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命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命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政治主观题在文综高考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有的考生抓不住试题的主旨,只注重答案从不同角度回答,却忽视了答案的重点和主旨,结果答案角度面面俱到,该详细说明的不能详细说明,该重点突出的不能重点突出,从而失分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06—09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命题形式,总结出以下几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期冀能对即将参加2010年高考的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描述”类设问

[命题特点]“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描述或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现象、所体现的关系或所反映的问题。

[解题思路]解答“描述”类设问,关键在于把握答题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第二个层次是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

[典型例题] (2007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第1问)

材料一 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材料二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解题警示]“描述”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一是不全面,对材料信息的把握不全面,造成漏点;二是欠深入,就事论事,找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三是缺归纳,即简单照搬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归纳。

二、“意义”类设问

[命题特点]“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一般可考虑如下五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人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三是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四是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如07高考文综四川卷38题第3问“结合材料三,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一题。五是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典型例题] (2007高考全国文综卷Ⅱ39题第1、3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它可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提高农民福利;可以改善部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意识。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包括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两个方面。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可以使人民群众在已有生产发展水平上更普遍地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逐

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解题警示]“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三、“认识”类设问

[命题特点]“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等词语为题眼,有时也以“分析”、“评价”等字眼出现,要求学生就试题所给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设问的指向范围大,没有明确给出答题的方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解题思路] “认识”类要把问题分成四个小问题来逐一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的理论根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作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第四个问题是“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

[典型例题] (2006高考文综重庆卷38题第1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参考答案:(1)①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是不合理的消费行为。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或倡导正确的消费行为),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科学消费,反对不文明消费。

[解题警示]“认识”类设问如果理顺了思路,解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找不到思路,则答起来难度就会很大。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盲目答题,从而缺少思路,乱答一气。所以在答题时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