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全区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一、1.1 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均衡分布。

在一些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人们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各种服务。

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公共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政府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例如,一些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不佳,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

许多政务服务需要群众亲自跑腿,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2.1 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政府对资源的投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投入过多,而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2. 管理体制不健全。

公共服务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效率低下。

3. 人才短缺。

公共服务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4. 法制建设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一些新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3.1 改进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1. 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对各部门和项目的监管,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完善管理体制。

政府应推进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3-11-06•引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原因分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组织架构、设施网络、服务内容、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问题。

0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政策法规不完善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完全跟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难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政策执行不严格有些地方存在政策执行不严格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现状设施建设不足在许多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设施使用率不高由于宣传不到位,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普遍偏低,造成资源浪费。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无法全面开展。

资金使用不规范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甚至被挪用。

资金投入不足VS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设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缺乏统一规划服务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0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原因分析政策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殊需求,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一、引言政府公共服务是公民生活的基础保障,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改进,是政府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方面进行探讨。

二、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居住、交通等方面。

然而,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存在一些问题:1.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

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丰富,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匮乏。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态度不够好,服务能力不强,机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

3.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不够广泛,服务信息不够透明、不够及时,还没有形成有序的服务网络体系。

以上问题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政府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完善与改进为了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完善与改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下面,本文针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提出以下建议:1.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衡政府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要注重公平、合理,不能偏向城市,必须加强对偏远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

2. 服务质量提高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学习、提高服务态度,规范机构的管理行为,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管。

3. 建设服务体系政府要形成合理完善的服务体系,搭建便捷的服务平台。

政府官网、投诉热线、在线办理等,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政府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之匹配的服务平台,使公民更便捷地获得公共服务,比如在线申领证件、查询公务活动、了解政策法规等。

2. 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可以建立政府-社会团体联合体系,促进政府与社会团体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合作机制,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相互补充、协作共赢。

3. 强化服务质量监管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

中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概述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但目前我国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内容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数量存在很大差异,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服务质量也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均衡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

2、加强政府间协调,推动城市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建设,确保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质量得到提升。

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与对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也导致了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滞后。

例如,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物流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生活设施不便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网络、水电路气家庭服务设施建设等,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

2、加快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建设新型服务平台,便捷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四、服务内容不足的问题与对策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面临服务内容不足的问题,如城市社区规划缺乏规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缺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保证公共服务内容的水平和质量。

2、公共服务机构要加强组织规划,提高服务能力,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基础服务的提升。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逐步解决。

只有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才能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服务内容的提升,切实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

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各级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并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

一、前置条件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依据第一批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即依据中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标准,进一步完善其内涵,同时适应人民对公共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费用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建设目标1. 完善公共服务范围,全面覆盖。

为了保障人民基本公共服务权益,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覆盖面更广,服务范围更全,形式更多样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2.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必须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效率,使服务更加便捷、及时、高效、贴近民生。

3. 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强化服务监管。

如何能够保证公共服务的顺畅运行是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关键。

要强化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监管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转。

三、具体实施1.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这包括公共交通、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等方面的设施。

2.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程度。

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服务,为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享政府数据资源,打通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更高效的服务管理。

3.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内部流程,提高运转效率。

高效运转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

为了实现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必须采取适当的管理和监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运转效率。

4. 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共3篇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共3篇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共3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1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以教育为例,各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中小学校舍、设施、师资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医疗方面,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了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包括建设医疗卫生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等。

交通方面,政府加强了城市交通建设,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强了环保法律的实施。

然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发展较好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一些政府部门执行不力,暴露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导致公共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1.政策。

政策是影响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应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政策,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的问题。

2.财政支出。

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财政的支持。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员的配备。

政府还应在财政分配和使用方面实行公正合理的原则,使公共服务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发展。

3.人员素质。

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注重提高公共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三、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1.注重公共服务质量。

地方政府应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流程管理,强化技术运用,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公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新时期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人民群众的福祉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财力和人力资源。

