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书法 墨法
![书法 墨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dfb4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d.png)
书法墨法
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它强调墨的运用和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与墨法相关的要点和技巧:
1.墨色运用:墨法注重墨色的变化与运用。
可以通过调配浓
淡不同的墨水来表现出明暗、深浅、轻重等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破墨技法:破墨是一种常用的技法,通过有意控制墨的流
动和散开来表现出破碎、模糊、渗透等效果。
可以用干笔拓墨、蘸湿笔在纸上点、滴、抹、抖等方式进行破墨。
3.飞白运用:飞白是指书法作品中未墨的空白部分。
适当运
用飞白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加艺术的韵味和空间感。
4.虚实结合:通过在作品中运用虚实相间、有节奏的线条和
墨迹,使作品的线条流畅而有变化,赋予作品更多的意境和审美情趣。
5.运用毛笔:墨法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技法,而毛笔具有
吸墨、放墨、变线的特点,可以通过掌握不同的笔触和笔法,来表现出墨色的丰富和多变。
6.墨与水的平衡: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掌握好墨与水的比例
和平衡关系是关键。
过多的水会使墨色变浅,过少的水则可能造成墨色不流畅。
正确地调配墨水的浓度和使用适量的水可以更好地掌控墨的运用。
总之,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注重墨的表现力和变化。
通过掌握墨色的运用、破墨技法、飞白运用、虚实结合、毛笔运用等技巧,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毛笔书法教程》:书写工具之“墨”
![《毛笔书法教程》:书写工具之“墨”](https://img.taocdn.com/s3/m/3abd630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3.png)
《毛笔书法教程》:书写工具之“墨”文房四宝之一的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就种类而言,墨分固态墨和液态墨两大类。
固态墨有墨块、墨条等,液态墨主要指墨汁。
墨又有不同颜色之分,最常见的自然是黑色墨,此外,墨也有白色、朱(红)色等等更多其他颜色。
清代以前的古人写字用固态墨,使用时在砚台上加水研磨后书写。
我国西周时即有制墨工艺出现,《述古书法纂》有记载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墨汁则是清朝同治年间才出现的事物。
当时谢松岱苦于研墨费时,以松烟加辅料制成液态的墨汁,并创办“一得阁”,自此墨汁流行至今。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
加工工艺上,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泽乌墨,没什么光泽,胶质轻,这种墨汁只适合用在写字上。
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胶质较重,较粘稠(倒入墨碟使用时往往需要加适量的清水才便于书写)。
市场上以有光泽的油烟墨居多,如果在商店里想购买松烟墨汁,则需要事先和识货的店员说明清楚,否则买来的通常是油烟墨汁。
现代人写字大都用更简便的墨汁(石安,平时书写也基本用的是现成的墨汁,直接倒入墨碟或者砚台上使用,省事简便),但也有书法家喜欢采用传统的固态墨书写的(据说研磨的墨质地更细腻,浓淡合适,书写起来更流畅适意,石安少用研墨,这方面没什么特别的体会)。
这里顺便提提固态墨的研磨方法。
具体做法是:在砚台里加少量干净的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不纯),然后手持墨条于水中研磨,磨墨时要用力平均,速度宜慢不宜急,磨到墨汁浓稠为止。
中间可以视研墨量及自己喜好适当加水,逐次加入,每次加少量,不要加多,加至以一次使用的合适墨量为宜,避免因加水过多而不得不花长时间在研墨上,以及一次用不完浪费的情况出现——墨新鲜现磨,磨好一次用不完存放时间比较太久的墨称为宿墨,一般不建议用宿墨写字画画(个别喜好用宿墨写字画画者例外)。
我常用的墨汁品牌是一得阁和曹素功。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52d7a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识墨常识是书法练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涉及到颜料的选择、墨的制作和保存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识墨常识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墨汁来练习书法,并且能够更好地保存墨汁,延长其使用寿命。
选择适合练习书法的墨汁非常重要。
常见的墨汁有固体墨、液体墨和墨饼。
固体墨是将墨粉加工成固体状,使用时需要搓碎、加水搅拌成液体。
固体墨通常具有较高的浓度,墨色浓黑、稠而有光泽,适合于练习楷书和行书。
液体墨是事先加工好的墨汁,可以直接使用,无需搅拌。
液体墨汁透明度高,流动性好,适合练习草书和隶书。
墨饼是一种固体墨的形式,但与一般的固体墨不同,墨饼外层有一层封胶,使用时只需用水蘸湿墨饼后即可。
墨饼墨色浓重而有层次感,适合练习篆书和兰亭序等书体。
墨的制作也是需要了解的常识。
制作墨汁的基本材料是墨粉和水,墨粉一般是研磨好的墨块,可以购买市售的墨粉或者使用自制的墨粉。
自制墨粉通常需要选择好的材料,如松烟、树脂、菜油等,经过一系列加工和研磨,制成均匀细腻的墨粉。
