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第六课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黑与白》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黑与白》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02ca7daeaad1f347933f61.png)
三年级美术上册《黑与白》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册第6课课型:造型·表现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黑白画图片,激发他们的灵感。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黑白画的独特形式和美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黑白正负形图片、黑纸、白纸、课件;学生:铅笔、擦子、剪刀等工具。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正负图形的形式美感,初步了解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用正负形黑白画的构成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师:猜一猜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生:拍一张彩色照片。
师:为什么?因为熊猫的身上只有黑白色,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黑白世界。
(板书课题:黑与白)2.生活中的黑与白师:黑白是最经典,永不过时的颜色。
其实熊猫想拍彩色照片是个笑话,它身上的黑与白就非常美了,还有什么动物是黑与白的颜色呢?生:斑马、奶牛、斑点狗……(PPT出示生活中的黑白花纹的动物)师: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动物以外,我们还有哪些事物是黑白色?生:钢琴、围棋、书法、斑马线等。
(边出示图片和学生一起说)师:这些黑白图片虽然没有色彩也非常美。
二、探究新知1.游戏感受师:老师想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出示一张刻好图案的黑纸,将不要的部分撕掉,变出《人与酒杯》图。
师:你们瞧,老师从一张单调的黑色纸变出了两个图形,你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吗?生:酒杯。
师:黑色的部分是什么?看出来了吗?生:人侧脸。
小结:当你注视白色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当你注视黑色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这就是黑白画里的正负形。
(板书:正负形。
)2.感受黑白画的正负形四个人为一小组,一起将黑色画面变出黑白正负形图。
想一想: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一变?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张黑纸,你们根据刻画的痕迹,将不要的部分撕掉,看看会出现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黑白画正负形的特点。
第六课《黑与白》(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六课《黑与白》(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8574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1.png)
第六课《黑与白》一、教材分析《黑与白》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黑与白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让学生了解黑与白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让学生尝试创作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创作一幅黑与白的美术作品。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 评价与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黑与白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也能够识别和创作出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加富有创意的作品。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黑与白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板书设计《黑与白》1. 黑与白的概念2. 黑与白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3. 黑与白的美术作品欣赏4. 黑与白的美术作品创作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更多的黑与白的美术作品。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发挥想象力,跟着大嘴怪创作神奇的动物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发挥想象力,跟着大嘴怪创作神奇的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8231252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7.png)
本课程旨在通过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跟着大嘴怪一同创作神奇的动物,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感受和锻炼。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大嘴怪及其形象特点。
②掌握神奇动物的构图方法。
③能够用色彩进行创作表达。
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围绕题材自由创作。
②懂得欣赏、评价和分析自己的作品。
③善于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情感态度:①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锻炼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知水平。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神奇动物的构图方法。
能够用色彩进行创作表达。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准备①学生所需美术工具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②大嘴怪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过程4.1引入教师出示大嘴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大嘴怪及其形象特点。
4.2整体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嘴怪的形象特点,讲解神奇的动物形象构成要素,并展示相应的创作技法。
4.3个性探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跟着大嘴怪进行创作。
教师在个别与集体方面指导(包括色彩搭配、线条勾勒等)。
4.4评价与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展览作品,教授艺术欣赏之道及作品评价的方法。
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研究改进之法、发现学习成果。
5.教学扩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创新,将创作出的神奇动物更具象化,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
6.教学反思这堂美术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想象力的发挥。
课程采用“感知-认知-创造”三个基本环节,注重让学生在自由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发挥自己的艺术潜力,达到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创新的发掘。
通过本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成就感和充实感,激发出他们对美术学科知识和艺术表现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投入学习。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 神奇的大树》教案1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 神奇的大树》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3de3c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9.png)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神奇的大树》教案1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大树》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以大自然中的大树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方式,发现大树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大树的图片,以及创作方法的建议,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大树并不陌生。
但学生在绘画大树时,往往只能画出简单的树形,缺乏对大树细节的描绘和创新。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细节,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大树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等方式,发现大树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大树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细节,发现大树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大树细节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创作出独特的大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图片,发现大树的美。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大树的观察和感悟。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大树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大树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大树的实物或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外观,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树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树的细节,如树叶、树枝、树干等。
