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开启地理学习的金钥匙
地图是开启地理学习的金钥匙巴朗斯基说过,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并且永远是既直接又容易让学生感知的语言。
地图是承载丰富地理信息的载体,其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
在空间区域中分布的任何地理现象,借助地图都可尽情表现出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学意义重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图一般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海洋、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等,它不仅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要让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那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的基本意识与基本技能。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这是地理教学的特殊性所在。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把素质教育落实到高中地理学科具体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需要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高中地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必须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地图意识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按照书本中的知识点、学生情况提出在地图上能反映出的、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自己完成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国家、大洲等地理位置”时提出一些能掌握地图方位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照地图,说一说某某地区四周有哪些海或国家;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在某地区的具体方位等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地图的方位知识,进一步分析掌握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等。
二、强化地图训练,培养学生“说图”能力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获取地图信息,能“图文结合”,即有图会说文,有文会勾图,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图像强化训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才能巩固所学内容,才能把只是化为己有,并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得牢固、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从而做到“看图说话”、“无图思考”。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导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
地理地图上的图像、数字、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各种要素,表示出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表示出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
地图贮存和浓集了大量的空间和时间的信息,给人们易于接受的图像形式传递给人的大脑,是任何文字或其它语言描述无可比拟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既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运用地图,不仅可以从地图中各要素认识地理事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认识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升。
加强地图运用的研究,重视地图教学,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前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因此,课题组确立了《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正在开展“认知地图学”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确立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地图的信息传输价值。
如何掌握地图、应用地图进行良好的教学,则是地理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然而,我国的地图教学尤其是阶段地图教学现状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种不足,既不利于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增强,更不利于学生地图素质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国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纷纷对此展开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此,我们课题组认识到应重视和研究地图教学,探讨地图教学的价值、方法及教学模式在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中也尤为重要。
因此课题组针对当前现状,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本课题并进行研究,具有研究的广阔空间。
二、研究的详细操作过程(一)课题的概念界定地图: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各类图标,以及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地理类图表,它是一种图形语言。
地图教学:学生阅读地图时,一面通过视神经把多种地图语言输给大脑,一面又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多种地图语言进行思索、分析、归纳,使认识深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
《地图的阅读》说课稿一、说教材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还要多,并且有考查“选取”的功能,学好地图可以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坚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节课意义十分重大。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三种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2、记住经纬网或指示向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地图上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
3、初步学会绘制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
2、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预期:缩小了10倍(二)进入新课1、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活动一: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2、(板书):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怎样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
怎样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图像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绘图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绘图习惯。
随着能力的提高,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图,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地理知识。
标签:读图、用图、绘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知识的钥匙,使学生由熟悉地图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找到地理事物的规律,并能绘制简单的地理图形,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获得地理事物的信息(1)熟悉读图的基本步骤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
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
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
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地理期末测试题
① ② 七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20分)1.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周末刘老师一家来到某公园游玩,看到公园门口的景区导游图,觉得有些欠妥之处,你能找到这处问题吗A .方向不明确B .缺少经纬度C .图例不规范D .没有比例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实际区域越大的比例尺越小B .表示相同的区域范围,图幅越大的比例尺越小C .比例尺“1:20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00米D .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景点图等的功能都是一样的3.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B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圆形C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读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A .人类活动B .全球气候变暖C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D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5.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71%为陆地,29%为海洋B.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②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D.B大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6.读图,对图中的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丙地位于北温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7.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河比b河的流速更快B.王村与李镇的图上距离为5cm,则实地距离为50km C.小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李镇D.最高峰的海拔超过500m8.读图,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b第8题A.①太平洋,甲所在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②大西洋,丙和甲所在的大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③印度洋,乙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欧两洲分界线D.甲所在大洲东部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9.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B.基督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C.法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10.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地理学习中如何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中如何使用地图
