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艺流程设计在核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实践

核电工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实践引言:BIM 技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一是通过BIM 技术实现核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和协同工作;二是利用BIM 技术进行核电工程的3D 可视化模拟,实现对建筑、构件和设备等的精细化建模和管理;三是通过BIM 技术实现核电工程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交流;四是利用BIM 技术进行核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提高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BIM 技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为核电工程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1.核电工程特点核电工程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工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风险性高。
核电工程是一种高风险的工程,工程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和评估,采用最先进的安全措施和技术,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此外,核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
第二,技术含量高。
核电工程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核电工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核反应堆的设计、核燃料的制备、辐射防护、核废料处理等方面,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核电工程还需要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BIM 技术、人工智能等,以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三,投资周期长。
核电工程是一种大型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核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长,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涉及到的投资金额也非常庞大。
此外,核电工程还需要考虑到其长期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包括人员、设备、燃料、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费用。
因此,核电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保其投资回报和长期运营的可行性[1]。
2.BIM 技术概述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三维立体化管理系统,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建筑、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领域。
BIM 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实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和协同工作。
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核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并展示其在提高核电站安全性、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概述核电站作为一项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建设施,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而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依靠预设的规则和逻辑来工作,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加系统的自适应性,并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
二、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1. 机器学习在故障预测与诊断中的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故障预测与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识别出不同的故障模式,并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
这使得运维人员可以提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故障,从而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
2. 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建立结合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建立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核电站各个关键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这种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系统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强化学习在核电站运行优化中的应用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不断试错和反馈来提高决策性能的机器学习方法。
在核电站的运行优化中,可以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来不断优化控制策略,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系统风险。
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交互和学习,系统可以逐渐找到最优解,并实现最佳的发电性能。
4. 语音识别技术在人机界面中的应用人机界面在核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到桥梁作用,传统的人机界面主要依靠键盘和鼠标进行交互操作。
而引入语音识别技术后,可以实现更加智能、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从而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操作准确性。
三、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人工智能在核电站自动化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研究摘要:为了全面提升核电领域的科技含量,需要对传统的核电领域进行变革创新,以出来核电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以此来保证核电的平稳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本文分析在核电领域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意义,分析在核电领域中应用智能设备的应用范围。
本文以实际应用为背景,阐述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应用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技术;核电领域;意义;具体方案引言:众所周知,核电领域是国家高新技术战略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核电领域也取得了颓废猛进的发展。
目前而言,在核电领域当中,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此来实现核电领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核电站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进而促进了我国核电领域的发展。
1核电领域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核电领域对于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战略产业,对于调整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而言,我国在核电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智能技术与网络化处理措施以及数字化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升了核电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速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智能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核电领域的综合效益。
其次,在核电领域运用人工只能技术活,能够有效地拓展核电领域的操作范围,并且能够与智能领域、数字领域以及自动化控制领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产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变革。
通过科技创新的方法,让核电领域实现智能化控制的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核电领域的技术更新,进而提高我国核电技术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核电领域采用智能化技术,还能够有效地对核电技术进行高效的管理,对传统的运营方式进行改变,以此来充分发挥职能技术的发展。
2核电领域中应用智能技术的具体方案2.1智能机器人的应用2.1.1相关技术之所以要全面推广智能机器人技术,不仅仅是因为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高,而是因为核电领域的特殊性,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操作的环节,以此来保证施工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智能化工艺系统设计平台技术在核电工程设计的应用探讨

多专 业协 同设 计 问题 。随着 核 电厂数 字化设 计
的发 展 , 智 能 化 工 艺 系统设 计 作 为 数 字化 设 计
确化保 障 。智 能化 工 艺 系统设 计 、 三 维 布置 设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3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1
GA0 Qi — b a n ,J I ANG De — z h es t i t u t e o f Ch i n a Nuc l e a r En g i n e e r i ng Co .,Lt d .,Sh e n z h e n o f Gu a n g d o n g Pr ov .5 1 8 0 5 2,Ch i n a )
第3 4卷 第 1 期
2 01 4笠
核 科 学 与 工 程
Nuc l e a r Sc i e nc e a nd En gi n e e r i n g
Vo 1 . 3 4 NO . 1
Ma r . 2 O1 4
3月
智 能 化 工 艺 系统 设 计 平 台 技 术 在 核 电 工 程 设 计 的应 用 探 讨
高麒瀚, 江德正
( 中广 核 工 程 有 限公 司 , 广东 深圳 5 1 8 0 5 2 )
摘要 : 智 能 化 工 艺 系 统设 计 平 台 技 术 广 泛 应 用 于 E P R 堆 型 项 目工 程 核 岛工 艺 系 统 设 计 。它 是 实 现 核 电 厂 数 字 化 设 计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本 文 探 讨 了 系统 化 实 现 智 能 化 工 艺 系 统 设 计 平 台 的 功 能 设 计 、 功 能 实
ac cur at e .
