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和颐和园
圆明园和颐和园的不同命运
清朝统治者在北京的西北郊至西山,大规模营建皇家园林,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总称“三山五园”。
圆明园和颐和园在八国联军期间均被烧毁,但颐和园获慈禧太后青睐,得以“重生”。
颐和园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金代在这里兴建金山行宫,明代建成好山园,清乾隆帝再加以扩建,称为清漪园,后来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该处园林,改名颐和园,是清代皇室消暑的地方,所以英文译名称为Summer Palace(夏宫)。
颐和园占地面积5,000亩,绝大部分为水域。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北面依山,南面临水。
造园工艺吸收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并且巧借西山群峰,兼有自然湖山之美和人工园林之胜,在中外园林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计有各式宫殿、园林建筑三千余间,著名的有长廊、佛香阁、石舫、十七孔桥、苏州街、谐趣园等。
圆明三园圆明园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开始修建,集全国人力物力,历时一百五十年营建而成,它是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面积达5,200亩,由相连的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为万春园)组成,合称“圆明三园”,又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多处风景点,其楼台亭阁、廊榭山石都是模仿江南各地的园林名胜,不仅融汇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
而且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还引进了欧洲式园林建筑,在长春园修建了几处西洋建筑,称为“西洋楼”。
园内还收藏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堪称文化宝库。
雍正以后,一直到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清朝皇帝每年在园中居住的时间很长,并经常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及举行朝贺宴会等重大活动。
因此,这里既是皇帝游幸的宫殿,也是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中心。
可惜近代以来,圆明园先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
1858年,英法联军之役爆发。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圆明园简介篇一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的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的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
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被掠夺的地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
以下是关于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的介绍: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有“万园之园”之称,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无与伦比的杰作。
在清朝末期,圆明园遭到外国列强的劫掠和焚毁,现在仅剩下一片废墟,成为一座遗址公园。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以湖泊为主体,结合山水的风景,充满了皇家气派。
长廊、十七孔桥、佛香阁等景点,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公园以北海为中心,琼岛为顶点,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白塔、九龙壁等景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需要更多关于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获取。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明园与颐和园中国传统建筑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特色,而圆明园与颐和园则是其中两个著名的代表性建筑。
它们都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和介绍,探讨它们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它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圆明园的设计以水为基底,融合了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的特点。
整个园区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景色和建筑风格。
1. 建筑特色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园内的建筑多以仿古为主,采用传统的黄琉璃、朱红墙体和斗拱屋顶,给人一种庄严而又优雅的感觉。
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雕塑、石碑和石桥等装饰物,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
2. 水景特点圆明园以水景为主要特点,水系纵横交错,融入了人工湖泊、池塘、溪流等多种水景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园区中央的“大观园”,建有许多仿古建筑和众多的水景景观,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3. 文化意义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它曾是清朝皇家园林的核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不幸的是,在19世纪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不减。
二、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约29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庭园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瑰宝。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园林景观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1. 建筑特色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兼容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元素。
园内的建筑以仿古为主,采用木结构、红墙白瓦和彩绘装饰,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2. 水景特点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要水景,水与山交相辉映,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观。
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避暑山庄
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避暑山庄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园林艺术达到巅峰的时期,其中颐和园、圆明园与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美丽与历史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这三座园林展现了清代皇家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本文将对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避暑山庄进行介绍与比较,探讨其艺术造型、景观特色以及历史与文化价值。
颐和园的建立可追溯到18世纪乾隆年间,其规模宏大,被誉为“皇家园林之宗庙”,也是兼具皇宫与皇家园林功能的独特组合,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颐和园占地面积广阔,包括山川湖泊、宫殿楼阁和人工修建的各类建筑。
建筑大量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琉璃瓦、梁柱、饰带等,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特色。
园林内的山水环境也被巧妙地融入设计中,以仿制名胜、仿古建筑和景观等方式,使得颐和园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颐和园相比,圆明园在规模上更为宏大,被尊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建造始于18世纪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圆明园充满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包含了诸多楼阁庭院、湖泊、宝座和宝塔等建筑物。
