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道德与利己思想表现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浅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近日在课堂上看了三部视频,不禁让人引发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考。
遂将个人浅薄理解陈述如下。
一、关于个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尊严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了极端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的其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压抑感、郁闷感也随之出现,这就使我们的个人中心人生取向变得沉甸甸与僵化;第二,是我们的道德变成虚无主义;第三,个人主义很容易使我们变成一个只懂得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第四,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远离群众与同学,交际关系恶劣,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害处。
所以,个人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日益强大,为了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个人主义、摒弃个人主义。
面对个人主义,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变得冷漠,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待同学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主义的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高尚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生。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到个人主义的危害,及时从个人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誉,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我们大学生的最高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关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互动目标取向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认同。
个人主义
三、新奥地利学派的“个人主义”
基本主张:坚持要把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还原到对经
济当事人的个人行为的解释中去。具体来说,经济学方
法论中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就是把社会看作是无数的个人
活动组成的。一切社会现象、组织机构、重大事件都是
个人决策的结果 ,是由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所采取
的行动而引起的。因此,所有社会现象都应追溯到他们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个人在进行生产实践时 成为劳动者,劳动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就 是制造商品,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同时在扩大 再生产中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阶级矛盾激化,无数的个 体劳动者联合起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
可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个人”是具有实际 意义的,或者说他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作为劳动 者的“个人”,这是一种从“个人”到“个人”的经 济理论,可以称为“本体论的个人主义”。通过对 “个人” 的本质的研究,引出劳动的经济行为主体, 由“个人”的生产实践概念引出劳动的经济活动;而 劳动创造价值,以剩余价值作为过渡,引出资本主义 的剥削制度,进而导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一步 一步证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劳动者实现解放。
二、马克思对“个人”的看法
●马克思只注重对人类社会、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方 式的探讨,而漠视个人,没有提出关于个人问题的理 论?
●关心和注重个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观点,关于个人 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学说特有的内容?
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就是作为实践主体的 现实的个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 论。特别是在《问题进行了系 统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个人观。
的个人态度和行为。这是一种从“个人”到“社会现象”
的经济理论。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哈耶克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浅析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浅析彭 丹个人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本文通过个人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表现的梳理,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还是中国的个人主义都比较关注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突出个人的作用。
本文分别从个人的尊严与尊重、个人的自主与自由、个人的权利与利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四个方面对个人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个人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个人主义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且最终作为西方文化价值的精髓,在意识形态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方个人主义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个人主体意识的萌发而逐渐增强发展起来的。
早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最主要的哲学名言在《论真理》中有所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他突出体现了人的地位作用,突出人的自信,这一时期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使人们内心的自我意识得以凸显,使个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关键点,“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处在黑暗时代的人们渴望解放的心声,而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也是这样诞生的。
宗教改革把个人从宗教机构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地确立了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后来随着英、美、法等国家的革命的发生,“个人”开始向世俗王权展开挑战,逐渐摆脱束缚,直到19世纪基本完成。
“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来源于法国大革命及启蒙运动。
首先系统使用这个术语的是圣西门的追随者,在19世纪的法国它意味着“无政府状态”、“混乱”、“自我主义”,个人将与社会伦理、社会目标与社会利益相违背。
后这种“个性”的概念外延从个体延伸到民族、国家。
个人主义在德国是得到肯定的,是一种积极的概念,实现了个人和社会国家的统一团结。
个人主义的积极方面在美国得到充分的的发展,成为美国文化的真正的核心。
爱默生是美国个人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宣言深入人心,成为美国公民人格的一部分。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
合理的利己主义合理吗?
