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醛》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 醛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 醛

第二节 醛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掌握乙醛的组成、结构及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醛、酮在结构上的区别及醛基的检验。

3.了解丙酮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质。

4.了解甲醛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通过宏观实验认识乙醛的性质,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从微观角度认识乙醛性质的本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从乙醛性质出发,依据探究目的,改进实验装置,优化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对乙醛的性质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通过乙醛的特征性质,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推其他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建立分析同类有机物性质的思维模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醛类1.醛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2.醛的分类3.常见的醛类别 甲醛(蚁醛) 乙醛 分子式 CH 2O C 2H 4O 结构简式 HCHO CH 3CHO 物 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无色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状态气体液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能跟水、 乙醇等互溶【微思考】最简单的醛的结构简式是什么?醛是饱和的有机物吗?为何某些醛被称为饱和一元醛?提示:最简单的醛是甲醛,结构简式为HCHO 。

醛中的醛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说醛是饱和的有机物。

所谓的饱和一元醛实际指的是醛的烃基是饱和的。

【教材二次开发】教材资料卡片“桂皮和杏仁中含有的醛”介绍了桂皮含肉桂醛 (),肉桂醛含有哪些官能团?其核磁共振氢谱含有几组峰?峰面积之比是多少?提示:碳碳双键、醛基 6 1∶1∶1∶1∶2∶2 二、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①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①银氨溶液配制。

a.溶液配制步骤。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边滴加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发生的化学反应。

AgNO3+NH3·H2O===AgOH↓(白色)+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②银镜反应。

醛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醛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醛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醛的基本概念醛是一类含有醛基(-CHO)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CHO,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

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醛的命名和结构1. 命名法:(1)简称法:以醛基为主链的基本名是乙醛;(2)IUPAC命名法:以乙醛为例,正式名称是乙醛。

2. 结构特点:醛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酸酐基,也就是C=O键和-H(或者其他基团)连接的碳原子。

三、醛的性质1. 物理性质:(1)醛一般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醛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3)醛易挥发,可以自由沸腾。

2. 化学性质:(1)醛对氧气敏感,易发生氧化反应;(2)醛具有亲电性,易发生加成反应;(3)醛可以氧化成羧酸。

四、醛的制备方法1. 氧化法:将烃类氧化得到醛;2. 加氢法:用氢气和催化剂将酮还原成醛;3. 氢化法:用无色气体将酰氯转化为醛。

五、醛的用途1. 化工上:醛是制备酸醛树脂、醇醛树脂和脲醛树脂的原料;2. 生物上:醛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3. 医药上:醛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六、醛的应用1. 甲醛:用于制备甲醛树脂,主要用于家具、装饰材料和纺织品防霉防蛀;2. 乙醛:用于制备乙醛树脂,主要用于生产装饰涂料和包装涂料;3. 丙醛:用于制备丙醛树脂,主要用于粘合剂和密封材料。

七、醛的安全性1. 甲醛:甲醛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癌症;2. 乙醛:乙醛是一种易燃和易爆的化合物,需要谨慎处理;3. 丙醛:丙醛会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作用,需要避免接触。

八、醛的发展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醛类化合物的绿色和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同时,醛的应用领域也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化,为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总结:醛作为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醛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谨慎使用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醛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醛的结构和命名1. 结构醛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羰基(C=O)和一个醛基(-CHO),通式为RCHO,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醛分子中羰基的电负性较高,因此醛具有一定的亲电性。

醛分子中的碳原子是与两个不同的官能团(羟基和氢原子)连接在一起,因此醛是一种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 命名对于含有一个羰基的醛类化合物,其命名通常遵循以下规则:(1)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羰基所在的碳原子编号为一号碳。

(2)通过在碳链名称前加上醛词尾“-al”来表示醛类化合物。

(3)当醛基连接在碳链的末端时,通常使用“-aldehyde”来表示。

例如,乙醛的分子结构如下:CH3-CHO乙醛的IUPAC名称为乙醛(或称为乙醛醛),又称为丙酮,为最简单的醛类化合物。

二、醛的物理性质1. 沸点和熔点醛的沸点和熔点通常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更大的分子量导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强,从而需要更高的温度来打破这些相互作用力。