核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案例分享

核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案例分享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核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并分享一些实际案例。
一、核电系统的特点与挑战核电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其运行涉及到核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材料科学、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与其他能源系统相比,核电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高度的安全性要求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一旦泄漏,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核电系统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性,任何故障或异常情况都需要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处理。
2、复杂的动态特性核反应堆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燃料的消耗、冷却剂的流动、控制棒的动作等。
这使得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变得非常困难。
3、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核电行业受到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的约束,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这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智能控制技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1、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获取系统运行状态信息的关键设备。
在核电系统中,采用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如高温、高压、辐射等特殊环境下的传感器,以及能够实时监测核反应堆内部物理参数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2、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通过对大量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核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识别潜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提供预警和诊断信息。
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故障诊断模型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学习故障模式,从而快速准确地诊断新出现的故障。
3、自适应控制技术由于核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且多变,传统的固定参数控制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在核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在核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探索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核能源领域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辅助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核能资源,提高核能源的安全性和效率。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核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提高核安全监控和预警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核能源领域的前景之一就是提高核安全监控和预警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核反应堆、核设施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二、优化核能资源调度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在核能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可以实现核能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实现对核能源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稳定可靠。
三、提升核反应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核反应堆是核能源的核心设施,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整个核能源系统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核反应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核反应堆参数的智能监测和调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加强核废料处理和管理核废料处理是核能源领域一个重要的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核废料处理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核废料的自动分拣、处理和处置,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风险。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设计更有效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推动核能源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核能源的智能化发展。
从智能监控系统到智能调度系统,再到智能化的核能源生产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整个核能源系统的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核能源必将迎来更加智能化的发展。
六、提高核电站自动化水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核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智慧核电设计方案

智慧核电设计方案智慧核电是指在传统核电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效益性和可靠性。
智慧核电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智慧核电设计方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核电站的运维管理中。
通过智能监测和分析系统,能够对核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分析历史数据,提供更科学的设备维护计划,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核电站的运行效率。