自制墨粉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调整墨的浓度和性质,但是制作工序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墨汁的保存也是书法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墨汁保存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最好将墨汁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如果墨汁干燥过度,可以用温水慢慢加入到墨汁中,直到达到适合练习的浓度。
但是需要避免过量添加水,以免影响墨汁的质量和墨色的浓度。
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五——墨法解析
![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五——墨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fe49c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9.png)
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五——墨法解析链接: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一——笔法解析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二——笔画解析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三——结构解析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四——章法解析(一)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四——章法解析(二)书法课堂丨行书临习之四——章法解析(三)墨法是中国书法重要的形式之一,由墨法产生的枯湿浓淡、轻重虚实,也是书法表现节奏、韵律、情感、神采的重要手段。
一张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墨色变化自然,与线条的运动节奏、结构变化融为一体,互为生发。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历代书家都善用墨色的变化。
因此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于墨法的研究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用墨概述中国人用毛笔书写,一定以有颜色的液体作为媒介。
我们从出土的彩陶纹饰、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来看,中国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用黑墨或丹砂书写的用墨史迹。
《庄子》有“舐笔和墨”的记载,可见在先秦时期已通行用墨。
传说发明墨的是汉代制墨专家韦诞,这是文献中关于制墨家的最早记载,韦诞墨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之誉,说明汉代制墨工艺已相当成熟。
至五代,南唐李廷珪制墨最精,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谚语。
直至宋代,李墨的产地歙州改名徽州,故徽墨名传天下。
清初,制墨工艺已达鼎盛,著名的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家。
至光绪年间,谢松岱、谢松梁兄弟研制发明了一种墨液“云头艳”,从此开墨汁制造之先河。
古人用墨多有讲究,清代王澍《论书剩语》云:“古人作书未有不浓墨者,晨起即磨墨汁升许,供一日之用。
及其用也,则但取墨华,而弃其渣滓,所以精彩涣然,经数百年而墨光如漆,余香不散也。
”所以古人对选用墨条、砚台也特别重视。
墨一般分为两类:一种为松烟墨,墨色虽黑但无光泽;一种为油烟墨,乌黑发亮,书画皆宜。
砚材有玉、石、陶、瓦、砖、瓷、澄泥等。
一般用的为石砚,主要为广东端州出的端砚和安徽歙县出的歙砚两种。
现在上好石材老坑价格昂贵,非一般人能承受。
我们如要磨墨而书,对于墨条、砚石的选择还是要相对考究些,不要买质量太次的墨条和砚石。
书法入门:墨的使用方法
![书法入门:墨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48306643323968001c9213.png)
书法入门:墨的使用方法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
至于
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
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
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
色亦无光。
准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
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
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
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
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
怕的。
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能够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
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
而市面上所售的
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
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
也不能够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
