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创新设计•(实验研究)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李文杰(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中山528400)摘要:针对高一人教版《化学1》教材中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实现了铜丝插入沸腾的浓硫酸溶液中,5秒便可观察到石蕊试纸变红,10秒可观察到蓝色硫酸铜溶液生成,20秒可观察到品红试纸褪色,实验用时短,现象明显,重现性好。

整套实验装置简单,取材制作方便,操作简洁,节约药品,有利环保,易于推广。

关键词:浓硫酸;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改进文章编号:1005-6629(2019)7-0063-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在硫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含氧酸和氧化物。

硫酸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

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自己的特性。

浓硫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它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的硫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

关于高一人教版《化学1》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⑴,若按教材装置进行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教材采用的是98%的硫酸与铜反应,实验中往往不能直接看到蓝色硫酸铜溶液的生成,或者在硫酸铜溶液中有黑色物质生成影响溶液颜色的观察。

同时,必须等到反应结束将反应物冷却,才能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试管中。

实验时间耗时较长,大概5~8分钟,操作又烦琐,导致教学环节松3.3STEAM统整项目课程的发展趋势分析科学的本来面貌是综合型的,STEAM教育也传递这样的理念。

随着新课标落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出台,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有独特作用的STEAM统整项目课程将会备受关注。

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数量,专职或兼职STEAM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影响STEAM统整项目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化学学科为核心的STEAM统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则需要靠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夯实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勇于跨散,影响教学效果。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原实验的缺点]实验中容易倒吸、反应进程难控制、拆卸装置时产生污染。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实验操作]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相应的试剂。

第一步,加热试管A直到试管B中品红完全褪色。

第二步,熄灭酒精灯后,a管中空气进入试管A中,可防止试管B中溶液倒吸。

第三步,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第四步,用洗耳球从a管口向试管A中大量鼓气,以排尽A中的SO2气体。

第五步,取出铜丝,浸入稀硫酸中,铜丝表面的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即Cu丝与浓硫酸共热时被氧化为CuO;再取出试管底部的白色固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证明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由此可推断出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
Cu + H2SO4(浓) = CuO+SO2↑+H2O (加热)
CuO + H2SO4 = CuSO4 + H2O
[装置优点]①插入的导管a完全防止了倒吸;②换班实验时不会产生污染;③思考性、推理性强,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与创新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与创新

