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播洒旅途的甘霖《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剖析文词,掌握《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

2、理解徐霞客对待村民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风俗和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可是因为种种外在原因,真正能够洒脱做到的人却为数不多。

李白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被迫离开宫廷;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因安史之乱悲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他们虽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这种行路总让人情生悲愤,心怀悲悯。

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更欣赏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那种不受羁绊,随性洒脱的气概,让我景仰。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麻叶洞天》。

二、课文探究(一)奇文共欣赏——探究第三、四段描写麻叶洞的主体部分在第几段?在第三、四段这两段在运用文辞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齐读课文。

1、这两段在文词上有什么特点?明确:①详写。

详细写了进洞的方法: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

详细写了游洞的行踪所见所感:第一关,第二关,隘关之内。

详细写了出洞的原因: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②数字和方位名词出现频率高而且运用准确。

③写景状物简练形象富于变化。

简练:描摹景色以四言为主。

形象富于变化:写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写洞中之光,若明星钩月;写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写洞内第一奇景,如床如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详细而富有美感呢?明确:第一,它是由《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性质决定的,文字必须要客观准确。

第二,徐霞客不仅是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他笔下的文字不仅忠实地记录着自然风光,还优美地展现着文学魅力;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是烟波浩渺的长江黄河,还是涓涓流淌的山间小溪。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一、作者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麻叶洞天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麻叶洞天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第四段2
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 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 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 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 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
往东下一级阶梯,又碰到湿润的地面,已转入狭 关的里面了。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 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 平坦得就像大路。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 架置在那里,像一张床,边棱整齐。它上面则石 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 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
第三段3
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 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 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 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 容炬。
已经进去,(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 西南的裂缝不很深,那东北的裂缝上面有一个 凹陷的石洞,忽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 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 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夹着一条石缝, 不能容纳火炬。
第二段2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 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 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 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 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 有几十个人,打柴的腰插镰刀,耕田的背着锄 头,做饭的妇女停止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 放牧的儿童,背着担着(东西)的行人,接踵 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 易,找向导难。
第三段1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 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 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 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麻叶洞天》教学课件

《麻叶洞天》教学课件
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 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 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 霞客游记》。
你知道徐霞客吗?谈谈你了解的徐霞客。
考 考 你 的
知 识
你知道《徐霞客游记》?谈谈你了解的情况。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诵,激情饱满。
若读书人 / 若明星钩月:你 / 好像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 乃始以炬前向:
乃,于是,就/才;以,把/拿
后蛇伏以进: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而,表修饰
释 放 你 的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跟小组合作交流,翻译课文并概括每段的意思,每组 一个自然段。
十七日 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 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如 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为将军岭;
中国旅游日是哪一天?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中国旅游日呢?
中国旅游日:
每年5月19日
考 考 你 的
知 识
你知道徐霞客吗?谈谈你了解的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 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 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4年 考 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 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 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 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 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 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环如展翅,东瞰涧 中,而大岭之支,亦东至此尽。回崖之下,亦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 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涧水从它的西部(冲击)奔腾而过,而枣核岭的支脉,(它的)西端到这 里是尽头了。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涧中, 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环转的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 隙,太浅而不能进入。山崖前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 涧中。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3-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本文的文学性与科学性。

3、领悟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4、在阅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文学性。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赏析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吗:我国旅游日是哪一天?为什么设置在这一天?(展示《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相关知识)二、熟悉文本1、展示预习成果:依据文本画出的麻叶洞位置图、麻叶洞游览图。

2、通过画图,你看出本文具有什么特点?三、研读课文1、跟着作者游了麻叶洞,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编者为什么把本文命名为《麻叶洞天》,而非《游麻叶洞》或《探麻叶洞》等?3、翻译并赏析下列句子:初觅炬倩导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爂,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研读“倩”“爂”)4、为何土人畏入而霞客敢入?四、小结徐霞客游麻叶洞得“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罗马假日》里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想说:既要读书,也要旅行。

读书要有所得,旅行也要有所得!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追求,也要放飞自己的梦想!五、布置作业《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请思考它“真、大、奇”体现在什么地方?六、板书设计麻叶洞天徐霞客叙写有序状物有神行文有变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1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比较阅读,体会游记的不同风格,探索风格形成的原因。

3、学习如何写有个人特色的游记,记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导入新课《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中有言:“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提到的这个日子,就是公历1613年5月19日,从2021年开始,这一天已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日”,可见徐霞客和他的这本书在旅游史上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中的一篇文章——《麻叶洞天》。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重点字词: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基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也完成了重点字词自测卷。

