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0f578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c.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
1.3 编制原则(1)预防为主、安全第一;(2)以人为本、关爱生命;(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科学规范、持续改进。
二、编制内容2.1 事故风险分析(1)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风险;(2)确定事故风险等级,划分事故风险类别;(3)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2)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3)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3 应急预案体系(1)制定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措施;(2)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事故类型和风险,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3)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事故现场,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
2.4 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报告:明确事故报告的范围、内容、时限和程序;(2)应急启动:根据事故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3)应急响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应急结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2.5 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明确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和调配程序;(2)人员保障:明确应急人员的组成、职责和培训要求;(3)技术保障:明确应急技术装备的种类、性能和操作要求;(4)通信保障:明确应急通信设备、线路和通信方式。
三、应急预案的评审与修订3.1 评审(1)组织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2)评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完整性、实用性、科学性等;(3)评审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https://img.taocdn.com/s3/m/c7a7133f647d27284b735146.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https://img.taocdn.com/s3/m/7a00d416192e45361066f559.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4bbb35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2.png)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为了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理而制定的指南。
以下是该预案的编制要点。
一、编制目的:明确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编制依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三、编制原则:预案的编制应符合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灵活性的原则,注重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和人性化的关怀。
四、编制内容:预案的内容应包括预案的编制机构和总则、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队伍的组建与管理、预警与监测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应急物资和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信息报告与发布、事故调查与处理、事后评估与总结等。
五、编制步骤:预案的编制应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进行,主要包括调研分析、编写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审批发布等步骤。
六、编制要求:预案的编制要求包括编写简明扼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真实准确,语言规范简练,一目了然。
对重点部位、关键岗位和危险环节等应进行重点描述。
同时要考虑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必须可以在发生事故时快速实施。
七、实施与演练:预案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修正,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八、推广和宣传:预案的编制应积极推广和宣传,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制定并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可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的安全稳定性。
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指导,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38a49e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0.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一、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科学应对,果断处置。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3.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4.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三、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火灾、爆炸等)、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应当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演练及应急处置等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小组应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五、事故风险描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风险描述,包括事故类型、发生可能性、影响范围及后果等。
同时,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六、预警及信息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发现事故苗头或潜在隐患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同时,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流程、责任人和报告时限等要求,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上报相关信息。
七、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2edcd8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2.png)
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要求。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为原则,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要求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农业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等。
三、组织领导1. 成立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和实施工作。
2. 确定应急预案编制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审核和发布应急预案。
3.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任务。
四、应急预案编制1. 收集和整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历史事故案例等信息。
2. 分析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和潜在威胁,确定重点防范领域。
3.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总体框架,包括组织体系、应急响应、信息报告、物资保障、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
4. 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5. 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处置程序和措施。
6. 编制应急物资清单,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7. 编制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应急预案实施1.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应急预案纳入日常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4. 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整改。
5. 建立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相关信息。
六、应急演练1.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信息报告、物资保障、人员疏散等环节。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07ed23a240c844768eaee00.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附件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核电厂、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3.2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3.4应急预案评审emergency response plan review对新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内容的适用性所开展的分析评估及审定过程。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 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8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有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如生产、技术、GB/T29639—2020设备、安全、行政、人事、财务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4.3 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下列相关资料∶a)适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b)企业周边地质、地形、环境情况及气象、水文、交通资料;c)企业现场功能区划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及安全距离资料;d)企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条件、设备装置及风险评估资料;e)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f)属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0e94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c.png)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1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0xx),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哪儿危险,有多危险)、应急能力评估(自己能救自己吗?需要别人救你吗?)、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能否进行实操、能否指导救援)6个步骤。
1、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企业的.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3、风险评估(1)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2)分析可能发生事故及后果,并分析可能产生的次生和衍生事故。
(3)评估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应急能力评估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5、编制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6、应急预案评审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单位应该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
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GBT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指南
![应急预案编制:GBT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d0e9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f.png)
应急预案编制:GBT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GBT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指南的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该指南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了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指导,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响应、事故调查与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重要性生产安全事故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通过编制符合GBT29639(2022)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根据GBT29639(2022)的要求,以下是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1. 事故预防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等,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应急响应组织: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责任、职责和权限,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处置。