园内树木葱茏,夜晚灯光璀璨,整个园区给人一种宫廷富丽的感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圆明园在19世纪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如今只能从残存的石碑和旧址中勾勒出当年的辉煌。
圆明园则成为了一个追忆历史的地方,对于研究中国园林艺术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清代皇家园林中,避暑山庄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景观胜地。
避暑山庄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1703年,也是清代皇家避暑之地。
避暑山庄规模宏大,占地约230公顷,包含山川、湖泊和宫殿等元素。
避暑山庄在设计上融合了南方山水园林和北方宫殿建筑的特点,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红墙黄瓦风格,与周围的山林湖泊形成了和谐的景观格局。
避暑山庄以其独特的景观和历史背景,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与皇家生活的重要资源。
总的来说,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避暑山庄,都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绚丽与雅致。
逛三园大全词汇
逛三园大全词汇三园是指颐和园、圆明园和圆明园,是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逛三园是许多游客来北京旅游时必去的地方之一。
逛三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逛三园时可能会用到的词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园林。
1.颐和园(Yiheyuan)。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在颐和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昆明湖、佛香阁、乐寿堂等。
逛颐和园时,可以欣赏到各种古建筑、假山、湖泊等美丽的景观。
2.圆明园(Yuanmingyuan)。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曾经是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逛圆明园时,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古建筑、雕塑、石刻等文物,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3.园林建筑(Garden architecture)。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假山、湖泊、花木等。
园林建筑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逛三园时,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园林建筑,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4.古建筑(Ancient architecture)。
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
古建筑在中国古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逛三园时,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古建筑,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5.园林景观(Garden landscape)。
园林景观是园林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假山、湖泊、花木等。
园林景观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逛三园时,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的园林景观,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独特魅力。
总之,逛三园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清朝的皇家园林与陵墓颐和园圆明园与明十三陵
清朝的皇家园林与陵墓颐和园圆明园与明十三陵清朝的皇家园林与陵墓:颐和园、圆明园与明十三陵清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建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和陵墓。
其中,颐和园与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及明十三陵作为明清两朝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展现了清朝皇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辉煌。
一、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极致之作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以“山水园林”为主题,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之中的乐园”。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依托,融入了许多湖泊、假山、廊桥、丰茂的花木等元素,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颐和园由前、后两个主要景区组成。
前园以昆明湖为中心,湖泊宽广,水天一色。
湖中有南北三岛,分别是大、中、小三岛。
而后园是由万寿山和万寿寿山两座山丘围合而成,山中设有九曲桥、玉澜堂、长廊、宝塔等,犹如一座仙境。
颐和园不仅在园林布局上独具匠心,还融入了许多文化艺术元素。
例如,寿山石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它不仅作为建筑材料使用,还用于雕塑和假山的制作,给颐和园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古建筑群,如乐寿堂、佩云堂、颐和园戏楼等,它们展示了清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二、圆明园:曾经的皇家宝藏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南郊,面积达350公顷,是清朝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经过乾隆、嘉庆等帝王的不断扩建和修缮,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建筑和园林风格以西式建筑和中式园林为主,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
园内有许多宫殿、寺庙、廊桥、宝塔等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壮丽的建筑群。
而在园林布局上,圆明园采用了“一水三山五室”的形式,创造出了许多奇特的景观。
然而,可悲的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火烧,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被抢掠一空,园内的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至今,圆明园只能以残存的遗迹给人们展示当年的风采。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与圆明园毗邻;圆明园,又称为圆明三园、夏宫,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
关于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之颐和园的基本简介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距城区十五公里。
颐和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圆明园历史资料之圆明园的基本简介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西洋楼景区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都是中国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圆明园,又称为“万园之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皇家园林。
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面积达到350多公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绝伦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众多的宫殿、楼阁、亭台、池塘和花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体系。
游客在圆明园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景观,如精美的建筑、优美的湖泊、茂密的林木以及多样的花卉。
此外,圆明园还有许多文化遗迹,如石刻、碑碣和雕塑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为300多公顷。
颐和园由清朝乾隆皇帝的养母修建于18世纪中叶,是一座以山水为主题的皇家园林。