合理利己主义
•
合理利己主义,即19世纪59年代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为了否定封建伦理而提出的一进步理论。
•
这种理论认为人都是利己的,都有享受个人要为之奋斗。但它反
对损人利己,主张利己要“合理”,不能损害他人,否则
就是不合理的。
•
合理利己主义者在反对农奴制、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
马
克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
思 义者不论就其现象和本质,还
恩
是就其行为和意识来说,都是 完全一致的,这不取决于他自
格 觉还是不自觉,而是由现实生
斯 活决定的。
的
观
点
第二:批判施蒂纳虚构个人利益与普
遍利益对立,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利益 和普遍利益的对立统一以及这种关系
产生的现实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施蒂纳的唯 心主义的虚构就在于,他不从处于 一定生产方式内的现实的个人出发, 而从抽象的个人出发,完全脱离一 定时代的现实个人,脱离个人发展 的特殊条件来抽象的谈论个人利益 和普遍利益、利己主义者和自我牺 牲者的对立,即“抓住事情的一面, 把它硬加在个人的头上,而对另一 面表示厌恶”
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理论把人抽象化,不分析
“利己”的阶级差异和马克思“有因有果”的阶级论有本
质的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的3方面 批判
第一:指出唯心主义是施蒂纳极端 利己主义理论发生与发展的基石。
《德意志意识形态》被称为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出生证”,马克思和 恩格斯通过对施蒂纳的批判,阐发 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 他们对施蒂纳进行批判的理论武器 就是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 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
•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是 他的代表作
个人在德方面的表现
个人在德方面的表现
个人在德方面的表现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诚实守信:个人在德方面表现良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诚实守信。
这意味着他们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盗,遵守承诺和协议。
2. 尊重他人:个人在德方面表现良好的另一个方面是尊重他人。
这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意见和感受,不歧视、不侮辱、不伤害他人。
3. 社会责任感:个人在德方面表现良好的还包括具有社会责任感。
这意味着他们关心社会和环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宽容和包容:个人在德方面表现良好的也包括宽容和包容。
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不偏见、不歧视、不仇恨。
5. 自律和自我约束:个人在德方面表现良好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自律和自我约束。
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做违法和不道德的事情。
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
主义与问题: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这是关于个人主义最为重要的观点。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类的分别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利己主义之间的分别就不是都能清楚。
何况总有一些人,要用个人主义的羊头卖利己主义的狗肉,给我们分别个人主义创造了巨大的麻烦。
因此,中国人对于个人主义总是要把他同“自私自利”相联系,而且一些鼓吹个人主义的旗手,也总在以“自私自利”的合理性来推销这个西方概念。
他们都乎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无论是东西方,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自私自利”与“自我中心”意识,如古语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就是证明。
而个人主义这个概念却是发生于工业化时代,是基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行为规则的总结。
现代社会中最本质特点就是平民意识上升的,总结成为一种理论就是:个人主义。
正如爱默生所说的:“我在所有的演讲中,不过教了一种学说,那就是个人的无限性”。
这种思想,是同“社会平等”的概念一起出现,并经过平民同贵族的斗争,极不容易的得到了胜利。
在欧洲中世纪以“君权神授”为原则的法律与风俗中,个人权力意识从文艺复兴与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开始,突破神权的代理人教皇的威权,挣脱公共权力垄断者贵族,确立了人本主义的“人是万物尺度”的观点;进而因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发展,现代社会最终得以在神圣的“个人权力第一”的个人主义基础上,形成了法律与风俗。
可以说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也许并不比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要求人的责任心少,只是这一切的要求不是来自于特权,而实实在在的是来自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在美国的表现是一种“成熟而镇静的感情”,美国人的承认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合理合法性,但是个人行为要合乎法律,来得诚实,而且以不损害他人的个人权力为基础。
同时,一个人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也是在为他自己服务,牺牲精神并非单方面的付出,因此上美国人才不侈谈献身精神。
而利己主义在他看来是“一种强烈而夸张的自爱,它使一个人把每一件事都和自己联系起来,要把自己放在世上每件事之上。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
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
2.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也认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是 为了自我,认为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利轻害重。 一个人只要生活于社会和他人乊中,便不能 不失去自由、听任他人摆布,从而所造就的 便是他人为自己选择的自我,便是没有独特 个性的、非本己的、非本真的自我;而不是 自己为自己选择的自我,不是具有独特个性 的、本己的、本真的自我:他人和社会是自 我发生异化的根源。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1.合理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是一种把“为己利他”奉为 评价人们行为善恶唯一准则的道德总原则的 理论。这种伦理观成熟于十八、十九世纪,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 夫斯基是其公认的代表。
1.合理利己主义
在人性上,认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只能利 己,却又不可能依靠自己单独实现,而只有 依靠社会通过利他手段才能实现;在道德目 的上认为,道德目的完全是他律的,全在于 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在善恶原则上认为,就 其利己目的而言,以利人手段实现,便是善; 如以害人手段实现,便是恶。
3.二者的异同
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虽然互相反对,但 从根本上说完全一致,都同样与利他主义对 立而以利己为行为的惟一目的、出发点和最 终归宿,因而便都属于利己主义。
二者的真正分歧,不过在于以什么为实现 利己目的的手段:合理利己主义主张以利他 为手段,倡导为己利他,显然符合人的社会 本性,是合乎情理、合乎理性、合乎理智的, 因此才叫做合理利己主义;而个人主义却主 张既不利人又不损人地单纯利己,显然违背 人的社会本性,是不合情理、不合理性、不 合理智的,是非理性的,是不合理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的评价
个人主义的评价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独立的社会和政治哲学观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个人主义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适用范围。
一、积极影响1.增强个人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主张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权。
这种观点有助于促进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2.推动社会进步:个人主义鼓励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这种竞争和进取的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许多重大的科学、文化和社会成果都是个人主义精神的体现。