在财力方面,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开展公共领域改革,提高财政效益,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金保障。

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公共服务团队,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服务能够惠及到每一个人。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避免地区之间的差距过大。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群众在获得公共服务时的便利和权益。

三、推行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政府可以建设智慧城市,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政府还可以开展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在线查阅公共服务信息、提出问题和建议,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

四、加强公共服务监管和评估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提供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定期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估,了解市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公共服务政策。

五、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和协同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公共服务的创新和协同,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益。

政府可以建立公共服务创新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2009年10月第5期(总第100期)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Shandong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Instit ute0ct.2OHD9N0.5Set.No.1oo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延黎(青岛行政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投入不足,总量不多,覆盖面不宽,结构不合理,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提高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能力,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优化公共服务投入结构,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对策措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中国分类号:1)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9)05—0009—03 TheChallengeandStrategyintheConstructionofthePublicServiceSystemZHANGYan—li(QingdaoAdministrationInstitute.Qingdao266071,China)Abstract:ChinesegovernmentandtheCommunistPartyhave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theimproveme ntofourpublicservicesystem.Atpresent,thereareseveral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publicservice,sucha sinade—quateinvestment,smallinvestmentamount,narrowcoverage,irrationalstructure,unformedmechanism ofmultiplesocialparticipations,andthepublicservicecapacitytofurtherimprove,etc.Topromotetheimprovementa ndpeffec—tionofthepublicservicesystem,thefollowingmeasuresareneeded:improvingthecapacityofthegovernm enttofullyperformitsfunctions;increasinginvestmentonpublicservicesystem;wideningthecoverageofthepublics ervice;optimizingtheinvestmentstructure;acceleratingthereformofpublicinstitutionswhichfocusonthesepar ationofthefunctionsbetweenadministrationandpublicinstitutions;strengtheningtheself—constructionofthegovernment.Keywords:PublicService;System;hnprovement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制度要求,强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都为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必然要求.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投入不足,总量不多虽然政府不完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但政府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反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适应与否的重要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78年的1100多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000多亿元,但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使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没有提供或提供的不足.l】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收入有所增收稿日期:2009—06—27作者简介:张延黎(1957一),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长,但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个人承担的费用迅速上涨,这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二)覆盖面不宽公共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突出表现是城乡分割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乃至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相关.从城乡差距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以满足城镇居民需求为主,农村居民分享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较低.从地区差距看,由于我国公共财政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依然受到体制方面的制约.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依然是主要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还很低.这种配置方式意味着经济总量越大,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税收返还越多,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其结果往往是扩大而不是缩小了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农村人口享受不到基本的公共服务.一9一XUEBA02009年lO月第5期(总第100期)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Shandong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Instit ute0ct.20o9N0.5Ser.No.10o(三)结构不合理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突出表征之一就是城市的许多公共资源不能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不能有效地向农村延伸,城市的许多公共服务不能有效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和城市文明不能向农村传播.为此党的十六大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决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善公共服务结构,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权利;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就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市民与农村居民公平享受城市与农村软硬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公共安全服务;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公共服务在各种产品和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应进一步调整,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应进一步规范,在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应进一步平衡,以使公共服务结构趋于合理.(四)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在公共体系的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注意发挥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是与垄断性供给体制特别是行政性垄断相关,垄断供给抑制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此,一方面需要要把一部分竞争性,经营性强的准公共产品交给企业或非赢利性组织,以便政府将更多的财力集中到提供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以此建立起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与义务相平衡的公共服务机制.要把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和监管者的职能分开,以有效地实现对公共服务的监管.(五)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政府没有全面地履行职责,一定程度的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倾向.未能真正承担起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情.有的地方还存在盲目崇拜市场,把市场化简单地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导致了日益扩大的社会差距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公共服务领域的腐败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公共服务领域的腐败转嫁或加重了社会负担,导致公共服务价格攀升,质量下降,甚至危害公众安全和健康.公共服务领域的腐败对政府的信誉和公信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三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在事实上造成了公共服务指标的软化.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财政功能性支出比例最大的仍然是经济建设性支出.