园内有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多种元素,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丽的景观。
游客在颐和园可以漫步于山间湖畔,欣赏到壮丽的山水景色。
园内还有众多的建筑物,如精美的宫殿、亭台楼阁和廊桥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此外,颐和园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长廊、石刻和雕塑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北海公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也是北京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为70多公顷。
北海公园以其湖泊和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一个面积达到39公顷的湖泊,叫做北海,是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泊周围有众多的亭台、楼阁、桥梁和花园,构成了一个美丽而宜人的景观。
游客在北海公园可以划船、钓鱼、散步或者欣赏湖泊的美景。
此外,北海公园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古建筑、石刻和雕塑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都是中国北京市独特而美丽的旅游景点。
它们以其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游客在这些园林中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建筑、优美的湖泊、茂密的林木和多样的花卉,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清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的建设
清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的建设清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的建设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兴建了许多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建筑景观。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清朝皇族们休憩游玩的地方,更是展示皇帝威严与尊贵的象征。
其中,颐和园和圆明园是最著名的两个皇家园林,下文将对它们的建设进行介绍。
一、颐和园的建设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总面积达290公顷,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庆祝母亲寿辰而修建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建设耗时近20年,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1. 清代皇家园林特点在介绍颐和园的具体建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清代皇家园林继承了明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人工建筑的融合。
园内多为山水景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园内还配有亭台楼阁、池塘、花坛等景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园林体系。
2. 颐和园的建设过程颐和园的修建可追溯到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在工程中亲自参与,并且对整个园林进行了设计。
他深信“类以年命,以此回报”,希望通过修建颐和园来祝福母亲的长寿。
修建过程中,乾隆皇帝还精心挑选了寿信达寿八十的吉日进行开工。
3. 颐和园的布局与景观颐和园的建设借鉴了自然山水的特点,以颐和山为中心,辅以昆明湖、万寿山等风景名胜。
园内的山水景观布局纵横有致,多样而富有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
此外,亭台楼阁、宫殿、廊、堂、轩等传统建筑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园林更具皇家气派。
二、圆明园的建设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是中国古代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纪念其父雍正帝而修建的。
圆明园的建设历时近40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 清代皇家园林的特点与颐和园相似,圆明园也继承了明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强调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的结合。
惟其不同之处在于,圆明园更加注重规模宏大和艺术表达方式,被誉为“万园之园”。
2. 圆明园的建设过程圆明园的修建始于雍正年间,至乾隆年间才完工。
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区别
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区别圆明园和颐和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两个皇家园林,都位于北京市。
尽管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圆明园和颐和园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个园林的不同之处。
首先,圆明园和颐和园的风格和设计有所不同。
圆明园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它的设计主要遵循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风格。
园内有大片的湖泊、仿古建筑和精美的雕刻。
而颐和园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观的表现,园内有大量的湖泊、山岳和树木。
它的设计更加侧重于自然环境的塑造和表达。
其次,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历史遭遇也有所不同。
圆明园在18世纪中期被清朝皇帝乾隆下令建造。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然而,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洗劫。
相比之下,颐和园虽然也在战乱中受到损害,但总体上保留得比较完整。
第三个区别是两个园林的功能和用途。
圆明园作为一座宏伟的皇家花园,主要用于皇帝和皇室成员进行娱乐和居住。
它有许多宫殿和府邸,以供皇帝和皇后使用。
而颐和园则更多地作为一座皇家别墅和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它包括了众多的亭台楼阁、花园和湖泊,为皇帝和皇后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
最后,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文化价值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被视为中国古代花园艺术的典范。
然而,由于1860年遭到破坏,圆明园成为了一座废墟,但其废墟的遗迹仍可见证其昔日的辉煌。
颐和园则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例子,其独特的景观和建筑设计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者。
综上所述,圆明园和颐和园虽然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但它们在风格、历史、功能和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圆明园是一座古老且宏伟的皇家园林,其风格典雅、建筑精美;而颐和园则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表达和塑造。
两个园林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清朝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中国清朝的圆明园与颐和园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盛的朝代,而圆明园和颐和园则成为了这个朝代的两个重要的皇家园林。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作,它们各自独具特色,彰显了清朝皇家的尊贵、壮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自康熙帝时代开始兴建,于乾隆帝时期达到了顶峰。
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亩,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整个园林布局精妙,以水为主线,以山石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山水景观。
园内的建筑造型丰富多样,有宏伟的殿堂、雅致的亭台、精美的雕塑等,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韵味。
圆明园的建筑和景观以其宏大、壮丽、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
在圆明园的设计中,注重体现统一性和谐性,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中的“随意布局”和“顺意造景”原则,使整个园林给人以宏伟壮丽的美感。