3.培养独立个性: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有助于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
二、消极影响1.社会分裂和不和谐:个人主义过度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不和谐。
在极端情况下,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公共利益受损。
2.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可能导致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的行为,忽视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这种行为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合作。
3.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人主义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加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
三、适用范围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观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主义可能更加适用;而在其他情况下,集体主义或其他观点可能更加合适。
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价值观和行动方式。
总之,个人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哲学观点,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平衡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个人主义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其他价值观和行动方式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辨析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 会主义 市场经 济 的不 断健 全 , 会 社 社 道德伦理 中我们对 于西方 的利 己主义和个 人主义 的理解 也 在不断地发生着改 变。西方 的利 己主义和个 人主义 与我 们
死亡 , 因此 自我保护成为支配一切行为 的心理原则。孟德维
尔认为 , 所 有行 为 都是 出 自虚 荣 和利 己的动 机。 关 于利 “ ”
己, 梭提 出了“ 卢 自爱” 这一概念 , 卢梭认 为“自爱 ” 是人 的根 本欲念 , 一切 欲念 的本源 , 是 自爱最 基本 的表 现就是关 心 和 保存 自己的生命 , 卢梭认 为 自爱 、 己作 为人 的 自然倾 向是 利
动力 。
古希腊 时期人文思想 兴起 之时 , 许多哲学家 的思考转 向
自然存在 中人 。德谟克利特 的幸福论认为 , 人应追求 自己的 感官快乐 和精 神快乐 , 罗泰 戈拉 提出 “ 普 人是 万物 的 尺度 ” 的学说 , 承认人 的自身存 在 的独 立性 , 赋予 了 自然世 界 中人
利 己主义 的历史悠久 , 论述利 己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也很 多, 我们 大致来 论述对利 己主义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的
人 物 的思 想 。
1 8世纪法 国启蒙 伦理 思想 时期 , 尔维修 和霍 尔 巴赫 爱 继 承和发 展了霍布斯 的利己主义理论 , 使利 己主义理论体 系 完善 , 从感觉主义出发 , 认为人 的本性是 自爱 , 趋乐避苦和 自 爱是人 的本性 , 主张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是人 的行动 的
心理学视角下的个人主义
心理学视角下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它们并非是完美无缺、完全相互排斥的理念。
由于受儒家思想传统的影响,我国历来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的利益意识得到强化,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个人主义。
对此,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个人主义,分析了个人主义利己行为造成的负面情绪以及导致利己行为日益盛行的原因,并提出适度回归集体主义。
一、个人主义的出现集体主义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这在儒家著作中就有所体现。
儒家对社群持一种目的论的观点,如认为家庭、宗族、国家等均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善,尤其是道德的善而形成的。
儒家不重视个体的权利而极为关注群体的利益,他们认为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儒家把社会群体看作是关系的共同体,每个人在其间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等都有明确的认识。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进丰富了我国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力图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个人利益。
时代的进步为个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而人们的利己行为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和普遍,这些人的行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无视、甚至损害其他与其有着同等权利的个体的利益。
二、由个人主义的利己行为引起的负面情绪根据情绪体验者的不同,负面情绪可分为利益获得者方面和利益受损者方面。
1.利益获得者的负面情绪:愧疚愧疚,是指一个人察觉到自己对所做的消极行为负有个人责任时产生的一种带有痛苦、自责体验的情绪,是个体良心的发现。
利益获得者在运用非常手段获得利益的同时,往往损害其他人的合法利益,原本公平的竞争复杂化,使得其他仅靠个人能力的竞争者处于劣势。
偷、抢、骗行为更是在个体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利益受损者因利益获得者而遭受财物的损失。
利益获得者虽然最终获益,但其生长于我国,从小受集体主义传统观念的熏陶,深知其行为有违伦理,必然产生一种愧疚感,心理上觉得对不起其他人。
个人主义-批判-第四篇
3、在政治生活领域,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但个人主义张扬个性自由,对个人自由、平等的追求达到极致,这种追求对政府权力的所提出的过分限制也易导致无政府主义、自由散漫现象的出现,也对法律国法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以致社会混乱、走向反党反社会反人类。
个人主义批判
一、个人主义的实质和内容
个人主义是在本质上不等同于利己主义,但个人主义的思想核心是认为个人的价值、利益、尊严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触犯的,实际上是一种一切以自我中心的利己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
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献身的精神,注重国家、社会、民族的利益,弘扬“公义胜私欲”的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注重人际和谐。
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走上个人主义的道路,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他人平衡的基点,使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全面的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握好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把握好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因为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服从于社会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自己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充分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
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利己主义者是指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的人。
他们往往对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漠不关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最大化。
在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义的理念的发达时代,利己主义者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败类,受到了广泛的反对和批判。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利己主义者的十大特征。