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变黑
结论
浓硫酸强氧化性
溶液中有白色物质生成, 浓硫酸的酸性和 倒出浓硫酸,往白色物质 吸水性 中加入几滴水,变成蓝色 溶液。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SO2的漂白性
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实验优点 (1)实验装置简单容易操作,能够突出实验主题; (2)实验现象明显直观,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明白反应的 机理,使学生形成较深刻的印象; (3)铜丝可以上下移动,令反应具有可控制性,避免浪 费药品和污染环境; (4)用品红试纸取代了品红溶液,反应见效快,缩短了 反应的时间; (5)实验的可控制性令产生的SO2较少,尾气可以被碱 石灰吸收,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7)反应后的白色固体物质加水后为蓝绿色,几乎没有 副产物的生成,效果明显。
铜与浓硫酸反应会有大量的黑色物质生成, 并且黑色物质在热的浓硫酸中也不溶解。 主要是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还有副反应发生:
5Cu+4H2SO4(浓) ═Cu2S+5CuSO4+4H浓)═CuS+CuSO4+SO2↑+2H2O
CuS+4H2SO4(浓) ═ CuSO4+4SO2 ↑ + 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一、问题的产生
缺点: (1)SO2极易溶解于水,在停止加热时,会产生倒 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由于反应物为浓硫酸, 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 (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较难控制, 反应试管中会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最后溶液中有大量 的黑色物体物质,并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3)试验装置都是试管,比较难于固定,而且装置 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真正实验时往往会让人手忙 脚乱; (4)在反应结束后,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O2泄 露,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创新实验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创新实验
铜与浓硫酸创新实验
洪江区一中 禹集国
一、本实验在高中化学中的地位
在高中化学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实验。 做好本实验,能让学生认识浓硫酸 的强氧化性,证明不活泼金属同样可以 与酸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二、原教材实验的不足
这是高中化学必修Ⅰ第101页,原实 验装置图,该实验存在以下三个不足。 2、实验中 容易发生品 红溶液倒吸 1、检查气密性 3、实验产生的 后还得拆开装 二氧化硫排空, 置加浓硫酸 污染环境
四、实验创新和改进
五、实验过程
第一步 连接装置,从导管鼓入空气,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 用移液管从导管注入浓硫酸。 第三步 先预热试管, 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 部,直到品红溶液褪色。 第四步 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空气从导
管进入试管,可防止品红溶液倒吸。
第五步 用洗耳球从导管鼓入大量空气,排 出装置中的SO2,并冷却试管。 第六步 试管冷却后倒出上层溶液,再加水
三、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我一直在思考: ▲能否在检查气密性后,不拆开装置 不拆开装置加浓硫酸 加药品呢? 于是,我想到了在试管中增加一根 ▲ 防止品红溶液倒吸 导管:不仅能通过导管加浓硫酸,而且 能从导管鼓入空气检查气密性。 同时,导管与大气连通,恰好可以 ▲ 消除二氧化硫污染 防止品红溶液倒吸。 最后,还能从导管鼓入空气,赶出 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消除污染。
振荡,可看到硫酸铜溶液的蓝色。
Cu +2H2SO4 (浓) == CuSO4+SO2 +2H2O △
六、实验评价
本实验最大的创新有两点:一是用洗 耳球鼓入空气检查气密性,革新了检查气 密性的方法;二是从导管注入浓硫酸,很 好的解决了拆开装置加药品的麻烦。 同பைடு நூலகம்,导管与大气连通防止倒吸,反 应后再次鼓入空气,赶出装置中的二氧化 硫,消除污染。充分发挥了导管的作用。 整个实验设计精巧,操作方便,安全 环保。经过改进,使本实验真正成为能进 入课堂演示的实验。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发布时间:2022-09-04T17:24:04.5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3期作者:张月闫红敏[导读] 铜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因二者的质量差异,在化学反应时的最后表现也有所不同。

当浓硫酸太多时,表现在:铜表面开始黯化,并产生黑色浊液。

铜在全部化学反应完毕后,在低温下静置,灰白色的物质就会沉淀在试管底部,得到的溶液显浅蓝色。

在化学反应中还伴有大量白烟,或有浅黄色物凝结于管壁。

若铜过剩,则最后得灰白色固体产物。

表明铜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化学反应后得到的溶液颜色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所以进行铜和浓硫酸化学反应的实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张月闫红敏汝州市实验中学河南汝州 467500【摘要】铜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因二者的质量差异,在化学反应时的最后表现也有所不同。

当浓硫酸太多时,表现在:铜表面开始黯化,并产生黑色浊液。

铜在全部化学反应完毕后,在低温下静置,灰白色的物质就会沉淀在试管底部,得到的溶液显浅蓝色。

在化学反应中还伴有大量白烟,或有浅黄色物凝结于管壁。

若铜过剩,则最后得灰白色固体产物。

表明铜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化学反应后得到的溶液颜色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所以进行铜和浓硫酸化学反应的实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铜;浓硫酸;实验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107-01引言: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有所差异。

根据改进思路,改进实验所得到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反应易于控制,节省了非正常实验的时间,并且反应后的二氧化硫会被充分吸收,避免了环境污染,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了化学实验绿色化、零排放的要求,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整体实验科学,并且更富有趣味性、思考性,能引发学生们的浓厚探究欲,后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阐述了铜和浓硫酸的性质。