3. 应急资源准备: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以支持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4. 应急演练与培训: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技能,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5. 事故调查与分析: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调查与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结GBT29639(202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指南的应急预案编制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单位可以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023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023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b9916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全面、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类型、处置措施、应急资源、通讯联络、故发生后,首先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人员安全和基本生产设施的保护。
2. 总结经验教训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关注人员行为、管理制度、技术措施等方面,找出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是避免重复发生类似的事故,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总结结果应该明确具体,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改进方案。
PART 05
总结事故应急预案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提出优化安全管理的建议,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确保事故再次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PART 04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ss for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s
遵循科学、有效的编制原则
1.定期评估: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有效性。
2.修订更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以及事故案例和技术进步的新情况,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保持其适用性和时效性。
注重评估、修订的编制原则
应急预案要求
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编制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协同作战,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并解决问题。
其重要性在于: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制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c0a982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4.png)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3. 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三、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3. 科学合理、便于操作4. 逐级负责、层层落实四、编制内容1. 事故风险辨识与评估(1)全面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火灾、爆炸、中毒、泄漏、触电、机械伤害等。
(2)评估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应急组织体系(1)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
(2)设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3)设立应急分队,负责现场救援、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3. 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4. 应急救援措施(1)现场救援:包括灭火、堵漏、排险、救援等。
(2)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迅速、有序疏散。
(3)医疗救护:设立医疗救护站,为伤员提供紧急救治。
(4)物资保障:确保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和设施。
5.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3)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管理1.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 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
六、附则1. 本导则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2. 本导则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3)](https://img.taocdn.com/s3/m/e3f6ac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8.png)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3)1500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3)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具体情况编制的指南性文件。
下面是对该编制导则的一些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总计约1500字。
一、引言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
要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编制导则的适用范围本编制导则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商业企事业单位等所有单位。
对于特殊行业、重点工程和危险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按照特别行业和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制。
三、编制原则(一)法律法规遵循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编制的应急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该单位的应急预案。
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员数量和特殊需求等因素,制定详实可行的预案。
(三)预防为主原则:重点强调事前预防措施的编制和执行,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综合性原则:预案的编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人员安全、财产保障、环境防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多方面的应对能力。
四、应急预案的组成(一)组织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和管理机构,确定主管责任人和协助人员,做好应急预案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的风险点和潜在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组织专业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和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
(四)应急组织和标志:明确应急组织的设置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标志,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顺畅进行。
2024年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024年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356c9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a.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一、概述二、编制原则1.合法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
2.实用性: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危险源状况和应急资源,明确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确保应急预案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价值。
3.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备明确的职责分工、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便于从业人员和相关应急人员理解和掌握。
4.动态管理:应急预案应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开展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识别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为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调查本单位及周边可用于应急响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资源保障。
4.编制应急预案:根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5.审核与发布: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6.培训与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应急预案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容要求1.应急预案封面:应包含应急预案名称、单位名称、编制日期等信息。
2.应急预案批准页:应包含应急预案批准人、批准日期等信息。
3.目录:应列出应急预案各章节及附录的和页码。
4.应急预案摘要:应简要概述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主要危险源与风险、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响应程序等内容。
应急预案编写规范
![应急预案编写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7f231b9d4d8d15abf234e2f.png)
应急预案编写规范一、版面格式纸质预案使用A4纸活页左侧装订,封面、封底用绿色硬质纸。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在封面左上角,3号黑体字,)、版本号(在封面左上角,3号黑体字,与编号左对齐,统一为2013-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小初黑体加黑,居中,使用全称)、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小初黑体加黑,居中,与上面空两行)、编制单位名称(2号黑体居中)、颁布日期(2号黑体居中,统一为二〇一三年七月,并加盖单位公章。
目录在前(4号宋体,单倍行距),单独编页;批准页放在目录后面,与正文统一编页。
正文字体采用GB_2312仿宋4号字,行间距26。
应急预案要有页眉,采用5号宋体居中,页眉内容为“单位名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页眉距边界1.5厘米;页脚采用5号宋体阿拉伯数字居中,页脚距边界 1.75厘米。
正文页面设置装订边距 3.5厘米,不装订边距2厘米,上下边距2.54厘米。
发布令《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并结合本矿生产实际情况,在客观分析矿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前提下进行了风险评估,目的是增强应对和防范矿生产事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矿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基础上而编制。
编制的《XXXXXX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经有关部门严格评审,并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备案。
为确保事故发生后矿应急救援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物资准备充分,现予以签署发布。
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贯彻学习并遵照执行。
矿长: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总则1.1 编制目的突出两个目的在事故初期,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量减轻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
1.2 编制依据直接列出编制依据,每个依据单列一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监总局《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西省煤矿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晋中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晋中市煤矿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灵石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煤矿所管辖范围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0416bd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e.png)