要提高我们的文言阅读能力,平时就要注意积累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式。

那么,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解读这篇文章的文本内涵。

(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探求形成原因。

1、《麻叶洞天》是一篇属于什么文体的文章?2、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古代游记?3、下面请同学们看《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来。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二两段中(自余为戮人……穷山之高而止)为记事、第二段下面部分有写景(其高下之势,……四望如一),有抒情(悠悠乎与颢气俱,……与万化冥合。

)探究一:游记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阅读后总结:写景、记事、抒情1、《麻叶洞天》同样作为一篇游记,是否也是这样,同学们是否能找到写景、记事、抒情的部分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并简单地概括。

(思考一分钟)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

(写景)第二段: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

(记事)第三、四段:记述游洞经过,描摹洞内景物。

(写景)第五段:记述出洞的所见所感。

(抒情)2、小结:游记是描写旅行的一种。

我们可以从古代游记的表达方式上中洞见游记的主要内容。

这篇《麻叶洞天》具有古代游记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探究二:《麻叶洞天》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写景、记事、抒情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小组分别讨论写景两组、记事一组、抒情一组。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文化经典《道德经》的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熟悉《道德经》的基本背景、文化地位等内容;2.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和哲学思想;3.能够用《道德经》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重要概念1.仁:人类之本,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关爱;2.道:自然法则,超越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3.德:道德行为的表现,是人类道德规范;4.无为而治:不强求,结合实际,和谐有序。

2.2 精选篇章1.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3.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4.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5.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7.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8.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9.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0.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3 学习方法学习《道德经》不仅要靠读书,更应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

因此,本课程将结合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老师讲授《道德经》背景、哲学思想、教。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节3.1.1 学习目标•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概念;•熟悉《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3.1.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难点: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

3.1.3 教学过程1.阐述《道德经》的起源、文化背景及基本概念;2.分享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3.鼓励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3.1.4 导学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事物或基本道德观念,引入《道德经》的思想。

《麻叶洞天》精品教学设计

《麻叶洞天》精品教学设计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 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 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 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 大文字、奇文字。
——钱谦益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 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 外勘察记录。
——英国 李约瑟
深悟文本,品读人物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 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 大志。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 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 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 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 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 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山、天 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 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游 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 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 滇池、洱海等胜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麻叶洞天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3.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尤其是文言语言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徐霞客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徐霞客的理想追求,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研学活动及学生个人的研学感想(练笔),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组内同学的讨论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以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结束,开放式作答,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教学重难点:1.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理想追求:司马迁、郦道元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苏轼游赤壁,悟出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篇游记《麻叶洞天》,作者徐霞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徐霞客游麻叶洞会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内容,带来什么样的见解和体悟。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麻叶洞天word学案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麻叶洞天word学案

麻叶洞天1.连线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他一生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

1640年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2.整体感知《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1.识字注音夹峙.( ) 屼.突( ) 东瞰.( ) 停爂.( ) 投杼.( ) 转窦.( ) 矫.首( ) 石坳.( ) 攀跻.( ) 历峤.( ) 一衖.( ) 庋.出( ) 所赍.( ) 久伫.( ) 周行.( ) 2.通假字(1)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 ) (2)于是辟成一衖.( ) 3.一词多义(1)谢⎩⎪⎨⎪⎧ 余各谢之( )阿母谢媒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乃令张良留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胜⎩⎪⎨⎪⎧ 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刑人如恐不胜( )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予观夫巴陵胜状( )(3)度⎩⎪⎪⎨⎪⎪⎧ 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崔九堂前几度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4)易⎩⎪⎨⎪⎧ 恍若脱胎易世(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采掇者易辨识耳(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5)解⎩⎪⎪⎨⎪⎪⎧ 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下土崩瓦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胡虏益解( )4.古今异义(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徐霞客的相关信息。

2、掌握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游览路线。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叙述顺序等。

2、难点(1)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作品背景《麻叶洞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徐霞客一生游历众多名山大川,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探险经历中的一处。

他以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为我们展现了麻叶洞天的神奇景观。

四、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僻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初步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洞穴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洞穴探险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麻叶洞天》。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麻叶洞天的?(2)小组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动机和心情。

4、细节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写麻叶洞天的入口的?(2)洞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观的?(3)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路线梳理(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游览路线图,并在班上展示交流。

6、情感体会(1)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从作者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7、写作手法总结(1)讨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方面的写作技巧。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游褒禅山记》作比较阅读,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与《游褒禅山记》作比较阅读,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导学设计一、文化背景激趣导入(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1、《》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最早划分九州,也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的是《》3、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是《》。

4、郦道元的《》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二)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的传统,周游列国,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的《游褒禅山记》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二、检查预习作者及作品介绍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江苏江阴人。

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的《》,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三、体整感知,疏通文意(一)借助文中注解,注意加标号的词,指出其特殊文言文现象,翻译关键词句,疏通文意。