所以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df01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a.png)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纸、笔、墨为媒介,以线条的运用为基础,以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为灵魂。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墨的运用至关重要。
墨的浓淡、用笔的轻重、墨迹的湿润度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书法中的若干用墨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之美。
一、淡墨浓墨的运用淡墨浓墨是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所谓淡墨,即墨色浅淡,笔画轻柔,给人以高远、悠远的感觉;而浓墨则有浓郁的变化,墨色浓黑,笔画饱满,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受。
书法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作品主题和氛围的需要,灵活运用淡墨和浓墨,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例如,在描绘大山流水时,使用浓墨可以表现山的雄浑、水的奔涌,而在写意花鸟时,适当运用淡墨可以突出花瓣的柔嫩和鸟儿的轻盈。
二、厚墨薄墨的对比厚墨和薄墨的对比也是书法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厚墨即墨色浓重,笔画厚重饱满,给人以阳刚有力的感觉;薄墨则相反,墨色浅淡,笔画细腻柔和,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受。
书法家可以通过运用厚墨和薄墨的对比,来表现作品中不同元素的特点和关系。
比如,在写字时,可以运用厚墨表现字的轮廓和块面,再用薄墨填充细节,达到形体与纹理的统一。
这种对比的运用,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在书法创作中,点、线、面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它们的运用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书法家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安排,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律的作品。
例如,在写字时,点可以用来表现墨迹的停顿和转折,线可以用来勾勒字的轮廓和造型,面可以用来涂抹填充字形。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四、墨迹的湿润度的掌控墨迹的湿润度是书法创作中需要重视的一点。
墨的湿润度直接关系到笔画的展现和墨迹的质感。
湿润度过高,容易出现墨迹不清晰、扩散模糊的情况;湿润度过低,则会导致墨迹干涸,使得笔画的变化和丰满度不够。
因此,书法家在创作时要注意掌握墨迹的湿润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77f7e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f.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识墨常识是指书法练习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关于墨汁的知识。
墨汁在书法练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书写的效果和品质。
下面是书法练习中不得不知的一些识墨常识。
一、墨的种类墨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黑墨、浓墨、淡墨、滋墨、润墨等。
不同种类的墨适用于不同的书法练习,所以在选择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1. 黑墨:黑墨是最常用的一种墨,它的颜色浓烈,适合于操练行书和楷书。
黑墨一般分为明黑和晕黑两种,明黑色纯正,晕黑色渐变。
2. 浓墨:浓墨颜色较重,墨汁浓稠,适合于写大字、题款等需要用粗笔的书法练习。
4. 滋墨:滋墨是指墨汁中含有一定的润湿剂,可以使墨汁更容易渗透纸张,书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滋墨来增加笔墨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二、墨的质量在选择和使用墨汁时,要注意墨的质量。
好的墨汁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 颜色正纯:好的墨汁颜色鲜明、浓烈,不混杂其他颜色。
2. 不散墨:好的墨汁不容易散开,在纸上写字时不会出现墨迹晕开的现象。
3. 易于吸水:好的墨汁吸水性好,可以迅速被纸张吸收,使墨迹干燥迅速。
4. 不残墨:好的墨汁不会在纸面上留下残墨,书法练习后容易擦拭干净。
5. 不腐蚀纸张:好的墨汁不会对纸张造成损伤,保护纸张的完整性。
三、墨的保存墨汁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所以在保存墨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墨汁容易受热和阳光的影响而挥发、变质,所以要将墨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2. 密封保存:墨汁应该放在密封容器中保存,以免受到空气干燥和灰尘污染。
3. 定期加水:墨汁长时间存放后容易干涸,所以在存放时可以不断添加适量的水,保持墨汁的湿润。
4. 隔离其他气味:墨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异味,所以要将墨汁与其他具有辛辣或强味的物品隔离开。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f3ef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8.png)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浓墨:浓墨是最常用的墨色,也是书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浓墨给人以厚重、饱满之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气韵和神采。