尚未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提高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能力一l0一XUEBA0政府转型在当前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通过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或者调整,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使其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提高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一是要履行好规划职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做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城乡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强化规划的管理和执行.二是要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村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办法.三是要完善以支持农村发展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资金要更多地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从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分,政府公共服务可分为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两部分.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投资;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手段支持教育,科技,社会保障, 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逐步加大公共支出结构中社会性支出的比重, 不断提高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大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社会公共服务的比重是必然趋势.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财政支出要进一步向农业倾斜,向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倾斜,向困难地方倾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县级财政;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行政管理费等一般性开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支出的均等化;逐步实现财政预算和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将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产权转让取得的收入上交财政,用于各项公共服务支出.凡是属于或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应全力涉足或应创造条件积极进入;凡是不属于或不可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不能介入或创造条件逐步撤离.(三)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扩大都应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加以科学确定.立足于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这一基本国情,我们公共服务模式和体系建设应渐进发展,稳步提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模式,坚持”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2009年10月第5期(总第100期)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ma/of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Shandong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Instit uteOct.2009N0.5Ser.No.1oo则,在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初级卫生保健,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保护贫弱者为重点,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从而实现从城市到乡村,从部分到整体,从不均衡到均衡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以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例:社会保障是对公民面临各种风险,危机的防范保护,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安全网和保护伞,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过去,劳动者的养老及医疗等保障是由所在单位负责,企业的效益好,劳动者享受的保障也稳定,而企业效益差,就难有保障.保障不统一,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与城镇居民一样,农民应当是享有社会保障的主体,但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出现职能缺位.农村社会保障这一政府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四)优化公共服务投入的结构优化公共服务投入结构.一是需要突出重点,力求在财政的二次分配上,体现社会公平,使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成员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特别在现有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应更多的向农村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二要抓住关键,切实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政府就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就业压力突出的问题.应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实施有利于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起来,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三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在继续推行农村各项改革,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公共卫生体制薄弱的问题.(五)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承担了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绝大多数,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对于发挥好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j一是把坚持政事分开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主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理顺政事关系:政府是公共服务举办主体,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实施主体;政府的责任是以行政方式”保证公共服务被提供”,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以技术性,服务性手段直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政事分开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以不同的方式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二是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合理划分政府,市场,非营利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中的作用,完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组织形式,并积极引导事业单位进入社会.社会化是强化事业单位与社会,与服务对象联系,促进事业单位进入社会系统, 以社会,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获取资源,并通过社会化的服务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三是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分类改革逐步剥离非事业性单位,非事业性职能,进而纯化事业单位职能与机构,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组织.四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治理机制.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制度,赋予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地位.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型事业单位应建立理事会制度,由行使所有者权利或行使政策制订者职能的政府部门所任命的理事会进行管理.同时明确理事会和管理层权责关系,形成良好的内部治理体系.(六)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通过强化政府改革,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政府的价值取向要体现公共性,超然性.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需要政府超越自身利益之上,超越不同的,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群体之上,使公共服务政策更好的体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二是建立以基本的公共服务为主的干部考核机制.近年来的情况表明,有些地方干部考核体系中,经济建设等指标比重较大,甚至对干部的升迁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另一方面,干部业绩考核中很难体现民意.因此,应当加快改革现行的干部制度,把公共服务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建立以公共服务业绩为导向的干部制度,使广大群众的评价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三是实行财政问责制. 保证公共资金不被非法侵占;保证公共资金的使用方向符合居民的真实需求;保证以最少的投入提供最大数量和最高质量的服务.这三方面的问责制度,需要分别通过相应的机制加以保证: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要求,确保公共资金不容易被非法占用;要充分发扬民主,确保公共资金能最大可能流向公民真正需要的领域;要提高运营效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革管理方法,达到理想效果.四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过程透明度.政府对透明度的要求体现在政府项目的公开招投标中.大部分政府采购都需要招投标,并且要严格依法执行.参考文献:[1]李军鹏.公共服务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298.[2]迟福林.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与统筹城乡发展[N].光明日报,2006—08—14,(10).[3]毛寿龙.公共行政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33.[4]高培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N].人民日报,2007一O7—12,(09).[5]赵立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N].光明日报,2006—10—28,(1O).(编辑:胥秀芳)一11一XUEBA0。

