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讲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少人以为只要围绕话题写就可以了,话 题材料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多余的,没有 必要用心去读、去理解。其实,果真如此 的话,命题者也就不必提供话题材料了。 既然提供了话题材料,就自有命题者的用 意。这用意一方面是提示,另一方面就是 限制。不用心看话题材料,不了解命题的 限制何在,匆匆下笔为文,也就难免出问 题了。
• 苏东坡或许就是一个这样的智者,他在变化的 世界中毅然不变。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 吟咏便使多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这等情怀之下 黯然失色。若非大智之人,东坡先生面对被贬 黄州这样的政治巨变,眼观社会的动荡,如何 能够平抚愤慨,潜心于深邃的思想中呢?他将 变化的世界置之度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主人的这一问可窥探出变与不变之理他已是了 然于胸。在变化的社会中,他执著驻足于思考, 于是,使文坛为之一震的前后《赤壁赋》便横 空出世。
• 变化总意味着前进。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能坚 持自己的主见,静下心来思考才是一种以不变应 万变的大智之略。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 思考,把握住变化的根源,以这种“由静而思” 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变化,不动声色地 站在时代的前沿,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从 此,我们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 能静下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 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

尼布尔博士曾说过:“祈求上天赐予我 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 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此语 的智慧。”是的,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 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无法改变的事,我们 应该要学会改变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来 应对变化的世界。 •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 以改变投篮方向,将球投向自家篮下创造 了一次起死回生的转机。在一般情况下, 按常规办事并没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 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 破常规,善于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取得出 人意料的胜利。
• 还记得毒气室中撕心裂肺的惨叫吗?还记得焚 尸炉中晃动的黑影吗?还记得奥斯维辛集中营 里的声声枪响吗?是谁制造了这一切?是他— 希特勒,这个人间的魔鬼。他残忍、暴虐,统 治世界的想法充斥他的脑海,混淆了他的视听。 改变别人,改变世界,这是他痴心不改的野心, 然而他却不曾驻足回眸,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想想如果他改变了自己,便不会有那么多冤魂 含冤死去,也更不会给自己找个惨死的下场, 落得千古骂名。 • 当今社会,仅凭个人的力量,别人很难被你左 右,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更难以被你改变, 而我们却容易调整自己,也许有时一个小小的 改变便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 王者处世,须得镇定自若,以不变应万变,即使 泰山崩于前,亦谈笑布阵,挥洒自如。三国时期, 诸葛亮进驻东吴与周瑜合作破曹,周瑜嫉妒诸葛 亮雄才伟略欲除之而后快,三番两次陷害他。而 诸葛亮以静观动,以不变应万变,面无骄容,口 无狂语,却胸藏百万之雄兵,心装天下之奇术。 周瑜的心事诸葛亮全部掌握,而诸葛亮欲出何招 周瑜心中无底,且招招出于意料之外。周瑜最终 自己把自己逼死,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出了 他心中的无限遗恨。人生有太多的变数,面对这 些变数我们更应学习诸葛亮,不骄不躁,泰然处 之,方可应对自如,甚至扭转乾坤。
以变应变
• 世间万物无一不在变化中,但世上唯一永恒的也 是变化。所以我们应该以变应变,通过改变自己来顺 应这变化的世界。 • 贝多芬在中年失去听觉之后,面对孤寂的生活, 他毅然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从灰暗中走出来,终于成 就了乐坛上的神曲;毛泽东在城市暴动失败后,改变 自己的谋略,转战农村,运筹帷幄,以星星之活燎原, 让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马克· 吐温在商场上失利后, 改变自己的志向,拾起笔杆,成为了文坛一名巨匠-----在这纷繁芜杂、喧嚣热闹的世界里,人们更应审时 度势,适时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要战胜一切困难, 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以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固守高洁
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万物也随之变化,但有 一种东西不会也不应该轻易改变。无论时间给它蒙 上多厚的历史尘埃,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依旧如 天上的骄阳,永远光芒万丈。那便是高洁的节操, 拥有它,你的生命也将因此变得永恒。 •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谁在汨 罗江边忧愤长叹?是他,那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屈子啊!那时怀王的身侧已无他的立锥之地了,身 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言之肺腑,身后是郑琇 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他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他也不愿随众而降,高吟:“举 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怀着一 腔热血,举身赴清流。屈子一跃四海为之震动,他 以他那不变的高洁傲岸的节操,给世界留下了一个 巍峨的背影。
源自文库

那些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只能被环境淘汰。 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 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 使无法跟上机器化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 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 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社会淘汰。 • 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 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唯有改变,方可以 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编织绚丽辉煌的彩 虹;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 韧劲筑起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话题作文讲评
• 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题材、形式和表达上给了考生较大的 “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 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比如: 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命题者提供的十个人物(历史人物 和文学形象)让学生以其中一个人物为话题,按理说学生的 思维是非常广泛和自由的,可是本年度高考的作文平均分竟 只有38.31。看来考生是还没有认真审题而随意作文啊。事实 上,这十个人物其格上都具有很大的争议,很显然,命题者 除了想探一探考生们的文学功底外,还想考一考考生的思辨 能力。可惜,考生作文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知识面过窄,常 识错误一大堆;泛泛而谈,缺乏层次;缺乏文体意识,轻率 任性,创新异化为猎奇。 因此,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 一个关键环节。 审题,就是指仔细研究材料和话题,通过分析和综合,达到 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在写作体裁、选题范围、中心思想、表 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精细思维, 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拓展审题思路, 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呢?