例如,甲醛(分子式为HCHO)在室温下为气态,而丁醛(分子式为C4H9CHO)在室温下为液态。

2. 溶解性醛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这是由于醛分子中的羰基具有一定的极性,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因此,低分子量的醛类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醛)可在水中溶解。

3. 气味一些醛类化合物具有辛辣的气味,如甲醛的气味强烈,人体对其敏感,甚至会引起眼睛和鼻腔的刺激。

三、醛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性醛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为容易被氧化和还原。

在氧化反应中,醛首先被氧化为羧酸,然后再继续氧化为二元醇。

而在还原反应中,醛可以还原为醇。

2. 亲核加成反应由于醛分子中羰基的电负性,其具有一定的亲电性,能够与亲核试剂(如水、胺等)进行加成反应,生成含有羟基或胺基的产物。

3. 缩合反应醛能够与活性亚化合物(如伯胺、醛缩合酶等)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醛缩合产物,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

4. 氧化反应醛在氧化反应中通常被氧化为羧酸,这一反应通常需要辅助剂(如铬酸、过氧化氢等)的存在。

高二醛知识点

高二醛知识点

高二醛知识点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官能团,具有碳氧双键的结构特点。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醛及其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高二醛知识点展开阐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醛的性质、合成方法等重要内容。

一、醛的命名和结构醛分子结构中,碳氧双键连接着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碳原子上还有一个氢原子。

根据碳原子的位置,醛可以分为一元醛和二元醛。

1. 一元醛:一元醛的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氢原子以及一个烷基基团,其通用式为RCHO,其中R代表烷基基团。

2. 二元醛:二元醛分子中,碳原子连接着两个烷基基团,通用式为RCHOHR。

根据醛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可命名为甲醛、乙醛等。

二、醛的性质1. 反应性活泼:醛由于具有C=O键,该键极易发生加成反应,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如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与氨发生缩酮反应等。

2. 氧化性:醛能够继续氧化为相应的羧酸,如乙醛氧化生成乙酸。

3. 能发生聚合反应:醛能够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醛,如甲醛能够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蓝精灵。

三、醛的合成方法1. 从卤代烃和氰化物合成:卤代烃经由氰化钠反应生成氰化物,再经水解反应生成醛。

2. 从酸酐或酯脱水合成:酸酐或酯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醛。

3. 醇的氧化:醛可以通过醇的氧化得到,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过氧化氢等。

四、醛的应用1. 工业领域:醛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树脂、塑料、涂料等行业。

2. 生活用品:甘油醛、水果醛等醛类物质常用于香料的合成,赋予食品、香水、花露水等产品特定的香气。

3. 医药领域:一些有机合成药物中也含有醛基团,如布洛芬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高二化学学习中的醛相关知识。

我们了解到醛具有活泼的反应性和氧化性,能够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应用广泛于工业、生活和医药等领域。

对于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学和醛的性质更加有益。

高二化学醛人教实验版知识点分析

高二化学醛人教实验版知识点分析

高二化学醛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醛1. 醛基和醛2. 乙醛3. 甲醛二. 重点、难点:1. 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 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3. 甲醛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过程[复习](1)写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能够氧化成醛的戊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醇氧化成醛,醇分子的结构中必须含有“-CH2OH”的结构,能够氧化成醛的醇可看成“-CH2OH”取代了烃中的氢原子,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把醇写成:R-CH2OH。

再判断烃基-R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C5H12O→C4H9CH2OH,-C4H9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则能够氧化成醛的戊醇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

(一)醛基和醛1、醛基:结构式:H O ||C --电子式:H :..O ::C .2结构简式:CHO -注意:醛基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COH 。

2、醛的定义:从结构上看,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醛。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 2n+1CHO 或C n H 2n O4、醛的命名:选择包括醛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从靠近醛基的一端开始,因醛基总是出现在分子首端,故命名时不用标出醛基的位次。

(二)乙醛1、乙醛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类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因此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因此峰面积较大或峰高较高的是甲基氢原子,反之,是醛基上的氢原子。

2、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同分异构体:[练习]写出C 2H 4O 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4、乙醛的化学性质:(1)乙醛的加成反应:①C=O双键的加成不如C=C容易,通常情况下C=O双键与溴水、水、HX等很难加成。

②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中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被H2还原为醇。

关于醛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醛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醛的知识点总结1. 醛的结构醛的结构可以由通式RCHO表示,其中R代表碳链或环的基团。