一些建筑在框架结构上追求了规模宏大的气势,同时又注重了细节的精雕细琢,体现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特点。
园内的山水、草地、花木也被精心布置,与建筑物相得益彰,使整个园林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然而,曾经辉煌的圆明园在184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让人扼腕叹息。
虽然后来进行了多次修复,但远不能恢复当年的辉煌。
而颐和园则是清朝乾隆帝为儿子盛康所修建的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南郊。
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整个园林依山傍水,以昆明湖为中心,散布着各式建筑和景点。
昆明湖不仅为颐和园增添了水景,也使整个园林更加开阔、宽容。
园内的建筑造型精美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有名的“宝丰桥”就是一座精美的石桥,桥上镶嵌着精巧的石雕,展现着乾隆时期的造型和技艺水平。
颐和园还有一座叫做“寿康宫”的建筑,是一座倾斜的建筑物,形状独特。
这座建筑是乾隆皇帝私人享乐的地方,也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所在。
寿康宫内部精心布置,装饰华丽,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瑰丽气派。
明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圆明园的建设
明朝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圆明园的建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这个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园林建设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其中,颐和园和圆明园这两个皇家园林被誉为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奇迹。
本文将探讨明朝时期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圆明园的建设,展现其独特之处与卓越的艺术价值。
颐和园位于北京郊区,是明朝时期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它的建设始于清朝康熙帝时期,为了纪念康熙帝的母亲,雍正皇帝于乾隆年间进一步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颐和园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风景而闻名于世。
园林内最著名的建筑是万寿山、长廊和三山五园。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也是整个园林的中心,而长廊则是园内最长的建筑,全长728米,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与艺术品。
三山五园则是园内的主要景观区,其中包括了精致的建筑、蜿蜒的湖泊和繁茂的花草树木。
整个颐和园充满了对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同时又融入了古代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髓。
与颐和园相邻的圆明园是明朝另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修建于乾隆时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皇帝的夏宫。
该园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富丽堂皇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圆明园包括了九龙山、宫殿区、西山和东山等不同的景观区域。
九龙山是整个园林的中心,山上建有精美的宫殿和寺庙。
而宫殿区则是园内最宏大的建筑群,包括了宫殿、会议厅和祭天坛等。
园内的西山和东山则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
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建设都注重了自然山水的布局与人工园林的雕塑,使其成为了明朝时期最杰出的宫廷园林。
它们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特点,又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典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这种独特的结合,不仅展示了明朝时期皇家园林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彰显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繁荣与进步。
颐和园与圆明园的建设不仅体现了明朝时期皇室对美的追求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更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设的巅峰之作。
这两座皇家园林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对后世的园林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颐和园和圆明园作文
颐和园和圆明园作文说起北京的颐和园和圆明园,那可真是让人又感慨又陶醉的地方。
先来讲讲颐和园吧。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去颐和园逛逛,好好感受一下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
刚进颐和园的大门,我就被那热闹的场景给惊到了。
游客们来来往往,有举着小旗的导游大声讲解着历史,有拿着相机不停拍照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像我这样纯粹为了欣赏美景而来的闲散人士。
我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慢慢走着,路旁的垂柳依依,仿佛是大自然垂下的绿色珠帘,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摆动,就像姑娘的发丝在风中飞舞,那姿态真是美极了!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昆明湖边。
湖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远处的万寿山郁郁葱葱,山上的佛香阁巍峨耸立,气势恢宏。
我租了一艘小船,划向湖中心。
坐在船上,感受着湖水的波动,心情格外舒畅。
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群群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嬉戏。
我把手伸进水里,凉凉的,舒服极了。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鸭子游过,它们时而把头伸进水里觅食,时而拍拍翅膀,嘎嘎叫着,那模样真是可爱。
湖面上还有不少其他的小船,大家有的悠闲地划着,有的则是兴奋地大声呼喊。
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周围的声音,有风吹过的声音,有船桨划水的声音,还有人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划完船上岸后,我沿着长廊漫步。
这长廊可真是不一般,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人物故事,每一幅都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我一边走一边看,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能工巧匠们精心绘制的场景。
逛完长廊,我又去了仁寿殿。
这里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看着那庄重的建筑,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种种故事,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再来说说圆明园。
圆明园给人的感觉和颐和园截然不同。
走进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断壁残垣,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伤痛。
我抚摸着那些粗糙的石头,心里沉甸甸的。
当年的圆明园该是多么的美啊,亭台楼阁,水榭花园,无数的珍宝和艺术品,可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这些破败的遗迹,让人痛心不已。
颐和园和圆明园作文
颐和园和圆明园作文
“哇,颐和园和圆明园可都是超级厉害的地方呢!”我兴奋地和小伙伴们说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我们坐在车上,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对这两个地方的期待。
“我听说颐和园可美啦,有好多漂亮的建筑和湖泊。
”一个小伙伴说。
“圆明园也很有名呀,虽然它曾经遭到了破坏,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另一个小伙伴接着说。
终于到了颐和园,一进入大门,哇,那景色简直让人惊叹!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岸边垂柳依依,远处的万寿山雄伟壮观。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过脸庞,好舒服呀!
