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高三》评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地讲述原汁原味无悔的奋斗征程

——评纪录片《高三》

纪录片,就是用镜头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一定的社会的真人真事。人的存在和人的内心世界是纪录片探索的重要内容。真实是纪录片的最大魅力,纪录片《高三》就是一部完全真实的记录片,真实地反映了高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社会上起了强烈的反响。

高三是大部分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高三》是一部反映山区县城的高三学生生活的纪录片,拍摄者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真实的展现了琐碎、重复和疯狂的高三生活。影片拍摄耗时整整一年,选取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七班作为拍摄对象,从复习生入学到高考结束后老师又接新班,一个轮回又重新开始……影片以班主任王锦春对学生的关心为主线,叙述高三一年同学们的苦与乐、笑容与泪水。

高三七班的班主任王锦春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学生的用心有目共睹,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包括陈斌和钟生明这两个常常逃课甚至通宵上网的学生,虽然气愤,依然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晨读时他会到寝室叫赖床的他们起床,用很严厉的话训斥他们,但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却是他对他们无尽的爱。尽管他们通宵上网后逃课在寝室睡觉,他依然不放弃他们,用近乎央求的语气说:能不能为我读读书。他对成绩好的学生会尽最大的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当张兴旺同学两次因为读不进书而想放弃的时候,他都耐心地劝导他,让他找回信心。直到即将进入考场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忘记要告诉同学们要有信心,不紧张,他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口号:“旗开得胜”、“大功告成”来激昂学生们的斗志。当同学们进入考场开始考试时,他比任何人都更紧张,他在考场外默默地等学生们出来。他爱那些学生真的是呕心沥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爱你没商量”。王锦春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高三毕业考个名牌大学,那才能扬眉吐气,这个观念在人们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影片中,开头有一段是王锦春老师和一个家长打电话,王锦春老师反复提及考北大的有多少个、复旦的有几个。对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子女所读的学校的升学率有多高,这样他们才能确信他们的子女是否能让他们扬眉吐气,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考哪个大学是他们子女的是否用功决定的,而且他们也没想到不读大学,依然可以赚到很多钱,依然可以过得比考名牌大学的人更好。常常逃课上网成瘾的钟生明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凭借他的网络技术和诚信,每月可以赚一万块,谁也不能断定他将来的生活能力会比那些考高分的同学差,并不是每一

个人都适合读书,毕竟他也有他的志向,就如他在班会课上说到的: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导演对素质教育的质疑。但是校长在高三年段学生家长会上提到,考大学还是成绩说了算,就算综合素质再高,没有成绩是上不了好大学的,分数决定一切。所以现在的教育制度依然是离不开应试教育的。

贯穿影片始终的入党积极分子会议总是和王锦春老师教育差生交叉在一起,这样就起到了一定的对比作用。使成绩好的学生的地位和老师们眼里的差生的地位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观众反思成绩好坏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否入党是由学生是否成绩优秀、是否当班干决定的,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不可能会有这个机会的,还是说明了那句话,分数决定一切。

摄像师注重拍摄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寝室中的一群女生一起吃饭的时候,其中一个女生用她的汤匙使劲地蹭她饭盒里的饭,摄像师巧妙地拍下了这一特写画面,如实地体现了女生的心事,因为她担着家族的使命,家族中就她一个女孩上高中,家人的眼睛都在她的身上,她怕失败,然而使他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大人要想那么多。这体现了这一个年龄段的许多孩子对学习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觉得读书是为父母亲读,而没有想到这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更好地站立在这个社会上而努力拼搏。这是很多高中生都会存在的问题,导演很好地用这一系列的细节表现出来。这些问题或许将来他们就会理解,书不是为了家族的使命而读的。

影片中,当学生们拍完毕业照时,学生们有很长一段对话,是导演不在场的时候录下的,这里虽然没有同期画面,而是把画面定格在学生宿舍楼全景上,但是这样的拍摄手法显得更加真实。他们聊到了关于命运的问题,他们觉得,要改变命运就要考上大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不是每一个高三学生都处于混沌的心态,他们也有他们的理想,是为了改变命运,这也和那些为了家族使命的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摄像师善于拍摄特写来反映细节还表现在许多地方,如晨读的时候,镜头对着学生拼命背书不停地动的嘴拍下的特写镜头,真实地反映了高三机械近乎麻木的生活和学生的积极进取。

导演善用对比来体现高三生活的艰辛,如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摄像师先把镜头对着外面花花绿绿的焰火然后很块把镜头摇回安静的自习教室,外面依然沉浸在热闹的过年气氛中,而教室里是同学们安静地上晚自习,巧妙地表现了同学们的刻苦努力。导演也将对比手法用在了家长和学生的身上,身为父母的农民,从凌晨5点到晚上8点辛苦劳作,每天的收入仅仅是13元钱,而高三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2500元。父母辛苦的工作,懂事的学子悬梁刺股,绝望的

学子叛逆逃学,这也造成了很强烈的对比作用。

导演不但记录高三生活中的学习,也把高中的单纯恋爱表现在片中,这是高中生活里很普遍存在的问题,导演依然没有忽略。班主任王锦春老师也是耐心引导,“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后林曦考上了较为理想的大学,但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满意,或许多年后当他们回想起那一段爱情,会让他们感到欣慰。片子记录这个插曲也是真实的反映高中的爱情,让观众看了感到熟悉、亲切。

片中的张兴旺同学,两次因为对学习的失落而闹情绪,最后靠拜佛缓过心情。导演很真实很细致地记录了这一系列的事,不仅跟拍老师对他的劝导,还对他进行了采访,这使影片多了一点发人深省的思想。

影片中几乎没有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全片共用了两首歌曲,《那些花》和《北方狼》,《北方狼》是班会课上老师为学生播放的,告诉学生要有拼搏精神,要勇于向前,这属于同期声,并不是导演加在片中的音乐。而清唱的《那些花》在片子开头学生拍毕业照的时候恰当的响起,画面中学生一张张表情不一的面容变化,伴随着音乐让观众的心情也跟着浮沉,有一种难过,一种不舍,一种无奈。当片末即将毕业的时候,《那些花》由谢怡同学的对着自己的课桌自唱的画面开始响起,接着的是高三一年的酸甜苦辣的画面,使得观众跟着谢怡同学一起怀念一同走过的岁月。这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清唱的《那些花》让观众有一种在品尝原汁原味的清茶的感觉。

贯穿影片始终的是林佳燕的日记独白,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学生在各个时期存在的心情。

影片很真实,反映的是一部刻画莘莘学子为前途拼搏的奋斗史;影片也很感人,可以激发人们上进的斗志;影片很独特,用独到的眼光记录了高三生活的酸甜苦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