,自变量增加,计算复杂度也相应增加。
用于离线辨识模型的参数,也用于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软测量建模就是根据可测数据得到被估计变量x的最优估计:
^
x f (d2 , u, y, x*, t)
其中: f (d 2 , u, y, x* , t ) 为动态软测量模型
它不仅反映被估计变量x与输入u和可测扰动的动态关系,还 包括了被估计量x与可测输出y(辅助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 其中表示软测量模型自校正。该动态模型一般具有非线性特性,
神经网络的分类:
根据结构:
➢ 前馈型 ➢ 反馈型 ➢ 全互联型
根据学习算法:
➢ 构造权值型 如Hopfield网络,早期的perceptron网络等
➢ 有教师训练学习 如多层前馈网络
➢ 无教师训练学习 如Hokonen, ART网络等
根据拓扑结构:
➢ 单层网络 ➢ 多层网络 ➢ 回归型网络(反馈型网络)
该方法发展较晚、研究比较分散,目前一般主要应用于系 统的故障诊断、状态检测和过失误差侦破等,并常常和人 工神经网络或模糊数学等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余金寿.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8,29(1) [2]孙优贤,褚健.工业过程控制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基本步骤:
➢ 原始特征数据标准化 ➢ 建立标准化数据向量的协方差矩阵R ➢ 求R的特征根 ➢ 计算第i个主元贡献率ρ(i) ➢ 建立主元方程,确定主元值 ➢ 排序
2.2.3 人工神经元网络
神经网络模型
x1 x2 xi
加权和
W1 W2 Wi Wn
n
xiwi
i 1
f
输出,f
…… 机理分析给出,参数的估计也比较困难。
工程应用较广泛的是稳态软测量模型 f (d 2 , u, y, x* ) 反映被估计量x与可测数据的稳态关系。若在工作点附近 具有线性特性,则称为稳态线性软测量模型,参数的估计 相对比较方便。
2.2 软测量建模的主要数学基础
2.2.1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
➢ 7.基于过程层析成像的软测量建模
基于过程层析成像PT(process tomography)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与其他软测量建模方法不同,它是一种以医学层析成像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技术为基础的在线获取过程参数的 实时分布信息的先进检测技术,即一般软测量技术所获得的大
PCR 数据压缩和提取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找出变量的线性组 合,从而将高维数据矩阵降维简化。
PLS 单步分解和回归的方法,特征向量与主元有直接关系,能用于非常复 杂的混合情况,预测没有出现在初始校准集合、含噪声的样本,非常 适合处理化工对象。 计算速度缓慢,模型抽象,难以理解和解释。
➢3.基于状态估计的软测量建模
354-383 [3]李修亮.软测量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博士论文].杭州:浙江
大学,2009 [4] Kishore Muvvala,V. Kumar,B. C. Meikap and Sudipto Chakraborty.
Development of Soft Sensor to Identify Flow Regimes in Horizontal Pipe Using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J].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0
2.1 软测量模型的数学描述
软测量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
不可测扰动 d1 工
可测扰动 d2 业

u

x 被估计量
y
x*
^
x
软测量模型
其中:x为被估计变量集,d1为不可测扰动,d2为可测扰动,
x u为对象的控制输入,y为对象可测输出变量。 * 为可能有的离
线分析计算值或大采样间隔的测量值(如分析仪输出),一般
神经网络优点:
➢ 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 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 并行处理方法,使得计算快速 ➢ 可以处理不确定或不知道的系统,因神经网络
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一定的学 习算法自动地从训练实例中学习。 ➢ 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同时处理定量和 定性的信息,能很好的协调多种输入信息关系, 适用于多信息融合和多媒体技术。
➢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
特点: 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 自适应能力,包括自学习能力、自组织推理能力等 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处理速度快,能够实现大量复杂控
制算法,进行实时处理 能够同时融合定量与定性数据 所有定量和定性信息都能等势分布存储在网络内个神经元 不足: 网络结构、控制参数没有根本突破 泛化能力不足 黑箱式内部知识表达方式,不利于利用经验学习,易限于
2.软测量技术原理
➢基本思想:根据某种最优原则,应用计算机技术, 对于难以测量或暂时不能测量的重要变量(或称主 导变量),选择另外一些容易测量的变量(或称) 辅助变量,通过构成某种数学关系来实现对不易测 量的主要过程变量进行在线估计。
➢ 优点:响应迅速,连续给出主导变量信息,投资 低,维护保养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