“看,那座桥好特别啊!”我指着一座造型别致的桥喊道。
“那是十七孔桥,很有名的哟。
”爸爸笑着说。
我们跑上桥,看着湖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开心极了。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各种宫殿,那些精美的建筑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从颐和园出来后,我们又来到了圆明园。
一走进圆明园,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虽然很多建筑都已经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想象出它曾经的辉煌。
“哎呀,要是这些建筑都还在该多好啊!”我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这都是历史的见证呢。
”妈妈说。
我们在圆明园里慢慢走着,看着那些断壁残垣,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
颐和园和圆明园,一个展现着古代皇家园林的壮丽,一个承载着历史的伤痛。
它们就像两面镜子,一面让我们看到过去的辉煌,一面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教训。
它们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故事和价值!这就是我对颐和园和圆明园最深刻的感受呀!。
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北海公园
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北海公园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与北海公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其中,皇家园林是北京独有的一大特色,而颐和园、圆明园和北海公园则是北京三大著名皇家园林。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座园林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以及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北京市西郊,总占地面积约290多公顷。
颐和园的修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为了享受生活而建造的皇家园林。
园内有湖泊、山水、建筑等多个景观。
在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是颐和园最高的山峦,也是该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慈禧太后居住的寿康宫、大观园等。
颐和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与颐和园相邻,也位于北京市西郊。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乾隆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园内有中式古典建筑,也有西式的宫殿和花园。
圆明园以其豪华的建筑和精心布局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1856年,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火烧,整个园林被毁于一旦。
至今,圆明园的废墟仍然可见,成为了人们缅怀历史的地方。
北海公园是北京的最古老、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故宫的西北方。
它始建于辽代,而修建工程主要发生在元代和清代。
北海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占地约4.6万平方米的湖泊,湖边建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园林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湖心岛的白塔,以及东岸的玉儿寿宫和宝琉璃殿等。
北海公园的园林景观以其神秘、宁静的氛围吸引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在春天和秋天,园林内的花草树木都呈现出迷人的景色。
这三座皇家园林各有其独特之处,但都承载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风采和历史。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之美,也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室生活的繁华与辉煌。
对于游客来说,这些园林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清漪园主人——乾隆乾隆皇帝画像乾隆皇帝弘历从小就生活在圆明园,并在园内第一次拜谒了皇祖康熙。
牡丹也能影响历史?三代皇帝曾在这里齐聚他多次声称自己与圆明园同岁,并将园中的老松、玉兰都当作同年好友,写下了很多怀念的诗文。
圆明园里最有福气的一棵树皇子时期的弘历居住在桃花坞(乾隆时期改称武陵春色)。
结婚后,乾隆和福晋富察氏被雍正赐居于长春仙馆。
武陵春色遗址刘晨/摄长春仙馆遗址朱西月/摄乾隆的一生与圆明园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他在园里的活动,留下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深远。
他给这个旷世园林奇迹,打上了自身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圆明园成为万园之园的过程中,他本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比如,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定型完成的;圆明五园的宏大格局,是乾隆拓展归并的;西洋楼景区的建设,也主要是因为他的好奇心理;圆明园里的珍贵收藏,同样大多是在乾隆时代形成的。
可以说,乾隆有着真挚的圆明园情结。
因此他在《圆明园后记》中写道:“予小子敬奉先帝宫室苑囿,常恐贻羞,敢有所增益。
是以践祚后,所司以建园请,却之。
既释服,爰仍皇考之旧园而居焉。
夫帝王临朝视政之暇,必有游观旷览之地。
然得其宜,适以养性而陶情;失其宜,适以玩物而丧志。
宫室服御奇技玩好之念切,则亲贤纳谏勤政爱民之念疏矣……然(圆明园)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
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斯则深契朕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