一、实验现象(1)当浓硫酸过量时。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改进

六、实验现象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实 ,最后 呈无色,导管上的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实 验 改 进
• ③丙试管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 ④乙试管中褪色后 的品红溶液经加热 又变成红色,丙试 管中石灰水又变澄 清。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通道一中
2012年6月
李世萍
一、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 铜与浓硫酸反应是证明浓硫酸是一种 强氧化性酸的一个重要反应之一,在复习 二氧化硫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中起重要作 用。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实 验 改 进
二、改进原因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 若按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存在一些不足 应 之处: ①实验不封闭,释放出有毒气体二氧化 的 实 硫,污染环境。 ②加热反应后溶液变黑,不宜 验 改 向学生解释。 ③反应后不能直接看到溶液变蓝 进
色。④拆除装置时放出的SO2气体,污染环境。
三、改进方法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实 验 改 进 • 1、发生装置中插入 的导管防止了倒吸, 且便于拆除装置前 用洗耳球鼓入空气, 排尽装置中SO2气体, 使SO2全部被氢氧化 钠溶液吸收。 • 2、将98%的浓硫酸 改成稍稀浓硫酸(约 5:1)较之浓硫酸含较 多的水,使生成的 硫酸铜部分溶于水, 因此可直接观察到 溶液变蓝色。
7、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 液,观察现象。


8、用洗耳球从甲的导管 口鼓入空气,排尽装置中 残留的SO2后拆除装置.
六、实验现象
铜 与 浓 硫 酸 反 应 的 实 验 改 进 • ①开始时试管甲中有 大量的白雾生成。这 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 结合成亚硫酸小液滴 的缘故、铜丝表面变 黑,溶液逐渐变蓝色, 底部有少量白色的晶 体析出; • ②乙试管中品红溶液 逐渐褪色,最后呈无 色,导管上的蓝色石 蕊试纸变红;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法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法
止化学反应ꎬ造成实验试剂的浪费
[1]
师继续研究该化学实验的改进方法.
. 需要广大教
1 化学教材中的“ 铜和浓硫酸反应” 实验
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侧面挖凹槽ꎬ插入铜线线
圈. 试管中加入 2 mL 浓硫酸ꎬ用橡胶塞塞住ꎬ使浓硫
酸与铜线接触. 加热后ꎬ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
溶液和石蕊溶液中ꎬ观察实验现象. 向外拉铜线终止
雾. 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ꎻ
⑤实验结束后ꎬ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
双手.
(2)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ꎬ在实验中应注
意安全防护
实验目的: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ꎬ进一步了解
SO2 性质、掌握浓硫酸性质.
实验原理:
Cu + 2H2 SO4 ( 浓)CuSO4 + SO2 ↑ + 2H2 O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直角玻璃导管、一个小
由于二氧化硫有毒性ꎬ会污染环境ꎬ在化学实验
中应尽量避免二氧化硫逸出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良
影响. 改进后优化了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设置和尾气
处理装置ꎬ有效阻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作用ꎬ结合实际观察现象来思考有效的化学操作. 在
[3]
. 总而言
和浓硫酸” 一课为例[ J] . 教育观察( 下半月) ꎬ
2017ꎬ6(02) :64 - 65.
[3] 张宗涛. 高中化学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改进探
究[ J] . 文理导航( 中旬) ꎬ2021(04) :56 - 57.
[ 责任编辑:季春阳]
— 145 —
反应ꎬ冷却后ꎬ将试管中的内容物慢慢倒入另一支加
少许水的试管中ꎬ观察溶液颜色.
注意事项:
收稿日期:2023 - 09 - 25
①需要佩戴护目镜ꎬ保护眼睛ꎻ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改进