公共服务发展方案

公共服务发展方案

公共服务发展方案公共服务是指以满足社会基本需求为目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

公共服务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幸福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水平不平衡、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对象滞后等。

为此,下面提出以下公共服务发展方案。

一、加大公共服务投入首先,政府应逐步增加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确保各个服务项目的经费充足。

特别是要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基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其次,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由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机制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

政府应该在制定公共服务政策时,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力量,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服务机构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服务项目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此外,还要引入一些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

四、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享受各项公共服务。

同时,要提高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五、加强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创新是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创新。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激发各方面主体的创新热情,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革。

六、注重公共服务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公共服务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承认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政务服务体系,笔者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评估1. 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目前,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着各个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割裂。

政府应当加强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确保政务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

2. 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陷入“数字鸿沟”。

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中,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导致了许多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化普及,使得政务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和效率均不尽如人意。

3. 缺乏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不足。

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团队配合,然而,目前政府队伍建设的力度不足,导致政务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化难以实现。

4.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部分政府服务窗口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许多人民群众需要排队等待办事,影响了办事效率,唐窗口服务效率不高。

5. 缺乏民众参与和反馈机制。

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中,缺乏有效的民众参与和反馈机制,导致政府在建设过程中无法及时了解民众需求和意见,难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议提出1. 加强统一规划,确保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务服务体系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各个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协同发展。

2. 加大技术投入,推动政务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投入,推动政务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3.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政府应当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政务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和高效化。

4. 提升窗口服务效率。

政府应当加大对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减少人民群众的等待时间,提升政务服务体系的办事效率。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成因与对策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成因与对策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成因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公共服务发展失衡、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缺乏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公务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行政文化根源、制度体制根源、社会基础根源、理论研究根源等。

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从变革行政文化、加强制度创新、夯实社会基础等方面同时推进。

要以确立公共理念为先导,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变革行政文化;以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注重公共服务;以实施公共管理为必要,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和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公共性;问题;成因;对策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下而上的逐步探索阶段。

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特别是由于2003年“非典”疫情的警示,一些地方政府如南京市、大连市、成都市、重庆市等先后进行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第二阶段是自上而下的全面铺开阶段。

从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至今,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显著增强,从而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初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各级政府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也空前提高,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已达成不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共识,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到2006年以后,各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减,新的政策和举措也明显减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开始降温并逐渐淡出新闻关注的热点,进入一个理性反思和深入探索时期。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而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一、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当投入更多资源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该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在教育领域,政府应投入更多资金改善学校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制定更加公平的招生政策,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领域,政府应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实惠的医疗保险,并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扶持力度。

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在住房领域,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

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优化住房政策等措施,让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到价格合理、品质优良的住房。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除了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外,政府还需要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府还应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推行电子政务等举措,让人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公共服务。

此外,政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培训和选拔机制,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公共服务人员,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三、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合作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合作。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善、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平衡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建设的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起来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的组合。

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保障等基本服务。

它涵盖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保护、交通等多个领域,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1.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保障人民享有良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2.促进经济发展。

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科技、文化等资源,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3.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强国家治理能力。

建设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民意支持。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1.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规划。

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因此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3.优化资源配置。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财政、人力、物力等,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4.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提升人民的满意度。

5.加强监管和评估。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服务的公平公正、透明高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公共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公共服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包括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

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整体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加强管理和监督等多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公共服务体系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主体组成的一个服务系统,其目的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是全面、均衡、有序、协调、高效的。

