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5、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巫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四言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2 、《尚书》、《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夏书》。

24、《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25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28 、《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30 、孟子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孟子是性善论者。

32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 、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

35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全书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级一、填空题(10分)1、神话是我国的源头。

2、《诗经·采薇》一诗的内容是。

3、《哀郢》是屈原《》中的一首诗。

4、“锥刺股”的典故出自于《》。

5、《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选自《》一书。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选自《》一书。

8、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

9、鲁迅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的诸子散文是指《》。

10、屈原之后,楚辞的代表作家是。

二、名词解释(25分)1、神话2、关雎3、风雅4、风骚5、诸子散文三、名作名句出处(5分)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于《》。

3、“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出自于《》。

4、“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于《》。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于《》。

四、判断题(下面每题的答案中有五个是正确的)(10分)1、下面属于屈原的作品有()。

a《离骚》 b《九辩》 c《九歌》 d《九章》 e《天问》 f 《湘君》 g《风赋》2、《左传》的文学价值表现在()。

a善于叙事 b善于描写战争 c常用寓言说理 d外交辞令优美 e善于因事写人 f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g说理透彻五、简答题(20分)a)何为赋比兴?b)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六、论述题(二选一,30分)a)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河南师范大学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级一、填空题(10分)1、屈原之后,楚辞的代表作家是。

2、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

3、《战国策》的整理者是西汉时期的。

4、鲁迅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的诸子散文是指《》。

5、“狡兔三窟”这一典故出自于《》。

6、《哀郢》是屈原《》中的一首诗。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库(一)参考答案一、阅读文段,翻译加点的字句,写在括弧内(10分)倘若、没有什么、随后、可有作为、对上、死亡逃荒、活下来、老百姓、头发花白的人、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1、C2、D3、B4、C5、B6、C7、A 8、B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B 16、C 17、B 18、B 19、D 20、B 21、C 22、C 23、D 24、D 25、C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BCD2、ABC3、ACD4、BCD5、AD6、AC7、CD8、BC9、AB 10、ABD四、词语解释(每题3分,共6分)1.风骚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

③“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2. 楚辞①屈原首创的一种新诗体,②富于楚地特色,受楚巫风、楚方言、楚方音、楚民歌的影响。

③刘向收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和汉代仿“骚”作品辑成专集,遂称《楚辞》。

.五、简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 孔子删诗说评论:孔子删诗说不可信。

(1)孔子身前常说诗三百的话(2)《左传》引诗顺序与今本诗经大体相同(3)季札入鲁观诗,鲁奏诗顺序与今本诗大体相同,时年孔子八岁。

2.概述冯谖形象:通过例子说明冯谖洒脱不羁、有政治远见、做事果断干练、足智多谋等性格特征。

六、分析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3分,共23分).1.结合《秦晋殽之战》谈《左传》的文学特色:①故事性强,结构完整。

——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玄高犒师、晋廷论战、皇武子视客馆、文嬴请三帅、阳处父追秦囚、秦穆公素服郊次。

②长于写战争,尤其是大战。

坚持把军事和政治、外交结合起来,侧重写战前筹划,未战而已知胜败,直接写战争的笔墨从简(举例)③记述人物言行,善于抓住要害部分,要言不赘。

(完整版)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完整版)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先秦试题及答案

先秦试题及答案

先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先秦时期,被誉为“百家争鸣”的时期,其中“百家”是指:A. 一百个学派B. 许多学派C. 只有九个学派D. 只有七个学派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庄子》答案:C3.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4. 先秦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5.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是先秦时期的?A. 孟子B. 荀子C. 王阳明D. 韩非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先秦时期,_______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性善论”。

答案:孟子2. 先秦时期,_______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

答案:老子3. 先秦时期,_______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

答案:墨子4. 先秦时期,_______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通过教育和制度来约束。

答案:荀子5. 先秦时期,_______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答案:韩非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案: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道德修养、强调仁爱、倡导礼治、重视教育和学习、主张中庸之道等。

2. 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答案: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贵生”、“不争”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先秦时期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先秦时期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兼爱”和“非攻”的思想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政治哲学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

2. 分析先秦时期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案:先秦时期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强调法治、重视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及对君主专制的支持上。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着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1.――――――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鯀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

8《诗经》中有6篇――――――,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篇,是15个地方51 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I. 神话2后羿射日3山海经4庄子5甲辞6诗经305 7庄子。

天运8笙诗9大明10. 16011 ―――――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精神,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叙王》为《大雅》之始。

