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
之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代他。)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人,作宾语。)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指眼前美景,相当于“它”,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这样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秋。(《愚公移山》这样的)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主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为他们探求思考深邃并且无处不在)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陋之有?《陋室铭》
(四)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被置后的定语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五)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六)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舒缓语气,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久之,目似瞑。(《狼》)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七)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面,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在乎山水之
间也。(《醉翁亭记》)
注意:“之”除了作虚词,还可以做实词,翻译成“去、到、往”,如: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 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自己的"。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二)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的","它的"(包括复数)。如: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其视下也。(《北冥有鱼》,译为“它”代大鹏)
(三)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这"、"那"、"那个"。如: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四)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等,或省去。如: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肯定,相当于“其实”。)
其真无马邪?(《马说》,加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放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三、用作助词
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或用来舒缓语气,无实义。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可要)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舒缓语气,无实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离骚》舒缓语气,无实义)
四、用作连词。
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
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注意:【何其】译为“多么”。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泉香而酒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然后只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五)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执策而临之。(《马说》)
朝而往,暮而归/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二、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quán,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