Ⅰ. 自我中心利己主义者以自己为中心,无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更有价值,因此只计较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无论是否伤害了别人。
Ⅱ.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者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心理需求,而忽略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经常进行欺骗、利用、甚至牺牲他人,而不顾及别人的权益。
Ⅲ. 缺乏同理心利己主义者往往缺乏同理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而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只看到自己的角度,这使得他们很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
Ⅳ. 自以为是利己主义者经常自以为是,在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执时,往往视自己为正确的一方。
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只相信自己的看法和决策。
Ⅴ. 风险承担能力强利己主义者风险承担能力强,他们通常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以尽可能多的获得利润。
他们经常承担极高的风险,但也因此往往取得较高的回报。
Ⅵ. 不遵守道德规范利己主义者往往缺乏道德感和良心,他们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往往忽视社会公义和公平性。
他们经常利用社会的漏洞和缺陷为自己谋取私利,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Ⅶ. 不负责任利己主义者往往不负责任,他们常常不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而是推卸责任,让别人为自己买单。
他们往往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只是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Ⅷ. 掌控欲强利己主义者往往掌控欲强,他们希望控制一切,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和利益的分配。
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安排。
个人主义-批判-第一篇
三、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个人主义,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我们的抗战英雄和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热血换来我们当今的和平社会,让我们得以在世界面前骄傲的站立起来,结束了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现在发展自己的,发展社会的良好的客观环境。
上述所提到的是我们应该摒弃极端个人主义,但并不否认个人主义在个人以及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所以,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要有把握自身发展方向的能力,在坚持集体主义优先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承认个人主义的价值。不能盲目抛弃个人主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从自己做起,为推动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出一份力。在树立起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我们更应该践行该荣辱观,要明确何谓光荣,何谓耻辱,要自觉的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更加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努力提升道德境界。摒弃极端个人主义,以集体主义的根本利益为优先考虑,继承我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我们还需要深入领会坚持集体主义对我们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但要清楚,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个人主义也就无所谓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互相印证,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多数个个人主义的集中统一就为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中含有个人主义,某个个人主义也能代表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占优时,个人主义往往被抹杀,个人主义占优时,集体主义无法形成;在实践中,集体主义的正确性大都多于个人主义,在特殊情况下或偶然情况下,个人主义也可能正确。两者是对立辩证的统一。
个人主义的理解
个人主义的理解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
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
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
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
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
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
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
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但它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尽管消灭了个人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实现了按需分配,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自觉性的社会里,个人主义的影响才能彻底消失。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不相容,不断消除个人主义的影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任务之一。
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需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而是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关于个人主义的思考
关于个人主义思想的思考张联(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个人主义自其发展以来,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社会活动中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个人主义提倡经济的自由性和竞争性,政府应该是守业者的角色,政治上提倡民主,个人服从于社会会权威,道德上需要尊重别人,善于助人为乐。
个人主义虽然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他在特定时期给中西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字:个人主义;经济人;利益一、个人主义的涵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自由与重要性,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思想中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平等,强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界限,个人的目标追求是社会的终极价值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够对自己自律和对公共权威的服从。
西方的很多社会学家曾对个人主义下过定义,但都不是很全面。
一直到了哈耶克,他几乎花费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了把个人主义思想系统化、体系化,而且,他的研究跨越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这使得他能够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个人主义。
在他看来,个人主义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争锋相对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社会理论,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更为主要和根本的,是一种理解个人自身、个人和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
在哈耶克看来,个人主义把个人看作是天赋人权的独立、自由的个体,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社会不征得个人的同意,是无权干涉个人的不违法的行为的。
