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旅游体验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以及对景点的欣赏方式上。

这些差异丰富了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跨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障碍,但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为旅游文化带来了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我们要珍视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旅游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旅游文化、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景点、欣赏方式、跨文化交流、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概述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而又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体系。

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观念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二、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影响,相对宽容包容。

而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信仰上帝,弥撒礼拜等传统宗教活动常见。

三、礼仪习俗不同。

在中国,礼仪非常重要,尊重长辈、尊重传统、尊重规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国家,礼貌和规矩也很重要,但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尊重。

四、美食文化差异。

中国菜以口味鲜明、烹饪方法多样著称,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味道的独特。

而西方菜则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烹饪的精致。

五、观光方式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个人情感和情绪对景点的欣赏有重要作用。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对景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景点本身的美学价值。

1.2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促进国际友谊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示各国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亦不一样。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中西方文化偏向于集体主义,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和谐。

2.人际关系与权力结构:中西方文化在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上也有差异,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独立与自由,追求平等的权利;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繁衍与互助,注重权力结构的稳定与层级。

3.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亦存在差异,西方文化较为注重现在,强调效率与精确性;而中西方文化则注重传统与历史,强调长远、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沟通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注重逻辑和语义的准确性,而中式则侧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

2.交往方式: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往方式,喜欢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而中西方文化注重间接和含蓄的交往方式,喜欢借助隐喻、暗示等方式表达。

3.个人空间: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与隐私,对他人的触碰和侵犯较为敏感;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包容,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日常生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习惯、礼仪规范、家庭观念等方面:1.饮食习惯: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偏向于多样化饮食,较为开放;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注重中餐,讲究色香味形具有医学养生的作用。

2.礼仪规范:中西方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也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自我表达,较为随意;而中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礼貌、尊重以及细节的呈现。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

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

英国学校大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差异与翻译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差异与翻译

的个性 又 给翻 译 活动设 置 了障碍 。 由 于 民族历 史、社 会 制度 、生 活 习惯 等 方 面 的差 别 ,我 国
汉 族 文 化 与 荚 、 美 等 西 方 文 化 之 问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 这 种 差 异 造 成 思 维 方 式 不 同 , 具 体 体 现 在
汉 、荚 两种语 言上 的表现 包括 词 语理 解 与运 用 、词 义 内涵、联 想意 义及 句 式结 构 的 不 同等 方
第 7卷第 4 (02 期 20 )
甘 竹子 啸高 拒
V 1 o o. N .4(02 7 20 )
浅 析 中 西 方 文 化 的 某 些 差 异 与 翻 译
王 文春
摘 要 :翻 译 与文化 有 着 密 - N 分 的联 系。文 化 的共 性使 翻译 成 为 可 能 ,但 其 语 言 文化 - r -
汉 民族 习惯运 用形 象 的方法 表达 抽象 的概念 ,不太重 视纯 粹意 义 的抽 象 思维 ,而英 民族则 擅 长 于 用
抽象 概念 表达 具体 的事 物 , 比较重 视 抽象 思 维 能 力 的 运 用 ,语 言 上 表 现 为 汉 语 的 形 象 性 和 英 语 的 功 能 性 。汉字 象形 ,如 雨 (an ri )字 ,四点 表 雨 滴 ;山 ( o nan m u ti)字给 出 山峰耸 立 的 形 象 ;从 (olw)字 fl o
可 能对 丝毫 不 了解 中国 文化 的读者会 有 难 度 ,因此 也可 用 意译 直接 表 达 喻义 :satt rpr ny a te tr opeaeo l t h l t me t a s mo n ,使 读者 一 目了然 。
二 、汉 文 化 重 整 体 。西 方 文 化 重 个 体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作者:谷逢雨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1)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2)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3)文化内涵;(4)称呼及问候;(5)称赞致谢;(6)风俗习惯等六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和根源做了系统的介绍,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差异内涵中图分类号:G65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5-0171-01众所周知,人类文化中有着许多共性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有时对同一词汇,同一称呼,同一个手势,同一句话,英美人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1、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