醛中的碳原子上有一个醛基(-CHO),它由一个电子丰富的碳原子和氧原子连接的一个双键组成。

醛基中的氧原子通常以两对孤对电子和一个共价键连接到碳原子上。

这种结构使得醛具有强烈的极性和活性。

2. 醛的命名醛的命名通常采用IUPAC命名法,根据碳链或环基团的个数和位置来命名。

例如,甲醛是最简单的醛,由甲基基团组成,而乙醛则由乙基基团组成。

在醛的命名中,醛基的位置和其他基团的位置都需要标注清楚,以确保准确的命名。

3. 醛的性质醛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物理性质:醛通常为无色液体或气体,具有辛辣的刺激性气味。

许多醛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挥发性,使得它们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被用作挥发性溶剂或媒介。

(2)化学性质:醛具有强烈的极性,易于氧化和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

醛与还原剂发生醛基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对应的醇。

4. 醛的合成醛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可以通过氧化剂氧化醛基得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醇的氧化反应,其反应物可以是铬酸、钌酸、氯胺银等。

此外,醛还可以通过卤代烃的氧化反应、碱金属烷的氧化反应等方法合成。

5. 醛的用途醛在工业和实验室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有机合成反应中间体。

(1)醛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中间体,在合成醇、酮、酸等化合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缩合反应、还原反应等多种途径进行转化。

(2)醛作为溶剂和反应物,在染料、药物、香料、树脂等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农药中的多种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醛元素,广泛应用于农田杀虫、除草等方面。

6. 醛的安全性醛由于具有辛辣的刺激性气味,常常会引起眼、鼻、喉等黏膜的刺激,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于醛环境下,还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因此,在使用醛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等。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节《醛》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节《醛》
氢氧化铜溶液一定要新制, 且碱一定要过量。 • 应用: (1)检验醛基的存在 (2)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乙醛能否被强氧化剂氧化呢??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 》(共24 张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 》(共24 张PPT)
d. 被酸性KMnO4溶液、酸性K2Cr2O7溶液 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 》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共24张PPT)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 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CH3CHO+2Ag(NH3)2OH
还原剂
氧化剂
水浴
CH3COONH4+2Ag↓+ 3NH3 + H2O
常用的氧化剂: 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O2、 酸性KMnO4溶液、酸性K2Cr2O7溶液、 溴水等。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 》(共24 张PPT)
2、甲醛(蚁醛)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共24张PPT)
结构式:
H
O CH
甲醛中有2个活泼氢可被氧化。 分子式:CH2O 结构简式:HCHO 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苯甲醛
CHO
O
H C H 甲醛
O
CH3CH2 C H 丙醛
O
CH3 C H 乙醛
4、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O
R C H 或 CnH2nO
二、醛的性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共24张PPT)
1、乙醛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醛基—CHO
HO 结构式: H C C H
脂肪醛 芳香醛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醛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醛知识点

第二节醛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一、醛1、含义:由醛基(—CHO)与烃基组成的化合物2、醛的分类1)按醛基数目:区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2)按烃基饱和度:区分为饱和醛、不饱和醛2)按烃基是否含有苯环:区分为脂肪醛、芳香醛3、通式1)一元醛:R—CHO2)一元饱和醛:CnH2n+1—CHO或CnH2nO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4、醛的状态除甲醛为气体,其他醛常温下都呈液态或固态,醛类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习题一】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B.醛的官能团是-COHC.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D.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分析】A.根据醛的官能团及结构进行判断;B.根据醛基的结构简式进行分析;C.根据饱和一元醛是指含有一个醛基,烃基为不存在不饱和键进行分析;D.乙醛、丙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醛与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解答】解:A.甲醛分子中不含烃基,甲醛是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故A错误;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故B错误;C.饱和一元醛是指含有一个醛基,烃基为不存在不饱和键,饱和一元醛通式为:CnH2nO,故C正确;D.乙醛、丙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醛与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只有HCHO没有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C。