七、实验评价
1.反应具有可控性,可根据需要随时停止反应, 避免药品浪费和环境污染。
2.由于用品红试纸取代了品红溶液,反应见效 快,缩短了实验时间,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也 大大减少。
3、反应后利用注射器向具支管中鼓入空气,赶 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消除污染。
4、增加防倒吸的尾气处理装置,消除污染。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改进
怀化市溆浦县第一中学 田颖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认识浓硫酸的强氧 化性,同时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们观察出铜 与浓硫酸的反应有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生成。
二、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经典 的演示实验,在各版本教科书中均有涉及,实验装 置也几经变化。做好这个实验,能让学生更好地认 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5大气中
四、创新和改进之处
1、将粗铜丝直接从橡胶塞中穿过,既不会 损坏器材,也能自由的抽拉。
2、利用注射器将空气推入反应的具支管中, 排出管中SO2气体。
3、改用品红试纸检测SO2气体,所需时间 短,所需SO2气体更少。
4、增加了一个防倒吸的尾气处理装置。
3、再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 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向 烧杯中倒入20mL的 NaOH溶液。最后向 试管中加入约5 mL 浓硫酸,先预热。 再定点加热。
六、实验过程
3.可看见具支试管中有大量的白雾状气体放出 (这是由二氧化硫气体与水结合形成的亚硫酸小 液滴)。玻璃管中的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这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气体。 4.当品红试纸褪为无色时,把粗铜丝往上提拉 至离开反应液,移开酒精灯,此时,反应停止。 5、利用注射器推入空气,排出装置中的SO2。
五、实验器材和药品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_何自航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_何自航

浓硫酸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化学》 第一册 (必修)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1 (必修)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101.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1 (必修)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92. [4]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试用本)[M].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5. [5] 杨淑梅 . 铜与浓硫酸反应黑色沉淀的探究 [ J]. 长春师范学院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6, (5) : 61~64. [6] 王春 . 铜与浓 硫酸 反应的实验探究与改进 [ J]. 化学教育, 2009, (10) : 58~59.
旧的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 ,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 验有两处明显的不足: 一是用铜片作为反应物, 使得反 应进程无法随意控制 , 即使撤除酒精灯, 反应也不会立 即停止; 二是仅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团来进行尾气吸收, 其实际效用不强。 2 新课程化学教科书中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
铜丝
[1]
0.1% 的品红溶液
图 4 新课程上科版(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图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涉及到诸多知识点与实验现 象, 对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国 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有该实验。 1 人教版 (旧)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
浓硫酸 铜片 品红溶液 图 3 新课程苏教版(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图 浓硫酸 铜片 石蕊试液 (或品红溶液) 图 1 人教版(旧)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图 浓硫酸 a 铜片 b c 氢氧化钠溶液 浸有碱液的棉花 抽气 氢氧化钠 溶液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改进实验法一一、实验用品: 带支管的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U形管、玻璃导管、橡皮塞、止水夹和胶头滴管。

浓硫酸、细铜丝、粗铜丝、品红溶液、玻璃纤维、炭黑和消石灰。

二、实验步骤1( 取适当大小的橡皮塞一个,用粘有少量凡士林的粗钢丝穿透橡皮塞使之能在橡皮塞中上下移动、在钢丝的下端绑上适量细铜丝。

2(把少量玻璃丝放入U形管,再加入适量的消石灰和活性炭,继续放入玻璃丝,再放入消石灰和活性炭,如此反复直至装满U形管。

注意应保持U形管中物质的疏松,便于气体流通。

3(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在各试管中加入相应药品,连接好装置。

使止水夹处于开启状态,注意不要把细铜丝伸入浓硫酸中。

5(加热浓硫酸至沸腾时,将粗钢丝伸入浓硫酸中,使细铜丝完全浸入浓硫酸。

三分钟左右后停止加热,并将细铜丝往上提。

倘若品红溶液倒流,要关闭止水夹。

6(待稍冷却,用胶头滴管吸去试管甲中的上层液体。

向试管中加入4至5毫升水三、实验现象:开始时试管甲中有大量的白雾生成。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结合成亚硫酸小液滴的缘故、钢丝表面变黑,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黑色物质消失,溶液逐渐浑浊; 乙试管中品红溶液逐渐褪色;停止加热后,试管甲的底部有大量白色的晶体析出,往其中加适量的蒸馏水。