政府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其职能是担负主导牵头的责任,统筹协调、监管管理、制定发展规划、财政保障等等。

企业和社会组织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它们能够带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参与进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需要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整合,需要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举措推进服务的普及、优化、提高效率。

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中应该把握正确的方向,精准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中国的家庭政策,像是全球独树一帜的政策,在很多人口比例上有着前瞻性的思考,以及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展现着严谨和精准。

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严谨性和精准性,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清晰明确的公共服务流程、提供标准、科学合理的定价、保障机制及市场化运营管理等,都是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的重要元素。

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重要任务。

具体来说,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服务标准的制定。

服务标准是公共服务的“敲门砖”,其是服务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

服务标准应该是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实施可行的,既要充分考虑个别需求,也要考虑到整体效益,确保公共服务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与个别利益。

例如,在医疗领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包括审核、备案、评估、考核、奖惩等等措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服务设施,提高全社会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度,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着服务单一性的问题,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落后,其覆盖人群范围窄,惠及群体较少,从而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地域的分布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差异性,同时在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从城乡结构来看,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后于城镇地区,同时农村已有的体系缺乏足够的运行保障,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为了保障人们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维护人们的基本人权,而进行的一种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公平性,每个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任何人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隶属于政府部门领导,服务体系的范围和标准与政府有直接关系。

但是当前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从而造成公共服务建设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部分地区的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失,文化教育等工作难以开展,从而造成了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此外,由于政策的缺失,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的现象。

(三)融资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并加大了其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预算,但是资金预算的增长速度依然远低于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

建设资金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公共文化建设的矛盾将长时期存在。

公共文化建设应当鼓励当地企业的参与,但是政府主导的体制限制了融资渠道,民间资本很难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从目标、原则、实施方式等方面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目标1.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些服务是公众生活中必需的,应该得到公平和普遍地提供。

2.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目标。

3.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分布。

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公众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权利。

二、原则构建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

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公平公正,不论个人背景、收入、地域等因素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考虑其可持续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3.多元化原则。

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根据公众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协同发展原则。

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

三、实施方式为了有效构建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应采取以下实施方式:1.政府主导。

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起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和规划,建立管理机制。

2.公众参与。

公众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和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3.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在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总之,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涉及到政府、公众和市场的多方面参与。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方案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方案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方案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活的需求。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和资源配置等方面。

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高效,并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规划还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应该向所有市民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不论其身份、地位和财富状况。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条件。

3. 效益最大化原则: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该追求效益最大化,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配置,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最高,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群需求。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1. 教育设施建设: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加强教育设施的建设是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大对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等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 医疗设施建设: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加大对医院、诊所、药店等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

3. 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是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公共服务建议方案

公共服务建议方案

公共服务建议方案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为满足社会公众利益而提供的服务。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

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下面是一些建议方案,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1. 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应加大对学校、医院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

2. 优化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透明的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

公共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规范,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服务意识。

3. 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申请、查询和办理服务,减少人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和麻烦。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

4. 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公共服务机构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透明的服务。

通过建立网上公共服务查询系统,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公共服务的进度、结果和评价等信息,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5. 加强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政府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估,以客观、公正的标准评价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6.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公私合作机制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服务领域。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7. 加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

选聘高素质人才,建立公开、公正、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

同时,应建立公共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

8. 加强公共服务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公共服务。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为建立完善符合温州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突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建设和服务功能,加快扭转温州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切实改善民生,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温州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按照“1650”城市框架和村级“转、并、联”农村组织机构发展新趋势,以实现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切实改善民生和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为主线,以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设施网络布局、提升设施服务水平为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由“普惠”向“普惠优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到2015年,以教育、卫生、文体、老龄、民政社保等为重点的社会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建立符合温州发展阶段、消费水平和服务需求的“人人享有、服务更优、功能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和人群差距初步消除;基本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闲有所趣、老有善养、难有所助”。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教育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学有优教”1、实现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