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

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文文字简单易写,而中文则讲究字的整体结构映衬,富有美感,但也复杂难写。

在汉语中,姓放在名的前面,这个人先属于某个姓氏,即整体,然后再是他自己;而在英语中,名在姓的前面,先是他自己,然后再补充说明属于哪个整体。

2、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英民族重理性和逻辑思维。

而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

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

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望便知。

比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还会远吗?_一见到if,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便一目了然。

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本文从多个方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中文和西方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中文是音形意的结合,而西方语言则以拉丁字母为主要的文字形式。

在中文中,字的形状、笔画和谐美观,寓意深远,而在西方,简洁、规范、系统化是字母的重要特点。

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显著方面是价值观的不同。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观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包括时间观、家庭观、人际关系观、金钱观等。

例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中国文化强调“时光宝贵”,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注重时间的利用和效率性。

三、交际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方式上也是明显的。

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这是因为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将相同的语言发音或动作解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中文中,为了表示尊重,人们经常使用“您”代替“你”,而在西方,这种习惯并不普遍存在。

四、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差异同时也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比喻、歇后语等形式表达意思,注重情感体验和意蕴升华;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逻辑和分析、理性思考和实证主义。

五、传统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传统和礼仪上也是让人注目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文化节日的庆祝形式以及礼貌用语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往往会在家庭中全家团员共聚一堂,分享美食、欢度佳节;而在西方,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则更多强调友谊和浪漫,有着庆祝的宗教色彩。

以上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文化因其多样性和传承特点而存在着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是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和谐共处之道。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信仰的对象和信仰方式上,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上。

本文将从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信仰对象上。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其核心信仰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分别代表着修行、信仰和道德伦理的不同方面。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注重个人的救赎和灵魂的拯救,而东方强调修身养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理念上。

在西方,宗教被认为是个人信仰的私事,个人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而在中国,宗教往往与家庭、社区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是一种集体意识和社会认同的体现。

中国人更倾向于将宗教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西方人更关注个体的信仰体验。

此外,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组织方面。

在西方,教会在基督教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宗教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结构以及行使宗教权威的方式。

而中国的宗教组织更为灵活,有时会与传统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融为一体,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在西方,宗教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中国的宗教组织通常与国家密切相关,受政府管理。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可从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上得以体现。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信仰者的人数不断减少,宗教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相反,中国宗教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尽管国家对宗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国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权力中心思想的印记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有多层级纵深,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

这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

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

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

即使最偏远乡村中的房子也遵守着宫殿建筑中蕴含的等级体系与社会思想文化准则。

2.中国重视“内宇宙”修炼的思想在园林建筑中的痕迹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

重视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之学,涵泳性情,默思玄览,修炼“内宇宙”,在笔墨纸砚则为书画,在草木土石则为园林。

他们将内心修养作为宇宙中最广大最重要的学问。

中国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数人,并无太多探险家,大约与士大夫重视“内宇宙”修炼而不重视对“外宇宙”的探索有关。

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华丽、精巧。

他们将“内宇宙”又投影在园林建筑上。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3.中国建筑的围墙文化中国建筑喜欢用一堵坚实的围墙把建筑封闭起来。

作为家天下的皇帝,更是给“国家”(以国为家)修了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围墙。

此处可隐约窥见中国内敛、保守的思想因子。

4。

中国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徽派建筑模山范水、师法自然,建筑和周围山川景物、地理形势融合无间,让水土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让建筑浑融而化入山川。

中国建筑讲究风水堪舆之学,大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问有某种内在的隐秘关联。

5.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迥异之处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建筑在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十分显著,而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变迁的痕迹则微乎其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斗拱的层数多寡等细微之处判断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
一、西方文化源头
西方文化的源头主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对后来的欧洲文化和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方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理性主义、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方面。