在书写楷书、隶书、行书等正体书时,浓墨是最常用的墨色。
2. 淡墨:淡墨相对于浓墨而言,墨色较淡,给人以轻盈、清新之感。
淡墨适合表现行草书的流畅和飘逸,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书写草书时,淡墨也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3. 焦墨:焦墨是指墨色极深的墨色,其特点是浓重、干枯,给人以苍劲、古朴之感。
焦墨适合表现书法作品中的苍劲和古拙,也常用于题跋和钤印等。
在书写篆书、隶书等字体时,焦墨也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4. 干墨:干墨是指水分含量较少的墨色,其特点是墨色较浅,给人以轻盈、干枯之感。
干墨适合表现行草书的飞白和枯笔,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书写行草书时,干墨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5. 湿墨:湿墨是指水分含量较多的墨色,其特点是墨色较深,给人以滋润、丰腴之感。
湿墨适合表现楷书、隶书等正体书的圆润和饱满,也能够增强书法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书写正体书时,湿墨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以上是书法作品中的几种主要用墨方法,不同的用墨方法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用墨方法能够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韵味。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77cc8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3.png)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
嘿,你问书法中的墨法技巧啊?那咱就来聊聊。
书法里的墨法可有意思啦。
首先呢,得会调墨。
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
太浓了,写出来黑乎乎的一片,像块黑炭;太淡了呢,又没啥颜色,像没吃饱饭似的。
得调到刚刚好,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得合适。
然后呢,要会掌握墨的干湿。
湿墨写出来会有点晕染的效果,就像下了一场小雨,有点朦胧美。
干墨呢,写出来很干脆,有力度,就像个硬汉子。
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来选择用湿墨还是干墨。
还有啊,要会用墨的浓淡变化。
写一个字或者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从浓到淡,或者从淡到浓。
这样会让字有层次感,就像一座山,有高有低,有深有浅。
另外呢,可以试试在墨里加点水或者酒啥的。
加了水,墨会变得更淡更柔和;加了酒呢,墨会有点特殊的味道,写出来的字可能会更有韵味。
不过可别加太多哦,不然就成一摊黑水啦。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去看书法展览,看到一幅作品,那个字写得可漂亮了。
有的地方墨很浓,黑得发亮;有的地方墨很淡,像一层薄雾。
而且湿墨和干墨搭配得也很好,让人感觉这幅作品很有生命力。
我就想,这作者肯定很会用墨法技巧。
从那以后,我自己写书法的时候也试着用这些技巧,虽然还比不上人家大师,但也有点进步啦。
所以啊,书法中的墨法技巧很重要哦。
好好掌握这些技巧,能让你的书法作品更有魅力。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1117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f.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书法练习离不开墨,而对于墨的选择和使用,很多人可能都只是停留在“黑墨”、“水墨”“颜料墨”等概念上,对于墨的品种、特性、制作工艺等却很少有深入了解。
本文将从墨的种类、制作工艺、使用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墨进行书法练习。
一、墨的种类墨可以分为固体墨和液体墨两大类,固体墨又包括研墨和生墨两种。
1. 研墨:研墨是用墨磨和墨杵将墨块研磨成墨汁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国画、书法等绘画领域。
常见的研墨有徽墨、青墨、松烟墨等。
研墨的好坏取决于墨块的品质和制作工艺,研墨磨墨的技巧也对墨的品质有很大影响。
2. 生墨:生墨是指利用植物、矿物等天然原料制作的墨汁,具有浓艳鲜明的色彩,是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的重要材料。
常见的生墨有藤黄、朱砂、松烟等。
生墨的好坏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而生墨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否则会影响作品的质量。
3. 液体墨:液体墨是已经加工成液态的墨汁,便于书写、绘画等使用。
液体墨可以分为水墨、颜料墨等,水墨是指用水和墨块调和而成的墨汁,颜料墨是指在水墨中加入颜料后形成的墨汁。
液体墨的特点是使用方便、色彩鲜艳、适合写意、工笔等不同风格的书法绘画。
二、墨的制作工艺无论是研墨还是生墨,墨的制作工艺都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以研墨和生墨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墨的制作工艺。
1. 研墨的制作工艺:选取上好的墨块作为原料,然后用墨磨和墨杵将墨块研磨成细腻的墨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最后经过过滤、晾干等工序,得到成品研墨。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考虑原料的选择、磨墨的力度、水的用量等因素,工艺非常繁琐。
