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评试卷【word版】.doc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评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3.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E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
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
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幕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
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
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
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10%,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数。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
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
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緣与血緣、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
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最新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
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
“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
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
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
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
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
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
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
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
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
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
“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
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
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
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
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
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
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 .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 .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 .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试卷第2页,总12页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平智慧精髓成果。
C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
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②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
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
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
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③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
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
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
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
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
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
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 -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英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95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My wife and I have always been friendly with the clerks at the local store. I don ’t think many people appreciate what a difficult job these clerks have. They work for a little money and I often wonder how they make ends meet. One of the clerks, Charlie, was always wearing his glasses but he didn ’t one day. I asked him about it and he said they ’d been out of order and that he couldn ’t afford a new pair. His family needed money. It was clear that he was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We wanted to help him, so we turned to our own eye doctor for help with a plan. We had his secretary contact him, asking him to come in for an eye exam for free. We told the doctor to let him order whatever glasses he wanted and that we would pay for them. Although Charlie questioned what was going on, the doctor just told him that someone had offered the money for his new glasses. When we went in to pay the bill, the doctor told us he was touched by our idea so that he waived the exam fee and only charged us for half the price of the glasses! It was so wonderful to see Charlie in his new glasses and he enjoyed telling all the regular customers how the gift came about. I ’m sure that upon hearing his story, ideas of kindness may have come in the minds of many people. 21. Why didn ’t the clerk Charlie wear glasses one day?A. It was very warm and fine.B. His glasses were missing.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 His old glasses were broken.D. He forgot to wear his glasses.22.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A. Charlie was a young man with skillsB. Charlie couldn’t support his family with enough moneyC. Charlie completely accepted the money for the new glassesD. Charlie knew who paid the money for the new glasses23. The underlined word “waiv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can be replaced by ______.A. took upB. gave upC. cut downD. put off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Customers’ Gift to an EmployeeB. A Friendly Clerk — CharlieC. The Wonderful Feeling of Helping othersD. An Expensive Pair of GlassesBAfter giving a talk at a high school,I was asked to pay a visit to a special student.An illness had kept the boy home,but he had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meeting me.I was told it would mean a great deal to him,so I agreed.During the nine-mile drive to his home,I found out something about Matthew.He had muscular dystrophy(肌肉萎缩症).When he was born,the doctor told his parents that he would not live to five,and then they were told he would not make it to ten.Now he was thirteen.He wanted to meet me because I was a Gold-medal power lifter,and I knew about overcoming obstacles and going for my dreams.I spent over an hour talking to Matthew.Never once did he complain or ask,"Why me?"He spoke about winning and succeeding and going for his dreams.Obviously,he knew what he was talking about.He didn't mention that his classmates had made fun of him because he was different.He just talked about his hopes for the future,and how one day he wanted to lift weights with me.When we had finished talking,I went to my briefcase(公文包)and pulled out the first gold medal I had won and put it around his neck.I told him he was more of a winner and knew more about success and overcoming- 2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年度上期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我国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图(单位:℃),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三处均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B.A处气温偏高,为湖泊C.B处气温低于-18℃,为祁连山脉D.C处气温低于-12℃2.关于图中河流附近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泥沙含量较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小③无结冰期④水流湍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判断()A.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B.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比西部低与地形有关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4.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其自然原因是()A.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C.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巴拿马( 8°57'N, 79°3'W)时间2017年6月12日晚8时,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在国家电视台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读资料回答5—6题。
5.当巴拿马总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与中国建交时,此时北京时间为()A12日21时. B.13日19时 C.12日7时 D.13日9时6.巴拿马总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与中国建交后的1个月内()A.巴拿马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地球位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小D.北京日出方位由东北转为东南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的形成与季风有关B.②洋流可能在8月出现C.③洋流属于上升补偿流D.④洋流沿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8.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B.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垂直气温分布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文科数学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2)},B ={−2,0,1,2},则( ) A . {0,1} B . {−1,0,1} C . {−2,0,1,2} D . {−1,0,1,2} 2.已知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且,则( ) A .B .C .D .3.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是“a ⊥b ”的( )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一个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为48,前2n 项的和为60,则前3n 项的和为 ( ) C .75 D .63 5.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6.在ABC ∆中,若2a b c =+,2sin sin sin A B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7.设函数的图象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B .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C . 图象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D . 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8.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点A .B .C .D ,已知(DB →+DC →-2DA →)·(AB→-AC →)=0,则△ABC 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 9.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相切,则( )A .B .C .D .10.函数33()x x f x e -=的大致图象是( )11.函数( )A . 没有零点B . 有一个零点C . 有两个零点D . 有一个零点或有两个零点12.设函数的导函数为,且,则 ( ) A .B .C .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已知→→b a ,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60,则∙-→→)2(b a →b =______________. 14.不等式224x x -<的解集为________.已。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pdf
周口中英文学校12-13学年度上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对文中“成瘾行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方面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某种药物,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药 物的强烈依赖。
B.广义的成瘾则包含主体对一些行为的反常的强迫性依赖,如疯狂购物、病态赌博、网络成 瘾等。
C.成瘾会从人的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比如个体对病态赌博等会从强迫性寻求发展到强 迫性依赖。
D.成瘾的个体与成瘾行为分离可能出现不适的反应,但个体一般对现状并不担忧,也并不会 觉得这种经历是负面的。
2.下列关于“成瘾行为”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尼古丁会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学 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B.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会使病态赌博的个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使其荒 废学业,或置家庭于不顾。
C.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 体依赖,后果比较严重。
D.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会导致其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 碍等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对他的支持,那么其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适当的满 足。
而这种支持可能会在成瘾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B.部分青少年或将成瘾行为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依赖,或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这容 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C.成瘾者一旦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 往障碍,最终,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
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
”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
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
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
父亲说:“你也没睡?”“睡了,又起来了。
”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没有。
”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最近,谁来打过酒?”“昨天,前天……杨跛子!”“披一件破大袄?”“披一件破大袄!”“要赊账?”“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
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酒呢?”“我又倒回去了!”“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
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洒了!”“洒了?”“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人也有字号!”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
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
”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
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
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5.“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
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规模。
据2017年统计数据,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
以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来了!》,《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15期)材料二:2000-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及同比增速[注]GDP同比增速:第n年的GDP绝对额与第n-1年的GDP绝对额相比的增长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