提问:“你们还发现了大树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六课《大嘴怪》(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六课《大嘴怪》(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67da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1.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嘴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参考课本第27页的优秀作品,分析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让学生学会为作品添加富有表现力的皮肤纹理。
(3)创作背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大嘴怪设计独特的背景,使作品更加丰富有趣。
举例:让学生思考大嘴怪可能生活的环境,如森林、海洋等,并运用所学知识为作品添加背景。
2.教学难点
(1)五官的夸张表现:如何将五官特别是嘴巴部分进行适当的夸张,使之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
第六课《大嘴怪》(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六课《大嘴怪》(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课本第26页至第27页的内容,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一只生动有趣的大嘴怪。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大嘴怪的形态特征,学习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嘴巴部分;
2.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为大嘴怪设计独特的五官和皮肤纹理;
3.美术表现力: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大嘴怪的五官和皮肤纹理,提高美术表现力;
4.审美能力:学会欣赏优秀作品,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5.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大嘴怪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大嘴怪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的夸张表现,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富有特点的形象。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新发现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新发现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2db5e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b.png)
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新发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新发现》2.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语言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途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和描绘身边事物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的发现和表达。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自然的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让他们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 多彩的梦》教案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 多彩的梦》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cc770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f.png)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多彩的梦》教案4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梦》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梦境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梦境的表现手法,如描绘、拼贴等,以及丰富的图片素材,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梦境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他们对于梦境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梦境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梦境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梦境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梦境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梦境图片素材、绘画材料、示范作品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梦境想象素材(如梦境日记、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梦境图片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梦境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梦境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描绘、拼贴等,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体会梦境的表现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梦境的理解和想象,开始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梦境创作的拓展思考,如可以使用哪些材料和手法来表现梦境等。
学生积极思考,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新的灵感。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 形形色色的人》-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 形形色色的人》-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c437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e.png)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形形色色的人》-苏少版一. 教材分析《第6课形形色色的人》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画出神态各异、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人物画的起源、人物画的分类、人物画的绘画技巧等,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人物画的分类和绘画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物画的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特征的能力,能够画出神态各异、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4.培养学生热爱美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物画的分类,掌握人物画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特征,画出神态各异、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分类,让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人物画的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人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创作法:学生实践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分类,以及绘画技巧的讲解。
2.教师准备人物画的范画,用于示范和讲解。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人物画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展示不同类别的人物画,如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等,让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人物画的范画,向学生讲解绘画技巧。
讲解内容包括人物的头部、五官、身体、四肢的画法,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表现方法。
第6课 多彩的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6课 多彩的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ef6f1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6.png)
第6课多彩的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围绕“多彩的梦”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多彩梦境。