三、墨的使用技巧1. 研墨的使用技巧:研墨需要注意墨块的选择和磨墨的力度,同时要控制好加水的量,以确保墨汁的质量。
在研墨时,需要磨得细腻均匀,墨汁不宜过浓或过淡,否则会影响写意效果。
研墨后要及时清洗墨磨和墨杵,以免影响下次使用。
2. 生墨的使用技巧:生墨的使用需要注意保存方法,一般来说,生墨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b72a5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4.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识墨是指了解和掌握墨的性质、种类、质量等重要知识,在书法练习过程中运用墨汁,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识墨常识的介绍,希望能对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墨的分类墨分为固体墨和液体墨两种。
1. 固体墨:即固体墨块,包括棉纸墨、蛤蜊墨、砂墨等,是由墨研细磨而成。
固体墨一般用于研墨,将墨研磨成墨汁后再使用。
2. 液体墨:即已经将墨研磨成汁液状的墨,又称墨汁。
液体墨一般分为黑墨和彩墨两种。
黑墨是最常用的墨汁,用于书法练习和作品创作;彩墨主要是用于花鸟画、山水画等绘画作品。
二、墨的性质了解墨的性质对于书法练习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掌握墨水的流动性、粘度、质地等特点。
1. 墨的流动性:墨的流动性指的是墨在纸面上的扩散情况,主要取决于墨的稠密程度和纸张的吸墨性。
流动性太高会导致字迹扩散,不易控制;流动性太低则会使书写过程中过于费力。
根据书写需求选择合适的墨水流动性,有助于书写的顺畅与效果。
2. 墨的粘度:墨的粘度指的是墨水的黏稠程度。
粘度适中能够使毛笔的毛头保持柔软,有利于笔画的起伏和线条的流畅,使字迹更加鲜明有力。
3. 墨的质地:墨的质地包括墨汁的颗粒大小、厚度等特征。
质地细腻的墨汁能够使毛笔划过纸面时产生更多的细碎颗粒,使字迹有层次感和质感。
三、选购墨汁的注意事项在选择墨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墨的质量: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墨汁。
好的墨汁色浓、质地细腻、流动性适中、稳定性较好,划过纸面时墨汁流动均匀。
2. 墨的稳定性:墨的稳定性指的是墨汁在存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好的墨汁应该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和稳定性,不易结块、变黑、变干等。
3. 墨水的保存:墨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妥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墨汁变质。
四、墨汁的使用技巧1. 研墨:使用固体墨的时候,需要将固体墨块放入墨碾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或者墨杵搅拌研磨。
研墨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清水,调节墨汁的稠度。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ea2c6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0.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墨是书法练习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选择好的墨能够让你的练习更顺畅,有效地提高书法水平。
以下是一些关于墨的常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墨。
一、墨的分类1. 染墨:染墨是将固体墨末用水泡开搅拌成液体,常用于初学者和日常书法练习。
2. 磨墨:磨墨是将固体墨块与水在砚台上磨碎成液体,墨质浓稠,一般用于高级书法练习和作品创作。
3. 宣纸墨:宣纸墨是一种特殊的墨水,使用于宣纸上,由于宣纸质地轻盈柔软,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墨水来保证呈现出最佳效果。
二、墨的成分及特点1. 墨的成分墨水主要由黑色颜料和多种胶质成分组成。
黑色颜料可以是炭黑、石墨、墨砚或柿渣等,而胶质可以是动物胶、植物胶或人工合成胶等。
2. 墨的特点(1) 浓稠度:墨的浓稠度通常取决于墨的成分。
染墨一般稀一些,而磨墨则比较稠。
(2) 附着性:好的墨应该有好的附着力,用毛笔书写时,就能够很好地贴附在纸上,表现更为流畅。
(3) 易干性:一般而言,墨的易干性越好,越容易形成生动的动态效果。
三、如何选购好的墨1. 墨的品牌和质量:在选择墨时,我们要选择口碑好的品牌,比如如意、神兔等。
在质量上,我们要注重墨质浓稠,易于掌握,中国墨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自己的书法练习程度和需要来选择。
2. 物理特性:好的墨应该具备良好的物理特性,比如墨的稠度好、易于操控等。
3. 使用场景:在选择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使用场景。
练习书法的环境可能不同,比如在课堂上或者在家里,而不同的环境也需要不同的墨种类。
4. 储存与保养:在使用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墨的储存和保养进行检查。
墨应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潮湿和过热。
如果是固体墨块,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调节适当的湿度,以免墨变干或太湿。