”既然如此信誓旦旦,那乾隆为何仍自食其言,执意要修建清漪园呢?在《万寿山清漪园记》中,乾隆写道:“万寿山清漪园成于辛巳,而今始作记者,以建置题额间或缓待而亦有所难于措辞也。
夫建园矣,何所难而措辞?以与我初言有所背,则不能不愧于心。
……予虽不言,能免天下之不言乎?……虽然,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矣,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然而畅春以奉东湖,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
个园总体有哪些特征,他与颐和园的区别主题报告
个园总体有哪些特征,他与颐和园的区别主题报告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区别,1、位置不同,圆明园位于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颐和园在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2、布局不同,圆明园以建筑为主,颐和园以山水为主;3、保存程度不同,圆明园是遗址,颐和园是公园,风光秀丽;4、规模不同,圆明园有3.5平米公里,颐和园有2.9平米公里;5、行政隶属不同,圆明园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隶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6、来源出处不同,圆明园是雍正皇帝的园林,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改建的园林;7、风格不同,圆明园融合了格式园林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颐和园以杭州西湖蓝本的江南园林风格。
圆明园和颐和园位置不同1、圆明园位置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距离畅春园不到1公里,北京大学北边,清华大学西边,随着清王朝数代皇帝扩建后,最终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2、颐和园位置在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以明武宗修建的行宫的基础上,是乾隆为崇庆皇太后庆祝六十大寿所建,包括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水面面积占据整个园区的四分之三。
圆明园和颐和园布局不同1、圆明园的结构布局以建筑为主,每个景区内都有庄严宏伟的宫殿、回廊、曲桥、假山和湖泊以及蜿蜒的小河点缀其间,额也是清代帝王避暑,处理朝政的地方,鼎盛时期包括长春园、绮春园和圆明园三大园林建筑。
最为著名的圆明园十四景,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就多达六百座,所以,圆明园也被称为古今中外的皇家园林之冠,有万园之园的说法。
2、颐和园的结构布局以山水为主,是乾隆为筹备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在昆明湖和瓮山【现在的万寿山】的基础上修建的山水园林。
主要景点包括苏州街、万寿山、四大部洲、智慧海、佛香阁、昆明湖、长廊、排云殿、大戏楼、东宫门、十七孔桥、文昌阁等建筑。
圆明园和颐和园保存程度不同1、圆明园是遗址,损毁严重,都是残垣断壁的遗址,是清代王朝的屈辱。
圆明园先后被毁于英法联军侵略者的洗劫,破坏,最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防火将其焚烧,随后又遭八国联军的侵占劫掠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遭到彻底毁灭。
逛三园大全词汇
逛三园大全词汇一、介绍三园是指圆明园、颐和园和中山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
这三座园林都位于北京,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
逛三园是游客来到北京必备的旅游项目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座园林的历史、景点和特色。
二、圆明园1. 历史圆明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清朝时期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宏伟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这座园林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2. 景点圆明园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烟波钓月”和“十七孔桥”。
烟波钓月是一座仿照西湖的小岛,建有小亭、小桥和小船,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十七孔桥是圆明园内最长的石拱桥,桥面上有17个石拱洞,形态各异,是中国石拱桥的艺术杰作。
3. 特色圆明园的特色之一是其水系。
园内有许多湖泊、池塘和运河,水系错落有致,与园内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此外,圆明园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马可波罗的雕像和著名的鎏金大雁塔等。
逛圆明园,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和文化的辉煌。
三、颐和园1. 历史颐和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总面积达290多公顷,由山水园林和宫殿建筑组成。
这座园林曾多次被毁坏和重建,如今的颐和园是在清朝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
2. 景点颐和园的景点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万寿山”和“佛香阁”。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山岗,山上有许多庙宇、亭台和观景点,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
佛香阁是一座仿照南京明孝陵的建筑,内部供奉着释迦牟尼的木雕像,是颐和园内最重要的佛教建筑之一。
3. 特色颐和园的特色之一是其湖泊。
园内的“昆明湖”是人工湖泊,水域面积达220多公顷,湖上还有三座小岛,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西沉亭”。
此外,颐和园还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如“乐寿堂”、“排云殿”等。