课程将涉及色彩的使用、构图的基本原则以及创意思维的激发。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水彩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梦境,通过画笔展现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的世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的混合、涂抹、层叠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梦境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想象通过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色彩的运用:如何指导学生合理搭配和运用色彩,以表现出梦境的丰富和奇幻。
2. 构图的指导:如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既富有创意又和谐统一的画面。
3. 想象力的激发: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创造出独特而有个性的梦境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水彩画示范视频。
2.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洗笔筒、海绵或吸水纸。
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艺术家的梦境画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境经历。
2. 新授: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笔使用方法等,并通过示范视频展示整个绘画过程。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自己的梦境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色彩的运用原则- 构图的基本方法- 想象力的激发与创意表现作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幅以“多彩的梦”为主题的水彩画作品,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出学生对色彩运用、构图和创意思维的掌握。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6课 多彩的梦》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6课 多彩的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f8ec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6课多彩的梦》人教版课程目标1.了解彩虹的形成和颜色构成。
2.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画画技能和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彩虹图片及蓝天白云图片。
2.彩色画笔、水彩纸、水杯、毛巾。
3.创意角色立体模板。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看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彩虹。
并引导学生讨论彩虹的颜色和形状,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了解彩虹的形成通过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彩虹是由光线折射、反射和折射产生的现象。
然后再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彩虹的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不同的颜色,并让他们讨论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通过上色练习,感受不同颜色的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画画技能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根据模板上的提示进行涂色操作,提高学生的涂色技能。
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自由涂色和配色,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5. 总结彩虹知识教师再次强调彩虹的颜色构成和形成原理,并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1.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2.彩虹形成的讲解和图片展示: 讲解式。
3.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指导式。
4.提高学生的画画技能和色彩表现能力: 合作式。
5.彩虹知识的总结: 问答式。
评价方式1.根据学生的涂色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涂色既准确又美观得到更高的评价分数。
2.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也会得到更高的评价分数。
教学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涂色技能和色彩表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总结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彩虹的形成和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涂色的练习,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又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六课红色的画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六课红色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2d4094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e.png)
1.教学重点
(1)红色情感与象征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红色在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热情、活力、喜庆等,并了解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举例:介绍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代表爱情、激情等。
(2)红色搭配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红色与其他颜色搭配,形成和谐、富有美感的画面。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色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六课红色的画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红色的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红色的基本知识,如红色的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2.学会运用红色进行绘画创作,掌握红色的搭配技巧;3.培养学生对红色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观察红色物品,感受红色的魅力;学习红色画作的创作方法,尝试独立完成一幅红色主题画作;欣赏经典红色画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红色,创作出富有情感和美感的画作。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
1.采用直观演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红色感知能力。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教授红色搭配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颜色搭配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红色事物,启发其创作灵感,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2)红色搭配技巧的掌握: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难以把握颜色搭配的和谐性。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黑与白》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黑与白》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11ba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1.png)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黑与白》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黑与白的基本色彩概念2.能够辨认常见的黑与白色物品3.学会用黑白两种颜色进行画画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手工能力二、教学内容1.学生对黑、白这两种颜色的认识。
2.意大利画家Piero Manzoni的创作:《俯卧在净白的桌子上》。
3.画家笔下黑与白的艺术表现。
4.学生在黑、白两种颜色中用手工创造艺术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黑色和白色,询问学生对此两种颜色的认识,提问黑色和白色对应的事物、食物等等。
2. 渐进式教学(30分钟)(1)引入作品老师分享一张由意大利画家Piero Manzoni的一幅创作,名叫《俯卧在净白的桌子上》。
在介绍作品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发现:这幅画是由白色布和黑色柿子画出来的,其中白色所占的比例大于黑色。
老师强调,此时黑与白两种颜色交错出现,仿佛舞台上的黑白对比版。
(2)艺术探究老师让学生看一看手中的黑白纸张,让学生思考黑与白色在画面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黑和白在绘画中的不同状态。
黑色为阴影,代表深度,使画面有层次感;白色代表亮度,传达光亮的信息。
黑白交错的对比色是最基本、最有力的构成模式。
3. 看图用手到实践(30分钟)(1)看图老师让学生在找到周围的黑与白色物品后,找两张相互翻转的图画(其中一张只有黑色,另一张只有白色,两幅图画要颜色分明),让学生静静地看一观察。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
(2)用手到实践老师让学生在黑白两张纸张之间进行选择,然后在纸张上画画。
要求学生要注意两种颜色的搭配、比例,要求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
4. 总结(10分钟)老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课程,了解到不仅存在着简单的黑白对比色,还可以学会用黑白色画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寻找到黑白之间的和谐之美。
