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山东大学毛概题库第七章 选择+ 答案
07毛概思考题第七章(完)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2.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等。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说:"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 教育等领域都要改革,要进行全面改革.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对全面改革的对象,内容,目标,原则和方法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构想,从而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毛概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得基本矛盾就是( )。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得社会生产之间得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得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正确答案就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就是( )。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得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就是】:C3、中国共产党召开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正确答案就是】:B4、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就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得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正确答案就是】:A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一场新得革命,其性质就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根本性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得自我完善与发展D.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就是】:C6、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解放思想新时期C、建设与谐社会新时期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正确答案就是】:A7、我国改革得重点就是( )。
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就是】:B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就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得,发展就是改革与稳定得( )。
A.前提B.基础C.目得D.手段【正确答案就是】:C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得关系,其中,改革就是发展与稳定得( )。
A.动力B.目得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就是】:A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 )。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得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得必然结果【正确答案就是】:C11、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得对外开放格局就是(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就是】:A12、我们应把对外开放得立足点与归宿点放在( )。
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2. 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4.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革命B.改革C.自力更生D.艰苦创业5.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强国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四项基本原则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着的成绩是()A. 改革开放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11.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二、简答题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毛概题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选题1、改革的性质是()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3、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是基础(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4、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是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A、发展B、改革C、稳定D、公平6、要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A、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稳定压倒一切C、改革开放D、“三个有利于”7、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三个有利于”B、四项基本原则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D、生产力标准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9、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C、自力更生于依赖外国并重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0、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 )的关系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闭关自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我国已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C、经济特区→沿江沿边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开放D、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12、我国对外开放应实施的战略是()A、“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B、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C、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D、对外出口与到海外建厂相结合13、以下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原因的是 ( )。
毛概第七章习题

精品文档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的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是】:C3、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正确答案是】:B4、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正确答案是】:A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是】:C6、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 )。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解放思想新时期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正确答案是】:A7、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是】:B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
A.前提B.基础C.目的D.手段【正确答案是】:C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
A.动力B.目的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是】:A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是】:C11、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是】:A12、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毛概第七章题库选择题

毛概第七章题库选择题第七章单项选择题1、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A.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B.一九七九年十一月C.一九七七年十一月 D.一九八零年三月3、()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人民当家作主4、()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A.改革 B.阶级斗争C.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A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6、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
DA.富强 B.农民 C.稳定 D.现实7、三十多年来,我们用()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CA.群众路线 B.自力更生 C.改革 D.艰苦奋斗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上通过的。
A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
A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
A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11、()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CA.党的领导 B.改革 C.发展 D.开放12、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毛概题库 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 )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 B.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D.可以照搬外国经验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6.“三个有利于”标准()A.是判断姓“社”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7.“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8.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9.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A.政治制度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1 .我国对外开放()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12.198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国决定建立()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C.沿海十四个城市的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1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 )A.1995年1月1日B.2001年12月11日C.1948年1月1日D.1950年3月6日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靠自己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1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D.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16.我国的改革()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对象是根本制度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8.实行对外开放是()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引进外资B.自力更生C.引进外资技术D.独立自主2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B.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矛盾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多渠道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B.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承的D.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B.应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C.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D.必须通过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5.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A.两个市场 B.两种资源 C.两套本领 D.两种优势6.实行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A.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B. 在改革和发展中要保持稳定C. 改革和稳定是为了促进发展D.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条件8.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 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C. 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10.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 )A.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和允许的B. 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绝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C. 任何时候首先都要问姓“社”姓“资”D. 不能离开这个标准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1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D.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1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 对所有国家的开放C.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D. 仅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13.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 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D. 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14.我们的改革( )A.是对体制的革命 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我们的改革(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 B. 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C. 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D. 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C4、B5、D6、B7、A8、A9、D 10、B 11、A 12、B 13、B14、A 15、D 16、C 17、C 18、A 19 B、20、C二、多选题1、ABCD2、ABC3、ABCD4、ABCD5、AB6、ABC7、ABCD8、ABD9、AC 10、ABD11、ABCD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行对外开放是
A. 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C. 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
D. 发达社会主义的政策
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改革
C. 阶级斗争
D. 无产阶级专政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根本上说是
A. 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
C.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D. 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5.我国的改革
A. 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 中心是发展生产力
D. 前提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6.我们要把()作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
A. 改善人民生活
B. 政策的稳定
C. 改革的力度
D. 对外开放的政策7.我们的对外开放是
A. 只对发达国家开放
B. 只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C. 只对欧美开放
D. 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8.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 依靠外援
C. 开放我国市场
D.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9.邓小平在()作出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1992年南方讲话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 实用主义的标准
C.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 判断经济工作的标准
11.“三个有利于”标准回答了()的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如何建设党
D. 如何建设人民军队
二. 多项选择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是目的
C. 稳定是前提
D.稳定是目的
2.我国的改革是ABC
A.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B.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
3.我们的改革
A. 对象是具体体制
B. 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C. 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 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 公有制为主体
B. 共同富裕
C. 发展非公有制
D. 一部分人富起来5.改革的作用在于
A. 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B. 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C. 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D 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