这些特征在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包括哲学、艺术、科学、政治等领域。

三、西方文化影响
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对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

四、西方文化优缺点
西方文化的优点主要包括理性主义、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方面,这些优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过度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缺点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五、西方文化未来发展
未来,西方文化将继续发展并不断创新,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将更加开放和包容,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六、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也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文化开始接受和融入西方文化。

七、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西方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一、中西文化起源前221年,通过“商鞅变法”而强大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大地。

至此,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拉开了序幕。

这次统一,为统一的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生产环境以维持农耕经济的发展。

因此,主张“仁爱、尚贤”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统治思想,因此,中国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谐”,少了些“争斗”。

整个社会的人群主体农民大都束缚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少有流动,他们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从事简单的再生产,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承担者和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立足的根基。

这就注定了中国文化的农耕性。

长期的封建专制日益完善和加强,统治阶级满足于现状,仍然做着“天朝”的美梦。

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说去“争”了。

再者,由于封建思想、自然经济的自闭性,人们也安于现状,并不也不敢去“思变”。

家庭是农业社会的细胞。

以父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血缘关系是相当重视的。

中国人亲属的称谓,就表明这种制度的鲜明特色。

例如,在英语、俄语中,叔叔、伯伯与舅舅是同一个词汇,姑姑、姨和婶婶也是同一词汇,没有什么区别。

但在中国的汉语中却有严格区别,径渭分明,这是农业社会格外重视血缘关系的一个表现。

正是这种土壤滋养的农耕文化,又养育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如务实精神,勤谨质朴、热爱和平、自足自乐、修身中庸、习惯稳定、尊重传统等,便是由农业社会导致的一种心理倾向。

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沿岸,商业发达较早;又由于这些岛屿或半岛屿腹地比较狭窄,更促成了人们向海外开拓。

因此,海洋民族的文化性格比较外向,文化系统也处于一种动态和开放的状况。

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善于经商,经常处在流动之中,他们以商品交换为致富的手段,并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滋长了对外拓展的意识。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敛性与开放性1.中西方内敛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要向对方表达意见时往往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人则会直接地说出来。

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吧,一邻居夜晚唱歌的声音很大打扰大家睡觉,他的中国邻居就会去敲门然后委婉地说:“我也不睡觉,来听你唱歌。

”而他的外国邻居则会开门见山地说:“对不起,你的歌声太大打扰我们睡觉了,请你小声一点。

”这样对比看来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直接和开放显而易见。

2.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园林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中国在园林建筑风格上贵曲折,讲究“步换景移”,忌一览无余,如苏州园林就以盘环曲折闻名世界,中国人普遍喜欢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美。

而西方建筑则多是拔地而起,直率张扬,注重表现自我,如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是德国科隆大教堂。

3.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文学上的体现中国文学在表达上也是重含蓄,忌直露,以淡为美。

而西方则比较奔放,会很直接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感情激越为胜。

这方面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题材的诗歌上。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是中国人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把某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狼狈不堪。

因为要把那些含蓄深藏的情感一一挖出来,数明白,不免显得有些奇怪和唐突。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1.中西方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比如我们见面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还有如“你来了,我走”“看看吧”等简练的语言都反映出中国文化重视思想意念的心领神会,不强求语言形式,注重直观感受和形象概括。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从与两位来自美国青年志愿者的生活与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西方在教育、宗教、隐私、饮食、社交习惯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的分析和探究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从而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效,更顺畅。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交流文化一词,汉语中就是“人文教化”的简称。

而文化的构成,最常见的是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

中国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自然环境、思想观念、人文历史等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人文教化”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当两个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在一起交流沟通时,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就会摩擦碰撞。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下人性的真实写照。

本文从笔者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接待国外来访者所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做一简要探究。

2009年3月和2011年3月,笔者先后接待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ack Goets和哈佛大学的Brain Mendal(都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社会实践,在校园开展英语角活动,与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互动交流。

