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求索真理的历程1

合集下载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4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4求索真理的历程

【典例6】 (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 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 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 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 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 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 录。
用)
方法论
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积极参加社 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会实践活 实践的观点。如用实
动,在实践 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中检验和发 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
展认识
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原
因和意义;理解科学
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认 的形成及对我国的现
识科学理论 代化建设起积极的促
的指导作 进作用;科学的政绩
用。坚持理 观、绿色GDP等随着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 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 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 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 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 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选D。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 比较和对照,因此能够检验主观
• (2)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 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 [特别提醒] ①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 都来源于实践。 •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 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根 本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 和发展”。
• 二、考情分析 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 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 三、考向预测 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 查 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 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 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 特性等
考点一 实践和认识
• 1.实践及其特点 • (1)实践的含义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 两层基本意思: •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 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 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 导实践,故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 答案:B
• 1.[2014·无锡期中]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 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 动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 解析:A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马克思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人们 在劳动之前就思考劳动的结果了,并在劳动中 向着这一结果努力,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故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讲解学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讲解学习

实践是认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识的目的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反对 将认识的来源等 同于获得认识的 途径
把认识绝对化, 思 想僵化
科学理论也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标准
认识的根本目的 是获得真理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 定认识 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
知识梳理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易错提醒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和主动创造性。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一种直接 现实性活动。 (2)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 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从无到有 ” ;“ 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深化 和发展 ” 。
历史。由此可见 (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C.①④ 答案 A
B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②④ 表述错误。
3. 由于采集指纹对于警方破案十分重要,人类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指纹采集技术的研究。近
A .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理解:(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2024届高考政治第一轮高效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2024届高考政治第一轮高效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重点突破】
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 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 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考点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
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
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
实践具有
( )。
A.自觉选择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解析 由材料信息“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
存在”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选C。
答案 C
【训练2】► (2012·苏州三校联考)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 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高考政治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 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 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 论题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 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 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示: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否则它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提示: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统一。
自我校对 问题探究 1.(1)× (2)× (3)× (4)× (5)× (6)× (7)×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是认识的两条基本途径。不可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
3.①区别: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正确认识和 错误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 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 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的理论是 正确的理论。
三、真理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客真观理性的立34场对 对、同 同观一 一点对 对和象 象方, 的法真不不理同同只的,有人知会 一识有 个结不 。构同、认认识识的能原力因和:认识水平不同。 5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提示: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落实】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提供日益完备的 工具,…..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落实】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题要求
(1)明确知识范围,紧扣论题。 (2)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3)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考点落实】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山东省济宁市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六讲 求索真理的历程