总之,要想好好练习书法,就不能忽视好的墨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适宜自己的墨,并严格按照保养规定,在书法创作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4bde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9.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识墨是书法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常识,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识墨相关的常识。
我们需要了解墨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墨是由磨成粉末的纯天然矿石经过煅烧、提纯、研磨等处理制成的。
常见的墨有徽墨、湖墨、皖墨等。
徽墨以安徽黄山为产地,湖墨以湖南岳阳、浙江绍兴为产地,皖墨以安徽六安为产地,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墨对于书法练习十分重要。
识别墨品的优劣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墨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色泽饱满,均匀一致;墨体质地细腻,不易结块;墨水流畅,易于控制;适度韧性,既不过于硬也不过于软。
在进行书法练习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墨砚的准备。
砚台要选择光滑细腻的石头砚台,砚面应保持清洁,以免影响墨块的磨制和水的吸收。
其次是墨块的准备。
在使用新墨块之前,我们需要将其先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倒掉浸泡水,用纸巾轻轻擦拭墨块表面的浮尘,这样可以避免练字时纸上出现颗粒状的污渍。
最后是调墨的方法。
将墨块放入水盆中,在上面滴水,水与墨搅拌均匀,直到墨水变浓稠,开始有墨色出现,就可以将调好的墨汁倒入砚台中备用。
墨的使用也需要注意。
在练习字体时,我们应该把握墨的用量,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书法的效果。
适度的墨量可以使字形饱满,线条流畅。
练习的时候,要尽量用笔尖蘸墨,避免用笔的背面或侧面蘸墨,以免影响书写效果。
识墨还需要了解一些墨的保存方法。
墨块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和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用带有盖子的瓷瓶或塑料袋包装好,放入抽屉或箱子中保存。
墨汁要尽量不要流出,可以用纸巾或干燥剂吸取多余的水分。
识墨常识对于书法练习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书法练习,提高书写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喜欢书法的人来说,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b646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a.png)
书法练习不得不知的识墨常识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墨是书法练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书法练习中,了解墨的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于墨的常识。
了解墨的种类是很重要的。
在书法练习中常用的墨主要有固墨、颜墨和晕墨。
固墨也叫硬墨,它的质地比较坚硬,用途主要是用来写字,线条干净、清晰。
颜墨也叫软墨,它的质地较为柔软,用途主要是用来画画,质感丰富,可以表达出墨的柔美和水墨的效果。
晕墨是介于固墨和颜墨之间的一种墨,它的质地适中,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掌握墨的制作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墨的制作主要包括研墨和调墨两个步骤。
研墨是将墨块用墨砚研磨成墨汁的过程。
在研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水,调整墨的浓度。
研墨的方式有推磨、转磨、敲磨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研出的墨汁效果也有所不同。
调墨是将研好的墨汁进行调配,以使其更加适用于书写或绘画。
调墨主要是调整墨的浓度和墨的黏稠度,以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保管墨的方法也很重要。
墨的保管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和湿气,一般应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为了防止墨干结和变质,可以在墨盒里放一块潮湿的布或者一点水。
在使用墨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墨块或者墨汁,以免将污渍留在墨上,影响书写效果。
了解墨的保存期限也是很重要的。
墨的保存期限一般是两到三年,过了保存期限的墨会逐渐变质,不再适合书写或者绘画。
所以,在购买墨的时候,应该注意墨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尽量选择新鲜的墨。
了解墨的种类、制作方法、保管方法和保存期限等常识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常识,才能更好地使用墨进行书法练习,并且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想要学习和练习书法的人来说,了解墨的常识是必不可少的。
书法之墨法!--浓墨、淡墨、枯墨和润墨
![书法之墨法!--浓墨、淡墨、枯墨和润墨](https://img.taocdn.com/s3/m/778ab3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f.png)
书法之墨法!--浓墨、淡墨、枯墨和润墨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润等不同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