期间两位青年志愿者住在笔者家里并和笔者的家人一起生活,在与他俩朝夕相处的几个月中,笔者切身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在教育、宗教、饮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一、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Jack和Brain来我家时,我儿子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时候的小孩由于玩心正浓,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我管束的比较严格,事无巨细都插手干涉。

有次我带Brain去儿子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放风筝,我想让Brain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就要求儿子把风筝让给Brain,儿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我的要求。

Brain对此事很有看法,他说在美国,人们对孩子的要求不是服从,而是尊重,更注重的是平等、交流和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

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是未成年人,也有自己的人权和自尊心,蹲下来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是家长一贯的做法。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是因为两者在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

本文将从两种教育体系的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

而在中国,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中国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其次,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

在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这种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质疑。

而在中国,教育注重集中式教学和教师的权威性。

教师在中国教育体系下起到的是传授知识和规范行为的角色,学生需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另外,中西方教育也对学生的角色存在不同的态度。

在西方,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主体,被鼓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而在中国,学生被视为教育的客体,注重纪律性和奉献精神。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学生需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和要求。

总的来说,中西方教育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角色等方面。

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各有其特点和优势,相互借鉴和交流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析中西方禁忌文化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禁忌文化及差异

影 响融合 的趋势 , 禁忌 文化也不 再是传统 意义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极 、迷信 、愚 昧的 ,
在跨 文化 的交往 中 ,它愈 来愈 显现 出其作 为一 种社会 规范 的积 极 、合 理 、科学 的作用 。比如 1 9 5 1 年人 民解放 军第 十八 军进 藏前 ,为得 到藏 民的欢迎 和接受制定 了一个 3 O 条的 《 进军守则》 ,内容主要包括 :尊重

纱 ,而且红色常常 与 “ 战争” “ 鲜血 ” “ 死亡 ” “ 危险” 建立起关 系。 而在 中国的汉族文化 中认 为 白色 意 味着 “ 死亡” ,只有 在 “白事 ” 即 “ 丧事 ”的时候才会把 白色穿在身上或戴在头上。 3 、家居 禁忌。与东方人崇 尚的 “ 远 亲不如 近邻 ” 不 同,西方 人看 中隐私 ,与邻里往来不 多 ,也没有 中国的社 区文化 ,如果不 了解 这一禁 忌 ,可能会 在沟通 中造成不必要 的尴尬 。在西方国家 ,一旦成 年就不会 在 与父 母 合 住 ,这 种 愿 望 不 仅 是 子 女 渴 望 个 人 空 间 也 是 父 母 的愿 望 。 在 中国 ,两代 同住或者几代合住 的是及其常见 的。 4 、社 交禁忌。在 中西方 不同 的文化背景 下 ,在拜访 友人 ,商 务交 往, 请客 吃饭等交往上 的禁忌是极其不 同的。在西方 ,拜访友人 前需要 提前 预约 ,如果 突如其来 的贸然来访受访者会感到不快 。中国人 在传统 上受 客观条 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提前预约拜访 的习惯 ,但 随着 全球 化交 流的日 益深入和通 讯工具 的进 步 ,访前 预约 的习惯 已渐 渐被 中 国人 接 受 。西方人一般会严格遵守公共场合 的秩序 ,比如到邮局或银行 办事会 按 照先来后 到得顺序排 队 , 并保持一定 的距离 。中国人也有 自己的禁忌 和规 矩 ,只是由于种种原 因,很 多人不在乎 ,排 队加塞 ,拥挤 哄抢这类 不 文明举动 屡见不 鲜。 在全球 化发展 的大 背景下 ,各个地 区和民族的禁忌文化呈 现出相互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首先,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价值观方面表现明显。

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团队合作和亲情关系,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很重视。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这导致在工作环境中,东方人更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整体的利益,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成就和个人利益。