而在当代西方国家,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哈耶克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一社会局面的形成。
二、个人主义思想的主张(一)个人主义经济观在经济学中,“经济人”这一概念具体化,必然就是经济个人主义思想。
虽然经济自由主义在外在表现上有多种类型或者多种向度,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就是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思想在亚当·斯密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个人作为经济人首先需要身份自由,即人的社会身份不应该由血统或者法统决定,它应该由人的活动及其成果来决定。
个人主义
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一、什么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危害有什么?个人主义又称利己主义。
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
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由主义指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其结果正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所说,使党内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列举到我们中队,就是个别同志存在不服从管理、自由散漫、要求松懈、作风松散的现象。
自由主义是个人极端主义的最大体现!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欺上瞒下,这对我们的全面繁荣和发展无形中起了腐化剂的作用最终结果是自己犯错误,害己又害人啊!所以当前我们在净化自己思想灵魂的同时,反对自由主义是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团体主义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体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的思考
关于个人主义思想的思考张联(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个人主义自其发展以来,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社会活动中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个人主义提倡经济的自由性和竞争性,政府应该是守业者的角色,政治上提倡民主,个人服从于社会会权威,道德上需要尊重别人,善于助人为乐。
个人主义虽然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他在特定时期给中西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字:个人主义;经济人;利益一、个人主义的涵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自由与重要性,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个人主义思想中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平等,强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界限,个人的目标追求是社会的终极价值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够对自己自律和对公共权威的服从。
西方的很多社会学家曾对个人主义下过定义,但都不是很全面。
一直到了哈耶克,他几乎花费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了把个人主义思想系统化、体系化,而且,他的研究跨越了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这使得他能够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个人主义。
在他看来,个人主义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争锋相对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社会理论,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更为主要和根本的,是一种理解个人自身、个人和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
在哈耶克看来,个人主义把个人看作是天赋人权的独立、自由的个体,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社会不征得个人的同意,是无权干涉个人的不违法的行为的。
而在当代西方国家,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哈耶克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一社会局面的形成。
二、个人主义思想的主张(一)个人主义经济观在经济学中,“经济人”这一概念具体化,必然就是经济个人主义思想。
虽然经济自由主义在外在表现上有多种类型或者多种向度,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就是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思想在亚当·斯密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个人作为经济人首先需要身份自由,即人的社会身份不应该由血统或者法统决定,它应该由人的活动及其成果来决定。
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情况
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情况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着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价值观的混乱、拜金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情况。
价值观混乱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念。
对于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好坏,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种价值观的混乱,在许多场合都得到了体现。
首先,在职场上,很多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往往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去行事。
例如,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或者在评选中欺骗公司领导等行为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人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家庭价值观念。
例如,对孝顺和家庭和和睦等问题的认识不够明确,导致了一些家庭分裂和矛盾的发生。
这些问题对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拜金主义泛滥在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的泛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择手段。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工作和学习中,很多人因为追求金钱的利益而丧失了良心和道德。
例如,为了拿到高薪而不择手段压榨下属,甚至在考试中作弊等状况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和职业道德,也会导致企业和教育的质量下降。
其次,很多人沉迷于虚荣消费,追求奢侈品、高档物品,过分注重外在的排场和虚无的面子。
这种行为浪费了很多金钱,导致了消费浪费和社会负担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自己的经济负担过重或者债务飞涨等问题。
个人主义盛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盛行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在追求自己的发展和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社会和他人的需求。
首先,在工作和学习中,很多人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只注重自己的成绩和成果。
个人品德表现总结
个人品德表现总结个人品德,也称为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面貌的总体表现,它是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言语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稳定的特征。
个人品德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它是个人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稳定的特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展现的道德面貌。
二、个人品德的内容个人品德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诚实守信、谦虚有礼、勤劳勇敢、自律自省等方面。