其次,智慧核电设计方案还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核电站的运行优化。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核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例如,通过对核电站的发电能力、燃料利用率、冷却系统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优化措施,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另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电力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为核电站的电量调度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智慧核电设计方案还引入了先进的安全监控技术。
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核电站内部和周边的安全情况。
当发现异常事件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图像数据传输到运维中心,方便相关人员及时做出反应。
此外,智慧核电设计方案还可以应用无人机技术,对辐射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辐射防护水平。
最后,智慧核电设计方案还可以改善人机界面,提高核电运营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核电站的运维人员提供全景式的场景模拟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此外,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应用,可以实现对核电站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员的出差和工作风险。
综上所述,智慧核电设计方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核电站的运维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核能的稳定供应,也能有效降低核电站的运营成本,减少人员风险,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核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案例分析

核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案例分析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核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智能控制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电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核电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体系,涉及到核反应堆的物理过程、热工水力特性、设备运行状态等多个方面。
传统的控制方法在面对核电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可能难以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因此,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成为了提高核电系统性能的必然选择。
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融合了人工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兴领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优化的能力。
在核电系统中,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将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模糊规则,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核电系统中,模糊控制可以用于核反应堆功率的调节、冷却剂流量的控制等方面。
例如,当核反应堆功率出现波动时,模糊控制器可以根据功率偏差和变化率等输入信息,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使功率尽快恢复稳定。
神经网络控制则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和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性,对核电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
通过对大量的运行数据进行学习,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地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并据此制定控制策略。
例如,在核反应堆的温度控制中,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历史温度数据和当前的运行参数,预测未来的温度变化趋势,提前调整冷却剂的流量,以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专家系统控制是将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整理成知识库和规则库,通过推理机进行推理和决策,实现对核电系统的控制。
在核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中,专家系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专家系统可以根据故障症状和相关规则,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工艺流程设计在核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文章基于Diagrams软件在核电项目系统智能工艺流程设计方面的应用,讲述针对核电项目体系化设计和数据一致性需求,通过对Diagrams软件的定制,实现核电项目系统智能工艺流程设计和二、三维数据校验,并介绍了核电项目系统流程设计应用情况。
标签:Diagrams;核电;系统设计;智能工艺流程;二、三维校验Abstract: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agrams software in the intelligent process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 system,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customize the Diagrams softwa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ystematic design and data consistency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 The intelligent process flow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 system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data are realiz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 system process design is introduced.Keywords:Diagrams;nuclear power;system design;intelligent process;2D/3D check引言核電站作为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程设施体,其设计必须有体系化和结构化的设计平台作为支撑。
目前,我单位采用了A VEV A公司的三维设计体系作为核电站布置设计的主要载体和平台。