【习题二】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物质是()A.B.C.CH2═CH-CHOD.CH3-CH2-CHO【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CHO的化合物属于醛类,选项中ACD 都含有醛基,属于醛类,而选项B中官能团为酯基,属于酯类,不属于醛类.【解答】解:A.为苯甲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A错误;B.为甲酸甲酯,官能团为酯基,不属于醛类,故B错误;C.CH2═CH-CHO为丙烯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C错误;D.该有机物为丙醛,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D错误;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醛答案:(1)烃基与醛基 (2)醛基 (3)C n H 2n O (4)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5)脂肪醛、芳香醛 (6)无 (7)刺激性气味 (8)小 (9)水、乙醇 (10)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11)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12)2CH 3CHO +O 2――→催化剂加热2CH 3COOH (13)1.醛的结构和分类(1)醛的结构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简写为R —CHO 。

醛类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可写成或—CHO ,但是不可写成—COH ,且醛基一定位于主链的末端,如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 2n O 。

破疑点 醛和酮的结构比较:①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和醛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醛一定含有醛基;但是含有醛基的物质未必都是醛,如将要学到的甲酸、甲酸甲酯、葡萄糖等都含有醛基,但它们都不是醛。

②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R 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饱和一元酮的通式是C n H 2n O 。

最简单的酮是丙酮。

①根据醛分子中醛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等; ②根据醛分子中烃基类别可以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③根据醛分子中的烃基是否饱和可分为饱和醛和不饱和醛。

或HCHO 或解析:醛的结构为R —CHO ,其中R 为H 或烃基,A 项物质不含—CHO ,B 、C 、D 项中含—CHO ,但B 项物质—CHO 连接的不是H 或烃基,B 为甲酸乙酯,不属于醛类,所以B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乙醛或CH 3CHO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两个位置有吸收峰,说明分子中有两种氢原子;由两个峰的高度比约为1∶3可知:两种H 原子的个数比为1∶3,分别对应甲基和醛基的氢原子,其中峰值面积大的是甲基的氢原子,峰值面积小的是醛基的氢原子。

(2)乙醛的化学性质从结构上看,乙醛可以看成甲基跟醛基(─CHO)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所以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

①乙醛的氧化反应 a .乙醛的银镜反应 滴加氨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加入乙醛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乙醛具有还原性;+1价的银被还原成金属银,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银氨溶液配制过程的反应方程式:试管内生成红色沉淀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被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本身被还原为红色的Cu 2O2Cu(OH)2+NaOH ――→△CH 3COONa +Cu 2O↓+①必须使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

悬浊液时,NaOH 溶液必须过量;因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③该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

此反应也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燃烧:2CH 3CHO +5O 2――→点燃4CO 2+4H 2O 催化氧化: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 醛类物质结构中的醛基含有碳氧双键(C===O),可以与H 2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CH 3CHO +H 2――→催化剂△CH 3CH 2OH 析规律 醛与酮的还原反应:①乙醛的催化加氢反应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②醛基(—CH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③酮的分子结构中的羰基也可以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如丙酮与H 2的加成反应为:但是酮不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氧化。

因此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来区分鉴别醛和酮。

【例2】 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 5H 10O ,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

若将它与H 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 )A .(CH 3)3CCH 2OHB .(CH 3CH 2)2CHOHC .CH 3(CH 2)3CH 2OHD .CH 3CH 2C(CH 3)2OH解析:答案:AC3.醛类物质的银镜反应规律(1)一元醛(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醛基)一般发生银镜反应时,生成银的物质的量为醛的物质的量的2倍。

(2)甲醛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甲醛虽然也是一元醛,但是甲醛的结构式为,相当于含有2个醛基,故发生氧化反应时:(醛氧化为酸实质上是醛基上的C —H 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使醛基变为羧基) 即甲醛被氧化生成碳酸。

①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HCHO +4Ag(NH 3)2OH ――→△(NH 4)2CO 3+4Ag↓+6NH 3+2H 2O ②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HCHO +4Cu(OH)2――→△CO 2↑+2Cu 2O↓+5H 2O解答醛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的银或Cu 2O 的数量关系问题时,应明确:1 mol ~2 mol Ag ,1 mol ~1 mol Cu 2O ,1 mol 二元醛~4 mol Ag,1 mol 二元醛~4 mol Cu(OH)2~2 mol Cu 2O ,但是若一元醛为甲醛(相当于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当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足量时,存在如下数量关系:1 mol HCHO ~4 mol Ag,1 mol HCHO ~4 mol Cu(OH)2~2 mol Cu 2O 。