1.善用地图,事半功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善于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形成空间观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文结合,高效学习: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3.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学会读图,注意顺序:
(1)读图的主题,即图名;
(2)看清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3)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内容、范围;
(4)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
(5)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
5.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县等的空间分布及相对位置。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逐渐地在头脑中形成国家或地区的政区图。
6.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学好地理这门课。
在复习中要记忆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为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
若能借助示意图,寓文于图就能在一张十分简单的示意图中,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
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学的生命,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前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曾说:察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
这充分说明了图像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智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读图像,分析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真正的“法宝”,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除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二十年,历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教育出版社、广东地质出版社三套教材的更新,不难看出现在的地质版教材,文字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图表,学生需要获取的地理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进而将结论描述出来,重心是对地图的探究过程。
然而在素质教育推行了若干年的今天,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中还在“授人以鱼”,这种现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尤为突出,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把文字知识和地图分离开来,经常有学生说我去“背”了,但又“忘”了,究其根本就是该生只重视了结论,而忽视了从地图获得该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近年内江市依据大纲命制的中考地理试卷之能力要求有四点: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4、探究地理问题。
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只是罗列知识点,让学生记忆,却忽视引导学生从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就没有形成读图能力,中考是必定失败的。
地理图表形象、直观,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建立地图思维,使学生学会借助地图工具获得地理知识,学生在长期的读图、析图、填图、绘图和找图的认识环境的熏陶下,能做到借图释文,借图忆文,忆图述文,提高运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能力。
在诸多地理教学方法中,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的特殊之所在。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是()A. 比例尺、方向和等高线B. 等高线、方向和图例C. 等高线、经纬网和图例D.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答案】D【解析】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注记三个要素等高线只需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纬网一般在范围较大的地图上故选D.2.小明发现爸爸每次外出总是通过高德地图导航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属于()A. 军事地图B. 电子地图C. 地形模型图D. 纸质地图【解析】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类出行的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故选B3.下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名称正确的是()A. 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B.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C. 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D. 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答案】C【解析】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处海拔较高边缘陡峻顶部地面起伏小应为高原②处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应为山地③处海拔较低坡度和缓应为丘陵④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应为平原故选C4.如果你到了一个无人的陌生地方为了寻找某个具体的地点最便捷适用的方式是()A. 多找当地人询问B. 购买一张交通地图C. 使用旅游地图D. 使用电子地图的查询功能【解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果你到了一个无人的陌生地方为了寻找某个具体的地点最便捷适用的方式是使用电子地图的查询功能故选D5.下列图例中表示公路的是()A.B.C.D.【答案】A【解析】地图上有一些常见的图例表示公路表示铁路表示天然气表示雷电6.(1)地球绕着()在不停地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6.(2)地球自转周期是()6.(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太阳B. 地轴C. 赤道D. 极点【答案】B【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选B【答案】C【解析】(2)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24小时)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C【答案】A【解析】(3)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故选A7.(1)该日漳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7.(2)若此时学生是面北站立则他们的影子朝向是()7.(3)若此时学生的影子朝向正北推断拍照时当地的地方时为()A. 昼长夜短B. 昼夜平分C. 昼短夜长D. 极夜【答案】A【解析】(1)由题目可知这一天是暑假某日这时太阳直射点是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并且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选A【答案】D【解析】(2)若此时学生是面北而立则他们的影子朝向是东北方向说明太阳光是从西南方向照射过来故选D【答案】C【解析】(3)若此时学生的影子朝向北说明此时太阳开始在南边是一天中的正午可推断出拍照的时间为12:00 故选C8.(1)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8.(2)从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3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是()A. 东西走向B. 东北一西南走向C. 南北走向D. 东南一西北走向【答案】B【解析】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东北一西南走向依据题意【答案】A【解析】3千米=3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9.(1)图中又称本初子午线的是()9.(2)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A. A线B. B线C. C线D. D线【答案】B【解析】(1)图中称本初子午线的是B线即0°经线故选B【答案】A【解析】(2)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读图可知 A线为20°W C线为160°E 因而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A线和C线故选A10.下列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哪一幅表示地理事物内容最详细()A. 成都市地图B. 四川省地图C. 中国地图D. 亚洲地图【答案】A【解析】11.(1)对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11.(2)若b处(27℃)海拔为800米则a处海拔约是()A. 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 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C. 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D.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答案】A【解析】(1)依据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可判定、低纬度依据题意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 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依据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图示区域的纬度范围为29°30′N~30°N 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北温带故选A【答案】A【解析】(2)在同纬度地区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读图可得a处气温24℃ 若b处海拔为800米气温为27℃ 则a处海拔为1300米故选A12.(1)A、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2.(2)图中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 100米B. 150米C. 300米D. 450米【答案】C【解析】(1)图中A的海拔为150米 D的海拔为450米 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50-150=300故选C【答案】C【解析】(2)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OC 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能发育为河流故选C13.