按照演练计划,组织实施演练,并做好 记录和影像资料留存。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前培训,熟悉演 练流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 结,提出改进措施。
演练效果评估及改进措施
制定演练效果评估标准和方 法,对演练效果进行全面评
估。
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风险标识
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风险标识牌,标明风险等级、风险类型、应对措施 等信息,以便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03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与职责 明确
应急组织体系架构设计
应急指挥部
负责全面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各方资 源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及时 报告现场情况。
应急预案的作用在于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 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法律法规对应急预案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定 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 组织演练。
资源调查内容与途径
资源调查内容
包括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应急设施、应急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情况。
调查途径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源调查。
风险等级划分与标识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用 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目录
•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与资源调查 •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与职责明确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ea8a94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8.png)
06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培训 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计划
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对象、时间、地点等要素。
培训内容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应急预案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应急处置流程、应 急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知识。
演练形式与方法
演练形式
采取多种形式的演练,如桌面演 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等,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演练形式 。
03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内容
综合应急预案内容
组织机构与职责
风险评估
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架构、相关部门职责和 人员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 应。
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和 评价等。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应急响应程序
列出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资源、装备和设 施,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并确 保其可用性和可靠性。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 接警、处置、救援、中止等环节,确保快 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概述
简述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针对特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应急处置流程
详细描述应急处置流程,包括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等环节。
保障措施与协调联动
明确保障措施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
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概述
简述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目的、依据和适用 范围。
处置措施与流程
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和流程,包括现场警戒 、人员疏散、救援处置等环节。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5e369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2.png)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指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的一系列原则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编制导则:1. 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2. 应急预案编制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全面了解单位所面临的各种可能的灾害和事故,确定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3. 应急预案编制应涵盖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响应、救援、恢复和评估等各个阶段的措施,确保全面、系统地应对突发事件。
4. 应急预案编制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有效协调和合作。
5. 应急预案编制应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和后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恢复生产经营。
6. 应急预案编制应进行定期的演练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7. 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预警和应急响应效率。
8. 应急预案编制应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应急联动机制。
9. 应急预案编制应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预案的可追溯性和可操作性。
10. 应急预案编制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目标是确保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做出有效的应对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指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的一系列原则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编制导则:1. 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2. 应急预案编制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全面了解单位所面临的各种可能的灾害和事故,确定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3. 应急预案编制应涵盖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响应、救援、恢复和评估等各个阶段的措施,确保全面、系统地应对突发事件。
4. 应急预案编制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有效协调和合作。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fe915a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0.png)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内容1 封面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及颁布日期。
2 目次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a)批准页;b)应急预案执行部门签署页;c)章的编号、标题;d)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e)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3 批准页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4 预案内容4.1 总则4.1.1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
4.1.2 响应分级依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响应分级不必照搬事故分级。
4.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组织形式(可用图示)及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可设置相应的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职责分工及行动任务应以工作方案的形式作为附件。
4.3 应急响应4.3.1 信息报告4.3.1.1 信息接报明确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内部通报程序、方式和责任人,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以及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4.3.1.2 信息处置与研判4.3.1.2.1 明确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
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结合响应分级明确的条件,可由应急领导小组作出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者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响应启动的条件自动启动。
4.3.1.2.2 若未达到响应启动条件,应急领导小组可作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做好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
4.3.1.2.3 响应启动后,应注意跟踪事态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及时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
4.3.2 预警4.3.2.1 预警启动明确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方式和内容。
4.3.2.2 响应准备明确作出预警启动后应开展的响应准备工作,包括队伍、物资、装备、后勤及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13版)
注:预案要求字体统一、明确页码,使用A4版面单面印刷,活页装订。
本文分为A、B、C、D四章
A.1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及应急预案版本号(企业自编)、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预案完成日)等内
容。
4、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行动
4.2信息报告与处置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2响应程序
5.3处置措施
5. 4应急结束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7.2调查与评估
7.3恢复重建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8.2应急队伍保障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8.4其他保障
9、应急预案管理
9.1应急预案培训
9.2应急预案演练
9.3应急预案修订
9.4应急预案备案
9.5应急预案实施
10、专项应急预案
11、现场处置方案
12、附件
12.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2.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12.3规范化格式文本
12.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12.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B、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2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5 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8.3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8.4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 应急预案管理
9.1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9.2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9.3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9.4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9.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C、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C1、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
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C2、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
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
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
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
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D、附件
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各楼层平面图(标注消防栓、灭火器、疏散方向);
b)四置图(周边环境路线地图)
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