墨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作品章法和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情慷及意境的表现均影响重大,明代书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故尔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浓墨宰相”刘墉与“淡墨探花”王文治即是指清代以用墨之法引人注目的两位书法家。
下文拟对传统书法用墨之法作一番浅尝辄止的探寻,籍以抛砖引玉,共同提升。
一、浓墨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
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违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
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下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在传统哲学范畴阴阳两极中属阳极,反之,淡墨则属阴极,故此浓墨作出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采作出,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颜真卿、康有为、沙孟海、陆维钊等大师的书作墨迹即是明证。
二、淡墨淡墨作书予人淡雅古逸之韵,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
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文治最擅长用淡墨。
董其昌书迹书婵一味,清淡古雅、秀逸淳和,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当代学者书家沃兴华先生的书作,偶尔以此法“另逗人一种别想。
”近代日本友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喜用淡墨表现出和敬清寂的茶遭禅意与仙风遭骨;国内现代派书法的创作也较多借鉴用之。
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
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能取得较为意外的效果。
三、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作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
书法入门:墨的种类
![书法入门:墨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4e660de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4.png)
书法入门:墨的种类
【按照制墨的原料划分】
墨是写毛笔字的黑色颜料,古时候以矿物质氧化锰为墨,叫石墨。
汉以后开始用松烟造墨。
宋以后开始生产油烟墨。
一、松烟墨
油烟墨是用松树枝熏出来的烟灰掺以动物骨胶捣制而成。
由于骨胶会腐,故配以麝香、冰片、猪胆等药材防腐,并能解胶而增强墨的渗透力。
二、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猪油、桐油(现在多用煤油)熏出来的烟制成的。
油烟墨,色黑而有光泽;松烟墨,色黑而沉着无光。
【按照制墨对象不同划分】
一、普通墨: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
二、贡墨:古代封疆大吏请墨家制造进呈皇帝或按旧制征贡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
大多为墨中珍品。
三、御墨:皇帝用墨。
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
清代御用墨分两类:内务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前者外流很少,但价值不高。
四、自制墨: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
始自东魏韦诞。
《歙县志》将明清自制墨分为“文人自怡”型和“精鉴好事”型两类,都属上品。
五、珍玩墨:不为使用而为欣赏珍玩制作的墨,形状大多小巧玲珑,大小盈寸,用料,做工都属上乘,艺术性极高,是墨中珍品。
六、礼品墨:作为礼物馈赠的墨。
有寿礼墨、婚礼墨、和赠送学生墨三种。
多注重外表形式,一般装潢精美,但用料稍差。
七、药墨:当作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署墨家名款,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书法入门:关于墨法的两个环节
![书法入门:关于墨法的两个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0724e29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2.png)
⼀、是墨的选择。
墨的种类很多,选择使⽤哪⼀种墨,应根据个⼈的喜好和习惯。
古⼈研墨,效果好。
今⼈多⽤墨汁,虽简单⽅便,也要有所选择。
之所以对墨要进⾏选择,完全是从不同作品最终所要形成的艺术效果来决定的。
⼆、是墨的运⽤。
写书法的⼈都知道,不是有墨即可作书的,即使是墨汁⼀倒出来也不宜马上⽤来写字,特别是不能⽤来搞书法创作。
写书法⼀定要掌握墨的浓淡,⽽墨的浓淡⼜是由墨与⽔的⽐例关系决定的。
所以,我们看到书法家总是将墨汁与清⽔摆放在⼀起,总是看见他⽤笔在墨汁与⽔中蘸来蘸去、掭来掭去,这就是在调剂,感觉墨与⽔的⽐例关系,这只能凭实践经验和⾃我感觉。
2005年我举办个⼈书法展时,有领导问我:“你写字时是先蘸⽔还是先蘸墨呢?”我回答:“⼜蘸⽔⼜蘸墨。
”⽑笔⼲枯时当然是先蘸⽔,但在书写过程中就很难讲了。
为了感觉墨与⽔的关系,只有来回地蘸墨蘸⽔、蘸⽔蘸墨,必要时还须在纸上掭掭笔。
我最近翻阅资料时,发现古⼈就⼗分重视墨法。
陈绎曾在⼗⼆法中讲到的“⾎法”,其实就是⽔,他说:“字⽣于墨,墨⽣于⽔,⽔者字之⾎也。
”原来墨法就是⾎法,就是墨与⽔的⽐例关系。
苏东坡强调“书必有神、⽓、⾻、⾁、⾎”,这“⾎”恐怕讲的就是墨与⽔的⽐例关系对作书的重要性。
书法中墨的种类分为哪几类?一文精通!