工艺流程设计(以下简称“P&ID”,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作为布置设计的前端,其设计过程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可以为布置设计阶段提供坚实基础,并可形成一体化的设计体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现二、三维技术的整合应用,大大提高核电站设计效率和准确性[1]。
Diagrams作为A VEV A公司产品体系中的智能工艺流程设计模块,可以实现系统P&ID图与P&ID数据库紧密相连的一体化数据库设计,以及抽取各种报表和进行二、三维校验。
但由于Diagrams平台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大量数据需要手动输入,且不能即时更新,造成错误较多;以及二、三维时不能自动关联进行校验,自带的符号库无法满足设计需要。
因此对Diagrams进行必要的定制对核电工艺流程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以某一核电站的系统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1 数据库及符号库建立1.1 Diagrams数据库管理层的建立Diagrams数据库管理层定义了新建元件的存储位置及存储类型和方式,决定着以后对数据库的维护及管理难易度。
对于Diagrams模块,可以分几个库来存储:符号库(SYMBOL),存放Diagrams的符号;模板(TEMPLATE)库,存放定义的模板;这两个库一般可以放到一个数据库(DB),图纸(DWGS)库,存放新建的图纸,要单独存放一个数据库(DB),这样方便以后单独控制用户访问修改权限。
1.2 核电符号库的建立应用Diagrams进行P&ID图绘制的元件符号都从Diagrams符号库中调用,因此在工艺流程设计之前要先建立符号库,具体过程如下:(1)首先进行属性规则定制。
属性规则定制包含通用选项设置(General options)和元素选项设置(Element options)。
通过进行通用和元素选项设置,可以使整个图面同类型的信息格式一样。
通用选项设置包括系统配置、图纸设置、注释设置字体设置、各专业(Pipe、HV AC、Instrumentation)设置、对话框、目录搜索设置、自动规则选项设置;元素选项设置(Element options):包括管道、阀门、在线仪表、离线仪表,执行器、设备、子设备、管嘴、进出图符号、通风元件管线等等选项设置[2]。
(2)其次是规范符号库名称。
为与核电项目系统设计手册一致,则按照元件的类型分类来定名称。
具体新建符号类型的方法是:先根据手册中规定的符号类型画出符号,组合符号,再添加进出口点,然后生成符号库,选择符号库存放类型并保存。
2 核电智能工艺流程设计2.1 系统工艺流程图的绘制系统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绘制流程图前,首先需要梳理各种绘制规则,包括三维中的管道命名规律、元件命名规律、对象需要的主要属性等[3]。
(2)根据这些规则,定义Diagrams中的对应规则,为之后的二、三维校验提供规则基础。
(3)绘制智能工艺流程图。
从Stencil中选择需要的图标放到图纸上,然后把图形调整到需要的大小比例。
2.2 核电系统各类型绘制关键2.2.1 设备绘制非智能工艺流程图上设备与管道看上去是直接连接在一起,中间没有元件,但是在绘制智能工艺流程图的时候需要在它们之间放置管嘴,以便保持与三维数据的一致性。
通过点选管嘴以及选择需要的管嘴等级类型来实现管嘴添加。
定义过的管嘴显示为蓝色,未定义的黑色。
添加至设备上后就会自动定义。
出现无法定义的情况,可以将管嘴符号拉到一边,然后重新放回设备上,自动捕捉定义点。
2.2.2 元件绘制元件绘制时应注意以下3点:(1)元件绘制尺寸选择错误。
此问题可以通过右键修改的元件,选择“Rsize”,重新选择尺寸。
元件的尺寸自动继承上游管道或者元件的尺寸,如果上游元件或者管道的尺寸发生变化,右击需要修改的元件,选择“Rfit”,就会自动和上游尺寸保持一致。
(2)管径与实际不一致。
此问题需要检查上游与之连接的元件的管径正确性,如果与实际不一致的需要先调整上游元件的属性。
(3)报警器符号未定义。
报警器连接线为未定义时,符号可以做成Lable 形式调用,校验时不影响。
2.2.3 管道绘制管道绘制时应注意以下4点:(1)管道绘制时要注意流向,如果流向倒置就不能跟元件相连。
(2)在绘制系统流程图时,元件的选择是根据等级进行自动匹配。
(3)仪表管线是用PipeLines建立,双向进出图符号(OPC)按单向进出图符号设置,符号形状仍按双向添加。
出现不能连接的情况,需要检查OPC元件与管线的连接性,确保连接后两个管线上的OPC元件在同一个Branch下。
(4)信号线与工艺管道线相交时可单独进行管线的外形设置,实现打断效果。
2.3 Diagrams流程图的发布与取消发布Diagrams智能工艺流程图的发布与取消发布可以针对局部或全部图纸,操作步骤相同。
以局部图纸发布与取消发布为例子,通过选中对象,右键单击选择“Set Rselease Status”,出现“Set Rselease Status”对话框,然后勾选上即可发布,去掉勾选即可取消发布。
发布后管子顏色变化为系统设置的已发布管子颜色。
可以根据颜色判断管子是否发布。
3 智能P&ID二、三维校验基于Diagrams设计的智能工艺流程图可以结合A VEV A PDMS三维工厂布置设计平台进行二、三维设计校验,从而保证二、三维设计的数据一致性。
3.1 校验及报表生成基于Diagrams设计的智能工艺流程图发布后,可以通过A VEV A PDMS的DESIGN模块进行二、三维校验。
在登陆界面勾选“Integrate Engineering and Schematics”,单击菜单栏中的二、三维校验命令即可进行。
首先进行校验规则制定。
校验规则作为软件程序自动辨认的最有力判断依据。
因此在校验前需要进行完善的校验规则定义,通过结合三维模型中对象命名,对各种类型的元件命名、关键属性等进行命名定义,以便在校验时实现自动比对和智能校验。
其次进行二、三维数据校验。
校验步骤如下:(1)从已定义的列表中选择校验类型“Main Object Type”,一般根据工程的需要选工艺管线、设备、仪表等进行选择。
(2)设置校验规则。
(3)检验对象的二、三维关联。
在校验窗口中右键单击需要校验的对象(以Equipment为例),选择“Link”,实现选择对象的二、三维关联。
(4)二、三维校验。
通过拖放显示三维模型,从而显示与其相连的元件、管道,然后进行校验;选中要校验的管道或设备,右键选择“Compare”,开始进行程序校验。
(5)校验报表生成。
通过选择二、三维校验结果窗口中的“File>Export Details To Excel”菜单,导出Excel校验报表。
校验报表包含校验对象的各个比对结果,以及连接情况等属性信息等。
元件和管道的二、三维校验与设备的校验步骤相同。
3.2 核电系统二、三维校验具体应用通过核电项目具体系统的二、三维数据校验应用,其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3.2.1 核电项目二、三维校验(1)流程图与模型信息不符。
流程图中可以用命名窗口或者形状数据窗口对其属性进行修改。
例如某阀门RNSV001A为红色,表示通过二、三维校验存在问题,如图1所示。
通过与二维工艺流程图比对,在模型中未找到与之匹配的名称和模型,问题为模型建模时阀门命名错误。
此时需要对模型中对应阀门名称进行核实和修改。
(2)前后连接关系缺失。
在系统流程图设计中,经常出现连接关系不对,缺少与前后连接的情况。
例如阀门RNSV001A出现红色错误,在模型框中比较结果为蓝色的某阀门RNSV001A,显示为未连接,如图1所示;而在二维图中管线为绿色无问题。
此问题需要对流程图重新进行连接修改。
(3)多样化的校验方式。
对管道PipeLine层进行校验,可以发现管子的名称、DESC属性、保温等不一致,需重新进入Diagrams模块对管线相应属性进行连接和修改。
同样,可以对管线Branch、连接件Copment等单个类型进行属性校验。
3.2.2 核电项目校验报表核电项目校验报表生成,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在生成的校验报表最后一列显示所校验类型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报表提示的问题进行模型和流程图修改。
(2)三维模型多种属性修改方式。
根据检验报表需要修改三维模型中相应对象的属性时,可以用命令行对属性进行修改,或者通过相应对象的图形数据窗口中修改,或者通过建模工具进行修改。
(3)修改后及时更新数据。
根据检验报表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后,应在设计模块进行模型数据更新,使三维模型和二维工艺流程数据保持一致。
(4)最终检验。
在各类型对象检验完成后,需进行一次整体检验,筛选是否有遗漏项,进行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