坚持政府投入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创新学前教育多元办园模式,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优质园的供给能力。

各乡镇(街道)在实施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新区建设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办学规模数达到30万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达到省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际、校际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覆盖面。

按照小学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的原则,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各乡镇要按照发展时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设施建设。

强化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城郊结合部的中小学校布局,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城镇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形成全区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与对策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为更好地适应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建设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建邺建设进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加快形成全区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研究。

研究途径主要通过组织召开科技局、教育局、民政局、文化局、劳动局、卫生局、体育局、市容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座谈会,学习上海、苏州等先进经验和专家指导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并结合本区现状,提出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举措。

一、关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为大众服务的、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

首先是为大众的服务,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面,它不是针对特殊阶层、特殊人群而是面对所有人群;二是基本的服务,如九年义务教育、新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的免费服务等均属于这一范畴;三是非赢利性,它不是指不收钱,而是指服务所得不用于利益分配,而是用于公共事业发展。

目前公共服务包括四大类:一是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如基础设施、水、电、公路、邮电等。

二是经济性的公共服务。

如规则与计划的制定,规范的监督;还有就是宏观调控,如五年计划,资金的调拨等。

三是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等。

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务。

如国防、警察、消防等,是用来维护整个社会安全与稳定的。

目前在中国特别要加强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二、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和谐建邺的迫切需要。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并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

中共十七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些表述表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邺是个新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公共服务上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公共治理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和谐建邺的建设。

(二)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城市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创业环境等都将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民生问题处理不好也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对一座建设中的新城来说,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都较弱,上学、看病、就业、交通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也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市产业发展主要起决于两类角色,一类是投资者,它们携带着可移动的要素,比如资金、产品、品牌、研发能力、管理能力、销售渠道等等。

另一类是城市,它们拥有不可移动的要素,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区位、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条件、法律政策环境等等。

这两类角色互相选择、互相匹配,匹配得好了,可移动要素找到了合适的不可移动要素,就会有成功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和城市所在地就会双赢。

对新城来说,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如何按照新城的总体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等配套条件。

做得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就越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就占优势,可以选择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和更优质的项目落户新城,这样新城产业的发展不仅层次高,而且后劲足。

(四)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现代化水准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是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现代化,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现代化。

除了具备一般意义的现代化特征外,还应呈现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科教领先、环境优美、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景象。

二是城市国际化主要指它的功能国际化。

城市功能国际化,包括经济或产业功能、金融资本服务功能、政治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文化交流旅游服务功能等等。

作为国际化城市可以是上述功能的全面国际化,也可以是部分功能的国际化,即某项功能不仅在一国之内起影响或控制作用,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区域的或世界的范围内,起影响或控制作用。

因此,要建设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化水平的新城,首先必须做到基础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安全性的公共服务现代化。

新城市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是一座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化水准的城市的最基本的必备条件,意义十分重要。

三、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高标准引领新城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建设新城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先规划后建设,在通过座谈、论坛、课题研究等多形式,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和学习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并先后制定了河西CBD发展规划,人才规划,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城市管理行动纲要,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信息化与数字建邺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与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等,有计划地推进新城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新城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广场及公园等项目都是在新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并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要求,适应新城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政府投资,高标准建设新城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依据河西新城总体建设和发展目标,新城配套重点建设项目自2002年以来,政府及社会投资达400多亿,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⑴基础性公共服务分阶段逐步配套建设到位。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河西地区有5条地铁线经过,规划有停靠站超过20个,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之间有两次交叉相连,一处是在新街口市中心交叉相连,另一处便是在河西中心区的元通站牵手连通;在公共交通上,规划在纬九路与文体路交界处结合地铁一号线车站安排中胜长途客运站,用地近100亩,实现长途客运功能与室内交通的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