同时让他们意识到,黑白两个颜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用他们的方式关注到保持生活的品质和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新发现—线的魅力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新发现—线的魅力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1e009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0.png)
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新发现—线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的特性,能够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线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线条的特性2. 线条的表现方法3. 线条的情感表达教学重点:1. 线条的特性2. 线条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1. 线条的情感表达2.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片中的线条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魅力。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线条的特性,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教师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如勾勒、涂抹、拓印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如衣服的褶皱、树叶的脉络等,并讨论如何用线条表现这些物体的特点。
4.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物体,用线条表现其特点。
三、课堂实践1.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线条绘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的特性及表现方法。
2. 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用线条表现自己的心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线条的特性,学会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特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线条的魅力。
课后作业:1. 用线条表现自己的心情。
2. 收集生活中的线条,进行观察和分析。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线条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美术教学中,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视觉元素,不仅具有勾勒形状、构建空间的作用,还能够传递情感、表达心情。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大嘴怪教你如何用颜色创造轻松的氛围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大嘴怪教你如何用颜色创造轻松的氛围](https://img.taocdn.com/s3/m/6e3c41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3.png)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大嘴怪教你如何用颜色创造轻松的氛围引言:艺术是人类文化中最优美的一环,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
在美术教育中,颜色的运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我们将跟随“大嘴怪”,学习如何用颜色创造轻松的氛围,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颜色的情感表现,并通过画面来传达情感。
2. 能够通过颜色的纯度、明度、色调等要素创造不同的氛围。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其自己的创造。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颜色的表现力:颜色可以传达情感。
颜色的基础知识:颜色的三要素、颜色的分类、颜色的混合与变化。
2.教学过程:1)学生观察灰色的插图,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老师介绍颜色的三要素,并示范如何通过这三要素来创造不同的颜色。
3)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纯度、明度、色调,来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氛围。
4)通过示范和作品欣赏,了解颜色的混合与变化。
5)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创作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步骤:1. 活跃课堂气氛画出一个画面(如草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2. 创作原型通过课堂小品的教学形式,老师示范如何用三要素创造不同的颜色、以及如何通过颜色创造氛围,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示范,尝试自己选择和创造颜色和氛围。
3. 自由探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氛围,从而选择颜色或用自己创造的颜色完善作品,此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被充分发挥。
4. 共享作品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看到彼此的差异和多样性。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深化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创造氛围,而且在自由探究的阶段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观想象。
学生们在分享作品和看到同学作品的时候,深化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创造性得到了提升。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三原色与三间色](https://img.taocdn.com/s3/m/6855ec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png)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三原色与三间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六课《色彩的世界》,主要围绕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色彩的基本知识”,详细内容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以及三间色——橙、绿、紫的调配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色彩世界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通过三原色调配出色相环中的其他颜色,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调配方法。
教学重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知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教学课件、色相环。
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色彩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2. 新课讲解:a. 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是色彩的基础。
b. 展示色相环,讲解三原色调配出其他颜色的原理。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红、黄、蓝三原色颜料,指导学生进行三间色的调配。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的例题,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三原色与三间色2. 内容:a. 三原色:红、黄、蓝b. 三间色:橙、绿、紫c. 色彩调配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认知程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色彩的知识,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与指导3.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评价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神奇的大树》教学设计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神奇的大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6a02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神奇的大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大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大树的外形、色彩和纹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材中,大树被赋予了神奇的属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大树的基本绘画方法,并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树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大树的各种形态和特点。
然而,对于如何用画笔描绘大树的美丽和神奇,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发挥创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树的基本形态、色彩和纹理,学会用画笔描绘大树的神奇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敏感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形态、色彩和纹理,学会描绘大树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创意,表现大树的神奇之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树的形态、色彩和纹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2.素材:大树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大树的形态、色彩和纹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奇的大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树的形态、色彩和纹理。