其次,在行为规范方面,东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面子和礼仪,人们更注重保持和谐、规矩的社会关系,重视尊重、恭敬和遵守传统规则。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直接表达和自由,人们更倾向于直言不讳、公开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使得东方人在与西方人的交流中可能会过于含蓄和回避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东方人过于拐弯抹角。

面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解决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互相理解和尊重: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贬低或嘲笑对方的不同做法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尽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促进对话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可能。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会议和即时通讯工具等,加强跨文化交流。

3.针对具体问题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双方应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可以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寻找双方的利益交集,通过折中和妥协的方式达成共识。

4.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双方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和经验。

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找到双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总之,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存在的,但并非不可调和。

通过互相理解、尊重和学习,可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良好的合作和共赢。

浅析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大众 传媒
化造成巨大冲击 。 发达国家媒体通过 自身 强大的力 量 , 自己的声音决定着世 界各 用 国应该 报道什 么 , 如何报道 , 此将 自己 借 的价值观念在全球输通 。 西方帝 国主义媒 体输 入到发展 中国家的信息要 远远 大于
发 展 中国 家媒 体 输 入 到 西 方 国家 的信 息 。
态的宣传 和文化产品的倾销 , 挤压发展 中 国家的本土文化 , 力图保持其在世界文化
< 闻世 界 ) 月 / 半 月 刊g
# 鼗 霪

发 展 中的 霸 主地 位 , 通 过 这 些手 段 获 得 并
的安全体系 , 维护 民族的文化安全刻不容
霹墓 霪 WOR D L
学子论文选登
浅 析 西 方文化 帝 国主 义 的 影 响 与 应 对 措 施
■刘 晓玉
【 摘要 】 现代世界是一 个多元化 的世界格局 , 存在着各种 文化 元素 。 世界各 国的文化
在这样一 个大背景下碰撞融合 , 各种 不同的文化得 以交流 、 沟通和互动 。 文化是 民族 和 国 家的基础和核 心, 全球化 的加 快 , 民族 国家之 间的交流也 日益增 多。 各 文化帝 国主 义则利 用各种 契机 和手段 , 力地进行文化渗透 和侵 略 , 极 旨在 宣传 自身的道德观 、 价值观 和社会 制度 、 生活方 式。 本文认 为, 当从加 强实力发 展 大众丈化 , 应 强化 民族 自身意 识 , 维护民族 文化, 发展民族文化 产业以及加强 国家国际传播 能力等方 面来采取对 策。
不 同的文化语境 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 它
最终能够具有多大 的影响力取决于市场。
发 达 国家 具有 强 大 的经 济 实 力 , 主要 产 品 就 是 具 有 文化 价 值 的文 化 产 品 , 利 用 其 并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

浅谈中西⽂化差异之家庭与个⼈观念浅谈中西⽂化差异之家庭与个⼈观念⽂化指⼈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化现象包括活动⽅式、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与此相适应,⾃然就形成⽅式⽂化、物质⽂化(或称物态⽂化)与精神⽂化。

中西⽅⽂化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个⽅⾯:在对待⼈与⾃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家庭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

家庭是以婚姻和⾎缘关系为基础的⼀种基本的社会⽣活组织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中西⽅由于⽂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有很⼤的差异。

本⽂旨在浅析中西⽅家庭观念的⽂化差异。

⼀、中西⽅家庭与个⼈观念的⽐较(⼀)中国⼈的家庭与个⼈观念中国⼈的家庭观念强,⾎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母⼦⼥始终是⼀家⼈,⼦⼥哪怕另⽴门户之后和⽗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母、侍奉⽗母看作是⾃⼰应尽的责任。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本位,家庭本位注重群体价值和⼈际和谐,个⼈价值依赖于社会和他⼈,把个体看成是社会的⼀分⼦,强调个体对社会、对他⼈的责任,强调⼈与⼈之间相互关⼼和相互爱护,以集体利益为重。

(⼆)西⽅⼈的家庭与个⼈观念西⽅社会是建⽴在个⼈独⽴、平等和⾃由权利得以确⽴的基础之上的个⼈本位的社会。

个体本位以个体为本位,强调个体利益⾼于⼀切,即使在家庭关系中也是以个体利益为中⼼,个⼈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则是次要的。