(1)“年度最大满月”这天北京正值()13.(2)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解析】(1)年度最大月亮是在2020年4月8日这一天地球是位于公转轨道上的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位于北温带的北京正值春季故选A【答案】C【解析】(2)当4月8日出现年度最大月亮时太阳直射点是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温带的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与图C相符故选C14.(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约为()14.(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在()14.(3)西昌当天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 (28°N 102°W)B. (28°N 102°E)C. (28°S 102°E)D. (28°S 102°W)【答案】B【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约为(28°N 102°E)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①为冬至日②为春分日③为夏至日④为秋分日由材料可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当日为6月23日故选C【答案】C【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长夜短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5.(1)地球绕着________公转方向________ 周期为________15.(2)在夏至日的地球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 A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15.(3)夏至日大概是在每年的________(填日期)前后地球从夏至日公转到冬至日的过程中漳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15.(4)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_(纬线名称)上在冬至日光照图中B点正迎来________(日出或日落)【答案】(1)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解析】(1)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做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65天)【答案】(2)逆时针, 北温带【解析】(2)读图可知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故夏至日的地球光照图是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点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答案】(3)6月22日, 昼渐短夜渐长【解析】(3)北半球夏至日大概是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地球从夏至日公转到冬至日的过程中漳州昼渐短夜渐长【答案】(4)南回归线, 日落【解析】(4)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读冬至日光照图中 B点处在昏线上正迎来日落16.(1)10月1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________位置之间(填数字)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正值________(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 16.(2)国庆节当天 ________(小明/小亮/小尼)最早看到日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案】④﹣①, 夏至日, 北回归线【解析】10月1日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④﹣①位置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答案】小尼, 地球自转【解析】国庆节当天悉尼的小尼最早看到日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在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地理教学实际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重文轻图”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要在教学中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的问题。
如在讲地图时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图,在学生积极发言的基础上适事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要巧于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就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兴趣十足。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概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
图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限符号(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旅游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
因此,要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
其次,读图要注意图名,根据图名确定地图类型;根据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读图意识是画图、用图的原动力和兴奋剂。
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上的各类图表,让学生形成“左图右书”的地理学习习惯,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地图,如让学生从家乡出发,设计旅游路线,使学生感到地图“有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进行地图知识竞赛,如找地名比赛、画图比赛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灵魂。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它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它以图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人的大脑,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正在开展“认知地图学”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确立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地图的信息传输价值。
如何掌握地图、应用地图进行良好的教学,则是地理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
”由此可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上册地理图片包括照片、模式图、结构图、过程图、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剖面图、统计图表等。
这些图像以信息容量大、知识精度高、鲜明直观等特点日益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因此,教师在使用地理新教材的过程中,应注重图像系统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越性1.准确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图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地区的缩影,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
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可以用地图来加以显示。
地图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准确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运用地图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广大地理事物的时空位置,比如国家之间的相邻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等。
以使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在头脑中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有一个宏观的印象。
2.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条理化教材图像系统根据高中教育性质和学生思维发展特征,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了繁简的取舍,用照片、图像、符号、表格等图像化的手段进行表述。
这样,使得教材形象直观、重点突出,把学生难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可使抽象难懂的原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易懂的图像化地理教材,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并有助于牢固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地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与地理课本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性,它把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地理地图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地理、地图、中学、教学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扼杀学生创造能力的“守成”教育模式,而是提倡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有选择的编制了大量的适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是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现实地理教学中,图文割裂,链接不上且经常处于无效状态,却成为普遍现象。
一、对当前图文链接的分析1、在现实教学中,读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读的仓促、肤浅。
教师不能带领学生深入图的内部,领会内涵,不能使学生与图及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对话;二是有的课堂完全抛弃了对图的解读,只看课本文字叙述,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失去了他应有的特点、意义。
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不到位。
2、课程资源利用率低现在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少文字、多图像”的特点非常突出,应该说这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能力较好的教材,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课堂没有对教材的资源有效利用,有些教师会无故抛弃书中的插图和相关读图活动,这样就丧失了图文转换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地图: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材, 利用填充 图册可以使学生巩 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 如进 行中国地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 出四大高原 、四大盆 地、 三大 平 原 和 一 系列 山脉 的 名称 , 后 在 填充 图册 上 标 然 出来 ,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 了我国地形的地理位置及镶