①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为.将军岭。

..如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②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经典研读”《麻叶洞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麻叶洞天》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选编的“相关读物”,文章选自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的名著《徐霞客游记》。

在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地理学)和学习游记写作等方面,本文堪称经典之作。

长丰县第一中学位于农村县城,因优秀学生到省城读高中的较多,故本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是太突出,中等生居多;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

基于这种学情,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作业分层设计,以便兼顾不同学生群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本班学生对徐霞客普遍知之不多,因而在作家及作品介绍环节用时较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徐霞客及其作品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认识作者、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回答问题时,各种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问的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份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找回学习的自信,奋起直追,迎难而上。

《麻叶洞天》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它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写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树立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 . 通过本文和著作《徐霞客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光辉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2.紧扣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这一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了解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结合拓展材料,学习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法。

3. 在文化经典的研读及拓展过程中,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学习徐霞客不迷信,不畏艰险,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徐霞客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科技(地理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5、感受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主题。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复杂的语句和科学术语。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在长期的旅行考察中,深入探究了我国的山川地貌、地质奇观等。

《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游记中的一篇,记录了他对麻叶洞的探索经历。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麻叶()攀跻()隘()穹窿()(2)解释下列词语。

①攀跻:②隘:③穹窿:3、内容梳理(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麻叶洞的?4、写作手法分析(1)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麻叶洞的特点?(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5、主题探究(1)通过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2)作者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6、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其他游记作品。

(2)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探险经历或参观某个奇特景观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麻叶洞天》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掌握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析了写作手法和主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1-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2、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敢于实践探索的精神,体会徐霞客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回忆《游褒禅山记》)同学们,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追忆的方式写下这篇文章,全文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在游记上加上自己的人生体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代游记也是我们了解古人的很重要的文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篇文章,体会他笔下的祖国的河山是什么样风貌。

(板书:麻叶洞天)二:作者介绍你们知道徐霞客吗?谈谈你了解的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4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是崇祯十年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三:学生自读,梳理文本层次(课前已布置预习)第一段: 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

第二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记了一件有趣的事。

第三、四段: 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

第五段: 写出洞后的所见所感。

四:比对评析,探究写法课件展示郦道元的《三峡》,试着比较两篇在写作上不同点。

(讨论引导)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特点。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一、注音屼.突________ ________ 揭.厉________峤.________ 衖.________ 庋.出________二、解释词义应⎩⎪⎨⎪⎧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天下云集响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度⎩⎪⎨⎪⎧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银汉迢迢暗度.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京不度.,非制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望⎩⎪⎨⎪⎧可望.而不可摘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在丁卯三月之望.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胜⎩⎪⎨⎪⎧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终不能加胜.于赵 乃⎩⎪⎨⎪⎧问余乃.儒者,非羽士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 乃.始以炬前向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涧西有石崖南.向 ________ 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________ 樵者腰.镰 ________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 ________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________妇之炊者停 ________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________答案:一、wù cuàn qì qiáo xiànɡ ɡuǐ二、应:动词,应答 动词,应答 介词,应和 副词,理应 动词,回答度:动词,度过 动词,通“渡” 动词,谱写 名词,规制 名词,气度,风度 望:动词,看 动词,期望 动词,希望 动词,观察 动词,盼望 名词,每月的十五日 名词,声望胜:名词,胜景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受名词,胜利乃: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才三、名词作状语,面向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中插着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四、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 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D.后蛇伏以.进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

《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2、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提高班学生不要求掌握)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文章。

3、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麻叶洞天的景象和特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的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和地理特征。

(2)体会作者的探险精神和科学态度。

2、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对作者描写手法的分析和学习。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 21 个省、市、自治区。

在旅行中,他对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麻叶洞天》便是他在湖南茶陵考察时的一篇游记。

四、字词积累1、生字(1)“蹙”(cù):皱,收缩。

(2)“窍”(qiào):窟窿,孔洞。

(3)“攀跻”(pān jī):攀登。

2、生词(1)“诡谲”(guǐ jué):奇异多变。

(2)“穹窿”(qióng lóng):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五、文章解读1、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作者交代了前往麻叶洞天的缘由和行程。

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描述了麻叶洞天的内部景象和探险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总结了此次探险的收获和感受。

2、内容分析(1)开头部分,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村民的指引下,对麻叶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2)主体部分,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麻叶洞中的奇特景观,如“洞门甚隘,仅容一人,侧身而入”“石乳下垂,如龙似蛇”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探险过程中,作者遭遇了种种困难,如道路狭窄、崎岖难行等,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不断前进。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如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唐宋时期王维、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文研读一、文化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洒旅途的甘霖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剖析文词,掌握《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

2、理解徐霞客对待村民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风俗和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可是因为种种外在原因,真正能够洒脱做到的人却为数不多。