提问:“你们认为大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已准备好的大树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大树。
引导学生关注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搭配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画,尝试表现大树的神奇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改进绘画技巧。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 红色的画-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 红色的画-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6d6c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0.png)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红色的画-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红色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懂得用颜色语言表达画面意境2. 技能目标•能够按照题材和构图要求,运用手工技能进行绘画创作•能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画面中所表达的意境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色彩表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于色彩的感情投入,体验色彩的美妙和激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性认知•学生的配色能力•学生的自由绘画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画面意境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预备欣赏画作、色板、彩笔、画纸、写真油纸、橡皮等。
•学生准备:404页教材,工具箱。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溯源红色1.教师出示郎世光的作品《红楼》和范曄的作品《琵琶行赞》。
2.让学生欣赏画作,通过教师的引导思考:–这两幅画中哪些部位使用了红色?–红色在两幅画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气息有何不同?–红色在这两幅画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其他的作品也使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那么,这些画作中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第二步:画色彩故事1.教师出示许多用红色作为主色调的画作,例如:齐白石的《红梅画》、叶浅予的《茶趣图》、柯岩的《荷叶》、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等。
2.让学生认真观察此类画作,并运用表达情感的语言说出他们对于画作的第一印象。
3.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听取大家对于画作的看法之后,探讨和理解画家在运用色彩时所表达的情感。
4.花5~10分钟让学生自由地观察画作,并让他们以生动的语言,为画作编织一个色彩故事。
第三步:画出属于自己的红色情感1.让学生把配好的红色颜料涂在一个画纸的角落里,然后用字画或语言描述这个角落的故事。
2.让学生搭配不同的颜色(不一定非要是红色),再画出一个和刚才不同的色彩故事。
第四步:小练习1.让学生用色板选用不同颜色,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混合出红色。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新发现》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新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f4e25a05a2161479171128f6.png)
教学内容:新发现
主备人
教材简析:
本课要学习的“新发现”,可以理解为是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的视觉感受,旨在引导学生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普通的物体,学习用线条描绘物体剖面图形,获得一种新奇的感觉。
学情分析:
学生对蔬果都很熟悉,画蔬果的剖面,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极新鲜又陌生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和亲手剖切,感受剖开的蔬果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认识事物的剖面特点。
2、大胆地用线条记录下蔬果切开后的结构形态,能使用流畅的线条。
3、逐渐养成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的感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用线条描绘蔬果切开后的结构形态。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细致描绘。
教学用具:
蔬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出示儿歌:《新发现》
2、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内容?
3、揭示课题:“新发现”
二、观察体验
1、看图片,猜猜这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是切开后的大白菜,我发现切开后的大白菜的内部形态与外观真是有很大猜
3、猜猜橙子切开后会有什么样子呢?
问:为什么切开的橙子内部结构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你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了吗?(一个横向切的,一个纵向切的)。
2、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总结。
3、除了切开的蔬果会有新发现,看看他们还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视觉现象)
板书设计:
6、新发现
曲线
直线
锯齿线
4、怎样切蔬果,既安全又切的美观呢?
小结: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蔬果切开来观察,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平常”。
三、获得方法
1、展开你的想象,这些切开蔬果的内部形态像什么呢?
2、请你们帮老师想想,曲线、直线、锯齿线,哪种线条适合表现白菜内部结构?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走进大海港|辽海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走进大海港|辽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7b30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8.png)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走进大海港|辽海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海港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大海港的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大海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大海港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3. 大海港的观察和描绘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海港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海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大海港产生兴趣。
2. 教师展示大海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海港的景象。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海港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大海港的细节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海港的观察和感受。
三、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大海港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教师示范大海港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
四、绘画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独立进行大海港的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海港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大海港的绘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绘画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大海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表达和创作。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教学反思
学
生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手工制作吸引学生,学生感兴趣。
教
师
本课亮点
学生主动性高。
需改进措施
多做一些范例。
附课件: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难点
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汤河学校导学案(美术科)
2013年4月5日制订
年级
三年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
赵宏丹
课题
第六课
第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重点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板书设计
第六课威武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