山东省济宁市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六讲 求索真理的历程

山东省济宁市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六讲求索真理的历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2016·天全模拟)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意味着:()①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③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2. (2分) (2016高三下·海南模拟)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 ②③B . ①④3.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如果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4. (2分) (2018高二下·日喀则期中) 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 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C
实践决定认识,①颠倒了这种关系,是错误的;②正 确表明了这种关系是正确的;③否认了人的思维发展 的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④正 确。故选C。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 有三个特点,即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 历史性。
认识是主体(人)对客体(客观实在)的能动反映,这种 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 完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也 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实践与认识的联系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高 于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 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例2】 (2015·湖南长沙模拟)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 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 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 变进一步证实了( )
1.2014年10月29日,从正在此间举行的“2014中国国 际物联网、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展览会暨论坛”上了解 到,近年来获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未 来将主攻智能化课题,智能化将为中国高铁插上新翅 膀。目前中国正在起草制定智能交通系统“十三 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在高速铁路发展领域, 中国将对智能列车核心技术组织攻关,构建以高速列 车为核心,以全方位列车状态感知和动态数字化运行 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智能处理与交互为支撑,具有自 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35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考点展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大纲全国卷·29 2012四川高考·34 2010上海高考·17 2009海南高考·22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理解力要求较高,选择题为主,难度较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PPT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PPT课件
⑤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 标准
2015 北京 24/2013 安徽 4/2011 课标全国 21/2012 北 京 40(2) 2013 广东 35/2015 山东 42(2)/2012 广东 36(3)/2012 北京 40(2)
2015 广东 34/2014 浙江 30/2012 广东 36(3)/2012 北 京 40(2)/2012 重庆 32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怎么样——如何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四、实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 际意义。
景,考查对认识论相关原理的分析,特别是把 现实热点问题与认识论的知识相结合
2.重要考点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
反复性和无限性
3.关注两类热点材料:一类是人们实践活动 的发展,各项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另一类是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巨
大成果
考点一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
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0-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③社会 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 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 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的特点,②④的说法都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特点,故 本题选B项。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党中央建设性的 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 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 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C)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B)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 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 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 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前,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仍然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
• 一期(2004-2007年)为“绕”,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 星,实施绕月探测。主要任务是: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 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 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等。
• 2.从题型上讲,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考查的方式看,多 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对上述考点的理解与运用。这启 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当前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既关注实 践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关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学习贯彻这些优秀精神及重大理论成果的 意义。
• 答案:B
•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
• 解析:回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③表述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表述错误,认识是不
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 的结束,认识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排除③④,故选A。
• 二期(2013年前后)为“落”,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二期工程将实施三次飞行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嫦娥三 号任务和嫦娥四号任务。主要任务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 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 术等。
• 三期(2020年前)为“回”,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主要任务是: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 A.①②
B.②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错在“直接动力”上,舍去;④ 错在“确保”上,舍去;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进行了对 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木星认识 的深化,故②符合题意;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美国 进行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这说明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 推动人们对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故③符合题意,选B。
• 答案:A
•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活动, B不选。抗击流感的实践活动,其行为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 的,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通力合 作的活动,因此A、C、D入选。
• 答案:ACD
• 解析:孙武在战争中不断总结战争的经验,从而撰写成《孙子兵 法》,这充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故选A。B、C在材料 中未体现,D表述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
•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 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 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 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 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 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 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 解析:该题限定角度为“实践的观点”,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 徽”为探究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世博”、 “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 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 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 答案:A
•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故②不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而不是消极的适应性活动。故④不选。
• 答案:B
•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 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 明全面采用半导体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地毯 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 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因而,人们在实践中产生错误的认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常 有的。肯定错误认识会在实践中产生,但不能说实践是产生错误认
识的根源。任何错误认识归根结底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迟早会导 致实践失败,因而实践又总是会不断地纠正错误。
• 3.实践出真知,每个人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 人们可能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每个人事事都亲自去实践获得直 接经验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并 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 直接经验,仍然来源于实践。人们在接受书本知识时,仍以自己的 直接经验为前提。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认 识的产生问题是“源”,知识的传授问题是“流”,不能把认识的 来源和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 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 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 客观性。
•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 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 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 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思考:我国的探月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怎样获得一个正确的 认识?
• • (1)实践 • 实践的概念 • 实践的特点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3)真理 • 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的具体性 • 真理的条件性 • 真理和谬误 • (4)认识过程 • 认识的反复性 • 认识的无限性
• 答案:B
• 解析:观点一只强调了“习行”、“身世”即实践的重要性,观点 二则突出了“读书”即认识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实践 与认识的关系,答案为B。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 C.①④
D.③④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庄周无法对事物的存在状况 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认为事物是扑朔迷离、变幻不定的,不 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也就是否定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同时也否 定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点,②③符合题 意。
• 有人认为实践只应提供正确的认识,对于错误地认识来自实践似乎 不好理解,这是由于不了解实践的复杂过程。人们要获得对客观事 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投身到实践中去。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但 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有 过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 在实践广度、深度上有区别,对事物的感知有丰富与贫乏、合乎实 际与偏离实际的差别,还由于各人立场和方法的不同,对感性材料 的思考、分析和综合的加工处理方法不同,认识的结果就会有正确 和错误之分。
• 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阅读 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 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请用实践的 观点谈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
• 解析:该题限定角度为“实践的观点”,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 徽”为探究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世博”、 “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 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 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