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课文《乡愁》导学案

课文《乡愁》导学案

课文《乡愁》导学案课文《乡愁》导学案《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下面是课文《乡愁》导学案,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

诗歌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

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

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诵读欣赏,想象体会,引申迁移。

通过这三个步骤重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一种气氛,给学生思维的启动构建一个平台,也为本诗的理解铺设一个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

)1.师: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

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

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

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

乡愁导学案及答案

乡愁导学案及答案

乡愁导学案及答案乡愁导学案及答案【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下面再看看其导学案是如何的。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1、加强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2、讨论诗歌主题与技巧【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过程方法][难点]1、学会朗诵,正确把握节奏,重音2、理解形象化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过程]1、情感导入,听《乡愁》曲2、听朗诵示范,体会诗歌情感【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福建永春人。

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

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

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2、表现乡愁的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2你认为这首写得怎么样?请写出简短的评论?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3《乡 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学习难点】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主学习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乡愁教案(精选10篇)

乡愁教案(精选10篇)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精选10篇)乡愁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走近作者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乡愁教案篇2教学目的: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媒体设计: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席慕蓉《乡愁》的录像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教时课堂教学设计:一、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导入语。

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以肯定)解说:老师想到了深秋季节,想起了一段写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3《乡 愁》导学案附答案

3《乡 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学习难点】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自主学习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4《乡愁》(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4《乡愁》(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乡愁》导学案1.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1课时任务一:读懂标题从词的标题,你能读出哪些信息?【答案】交代主要内容,奠定情感基调。

【解析】题目一般交代表明时间、地点、背景、环境、诗歌体裁、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暗示写作手法,表明诗歌类别,表明情感。

任务二:记作者,明背景。

1.记住作者。

余光中,当代、家、家。

被誉为“诗人”。

代表作品有《》《蓝色的羽毛》《》《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钟乳石》等。

【答案】诗人散文翻译乡愁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解析】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代表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钟乳石》等。

2.了解背景余光中的一生常处于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读,听范读,正音正字。

给加点字注音。

窄窄.()坟墓.()矮矮.()海峡.()邮.票()【答案】zhǎi mùǎi xiáyóu【解析】易错字。

窄邮读,读意象。

诗人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请写出你个性化的理解。

【答案】这几个意象代表着距离,是生离死别的象征,而且从“生别”到“死别”,由“家别”到“国别”,时空层层递进,情感步步深化,对突出“乡愁”主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紧扣具体词句,简析“意象”与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关系,意思到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赏析。

本题紧扣具体词句,简析“意象”与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关系,意思到即可。

诗人将抽象的“乡愁”进行物化,诗人把乡愁依次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分别抒发了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家国之思。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知识链接:《乡愁》是一首抒写思乡愁绪的诗,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过程:一、走近乡愁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这种思今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宋·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宋之问《度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南宋·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其实我们不必一味地在唐诗宋词里苦苦寻觅,千回百转。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乡愁》导学案《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下面是,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探究展示: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

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6、“乡愁”的含义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 。

4、《乡愁》 导学案

4、《乡愁》 导学案
二、展示预习成果
朗读课文(各组可以派代表展示,也可以小组集体展示)
三、交流解惑
1、分析余光中的《乡愁》
(1)、本诗采用了什么顺序表现乡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分别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场景?你觉得作者最终表现的是什么愁?
【教法学法】朗读体会、交流研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
一、自主预习
1、作家档案
余光中,台湾诗人。席慕容,台湾女作家。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2、了解意象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3、课前准备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乡愁。提示:可以朗诵诗句,哼唱歌曲,展示画面,表演小短片等。
4、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朗读要求:语速舒缓;语调深沉;感情深挚;节奏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交流展示】
4、《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本诗内容,学习诗歌美的形式,美的意象,凝练含蓄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品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理解本诗内容,学习诗歌美的形式,美的意象,凝练含蓄的语言。
3、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提示:可从主题,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思考。)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进修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摩登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余光中这位摩登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 理解并分析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余光中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余光中这位诗人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乡愁》这首诗歌的兴趣。

2. 进修(1)学生阅读《乡愁》这首诗歌,领会诗歌的情感主题和意境;(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

3. 拓展(1)学生自主撰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想或故事,展示学生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欲望。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总结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意境;2. 撰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感想或故事,展示对乡愁这一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准备一篇诗歌朗诵稿,展示对余光中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教室氛围活跃,学生表现出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但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乡愁 教案优秀10篇

乡愁 教案优秀10篇

乡愁教案优秀10篇乡愁教案篇一《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乡愁》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3、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教学重点: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毛啊敏演唱的《乡愁》,创设情景)据说毛啊敏在中央电视台一次大型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曾使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这收首歌何以如此感人?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走进《乡愁》作者余光中简介(大屏幕显示)二、诵读乡愁1、生自由朗读,根据课文提示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师示范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求(感情深沉语速舒缓)3、生朗读(齐读、分组读或指名个人读)三、解读乡愁(一)、欣赏图文并茂的录音朗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2、分析四种意象,每种意象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乡愁?3、想景悟情,通过想象,演绎诗歌内容,感受表达诗人情感。

(二)、欣赏诗歌这首诗美在哪里?从结构、修辞、意境等去欣赏。

(三)背诵诗歌四、拓展训练1、仿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乡愁是。

2、诗词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诗名句。

附:板书设计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家愁乡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愁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海峡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国愁托物寄情《乡愁》反思乡愁》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所以这次比赛才会选择它。