个⼈不依靠任何⼈⽽存在,个⼈的权利任何⼈不得侵犯,信奉⾃我中⼼。

⼆、中西⽅家庭与个⼈观念产⽣差异的原因(⼀)⾃然地理环境中国⾃古以来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产最适宜发展,从⽽渐渐形成重农⽂化,⾃给⾃⾜的⼩农经济是群体本位的沃⼟;西⽅⽂化发源于多⼭且沿海的地中海地区,因此海上贸易和⼿⼯业适宜发展,逐步形成重商⽂化,⽽重商主义是个体本位的温床。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家为核⼼的伦理⽂化对中国⼈的家庭观念形成有重⼤影响,⾃古以来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点:
1. 音乐风格和结构: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音乐通常注重和声和音调的变化,曲调比较复杂,而中方音乐则更着重于旋律和节奏感,曲调相对简单,讲究音乐的情感表达。

2. 艺术观念:中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艺术价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强调个人创作和表达,而中方音乐则更关注音乐的生活性和民间性。

3. 器乐使用:中西方音乐器乐构成也有所不同。

传统西方音乐主要使用弦乐器、管乐器和键盘乐器,而传统中方音乐则使用弦乐器、笛子、二胡等民间器乐。

4. 音乐语言:中西方音乐语言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西方的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而中方音乐则使用中文、数字和以唱名叫法的音乐记号。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是自然的,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

浅析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doc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电影表现形式、创作手法都有所差异,也衍生出各自独特的电影文化。

本文将从中西方电影文化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一些差异。

一、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价值观上也有所表现,反映在电影上则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人权、自由和人性的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强调社会责任、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精神、道德伦理等等。

西方电影注重展现人性,强调人情、人性、爱情等等。

电影以人的生活为基础,叙述角色的命运、家庭、婚恋、社会关系等等。

例如,《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美丽人生》都表现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关怀,是具有深刻人道主义关怀的佳作。

中华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中华电影更多的注重群体,强调贡献和家国情怀,代表作品有《建国大业》、《康熙王朝》等等。

二、生活环境和影片取材方式影片的取材和拍摄方式也反映了文化差异,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麦田里的守望者》和《霸王别姬》做对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最受欢迎的文艺小说,以一个少年从自闭中走向自我寻找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一个普通孩子自立自强、奋斗成长的过程。

取材自常人所处的小镇,心绪内敛、浪漫的情感让作品充满了地方特色。

而《霸王别姬》则是反华势力针对中华文化进行的精密攻击,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人性伦理方面。

它描绘的是戏剧中的悲剧,同时也是主人公爱情、人生的悲剧。

画面非常刻意,让西方观众感到内敛、神秘、令人难以理解。

三、文化背景和电影艺术的演绎方式中西方文化背景也导致了电影艺术的演绎方式不同。

西方电影注重流觉性美学,强调色彩、节奏和画面美学的表现,而中华电影则注重写实性美学,强调品质、技术和视听表现的强化。

西方电影把卡拉琳娜·卡沃利、蜜娜·斯嘉丽等美女的半裸体和露胸镜头作为充满激情和吸引力的商品来满足西方人的好奇心和性欲,但是中国电影中形象穿着得体、看不见人体的配角却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明星,并且取得了广泛的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的几个问题在最初向同学们介绍《西方文化概论》课时,我曾经说过,这门课虽然是作为面向历史专业同学开设的选修课,但不好就简单地把它划归为欧美历史中的文化史课,即把它视为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西方文化史部分内容的一个综述。

理由是我们在本课要讲述的,远不止于这些内容。

它将涉及到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介绍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而外,还要探讨西方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西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及西方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等问题。

可以说《西方文化概论》课是一个涉及到西方社会科学的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课程。

