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尚书》书影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我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 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约1400 年的历史。
《春秋》集传大全书影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 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共242年史事。非孔子所著。
《周礼》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周官》。全 书共42卷,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官员 的职责。
背景深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参考6、7、8课) 经济: 井田制崩溃,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 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 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 阶级关系: 兵,因而特别礼贤下士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 了舆论阵地
3、政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习方法
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 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尚书》)和 《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在教学中, 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 特长,弥补不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 颜渊》

百家争鸣优质PPT课件

百家争鸣优质PPT课件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第10页/共16页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 论基础。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 化。
特点: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 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第7页/共16页
二、老庄之学
1、老子 哲学思想: (1)用“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是万物的本 源,“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 律。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第1页/共16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
含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 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 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 争鸣局面。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 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15页/共16页

《百家争鸣》ppt课件(12张PPT)

《百家争鸣》ppt课件(12张PPT)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来自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孔子和百家争鸣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反对苛政和暴力。
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不再听 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各诸 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开始争霸,西 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儒家的代表人物
提出“民贵君轻” 的思想,实行“仁政” 减轻刑罚、减少税收, 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
提倡法治,主张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
韩非
知识回顾
姓名 孔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时期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著作 《春秋》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上课用精品PPT课件

《百家争鸣》上课用精品PPT课件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核心
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 “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文化贡献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影响和地位
后来成为我们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 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说说孔子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20
主要思想
孟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富贵不能
政淫治…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提倡仁政
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相 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 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 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 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 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学成以后,以士的身 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 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 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 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不要管理,等学生自我觉悟。
知识结构
背景 含义 影响 社会变革:经济 政治 阶级结构 文化教育 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宣传自己的社会主张 奠定了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基础;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孙膑 政治学说 道德思想①② 亚圣 哲学思想 道德思想 政治主张 政治观点 社会主张 显学 世界观 人生观①② 浪漫主义文学 法、术、势结合的中央集权思想 强调军事规律:注意造势 重视人为
思想碰撞
比较庄子与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认识
学派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主 要 思 想
仁、礼、德治、教育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地 位 或 影 响 创始人 亚 圣
儒家
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并施 老子 道家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集大成者 创始人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好。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以新加坡的鞭刑为例 ,谈谈“礼”和“法”的 统治策略。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大放光彩 , 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思想遗产,那么 在当今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提示:从治国方略、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关系等 方面考虑
诸子百家的思想现实价值
• 儒家孟子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庄子天人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慧眼拨云见日月---概念解析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 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质课件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质课件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的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 读一读,你能知道关于老子的哪些信息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官学
私学
促进了教育在 民间的发展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 和程度的高低,主张 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 下,注意因材施教。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诗经》
《尚书》
《周礼》
《春秋》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
仁,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推崇周礼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春秋》
儒家创始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周
老孔 子子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1 BC475 BC770









道 是 万 物 本 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百家争鸣》(最新)ppt

《百家争鸣》(最新)ppt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备注
孔子
儒 家
孟子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春秋 后期
“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
《春秋》 “圣人”
刑主杀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战国 反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亚圣”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8.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奥楚蔑洛夫的 性格, 窥见了 当时的 沙皇俄 国社会 ,了解 了作品 的主题 和写作 特色, 也谈了 形形色 色的“ 变色龙 ”们。
9.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篇小说有了更 为深刻 的认识 ,也希 望我们 的同学 们能对 文学作 品中的 和生活 中的“ 变色龙 ”们有 着客观 的评判 标准, 做一个 不忘初 心,真 诚正直 的少年.
哪家思想在当时会得到重视?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 的“法治”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益,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法家提 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和以法治国的 思想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受到 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讲授新课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的主张有 哪些?
墨家学派 代表人物: 墨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主张“兼爱”、“非 攻”、他还提出要选贤 任能提倡节俭
历史地位: 墨家学派创始人
道家学派
代表人物: 庄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 心,人生应追求精神 自由,要保持独立的 人格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 8 课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 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观点主张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 论基础。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 化。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 义。 ②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 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③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 ④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 度;建立封建制度。
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 ①法、术、势三派 理论来源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 可”、 ……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特点: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 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老庄之学
1、老子
哲学思想: (1)用“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是万物的本 源,“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 律。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2、庄子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பைடு நூலகம்
墨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具体体现:
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 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私学兴 办
总体概括
想中 的国 演传 变统 文 化 主 流 思
儒 家 思 想 的 演 变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四、墨家主张
1、宗旨、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
2、主张: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3、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 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
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2.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评价: 意义,影响深远。
3.荀子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 思想
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 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2、法家的代表人物
诸侯国 变法者
魏国 李悝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秦国 商鞅
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 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一、早期儒学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保守性
民本思想 1、孔子 政治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思想 成就 和文 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化贡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献 整理古籍: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深化· 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
含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 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 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 争鸣局面。
知识· 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