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一编 先秦文学
1.【单选题】“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的论述出自() A《周易》 B《吕氏春秋》 C《吴越春秋》 D《宋书》 答案:D 解析:“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的论述出自沈约《宋书》。 2.【单选题】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A 盘古开天辟地 B 女娲造人 C 后羿射日 D 黄帝战蚩尤 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 伟力。典型代表有后羿射日、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3.【单选题】原始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 A稷 B契 C羿 D鲧 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 伟力。典型代表有后羿射日、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4.【单选题】下列关于神话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神话都是幻想或想象的 B 神话是古代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 C 神话是一种“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D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答案:B 解析:略。 5.【多选题】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 A 神话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E《生民》 答案:ACD 解析:《伐檀》是政治讽喻诗,《生民》是史诗。 10.【单选题】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鄘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答案:C 解析:《板》诗是刺周厉王无道之作,赏析另见他文,而《荡》诗也是刺厉王之作。 11.【多选题】《诗经》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 A 祭祀时奏唱 B 宴享时奏唱 C 教育的课本 D 精通可立博士学官 E 外交时赋诗言志 答案:ABCDE 解析:略。 12.【单选题】《大雅·生民》属于() A 社会政治诗 B 情爱诗 C 玄言诗 D 史诗 答案:D 解析:《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 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祖先的功勋。 13.【单选题】“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诗经》的表现手法中的() A风 B赋 C比 D兴 答案:B 解析:“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 起所咏之词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

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

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

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27、屈原《九歌》共有 11 篇,《九章》共有 9 篇。

《九歌》中多祭祀神,只有《国殇》篇祭祀的是人鬼。

28、清人王夫之称赞《诗经》中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单项选择题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语出自( A )。

A、孔子B、庄子C、老子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语出自( A )。

A、孔子B、庄子C、老子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 B )表达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A 、孟子B、庄子C、荀子4、( B )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辨风格。

A、《孟子》B、《庄子》C、《荀子》5、( A )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

A、庄子B、孟子C、荀子6、清人方东树说( A )文章“意接而词不接。

”A、庄子B、孟子C、荀子7、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指的是( B )。

A、虚伪B、人为8、离骚二字,王逸解释为( A )。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9、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 B )。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10、重章叠句在( B )中运用较多。

A、大雅和颂B、小雅和国风C、大雅和国风11、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是( A )。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风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12、《国语》主要是( A )。

A、记言B、记事13、( C )的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14、( A )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A、《左传》B、《战国策》15、( C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16、寓言故事的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 C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17、展翅的鲲鹏和御风而行的列子是( A )。

A、有待逍遥B、无待逍遥18、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且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的著作是( B )A、尚书 B左传 C、战国策 D、国语三、多项选择题1、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有这样的特征是( AB )。

A、和谐典雅B、婉而多风C、个性张扬2 、孟子秉有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气质( BC )。

A、温文尔雅B、富于激情C、个性张扬3 、《论语》具有的文学特征是( ABD )。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语言形象C 、文章以韵文为主D、富于感情4 、《老子》的文学特征是( BC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C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5、《论语》与《老子》的共同点是( AB )。

A、语录体B、注重情感和形象性C、以韵文为主6、《孟子》的特点是( ABC )。

A、长于譬喻B、气势浩然C、善于类比推理D、文字古奥7、《孟子》与《墨子》的共同点是( AB )。

A、善于类比推理B、语言平易浅易C、重质轻文8、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 AB )。

A、哲理散文B、政论散文C、抒情散文9、《庄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言”是( ABD )。

A、寓言B、重言C、格言D、卮言10、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BC )。

A、守株待兔B、郑人买履C、揠苗助长D、郢书燕说11、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BC )。

A、滥竽充数B、画鬼最易C、买椟还珠D、五十步笑百步12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 AC )。

A、二雅B、颂C、国风13 、《九歌》中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是( AC )。

A、《湘夫人》B、《东皇太一》C、《山鬼》14 、屈原的作品内容比较接近的是( ACD )。

A、《九歌》B、《九章》C、《离骚》D、《招魂》15、《桔颂》所表现的精神是( ABD )。

A、独立不迁B、深固难徙C、桀骜不逊D、苏世独立16、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有( AB )。

A、唐勒B、景差、C黄伯思17、属于《九歌》的作品是( ACD )。

A、《山鬼》B 、《悲回风》C、《大司命》D、《国殇》18、属于《九章》的作品是( AC )。

A、《怀沙》B、《国殇》C、《悲回风》19 、属于宋玉的作品是( AC )。

A《九辩》B《洛神赋》C《高唐赋》20、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楚辞作家是( AB )。

A、屈原B、宋玉C、唐勒D、景差四、名词解释1、诗经或者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后因其305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

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体现了先民最早的文学思维和文学表达,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诗的传统。

2、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辑整理的一种说法,汉代班固坚持此说。

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3、风、骚:诗经和楚辞的代称。

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4、楚辞: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

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5、四家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6、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既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议论抒情。

比就是比方。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7、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8、春秋笔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9、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

《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五、简答1、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

答:不是纯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集体创作造成原始作者难以辩明与指实。

2、先秦文学流变与先秦文化演变的关系。

答:1、夏商:原始宗教的巫术文化,诗歌与祭祀活动有关,内容述功、颂圣,简短古朴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用韵灵活。

散文文字古奥。

2、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文学和谐典雅,婉而多讽;3、战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文学着眼现实,突破春秋时代温文尔雅的文风,多富有个性与激情,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特征。

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3、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答: 1、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反抗精神。

4、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答: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

2具体、形象的思维。

3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5、《诗经》的复叠章法,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答:《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