四、心得体会:1(时间短,效率高。

由于采用细铜丝,反应速度较快。

时间只需2—3分钟、细铜丝可以继续使用。

且在以后检验生成物硫酸铜的实验中便于观察。

2(无污染。

本实验利用了防毒面具的原理、在装置中接入U形管,内装活性炭、玻璃丝和消石灰。

3(反应充分,现象明显。

请看如下对比实验:分别用烧瓶隔着石棉网加热和试管直接加热,结果表明,隔着石棉网加热的时间长,副反应产生的黑色固体多,在试管中加热反应时间短,黑色固体少。

可见,加热温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效果越好。

本实验硫酸过量,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的白色硫酸铜固体,且由于副产物黑色固体少,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可观察到美丽的蓝色溶液,现象明显。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还有在每 章里 面都安排的小实验 , 每种不 就会慢慢提高 。 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培养学 生 的动手能 力是初 中物 理的

小 实验 , 激发学 生学 习物理 的兴趣 、 养 培
学生 的观 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 力,
个 重要任务 ,操作是检验能 力的关键 。
使学 生 的思维 受到磨砺 。而且 笔者还 发 小 实验 因为 占用时间短 、便 于操作 的特 个体 的分 析 ,使学生 不但 学会 了一种分 现, 通过 做这一 个个 的小实验 , 还可 以使 点 , 以从开始 设计 到制作 , 演示 实验 析 问 题 的 方 法 、 习 了 “ 擦 力 ” “ 力 所 从 复 摩 和 二
稀硫酸 中,可看到黑色物 质部分溶解 , 溶 液变为蓝色 , 有少 量黑 色不溶物悬浮于 还 溶液 中; 向溶 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浓硝酸 再
伸入饱和 的 C S uO 溶液 中,过 2 3 i  ̄ m n取 出 , 片表面覆盖红 色的金属铜 。是 因为 铁
发 学习积极性 和探 究欲望 的疑点就 感觉 麻木 了,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正确
6 呈 L uTou 6 I AAY 函 H I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黼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陶理祥
摘要 :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 C S等。实验初期看 到浸入浓硫酸 中的铜 性 使硫酸分 子与水分 子形成硫 酸水合 物 u 显现 象 , 加热 时铜 丝表 面渐渐变黑 , 有 丝表面变黑 , 伴 此时产 生的黑色物质可 以溶 H 0・HO 而 C 2失 去与水络合 的机 会 , 2 4n 2, u S
取试 管底 部物 质溶 于少量水 时, 可看到澄 清时溶液显蓝色 , 这是 C 在水溶液中显 u 现出来 的颜色。

高中化学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改进探究

高中化学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改进探究

LiberalArtsGuidance2021年04月(总第407期)文理导航No.04,2021Serial No.407高中化学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改进探究张宗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突出化学反应现象,便于观察和探究,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有可改进之处。

本文主要探究了对高中化学浓硫酸和铜反应实验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进行实验,做到操作简便,节约药品,利于环保,深化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浓硫酸;铜;实验;改进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体会化学原理,深化认识化学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设计实验步骤,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会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在动手体验中,学生会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了解操作方法,明确其中的化学原理,形成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实践,通过创新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深化认识,实现对知识本质的掌握。

一、教材中实验的不足教材中的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药品浪费的现象。

实验过程种铜丝插在胶塞的凹槽种,气密性不是很好,而且在检验SO 2时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气体用量非常大,导致实验时间很长,还容易造成倒吸现象。

实验过程中,为了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就需要将装置橡胶塞打开,倒出来溶液时会有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反应的铜片会继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逸出,这种气体对环境存在着很大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体会实验的神奇和变化,可是原来的实验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看到实验现象,失去了实验的目的和价值,而且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足,也会影响实验效果,需要通过改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在观察现象中理解规律,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认识。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浓H2SO4的化学性质时,Cu与浓H2SO4的反应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一个典型反应,为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化学反应,在教材中设计了有关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图为:但若按教材中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过多的浪费药品,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得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验装置入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验目的】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2的性质。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