有关西方文化的问题,较之中国文化,近几十年来国内较少研究,因此尚无权威的、系统的论著可以参考,也就是说,有关西方文化的许多问题尚需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在不断开放,我们需要了解世界,需了解西方。

对西方的了解。

从文化的层面上认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我们要丰富和发展民族的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这就是我们开设《西方文化概论》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文化概论》涉及有关欧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青年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虽然是一个同学们颇感兴趣的课题,但同样也是一个讲授和学习都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为了帮助同学对《西方文化概论》一课的学习,有必要在讲述西方文化之前,先讲讲下面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文化”“文化”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十分熟悉并经常使用的字眼,但如果要深一层问问“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

中外文化学者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

据统计,中外学者作出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定义不下170多个(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资料》第一辑),可见对“文化”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多么困难。

这里我们不防引述几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以帮助大家对“文化”的理解。

先引述几位西方学者的对文化所作的定义。

近代第一个在人类文化学中引用“文化”的是泰勒,他说:“文化乃是当个人为社会一份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

”泰勒的这种表述实际上是指人类精神文明的总合。

杜威说:“人类日常生活上的联系和共同生活的条件,这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总称之为“文化””;又说:“文化是一个错综的风俗习惯的结晶体,具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马林诺斯基说:“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

”这里实际是指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的总合。

上述学者的定义中,一是指出文化是一个整体,二是指出文化包括着一些具体的要素,例如习惯、风俗、道德……等等。

再引述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汉语是《说苑·指武篇》:“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后来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

”这两个最古老的用法表明中国最早“文化”的概念,就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

中国的另一个词“文明”则指民族的精神。

(见《西方文化概论》绪论第5页。

)国学著名学者钱穆说:“文化是指人类生活之总体,而人类生活则是多方面多部门之配合。

人类文化逐渐演进,则方面越广,部门越杂,但扼要分析,我们仍可将人类生活的诸多形态分划成七个大部门,我们此刻称为文化七要素……一经济,二政治,三科学,四宗教,五道德,六文学,七艺术。

此已包括尽了人类文化可能有的各部门与各方面。

”钱穆的这个定义,指出了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即文化具有的七种要素,从总体看似乎与几位西方学者的看法没有多大的歧义。

从中外学者对文化的论断之中,我们可以得出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所谓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反映社会意识、道德、习惯等等,而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就是这种精神的成果。

我们这样理解,主要是偏重于意识形态方面,或者说我们是在指意识形态,即指精神文化。

《西方文化概论》中所涉及的“文化”主要就是指精神文化。

物质虽然也被包括于文化的范畴,但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之于考古学上的“文化”,诸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克里特文化、哈拉巴文化等,亦不在讨论之列。

有了文化,就有文化的历史。

研究一种文化的发生、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叫做文化史,文化史是由多种门类或者说是由多层面组成的。

我们大约可以将文化史分为以下方面: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科学工艺、生活起居、思想学说、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体育武术、宗教神话、文化制度、文化运动、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等等。

研究文化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困难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有胜于对政治史、经济史的专门研究。

因为文化史要求极为广博的知识面,不只要求通晓一般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求通晓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否则研究就无从说起。

所以文化史对研究者及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都有一个较高的要求。

由于文化史对知识多样性的要求,我们甚至不妨把它也视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世界文化的几种类型文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许多民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因而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多彩的文化表现了人类多彩的精神文明。

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由于人类生活的共同性和历史性的延续性,文化必然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

又由于人们总是生活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和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所以创造的文化也必然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换句话说,就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

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数千年来,众多的民族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度,创造了自己的文化。

因为不同民族活动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的、自然的环境,因而创造的文化也就不尽相同,其影响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用通俗点的话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味道”,“味道”就是特征。

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各有不同的贡献。

文化学者在研究世界文化的过程中,考察了世界各主要民族的文化。

他们根据不同的特征,把这些文化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文化都覆盖一定的地域范围,也都拥有相应的民族或种族。