• 审题要把握“三要”,即“三部曲”。一要审清材料。材料 是为了引出话题,其实也给写作者作了提示;二要分析话题, 话题具有定向功能,因而需要认真分析;三要重视要求,搞 清具体要求,所有要求都要在写作中体现。 第一步:吃透材料 ,抓住命题意图思考立意。 话题作文的材料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 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 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就要抓住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 的意图,并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 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 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 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 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 而这个道理,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 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 “诚信不可抛”来写的。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 弃,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 观点。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是谁在权贵面前发出了这响亮的呼声?是他, 那个超脱世俗的诗仙啊!即使是身处人人都热 衷于追求功名利禄、攀权附贵的时代,他也不 愿入仕为臣。纵然身居皇宫之中,雕栏玉砌、 钟鼓玉馔,更有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仍改 不了他对壮丽山河的神往。于是他淡然拂袖而 去,自此寄情山水,成就了他浪漫豪放的情怀! 假使当初他改变了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节操, 他的诗句何以处处透着清新飘逸?何以为世人 千古传诵?最终只不过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罢 了。
• 第二步:分析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立意成 文。 一、化大为小。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 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 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 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 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首 先是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 其一点,不及其余”,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 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有限的 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 文章。
• 世界以它不可逆转之势在分分秒秒发生着 变化,我们无力改变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但也不能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迷失了自 我,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时代保持 高洁的节操尤其可贵。
以不变应万变
• 变化即人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初渐谓之 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 谓之化。面对这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要做到 以不变应万变。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可 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即便在屋里静坐,也是日行八万里。人们凝视 着这世界的花开花落,紧紧追随着变化,唯恐 稍一顿足便被前进的部队甩下。殊不知,真正 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静 下心来思考 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写作: •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 在不停的变,社会在不停地变, 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 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 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 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题 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分析:
• 这话题在立意上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 上,材料已说明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 这个话题反映这些就不符合命题要求。须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问题关键词句:“面对 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 抓住“怎么办”来思考立意,“以变应变” “以不变应万变” “与时俱进” “我们 不但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 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些立 论都是能够写出深度的。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归隐山间时, 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 的,变的只能是他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 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 的志向却被历史所欣赏,为后人所称颂。当 “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 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 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 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 的志向。于是寄情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 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 半个盛唐的诗歌,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 了自己,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 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 哉!”是谁在临终前不改神色发出了这振聋发 聩的喊声?是他,那个勇气人格光耀中华的爱 国志士谭嗣同。当戊戌变法失败,作为代表人 物之一,他本有机会逃走,但他却拒不逃跑, 还义正词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淸自嗣同始。”多么豪壮之语 啊!面对列强侵略,清政府苟且偷安,割地求 和,但他却没有屈服,即使是死亡,也动摇不 了他所坚持的民族大义。他以他那不可动摇的 民族节操,给后来者以鼓励,他必将流芳百世。
变化
•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经 修剪枝叶后被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 围着它议论纷纷。有人说:“没有这次移 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 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 被人赏识,就要改变,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世界不 会因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 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进而取得成功。 •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 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 徨 • 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像海伦凯勒 那样虽然盲聋哑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 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 《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 的强者,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 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