在备课上我花了较多精力,但上下来后感觉并不好。

下面我就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重建三方面进行反思。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余光中)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歌,其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我们要通过学习《乡愁》,深刻理解和体会诗人余光中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这有助于我们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们要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隐喻等,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诗人通过“邮票”“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

2.诗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句,邮票象征着诗人与______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选择题1.下列对《乡愁》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时间为序,贯串全诗,展现了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

B. 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将乡愁这一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可感。

C.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并未涉及对祖国的情感。

D. 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下列对《乡愁》中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B.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不同情感。

C. 诗歌中的叠音词如“小小”“窄窄”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D. 诗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放大了诗人的乡愁情感,使其更加震撼人心。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乡愁》一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乡愁的。

2.《乡愁》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来的?三、全诗译文余光中《乡愁》的英文译文如下:When I was young,My nostalgia was just like a small stamp,I was on the one side,My mother was on the other.When I grew up,My nostalgia became a narrow steamer ticket,I was on this side,My bride was on the other side.While later on,My nostalgia developed into a little tomb,I was outside,My mother was inside.And now,My nostalgia is a shallow strait,I am on this side,The mainland is on the other side.这首英文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诗的结构和意象,同时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第14课《乡愁》导学案.doc

第14课《乡愁》导学案.doc

第14课《乡愁》导学案第14课《乡愁》导学案编写七江中学胡晓波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本诗的意象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②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亲情的理解,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

感悟文章所抒发的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感情。

重点感悟诗人爱国爱家爱乡的情感难点通过抓住意象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作品多产,风格多样。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二、朗读诗歌根据提示朗读诗歌,并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朗读指导:第1. 2节语速宜舒缓,读出思念之情。

第3节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变调为“呵”不能当单字重读。

重读“矮矮”,“我在外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第4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二、品味诗歌1.品意象美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凝神细思,现在诗里的哪些词语留在了你们的脑海里?这些词语通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诗歌的意象。

《乡愁》导学案3

《乡愁》导学案3

《乡愁》学案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乡愁四韵》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1、自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把你认为读得好的地方就把语气标注出来,另外标注重音。

4、哪位同学来朗读,老师给配乐。

其他同学评点。

5、你认为这首诗怎样读是最好的?再次齐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夫妻,母子,家国.2、第一、三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3.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4、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1、小知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我们感受到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

这个意境主要是我们通过这首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向。

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向入手。

2、诗人是借助哪些意象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的?3、这四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4、诗歌的语言言简意赅,这首诗的每一小节都构成了一副简明而生动的画面。

请你根据自己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5、齐读诗歌。

小结: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齐读,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五、丰富联读,读出诗情“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课题:乡愁【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诗人的情感。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一、预习导学(一)资料助读1、认识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

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2、了解诗歌意象: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二)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至少四句)①②③④二、学习研讨(一)深情地读: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的投入)(二)美美的品:(研读诗文,细腻感受)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3、诗中四处“乡愁”含义是否相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品析《乡愁》的美:温馨提示:可从意象、结构、音韵、情感等方面品析。

例如:意象美: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乡愁,单纯、集中、丰富、含蓄;(三)美美的仿: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不经世事的你,能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你理解的那份乡愁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2、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3、教师找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二、研讨课文,思考问题。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生离之愁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家愁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后来啊(中年)死别之愁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三、拓展练习1、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

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四、延神迁移,学以致用。

同学们和余光中一样,也是在外求学,你是否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及亲人呢?请试着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

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呢?六、检测背默此诗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抓住意象,走进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乡愁教案(优秀12篇)

乡愁教案(优秀12篇)

乡愁教案(优秀12篇)乡愁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乡愁》赏析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第【1】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1)字音更定(gēng) 毳衣(cuì) 崇祯(zhēn)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余拏一小舟(ná) 喃喃(nán) 雾凇(sōng)(2)词义【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明确: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

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课堂达标训练
1、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的邮票一()的船票
一()的坟墓一()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的强烈愿望。
2.学习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
学习方法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故乡的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学生欣赏)刚才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唱得也很投入,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故乡的云。)
三、品味鉴赏。
1.想一想: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2.抽生朗读课文。
3.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
2.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邮票:小时候外出读书,对母亲的思念。船票:年轻时外出谋生对妻子的思念。坟墓:对老死的母亲的思念。
第四节,大陆就是故乡,故乡就是大陆。大陆那边有他的什么?是的,诗人心中,老家就是他的祖国。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我们还可以想远一点:思念家国的人就是诗人一人吗?不是。是千千万万被台湾海峡分开的炎黄子孙,是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他们同样思念着海峡对岸的亲人、故乡,思念着祖国大陆;他们都盼望早日结束分裂,早日回归统一,早日叶落归根回故乡,早日与故乡的亲人团聚。诗人的乡愁在这里升华了,海峡两分离,对大陆的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齐答:台湾)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诗歌诵读。
二、朗读感知。
1.老师作示范朗读。
2.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练习三的示例,划分诗的节奏。
3.全班齐读课文。
导学案设计
题目
乡愁
课时
1
学校
教者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 11、9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这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板书: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逐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无法沟通的思念)层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普遍的家国之情
四、背诵诗歌。
五、品味乡愁。
交流搜集的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
师: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教与学反思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表现对母亲;
§2,把乡愁化作,表现对妻子;
§3,把乡愁化作,表现对自己;
§4,把乡愁化作,表现诗人强烈的。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