类型是众多的,但整个世界上比较重要的,也就是说影响大而且典型的文化,一般学者认为有四类,即:1、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南亚次大陆的传统文化。

创造印度文化的是古代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

其覆盖地区包括今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中亚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即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印尼等。

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是印度文化的鲜明特征,因而印度文化又被称为佛学文化,这一地区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文化领域都十分鲜明地表现出佛教的色彩。

2、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东亚长江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创造中国文化的是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的华夏民族。

受这一文化长期熏陶的地区主要是中国,但其影响的范围远不限于此。

中国周边国家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中国文化,而且有的国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大,至今在各方面都能见到中国文化深深的历史烙印。

这些国家有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马来亚等)以及华人活动的欧美地区,例如美国的“唐人街”。

说这些国家受中国文化影响,就是指这些国家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方面表现出浓厚的“中国味”。

这个“中国味”是个什么味呢?概括而论,我们可以说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精神——儒学精神。

鉴于此,中国文化又被称为儒学文化,儒学倡导忠义、孝道、仁爱、顺从等观念和精神,这些观念和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3、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这是欧洲的传统文化,所以又叫欧洲文化。

欧洲文化是由希腊人、罗马人、日尔曼人、斯拉夫人等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受这一文化熏陶的地区主要是欧洲,然后是美洲。

因为包括各美洲在内,所以概称为西方文化,现代国际所称的“西方”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是包含着政治、经济在内的新概念,地处东亚的日本因是发达工业国家,也被包括在西方之内。

西方文化与欧洲文化是相通的,是一回事。

这一文化的覆盖面非常广泛。

它包括现代的英、法、德、意、美等西方国家,也包括现代东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前苏联等国家。

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西方文化的存在已远不局限于欧美,事实上已成为被世界许多地区所接受的文化。

这种文化几乎与工业现代化并存。

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的理性是它突出的特征,所以被视为理性文化。

4、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这是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文化。

这一类型的文化相对而言,比前三种文化历史为晚它是在公元七世纪以后才出现并兴起繁荣的。

这一文化覆盖的主要地区是阿拉伯世界,即如今的阿拉伯半岛、中东、埃及等地。

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发展与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充满了浓厚的伊斯兰教宗教色彩,所以阿拉伯文化又被称为伊斯兰文化。

除了上述四类文化,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类型的文化,例如希伯来(犹太)文化,印第安文化等。

只不过这类文化未曾在世界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是次要类型的文化。

上述几种文化不是截然划分的,文化之间不免有的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事实,例如中国文化中有佛教的成份,近现代则又加入了西方文化成份。

各种类型的文化之不能截然划分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不同文化间都不断的互相交流中相互影响。

三、文化研究与“文化热”有关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或是对外国文化的研究,总的讲起来,近几十年在国内是极为薄弱的。

究其原因,我们不能不归咎于相当长时期在文化上极左思潮的影响,或者说对人们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

几十年来,在关政治、经济的专著和论文,无论是中国的或是外国的都比较多,但有关文化的专著和论文,实在寥寥。

有人统计,新中国建立以后直到79年的三十年间,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专门论著只出版过一本,就是蔡尚思先生的《中国文化史要论》。

西方文化史的论著则一本也没有。

从中可见文化研究之冷落。

但是近些年,即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随着学术文化的活跃,国内学术界关心文化问题的人渐渐多起来,实现了一些新的气象,1986年曾形成了一个关心文化、研究文化的热潮,成为一时的“文化热”。

北京、上海尤其活跃,各种文化专题讲座,报告会和专门的文化讲习班举办起来,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也参加了活动。

《光明日报》、《文汇报》以及其他一些报刊杂志不断地刊出文化研讨的文章和消息,有的还辟出专栏来讨论文化问题。

各种文化丛书也相继出版问世。

其中周谷城为首的一批学者组织出版了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和一套《世界文化史丛书》颇有影响。

国内如此,国外学者,尤其是海外华人也热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