诚实守信是个人品德的核心,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遵守承诺;谦虚有礼则要求人们虚心学习,尊重他人;勤劳勇敢则要求人们勤奋工作,勇于面对困难;自律自省则要求人们自我约束,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个人品德的特点个人品德具有内在性、稳定性、差异性、实践性等特点。
内在性是指个人品德是内在的、稳定的特征,不会轻易改变;稳定性是指个人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在长期内保持不变;差异性是指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人品德,表现出不同的道德面貌;实践性则是指个人品德需要通过实践来表现和培养。
四、个人品德的表现形式个人品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言行举止、待人接物、职业行为等方面。
言行举止是个人品德的最直接表现,它包括说话和行为两个方面;待人接物则是指与他人交往时的态度和行为;职业行为则是指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
五、个人品德的作用个人品德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个人品德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良好的个人品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后,良好的个人品德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六、个人品德的培养途径个人品德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
家庭教育是个人品德培养的基础,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习惯;学校教育是个人品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实践则是个人品德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表现
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利己主义是一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个人通常会追求自身利益和快乐,忽视或牺牲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利己主义的表现可以体现在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个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利己主义对个人的思想产生影响。
在利己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个人通常会变得自私、自我中心、贪婪和缺乏同情心。
他们更关心自身的利益和需求,相对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这种思想使得个人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变得更加困难,对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缺乏也导致了社会交往的障碍。
其次,利己主义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竞争性、攻击性和自私自利。
他们常常将自己放在首位,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去追逐。
这种行为方式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冲突,对个人的社交和职业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利己主义还会对个人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由于利己主义的影响,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自私和冷漠的态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联系。
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来交往,很少关心和支持他人的需求和困难。
这种人际关系模式会使个人在生活中变得孤立和孤独,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另外,利己主义还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在职场中往往会表现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竞争心态,很难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态度容易导致个人在工作中产生矛盾和摩擦,影响到个人的职业成就和职业发展。
同时,利己主义也会影响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因为缺乏同理心和支持他人的能力,很难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总的来说,利己主义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会使个人变得自私和自我为中心,导致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困难,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意识到利己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并提倡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合作的精神,以构建更加和谐、平等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主义道德原则与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
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代表了生产资料占有者——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作为道德原则,个人主义又有着调和社会矛盾的意义。
个人主义高唱自由、平等、博爱,高度评价人的自由和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不仅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中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也力图将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高唱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最大幸福。
但是,个人主义功利论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永恒的本性,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原则都是以利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所以在理论上无法真正解决由利己到利他的矛盾,在实际生活中则主要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
列宁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这样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利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金钱崇拜。
马克思这样描述拜金主义: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为了攫取金钱,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语);唯利是图的结果,甚至像德行、爱情、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买卖的对象。
对声、色、货、利的极端贪欲,摧毁了一切道德规范。
与此相应,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尼采、叔本华等,鼓吹非道德主义思想,否认道德的意义。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价值规律作为异己的力量操纵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人们日益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更深地陷入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中。
于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科
学技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精神危机日益加深,吸毒、犯罪、精神并性放荡到处蔓延,造成了“人性的堕落”。
《焦虑的时代》提出一种理论,说人类实际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焦虑:在古代是一种对死亡和命运的焦虑;在中世纪,是一种犯罪感的焦虑;而现代社会,则是一种失去意义和价值之后所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存在的意义无法加以回答,人失去了用以指明生活意义的精神核心。
这正说明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人被异己的力量所支配,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只有消除对应的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