逛颐和园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园林景观,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和颐和园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北京西郊海淀一带原有一片湖泊,地处永定河洪积扇下游,这里又低洼有泉。
早在金代,玉泉山上便有金章宗的行宫“芙蓉殿”。
元代文人又为海淀湖泊起了一个名字,叫“丹棱游”。
到明中叶,因这里不断种稻植荷,渐渐便分割成两个小湖,一个叫南海淀,一个叫北海淀,又逐渐形成了海淀镇。
并兴起了园林建筑。
明代万历皇帝的外祖父在海淀修过一个十里范围的大花园,叫“清华园”(不是现在的清华园),规模宏伟、风景秀丽,花事尤其著名,号称“京国第一名园”。
与它齐名的还有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开辟的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在清华园日水的下游。
当时这两家又称李园、米园,最享盛名。
清华园故址就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勺园故址则包括在北京大学西墙内。
到了清代,皇帝开始在这片山明水秀的地区大规模兴建离宫别馆,开始了北京西郊营建园林的极盛时期,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后130多年,皇家园林区就在海淀形成了。
这片园林中最重要的有康熙年间在清华园旧址上修建的畅春园,畅春园之北又新建圆明园。
附近还连着修起了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又在瓮山(今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分别新建了清漪园、静明园和静宜园。
这些皇室园林中还有一些皇帝赐给宗室大臣的园林,叫做赐园。
其中最有名的是淑春园,故址就在今北京大学未名湖周围一带。
附近还有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现都并入了北大校园。
划归清华大学的有近春园、熙春园等旧址。
渚园周围,还建立了八旗营房和包衣三旗(包衣是满语,即奴仆的意思。
清入关前,凡所获各部俘虏,都编为包衣,分属八旗。
属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隶属内务府,属下五旗的,分别隶属王府,在私家世代为仆)。
清朝鼎盛时期,从海淀迤逦往北大约二十里范围内,皇家园林连绵不绝。
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圆明园以及与它相毗连的长春园和绮春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
“万园之园”圆明园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园林建筑的奇珍,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
现在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即万春园)在内,通称圆明三园。
遗址在北京大学校园正北,清华校园西北。
三园外围周长约20华里,面积总计5200多亩。
这里原是明代故园,康熙四十八年(1709)赐给皇四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帝),占地300亩。
雍匝即位后,从1725年起大事兴建,扩大到3000亩,造景28处。
乾隆即位后继续扩建,到1745年叉造景40处,命宫廷画家按景绘图,并亲自题诗,从这些图和诗可以想见圆明园当时的盛况。
以后嘉庆时收并了西面几个赐园,道光皇帝又陆续兴建,从创建以来经过1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惊人的巨大规模。
三园共构筑各类桥梁100多座,风景点140多处,楼台亭榭、轩廊馆阁等建筑面积计16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
它不仅继承发展了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而且还包括了西洋建筑的特色。
园内建筑陈设豪华,并收集了全国罕见的文物、珍宝和图籍。
所以当时欧洲的有关文献盛赞它是“万园之园”、“人间天堂”、“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圆明三园建筑形式干变万化,园林布局生动灵活。
三园中圆明园面积最大,正门有六部朝房(中央各衙),二宫门有正大光明殿,是皇帝朝会听政的地方。
从雍正到道光历代清帝,不但长期在园中居住,而且在这里举行朝政宴会,使圆明园变成了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中心。
从这里绕过一区山冈,前面就是九个岛屿环抱着一片宽阔的水面,构成了一带宫殿居住区,主要建筑是“九州清宴”,此外有“缕月开云”、“上下天光”,有可以登高远眺的高楼“天然图画”、以及“碧桐书院”、“杏花春馆”、“茹古涵今”……等建筑群。
圆明园中最大的人工湖泊叫福海,四周仿照杭州西湖景色,建起了“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景区。
福海中还根据古代仙家传说,建了三个小岛,名为“蓬岛瑶台”,海湾里有汉白玉石座伸入,上面建有宫殿,称作“方壶胜境”。
圆明园里的建筑几乎包罗万象,这里有不少佛寺,如福海西边的“舍卫城”,供奉十万多尊佛像,共有326间殿字和游廊,是一座规模巨大的佛殿城。
此外,园内还巧妙地布置了“买卖街”,仿照闹市区那样,让太监和宫女在这里做生意取乐。
还有模仿农村风光的“北远山村”,听戏娱乐的“同乐园”,专门看元宵焰火的“山高水长”楼。
这里的文源阁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七大皇家图书馆之一。
长春园建于1749-1751年,在圆明园东面,是乾隆准备退位养老的地方。
景致玲珑幽雅。
主要建筑是淳化轩,轩内左右两廊里嵌有古代法帖石刻。
东北角“狮子林”十六景,是乾隆下江南时将苏州狮子林描下来以后仿建的。
从1747到1760年,又在长春园北端,按瑞士、法国宫苑的样式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西洋楼。
据法国人格罗西记载,说这组宫殿中制造了不少抽水机关,是神父蒋友仁指导设计的,为点缀宫殿以及邻近地面,这些数不清的人工喷泉,有的样子象野兽格斗,有的像林中猎狗追逐野鹿。
最奇妙的是水制的时钟。
神父把中国十二生肖的动物集中在一个欧式宫殿前面,分列在一个三角形池的两边,形成一个时钟,十二只动物轮流值班,每只口中喷水两小时,十二只兽喷一遍,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喷出来的水,呈抛物线形状,注入池中。
西洋楼共占地一百多亩,主要景区有谐奇趣、线法桥、蓄水楼、养雀笼、万花阵、方外观、五竹亭、海宴堂、线法山、远瀛观等,建筑都是用汉白玉精雕细刻的巨大宫殿和亭台,配以中国传统的彩色琉璃瓦、砖雕和迭石技术,楼顶是中国的庑殿式,柱头则是罗马式,使中西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万春园是1772年将长春园以南的几家私园合并建成的,嘉庆十四年(1809)又收入西路几个赐园,合成三十景,是皇太后的住处,宫殿布置壮丽,园林环境潇洒舒适。