李白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被迫离开宫廷;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因安史之乱悲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他们虽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这种行路总让人情生悲愤,心怀悲悯。

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更欣赏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那种不受羁绊,随性洒脱的气概,让我景仰。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麻叶洞天》。

二、课文探究
(一)奇文共欣赏——探究第三、四段
描写麻叶洞的主体部分在第几段?
在第三、四段
这两段在运用文辞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齐读课文。

1、这两段在文词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详写。

详细写了进洞的方法: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

详细写了游洞的行踪所见所感:第一关,第二关,隘关之内。

详细写了出洞的原因: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
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②数字和方位名词出现频率高而且运用准确。

③写景状物简练形象富于变化。

简练:描摹景色以四言为主。

形象富于变化:写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写洞中之光,若明星钩月;写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写洞内第一奇景,如床如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详细而富有美感呢?
明确:第一,它是由《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性质决定的,文字必须要客观准确。

第二,徐霞客不仅是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他笔下的文字不仅忠实地记录着自然风光,还优美地展现着文学魅力;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是烟波浩渺的长江黄河,还是涓涓流淌的山间小溪。

徐霞客以地理学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文人细腻优美的文笔,忠实地纪录所关怀感叹。

或许作者无力让时间的洪流停止不动,保留明代一切原貌,但是作者却以自己的方式使部分历史面貌得以流传,给后人留下了第一手宝贵的科学材料。

他既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又是一个记录美分享美的文学家。

总结:清代杨名时为《徐霞客游记》作序云:“其所自记游记,计日按程,凿凿有嵇,文词繁委,要为道所亲历,不失质实详密之体;而形容物态,摹绘情景,时复雅丽自赏,足移人情。

”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

(板书)
(二)疑义相与析——师生共同研读第一、二、五段
第一段
1、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最想先知道什么?
明确:旅游景点所在的地理方位。

2、齐读第一段,给麻叶洞卫星定位。

明确:群山环抱,溪水尽处,乱石之间。

3、作者写麻叶洞口“大仅如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洞很小,暗示洞神秘危险,为后文村民不敢进洞埋下了伏笔。

4、这种偏僻的地方一般生活着怎样的人群?文章在哪几段有印证?
齐读第二段和第五段
1、村民在作者进洞之前和出洞之后有何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此地具有怎样的民风?
明确:教化未开——围观的人更多了,评价变了(认为“我”有法术),行为变化了(先是俱以炬应,却无敢引导,后是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认为洞中有精怪没有变化。

民风淳朴——两次都主动和作者谈话,欲去不能。

2、作者在进洞之前和出洞之后如何面对村民反响的?
明确:进洞之前——请向导无果,以重资觅一人,后来此人发现作者乃一介书生后就退出了,作者把自己的行装寄存在村民家里,自己和家仆一起进洞。

出洞之后——余各“谢”之。

3、解读“谢”的深刻含义
①“谢”怎么翻译?为什么要谢,村民不是不帮忙么?
明确:对热心村民表示感谢。

②为什么两次反应不一样?
明确:第一次徐霞客带着热情而来,面对无人敢于引导,有些心凉,但作者的探险并没有因为村民的畏惧而放弃。

第二次村民说“欲去不能”,作者为村民的热情而再次感动。

徐霞客对科学是执著的,难道村民对徐霞客的关心不是执著吗?只是执著的表现不同罢了。

③在生活中你遇没遇见过很无知的人,你是怎样面对的?
明确:答案略。

④徐霞客答谢时说了什么?在作者的答谢中为什么反复强调“吾”?
明确:“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体现了徐霞客的人本思想。

徐霞客到边地的探险活动,给尚未开化地区与文明社会的交流创造了契机,他以实际行动现身说法,作了一次破除迷信的演示。

也许那些土人一时还不能理解他的作为,但终究有一天会理解的。

4、既然如此关心百姓,那么徐霞客为什么不把后面的实情直接告诉当地百姓呢?告诉了不是更容易消除迷信吗?
明确:体现了徐霞客尊重当地百姓风俗的精神品质,还有作者深
知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改变风俗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三、学生谈收获:总结出《徐霞客游记》真奇大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2011年,国家旅游局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知道5月19日有什么纪念意义么?它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

从《徐霞客游记》中,地理学家看到地理知识,文学家看到文艺美感,探险家看到探险精神,这就是《徐霞客游记》给我们的多元解读。

我们记住徐霞客除了他的伟大作品外,还有他那走出书斋,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以身教化的对科学对艺术对自我孜孜追求的伟大的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还有徐霞客精神给我们树立了三座不朽的丰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万言书,徐霞客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一次完美的人生旅途。

板书如下:
景奇奇
质实真人生旅途
情长大
文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