![书法中墨的种类分为哪几类?一文精通!](https://img.taocdn.com/s3/m/a44206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0.png)
书法中墨的种类分为哪几类?一文精通!日常见到的墨有两种:一种是“油烟墨”,是用桐油、菜油、麻油等烧烟加入胶和香料等制成的,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而不大浓厚;另一种是“松烟油”,它是用松树烧烟加轻胶制成的,色黑而没有光泽,胶质轻,只宜写字。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
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时,最好用松烟。
中国画所用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选择墨锭时,要看它的墨色。
墨色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一、松烟墨。
燃烧松树枝取烟,经过漂、筛,除去杂质,配以上等皮胶和麝香、冰片等加工制成,名“松烟墨”。
这是我国较早的制墨法,宋赵希鹄《洞天墨录》云:“古墨惟以松烟为之。
”明罗颀《物原》中载: “刑夷做松烟墨。
”明杨慎云:“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若以松脂为炬取烟,二者兼之矣。
”松烟墨,质细色润,不带油腻,易于附色,适宜于画工笔画。
二、油烟墨。
用动物、植物油(即桐油、猪油、麻油、沥青等脂油)所燃之烟精炼后再配以麝香、冰片等加胶所制之墨称“油烟墨”,以别于“松烟墨”。
宋代墨工张遇创用油烟制墨,以制“龙香剂”墨闻名,从此烟墨盛行起来,明时油烟墨制作已为文人墨客所重。
宋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云:“君佐所者新罗墨,甚集面不光,当以潘谷墨和之,乃为佳绝。
”明方瑞生称:“康字区家所藏墨,者列李承爱、李惟益、张谷、潘谷四人名氏。
谓是王量提学所制。
惠无佳墨,取四家断碎者再和胶成之,自谓胜绝。
三、漆边墨。
漆边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上下左右全边都施之以漆,而正背两面为本色。
明代各墨家多用此式。
一种是两侧上下左右都不着漆,只在正背两面边上加漆,圆墨即正背两圆边加漆。
此式以清代各墨家所造居多。
四、雪金墨。
墨的通体撒饰大小金片,其形似飘雪酒金,故日“雪金”本色墨名。
墨锭除在墨面的书画上涂以色彩外,墨的本身不加涂饰,称之为“本色”。
墨锭本色以闪蓝光为优,质坚如玉石,光可鉴人者为上品。
书法中的墨色、墨法、墨汁小常识
![书法中的墨色、墨法、墨汁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64c5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书法中的墨色、墨法、墨汁小常识
墨色、墨法、墨汁小常识,书法用墨学问多,你都懂了吗?
书法研习院2017-11-07 22:39
书法的墨法浅谈
初学书法,人们往往以为用墨不重要,这是—种误解。
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
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
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
”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以此移证于书法的用墨也应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笔者就此浅谈如下。
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
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
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㈠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
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
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
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之墨的详析书法入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
地表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
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于何时,史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
相传第一个造
墨的人,是周宣王时的邢夷。
明罗欣《物源》上记载:"邢夷作墨,史
籀始墨书于帛"。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
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
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
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
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
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
造过程。
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
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他不但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
制墨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得到改进,唐代还设有制墨官。
最为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
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
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奚
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
他们所制的
墨称为"李墨",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李墨就是后来的"李廷
珪墨"。
明代制墨业大多集中于皖南地区,形成歙县和休宁县两派。
歙县派程君房创造"漆烟"制漆法,方于鲁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九玄三极墨"。
休宁县的汪中山则是"集锦墨"的创始人,使墨除了实用外,又成为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到了清代,墨更加注重审美性,大多图案设计、铭文款识都精美细致,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