嵌 分 布 的位 置 关 系 。 绘图是根据提供 的地理资料绘 制简易平面图 ,或根
南部和东南部 , 欧洲西部 , 北美洲东部地区人 口稠密 。为 什么这些地区人 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类 的生活工作 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 学生会各抒己见 , 但总结起来不
的地 图意识和读图 、 图、 图能力 , 析 用 是培养学生全 面发 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地理教学 中, 应从 以下方面人手培 养学生 良好的地 图意识 ,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 提
学 生 地 图意 识 的 重要 环 节 。教 师 有意 识 地 让 学 生进 行 填
绘地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练是将地理 知识通过教学转化 为学生 自身能力
和知 识 的有 效 手 段 。 《 地理填充 图册》是训练学生填 绘地图最主要 的素
以下特点 : 同线等高, ① 但不同的等高线不一定不等高 ; ② 等高线稀 疏的地方 是缓坡 , 密集的地方是 陡坡 ; 等高 ③ 距全 图一 致 ; ④等 高线 的高度 由 ̄ N 内递 增 的是 山顶 , ' I - 递减 的是盆地 ;⑤一 组等高线 由高处 向低 处 凸的是 山
升学 习 水平 。
一
外乎 自然因素和社会 因素 。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 图,得 出人 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一部分位于热
带 ,并 回顾 地 形 图 观察 出大 部 分 稠密 区位 于 平原 广 阔的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汇总
4.下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50米。读图,回答
(1)~(2)题。
(1)图示区域内,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0米 B.390米
)
C.480米
A.北半球 C.热带
D.520米
( B.南半球 D.温带 )
(2)图示区域位于
解析:第(1)题,图中共显示9条等高线,可根据(9-1)×50
艾丁湖的变化特点进行观察,得出如下信息:水位不断降
低,面积不断缩小;等深线都在-100 m以下;北面的等 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
(4)启发联想,观一知二,由此及彼。如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 图片时,通过图中林木繁茂,分层结构明显,动植物种类繁 多,可以联想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本题根据以 上获得的信息可联想到:湖泊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含盐 量升高;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 [答案] A
如下: (1)明确观察对象。任何地理图像总是要说明一定的问题, 因此总有特定的说明对象。明确所要观察的对象是获取地 理图像信息的前提。读图可知,本题图的观察对象是艾丁
湖的变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如判读地图时应先看图例,明确图上
各种符号的含义,再看柱的高低。本题图可依据图例按 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 (3)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如判读政区图时,应根据经 纬度位置、政区轮廓特点确定区域名称。本题图可以抓住
<H<(9+1)×50计算出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400 m~500 m,进而得出答案。第(2)题,根据河流得知等高 线弯曲处的地形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则本地区地势 南高北低。而推断该地的半球位置只能借助等温线的变化规 律,根据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理可知a等温线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为学生的能力提升而教——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本文论述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六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地图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教学地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作用正文: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它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它以图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人的大脑,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地图有课堂教学挂图、地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和地球仪等。
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色。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智能,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地图作用的几点看法。
一、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七年级新生对地理学科很好奇,但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
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理产生兴趣。
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地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点问题:在绪言课上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香港刚回归,让同学们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美国攻打伊拉克,造成伊拉克国内动荡不安,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和伊拉克位置,青藏铁路通车,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青藏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前苏联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精心组织教材,使课本和地图有机结合,把学生的视线带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带到灿烂绚丽的世界各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最实用的教具,地理教学中如能很好地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能力还显得比较薄弱。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地图——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来优化地理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讲清基本概念,打好基础地图上的各种注记、图例、比例尺和经纬网是地图学习中的基本概念,讲清楚这些概念,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不同的注记、符号以及它们的地理意义,并且会使用地图上的各种比例尺去量算实际距离,懂得经纬网的概念及其用途,才可以为学习和运用地图打下基础。
二、学会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读图是最常用的方法,要做好这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的条件。
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读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分析图,从图中学知识、找规律、得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总结,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记忆点、线、面、带等。
其次,要对学生的读图加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观察插图时,被五颜六色的画面吸引,盲目乱看,抓不住重点,甚至会忘记看图的初衷,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指导学生分辨主次,逐项观察,讲清读图的步骤、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系统而全面地进行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不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学生都知道学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怎样去学好地图,首先要学会看地图,那么怎样看懂地图是重点。
对于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不足,思维能力不强,空间感知能力较弱等等要上好地图这一课不是很容易。
但周钰老师这节《地图与罗盘》上的让学生很好理解与掌握。
首先周老师出示教学平面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找到位置的方法。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
这就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
学生找出位置通过三种方法,一种参照黑板上找位置的方法,一种指向标法,一种相对位置法,这就体现了一种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一般步骤为:(1)寻找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2)将图上信息与地理实物联系起来,(3)确定自己在地图的位置。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有效的完成了从地图与地理实物之间联系这一学习目标的完成。
其次周老师指导学生用罗盘定方向,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周老师先讲演罗盘定位的基本步骤与注意方法,然后设置两个教学环节:你在哪里?画出自己在图中的精确位置。
使学生有效的完成地图三要素中方向的学习,地图三要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单纯靠老师自己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容易弄错。
这种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参与过来的教学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在地图上确定方法的步骤。
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了四个练习,这四个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用罗盘定找出自己的位置到用罗盘定方向到给出一定数据让学生画出教室轮廓平面图最后就一张白纸画出教学轮廓平面图。
这种由浅到深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最后布置任务进行课后拓展,这是一个富有挑战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使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周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当中完全由以老师自己讲解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
这堂课使学生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并自己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今后我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适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