【实验原理】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O2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实验仪器与试剂】石蕊试纸1片【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取适量浓硫酸加入到具支试管中,用量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约10ml);2.取铜丝穿过胶塞,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活动,塞紧胶塞,然后将伸入试管中的铜丝一端拴上一束细铜丝,使铜丝下端没入浓硫酸之中;3.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放上湿润的品红试纸、湿润的石蕊试纸,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4. 如图组装好装置后,用酒精灯加热浓硫酸5.待反应结束后,使大试管中浓硫酸与金属铜片发生脱离,移去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1.加热浓硫酸时产生大量白雾,直形玻璃管处有水珠生成2.硬质玻璃管中品红试纸由红色变为无色,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3.加热结束之后具支试管内液体变为浅绿色,试管底部有灰色粉末状沉淀。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作者:张红卫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1期摘要: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体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

针对现行三套教材中该实验和文献中若干改进实验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改进方案。

用Y型管做反应容器;用针筒注水、双联打气球打气来排尽装置内残存的SO2,并用双球漏斗内碱液吸收。

新的改进实验集成度高、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绿色环保。

关键词:浓硫酸与铜反应; Y型管; 双联打气球; 双球漏斗; 实验装置改进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1006703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教材中的实验概述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体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

我国现有3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编排了该实验,并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1.1 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同)所示[1]。

该实验方案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和抽拉铜丝的灵活性不易兼顾,在多次使用后尤甚;缺少尾气处理装置,SO2外逸明显;检验产物CuSO4时,需拔掉橡皮塞,残存在装置内的SO2直接扩散到空气中。

1.2 上科版教材上科版教材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2]。

该实验方案虽有相同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足:一般学校无抽气设备,导致该方案难推广;橡皮管的存在,导致装置无法抽真空;检验产物CuSO4时,也需拔掉橡皮塞,残存在装置内的SO2直接扩散到空气中。

1.3 苏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3]。

该实验方案虽然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倒吸,停止加热前需打开双孔橡皮塞,此时浓硫酸与铜还在反应,SO2大量外逸;反应后溶液蓝色很淡,稍冷却即转为无色,不利于CuSO4的判断。

2 文献中的实验概述查阅各种教学期刊,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论文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研究实验现象。

李颖、刘怀乐[4]通过实验证明,铜片变黑,是由于不同条件下的先后反应和若干的平行反应,生成了CuS、 Cu2S、 Cu2O、 Cu2SO4和S等一系列物质的混合物。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衡东五中方中海
一、地位与作用
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位于人教版化学1必修的P101【实验4—9】。

铜与浓硫酸是一个典型氧化还原反应,该实验也是一个集多项基本操作于一体的实验。

二、实验原型和不足
1.如图
2.溶液颜色现象不明显
3.易发生倒吸现象
三、实验改进之处
1.湿润的石蕊试纸检验生成气体
2.将反应液倒出,然后往试管中加适量的蒸馏水,再观察溶液颜色
3.实验微型化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
1.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支口试管橡皮塞试管夹试管架
2.试剂
铜丝浓硫酸石蕊试纸
五、改进装置
见课件!
六、实验过程
1.按装置图把实验仪器装好
2.往支口试管中加入浓硫酸
3.加热至沸腾时,停止加热
4.把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溶液中
5.观察石蕊试纸
6.把铜丝拉上来,冷却,倒出反应液
7.在剩有灰色固体的试管中加蒸馏水
8.观察现象
七、实验效果
1.操作简单化
2.反应可控化
3.现象明显化
八、自我评价
1.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就是现象明显了。

实验现象明显了,学生的直观感觉增强了,对实验的理解更加明朗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2. 改进实验操作简单了。

操作简单有利于老师展开教学,运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老师们追求的教学方法。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摘要]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因两者的量不同,反应时的最终现象不同。

若浓硫酸过量时,主要现象有:铜表面先变黑,形成黑色浊液,随后又变成白色浊液。

铜全部反应完后,静置,灰白色物质沉于管底,所得溶液呈淡蓝色,冷却至室温呈无色。

反应中还伴有白色烟雾,并有淡黄色物质冷凝在管壁。

若铜过量,最终得灰白色固体物质。

由此说明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且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高一新教材P131页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叙述是这样的:“实验表明,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然而该实验的现象并非这么简单,且实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浓硫酸过量。