【例3—1】 一定量的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析出银10.8 g 。

等量的此醛完全燃烧时产生2.7 g 水。

该醛可能是( )A .乙醛B .丙醛C .丁醛D .丁烯醛解析:设该饱和一元醛分子式为C n H 2n O ,则它发生银镜反应生成的银和燃烧生成的水,有如下关系:2Ag ~ 一元醛C n H 2n O ~ n H 2O2×10810.8 g 18n 2.7 g n =2×108×2.7 g 10.8 g×18=3所以该饱和一元醛为丙醛。

虽然丁烯醛(C 4H 6O)也有上述数量关系,即丁烯醛(C 4H 6O)发生银镜反应生成10.8 g Ag 时,完全燃烧也可以生成2.7 g 水,但它属于不饱和醛。

答案:B【例3—2】 在一定质量的烧瓶中盛有10 g 质量分数为11.6%的某醛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充分混合,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倒去烧瓶内的液体,仔细洗净,烘干后,烧瓶质量增加4.32 g 。

通过计算写出这种醛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解析:醛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烧瓶质量增加的4.32 g 为析出的Ag 的质量。

醛的质量为10 g×11.6%=1.16 g 。

设该醛为一元醛,溶液中醛的物质的量为x 。

由关系式—CHO ~ 2Ag 1 mol 216 g x 4.32 g 1 mol x =216 g4.32 g,x =0.02 mol 则M (醛)=1.16 g 0.02 mol=58 g·mol -1则烃基的相对分子质量=58-29=29,烃基为—CH 2CH 3,醛则为CH 3CH 2CHO 。

若该醛为二元醛或甲醛,设醛的物质的量为y , 由关系式:二元醛(或甲醛) ~ 4Ag 1 mol 4×108 g y 4.32 g y =0.01 mol则M (醛)=1.16 g 0.01 mol=116 g·mol -1,不可能为甲醛。

若为二元醛,则烃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814=4余2,也不可能。

因而此醛只能为饱和一元醛,分子式为C 3H 6O ,结构简式为CH 3CH 2CHO 。

答案:CH 3CH 2CHO 丙醛 4.醛的性质及醛基的检验 因为在常见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卤代烃(烯烃)醇醛→羧酸”中,醛是重要的中介,所以醛类物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1)醛的性质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的反应 氧化反应:①醛基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为羧基; ②醛基被氧气等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羧基; ③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还原反应(加成):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是醛的还原反应,醛基加氢后生成醇。

(2)醛基的检验方法 ①利用银镜反应②使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例4】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B.茉莉醛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得到的产物分子式为C14H28OD.遇浓溴水会产生白色沉淀(2)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检验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操作中,先检验哪一个官能团?答:_______________。

解析:(1)茉莉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C===C、,二者均与溴水发生反应,使溴水褪色,A、B、C项正确;(2)醛基一般用银氨溶液进行检验,碳碳双键一般是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检验。

但由于醛基也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故在检验茉莉醛中的碳碳双键时,首先应该把醛基氧化为羧基(即除去醛基的干扰),然后再检验。

答案:(1)D (2)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可证明有醛基存在(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有醛基存在) 在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氧化—CHO后,调节溶液pH至酸性再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若褪色说明存在碳碳双键(3)醛基5.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有机物(1)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有机物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①溴水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CH2===CH2+Br2―→CH2Br—CH2BrCH≡CH+2Br2―→CHBr2—CHBr2②溴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三溴苯酚)。

③溴水与醛类等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

(2)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①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被氧化,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②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乙苯)、苯酚等被氧化,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③醛类等有还原性的有机物被氧化,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部分醇也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例如乙醇。

(3)“既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又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包括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CHO)的有机物等。

(4)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化碳、己烷、氯仿、汽油等有机物与溴水混合时,能通过萃取使溴水中的溴进入有机溶剂层而使水层褪色,但这种褪色属于物理变化。

【例5—1】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下列试剂组的是( )A.新制Cu(OH)2悬浊液与溴水B.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C.银氨溶液及酸性KMnO4溶液D.新制Cu(OH)2悬浊液与银氨溶液答案:A【例5—2】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B.CH2===CH—CH2—OHC.D.CH3CH2OH可被KMnO4氧化而使KMnO4溶液褪色,但不与溴水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