河西中部地区规划安排了12个公交首末站,其中包括两个公交枢纽站,四个中型站和六个小型站。

目前,河西地铁一号线在中部地区已有三个站,分别为中胜站、元通站、奥体站,河西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已建成约100公里的道路,其中“五横七纵”主干道48公里、24条支路52公里,加上地铁一号线西延,基本构成新城区立体交通体系。

目前,已有27条公交线路,随着河西入住居民的增多,这些公交线路将增加班次,缩短市民等车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完成6个泵站共计每秒100个流量的改扩建;完成总长约30公里的12条河道的改扩建、新建,沟通河道水系。

水、电、气及通信基本配套。

⑵社会性公共服务不断配套完善。

新区社区中心正全力加快运作。

河西新城采取的是新区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中心体系。

社区中心共有八个,包括管子桥、清凉门等。

基本社区中心包括社区管理、卫生、储蓄、文体活动、商业服务、室外活动以及公共绿地等,目前兴隆、南苑、滨湖、奥体、中海等基本社区中心已经建成投用。

双闸、沙洲等社区中心已经启动建设。

新区教育规划得到有效落实,累计投入10亿余元用于教育优先发展,建成了10余万平方米的教育设施。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奥体中心小学、新城实验小学、顺驰幼儿园、市一幼奥体分园、建邺实验幼儿园等一批名校、新校先后建成开学,宋都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分校、中华中学高中部、江东门小学、新城第二小学、新城第三小学等正在建设或规划选址之中。

新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建邺现有三级综合性医院2个,二级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到2010年将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医疗卫生“10-15分钟服务圈”,形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组成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建邺卫生医疗配套全覆盖。

新区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省级文化体育设施1个(40万平方米省奥体场馆);区级文化体育设施4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体育馆1个、历史档案展览馆1个)、街道邻里中心文化体育设施7个,社区(村)文化体育设施(广场)近200个;有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场所近200家。

另有金陵图书馆、艺兰斋艺术馆、国际会展中心、江东门纪念馆扩建工程和江东门商业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

市妇女幼儿活动中心、国际礼拜堂等新的文化项目选址河西。

新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劳动保障所(站)建设率达100%;建立了区人力资源市场;7个街道37个社区已创建成为“充分就业保障街道”、“充分就业保障社区”和“充分就业区”。

使得全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再就业等优惠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

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新城科技园在加快新城科技大厦、创业大厦等载体建设的同时,设立“南京河西新城国际高科技孵化器”、“南京河西新城高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南京(金陵)留学人员创业园河西新城创业园”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西新城园区”等四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区政府计划设立产业创新创业基金,进一步地完善了全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⑶经济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河西CBD一期13个项目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4个项目年内投入使用,新区的商业配套正全面升级。

商业地产项目的陆续交付使用,让河西规划中的商业配套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大规模的住宅开发,转向商业配套开发、招商的全面推进,河西新城的居住功能正明显提升,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

河西中央公园已正式开放,其地下购物中心的招商也在紧密进行中,“家乐福”已确定年底开业。

河西的商业地产开发则初具规模,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大型商业载体在河西CBD已经建成约18万平方米,近两年将陆续有超市、百货等大型商业正式投入运营。

其中,8万平方米的南京金狐城国际品牌直销中心,将于今年年内开业。

此外,嘉业国际城五号楼除规划时尚精品、零售业外,还准备拿出部分面积做特色商业。

建设中的雨润国际广场将打造成汇聚精品超市、餐饮、酒店服务的精品地产模式。

位于融侨中央花园对面的华新丽华商业广场,规划有A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精品专卖店、休闲广场及国际公寓,预计年内开工。

此外,投资规模达100亿元的南京万达广场的开工,让河西商业地产开发全面升级。

⑷安全性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在配合省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消防、城管体系建设的同时,创新举措,建立了城市模块化管理系统,并采取公安巡防机制与城市模块化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整合行政执法与公安的力量,共享资源,联合参与城市综合管理,实行全天候信息采集、联动预防、动态管理、联合执法,最大程度上保证全区社会治安的长效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