用下列“实验装置图1”(固定仪器和加热酒精灯均未画出)来完成此实验。

其实验现象有(按实验进程):铜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反应,加热时随浓硫酸温度升高铜丝(或铜片)表面变黑,产生气泡,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或铜片)表面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的悬浊液。

随着加热温度继续升高(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与浓硫酸反应,转变成细小灰白色的颗粒状物质,随浓硫酸一起翻滚。

在此过程中试管里还产生了大量的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冷凝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

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消失了。

此间导气管导出的气体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褪色。

当铜全部反应后,停止加热静置时,试管内的烟雾也随之慢慢消失了,试管中的液体呈浅蓝色,管底沉积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

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颜色慢慢变浅,至室温时几乎无色。

将此无色溶液注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所得溶液变为浅蓝色。

再向残留有灰白色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少量蒸馏水时,所得溶液呈蓝色,试管底部未溶固体的上层部分呈蓝色,下层仍为灰白色(久置时可变为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长武中学陈宝凤
【问题的提出】
在研究浓H2SO4的化学性质时,Cu与浓H2SO4的反应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一个典型反应,为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化学反应,在教材中设计了有关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图为:
但若按教材中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过多的浪费药品,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得不够充分.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针对以上弊端作了如下改进:用长铜丝代替铜片,在胶塞一侧挖一个凹槽,使铜丝从凹槽处伸出,反应结束后,将铜丝抽出液面,反应即停止。

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在胶塞上挖凹槽大小不好把握,铜丝质地软,穿过胶塞后导致气密性不好,导出的气体不足,品红褪色现象不明显。

.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验装置入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验目的】
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2的性质。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

【实验原理】
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O2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实验装置图】
(说明)将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

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系上一段细铜丝,并在细铜丝的另一端系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用于反应。

【实验步骤】
1.用具支试管代替大试管,由支管导出气体。

取适量浓硫酸加入到
具支试管中,用量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约10ml);
2.胶塞选用单孔胶塞,将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

3.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系上一段细铜丝,并在细铜丝的另一端系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用于反应。

4.反应时,推动注射器柱塞使粗铜丝浸入液面,发生反应。

5.反应结束后,拉出注射器柱塞,使铜丝与液体分离,反应即停止。

6.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放上湿润的品红试纸、湿润的石蕊试纸,在烧
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
7. 如图组装好装置后,用酒精灯加热浓硫酸
8待反应结束后,使大试管中浓硫酸与金属铜片发生脱离,移去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加热浓硫酸时产生大量白雾,直形玻璃管处有水珠生成
2.硬质玻璃管中品红试纸由红色变为无色,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3.加热结束之后具支试管内液体变为浅绿色,试管底部有灰色粉末
状沉淀。

铜丝末端有少量黑色固体。

4.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时品红试纸无色恢复红色,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5.具支试管冷却之后将试管内液体和沉淀倒入水中,得到蓝色溶液,
并且有少量灰色不溶物。

【问题讨论】
1.实验方案不成熟之处:
①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最开始的
设计方案是垂直加热的,装置图如下:
但是在实验中却发生了试管破裂,浓
硫酸洒出的事故,这也是我们意料之
外的,我们对待此次事故的处理方法
是先用干抹布擦拭桌面和酒精灯,在
用大量的水冲洗抹布。

而试管破裂的原因是垂直加热试管,虽然之前有做预热的处理,但是垂直加热时浓硫酸的受热面积变小,温度集中于某一区域,而其他区域的温度较低,从而导致受热不均匀,试管最终破裂,浓硫酸洒出,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思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

②在实验中我们原本的方案是先加热微沸浓硫酸之后才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实现这一步骤比较困难,首先推入铜丝的时候会导致试管不稳,难以控制,另外我们发现在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白雾,因此无法判断在煮沸浓硫酸之后才加入铜丝与一开始就加入铜丝两者的区别,因此我们决定还是采用一开始就把铜丝加到浓硫酸中再开始加热。

但是一些文献有介绍到如果煮沸浓硫酸之后再加入铜丝的话那么副产物会比较少。

2.实验现象的分析
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
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但是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现象并不是教材中描述的那样。