圆明三园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
但令人痛心的是它遭到两次灾难性的浩劫,现在已变成一片废墟。
第一次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为迫使清廷彻底投降,派两万军队从大沽、天津直趋北京。
清廷派怡亲王载垣去通州与之谈判,英法联军提出难以接受的苟刻条件,谈判破裂,怡亲王当场逮捕英使巴夏礼,把他关在海淀故勺园的集贤院里。
于是英法联军趁机出兵,绕过北京城,直扑海淀。
咸丰皇帝吓得从圆明园逃到承德避暑山庄。
英法联军十月五日占领海淀,六日占领圆明园,大肆抢劫以后,又在十月十八、十九两天,派马队在全园各处放火,大火烧到附近各园以及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致使从海淀到香山二十多里范围内的宫苑惨遭破坏。
从当时参加这一事件的英法侵略者所写的书信日记和回忆录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
焚烧圆明园之前,所有抢来的物品,都用拍卖法出售,售出的钱,作为奖金,按等级分给军队。
军官和十兵成群结伙地抢劫,有价值的东西几乎全被抢光。
经过这番浩劫,圆明园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据同治十:年冬查勘,劫后的圆明园只剩下十三处景区,因来不及焚烧而得以幸存。
珍贵文物更是被洗劫一卒。
现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里还保存有当年从圆明园抢去的重要文物。
圆明园内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文源阁也全烧光了。
第一次浩劫过去十三年以后,慈禧太后想在废墟上重建这座皇家园林,困财政困难,还动员下公大臣捐款,拆掉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处的旧材料,东拼两凑来修建。
从同治十一年到光绪初一直在修,但工程质量低劣,进展缓慢,还时常停工待料。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圆明园又遇到第二次洗劫。
在外国侵略者退走以后,腐败的清朝八旗兵丁和恶霸地痞相勾结,又把园中残存的富室殿堂拆光,连石料砖瓦都拿去拍卖,木料树木则烧炭出售。
据当地百姓说:从民国以来二十多年间,出入圆明园抢劫残料的车辆络绎不绝,最后终于使它变成了一座荒园,只剩下西洋楼中远瀛观南端的观水法残迹,以及极少数古建筑(如万春园的正堂寺)的破壁残墙。
现西洋楼废墟仅存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经过整理可供凭吊。
福海也初步疏浚出来,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从清漪园到颐和团颐和园原来是北京西北郊由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旁边有一座山名瓮山,所以又称瓮山泊。
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
金主完颜亮曾在这里设行官。
元代定都北京后,为京城用水的需要,由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辟上游水源,将昌平县白浮村的神山泉水和治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自成为大都城内宫廷用水的蓄水库。
明代在湖里种植荷花,周围水田遍植稻谷,湖旁有些寺院和亭台,加上西山和玉泉山远近映衬,这里便成为吸引文人的游览胜地。
明弘治七年(1494),在这里修过一座圆静寺,正德年间又辟为“好山园”。
有一条大堤从寺前经过现在湖里的龙王庙,直趋蓝靛( dian)厂,当时叫西堤。
乾隆时,决心整理西郊水道,开浚瓮山泊,提高它的蓄水量。
把原来瓮山泊东堤上的一座龙王庙,变成了一座小岛,通过十七孔桥系在东岸上。
瓮山泊开浚后改名为昆明湖因汉武帝为征讨昆明,曾在长安挖昆明湖。
操练水军,乾隆仿效其意。
瓮山上又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为庆贺乾隆生母钮钴禄氏六十寿辰,改名为万寿山。
山顶用砖石砌成佛堂名智慧海。
前山修亭台楼阁,后山布置召庙宝塔。
山下后湖沿岸还开了一条江南风味的临水街市,叫做苏州街。
经过这样扩建,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了一座独具山水之胜的大型园林,当时总称为清漪园。
清漪园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也遭到严重破坏。
万寿山的寺殿和苏州街都被烧光,智慧海里四万多件珍贵的陈设被抢劫-空。
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清漪园,十年工程始终都是秘密进行。
重建后改名颐和园,作为她“归政”后的休息场所。
1900年,颐和园也遭到八国联军洗劫,园中建筑被焚烧,珍贵文物被抢走。
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叉动用巨款修复了残破的颐和园。
从1903年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渡过。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景色,园内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群,既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同时巧妙地借来西山和玉泉山作为背景,把人工建筑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堪称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作。
全园占地约290公顷,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多间。
大体可分为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三大部分。
政治活动区在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中心,两侧有南北配殿,南北九卿房和朝房等。
仁寿殿前露台上陈列着铜鼎、铜龙、铜凤、铜缸等,院内石须弥座上的铜麒麟,是从圆明园废墟上移来的。
光绪年间,慈禧和光绪帝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住在颐和同里,升朝理事,接见大臣和外国使节。
光绪实行变法维新时,曾在这里召见康有为,密谈了两个多小时,任命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
居住区由玉澜堂、宜芸馆和乐寿堂组成,是三座大型四合院,用五、六十间曲折的同廊相勾通。
乐寿堂是慈禧的住所,也是居住区的丰体建筑。
正门是五间穿堂殿,南临昆明湖,名为“水术自亲”,门外有一座石造雕栏码头,慈禧从水路来颐和园,在此下船,可直接进入乐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