①加热浓硫酸时产生大量白雾
在实验中这种白雾其实是一种酸雾,反应生成了SO2和H2O,这两种生成物在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SO2+H2O == H2SO3白雾是H2SO3。

也有可能是浓硫酸在加热时蒸发了水,浓硫酸的浓度不断变高,最终产生了SO3。

②硬质玻璃管中品红试纸由红色变为无色,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品红试纸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而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说明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③加热结束之后具支试管内液体变为浅绿色
在本次实验中,浓硫酸是过量的,实验停止加热之后试管内溶液颜色为浅绿色,而不是蓝色,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可以吸收部分生成的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而当温度比较高时,水合硫酸分子离解,产生一定数量的自由水分子,这些自由水分子便与铜离子络合为四水络铜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2++4H20 [Cu(H20)4]2+ 但是当试管冷却时,温度下降,硫酸分子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增强,使上述络合平衡向左移动,溶液颜色变浅,甚至是无色。

④试管底部有灰色粉末状沉淀,铜丝末端有少量黑色固体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试管底部有灰色粉末状沉淀,铜丝末端有少量黑色固体,这些固体有可能是副产物,可能是浓硫酸的氧化性氧化了铜,但具体这些沉淀还有黑色固体是什么,有可能是氧化铜或者是硫化铜,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在实验中我们把附着有黑色固体的铜丝浸没到稀硫酸之中,但是由于黑色固体的量比较少,附着在表面上我们又没有办法加快反应数速率,因此看不出黑色固体有明显变化,这有可能是黑色固体的量的问题,所以我们无法下结论说黑色固体是氧化铜还是硫化铜或者是两者都有。

⑤热硬质玻璃管时品红试纸有无色恢复到红色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SO2的漂白性是可逆的,SO2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所以加热时可以看到品红试纸有无色恢复到红色
3.黑色固体的成分检验
通过查找文献[3],在别人研究反应之后的黑色固体成分时,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浓硫酸在与铜反应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能力不断增强,由于氧化能力的不同,铜被氧化的产物各有不同: 先产生氧化物,进而产生硫化物,达到沸点时氧化能力最强,铜直接被氧化为CuSO4,在此温度下,前面产生的中间物质黑色沉淀,亦能继续被氧化为白色的CuSO4。

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4.实验改进的优点
与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相比,我们改进之后的实验方案有以
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①反应可控性强,可根据需要随时开始或停止反应,避免了药品的
浪费和环境污染;
②用品红试纸和石蕊试纸代替相应的溶液,反应见效快,缩短实验时间,也使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大大减少;
③本实验还可以通过加热硬质玻璃管使试纸恢复到原先的颜色,可进
一步探讨二氧化硫的氧化机理;
④本实验采用的装置还增加了尾气吸收装置,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空
气中造成污染。

6.探究性实验方案
我们知道铜与浓硫酸再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但是如何寻求
反应的最佳条件,浓硫酸和铜之间的用量比是多少最有利于反应的发
生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如下方案,
表1 铜片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98%浓硫酸铜片质量开始加热至气体停止加热后实验
通过表1的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铜片的质量与实验异常现象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最好的实验条件。

表2 浓硫酸体积对实验的影响
通过表2的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浓硫酸体积与实验异常现象的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最好的实验条件。

【结论】
本次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实验,我们的大部分的设计都没有问题,只是在一部分细节上考虑不周到。

我们成功地把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结合在同一个实验之中,避免了教材
中实验装置的缺点以及不足,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加深对SO2性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李积双.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探究[J].化学教育.199,3:30
[2] 胡苗,陈贝,胡超凯. 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实验变黑现象的探究[J]. 研究性学习探索.2005,7:45
[3] 李先栓. 浓硫酸与铜反应黑色沉淀为何物的实验设计[J]. 实验设计与技术.2007,3:30-31
[4] 胡效忠.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J]. 课堂·实验2010,4:58
[5] 戴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1:19
[6] 陈文兴,王敏,罗宿星.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111-113
[7]王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与改进[J]. 化学教育.2009,10:58-59
[8]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