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筱峂

内容摘要: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色彩。本文从孤独感,行走和飞翔所代表的死亡和复活,以及爱情的伤感这三个方面浅析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悲剧性色彩。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悲剧孤独忧郁行走飞翔爱情

托尔斯泰说,他花了十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但是从他的童话中只读到“孤独”二字。作为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安徒生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他怀抱一颗悲悯的心,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为世人建造了一个童话的王国。当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意识。

一.孤独和忧郁

安徒生的一生历经曲折,14岁时便离开家乡,独自行走在苍茫的人世间,以他敏感的心遍尝世间冷暖,用他纯真的眼看透世事炎凉。在70岁时死于肝癌。此生最后一篇童话《夜莺》写给了他一生所挚爱但终究没有得到的女人。安徒生的一生可以说始终与孤独相伴。他早年视父亲为最为珍贵的朋友,然而父亲却过早的撒手人寰。继之是祖父的发疯,这使他备受同龄人的嘲笑。17岁进入文法学院,更是他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即使成名之后也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最终爱情上的受挫让他彻底的孤独。安徒生自己在自传中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曲折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令人欣慰的一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恶变为善,痛苦之中生出快乐。这是一首内容极其深刻的诗。

于是安徒生将人生的这份孤独和寂寞孕育到他童话中人物当去。孤独的花、鸟,美丽而伤感的女子等形象带着独特的孤独和忧郁之感。小人鱼对高等生命的追求、对爱情独一无二的坚守以致最终放弃生命来成就所爱之人的幸福,然而这些从来不被同类所理解。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的夜里独自一人在黑暗的街角,在寒冷和孤寂中擦光了所有的火柴,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世界中带给了她最后的温暖,让她见到自己最渴望的场景和最爱的祖母,带着笑离开了这寒冷的人世间。这些故事中的形象,仿佛是安徒生对自己的命运的默默抒写,他也同那些他们一样都在享受孤独所带来的幸福。

如同《圣经》借助大量的故事来隐喻宗教奥义一样,安徒生也在为孩子讲述许多美丽而又忧伤孤独的童话,这些故事中往往潜藏着无法言说或有意空缺的部分,当是孩子的时候还不明白这里面的种种情感,只是单纯的悲伤为什么小人鱼不能和王子在一起。而那些安徒生真正想要借助童话来传达的悲哀和孤独,当这些孩子慢慢长大成人之后可能是要用整个生命的旅程去慢慢体悟。所以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是接近诗的悲剧,既雄浑又纤细,既热烈又清澈。这种悲剧性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弥漫于他创作童话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安徒生式的忧郁和孤独,里面的主角正如作者本人一样纤细而敏感,但是也热烈而坚忍。

二.行走与飞翔

在安徒生童话里经常会有安徒生式的故事模式,即受难——死亡——复活。安徒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采用这样的一种故事模式应该是以耶稣被钉于十字架、后又死而复生为原型。这种原型潜在于他的前期的大多数童话中。例如死亡意象的表现,《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并没有被真正处死,而是被绑到行刑架上。死亡在事实上可以视为悲剧受难的高潮部分。而复活则大部分用飞翔这一意象所暗示。纵观安徒生的童话,但凡一切行走于地面上的事物皆是痛苦的,与之相反,飞翔的生命则是拥有快乐和自由的。例如《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了变为人而用自己的歌喉换回了人的双脚,但是她行走的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刃上,每一步都会滴出血来。《红舞鞋》中的主人公珈伦,她只要穿着美丽的红舞鞋就会不停的跳舞下去,除非砍断双脚否则就会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于是我们在安徒生的童话中窥见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因为欲望而带来的人生的痛苦。不论是小美人鱼还是珈伦,她们都在为自己的欲望而

付出代价。就像叔本华说的:“欲望和努力,是人类的全部本质……欲望又是基于困乏和需求——亦即痛苦”。因此人生的快乐只是一个痛苦和另一个痛苦间的短暂间隙,人生的悲剧就如同满是伤痕的一双脚拼命的行走在人生路上。

但是与行走相对立的则是自由的飞翔。对鸟类的喜爱、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似乎是一切抒情作家的共性,安徒生也不例外。但是更深层次的是安徒生将飞翔作为复活的代表和暗示。小人鱼最终成为天空的女儿,类似于耶稣复活的象征。《野天鹅》中本不应该出现复活的场景,但是故事的最后却设置成为十一个王子在王宫中“盘旋”和“鸟儿成群结队的飞来”的细节,这些都暗示了作者有意将笔下的人物复活而得到幸福。但是,我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这种复活的模式多数是存在于安徒生的前期作品中,从1853年的《柳树下的梦》开始,复活的模式却渐渐淡出作者的故事中。取而代之是将死亡修饰的过分的美丽。像主人公克努得所说,“这是我生命中最甜美的一刻”。在《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里,风——这个飞翔的生命只是一个旁观者,它目睹悲剧的发生,静观受难和死亡的上演。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复活和死亡如同两个无形的灵魂在不断斗争。前期的悲剧是以复活为胜利,是为了复活而遭受苦难和不幸;而后期的悲剧是以死亡为胜利。出现这种趋向,或许是因为现实的因素,在安徒生童话创作的后期,作者面临着战争的冷酷和现实的苍凉,使安徒生在《冰姑娘》(1861)等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灰色和凄冷的基调。另一方面也是作者饱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复活只是死亡之后美好而热烈的期盼,死亡才是永恒不变的人生的命运。随着安徒生阅历的增加,这种无法复活的死亡才是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然而安徒生在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对“复活”的坚信,在他临终前曾写下如下的话: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灵魂/是不会腐朽的,也不会消失。/我们尘世的生命是一颗永恒的种子。/我们的躯体死了,但是灵魂不会死去。

三.爱情的伤感

梅列金斯基在他的《神话的诗学》中曾经指出:“童话故事可以与整个婚礼相比拟,因为娶公主为妻或嫁与王子,都是童话(神幻故事)的最终目的。”比如最为人所知的“灰姑娘”的故事,直到现在仍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却没有沿袭这一经典的爱情模式,小人鱼不仅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最终还为自己的爱情付出生命。在孩子的眼中,这样的童话结局过于悲伤与孤独,是不愿意被反复提起的。但是,在成人眼中,这个故事却饱含着太多的情感内涵。

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喜欢听祖母讲人类的故事,她的五个姐姐被允许到海面上之后,回来一致的感觉就是认为还是家里好,人类的一切也不过如此。但是只有小人鱼爱上了人类,这样的爱带给她的是无尽的忧郁和哀伤。她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王子的爱,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因为祖母告诉她有了爱,就可以拥有不灭的灵魂。然而,当小人鱼将她所有的一切愿望都寄托于爱情时,注定了她终究得不到爱情。从王子的角度而言,和一个女人结婚不过是他成人的一种方式,但是对小人鱼来说却是性命攸关。虽然小人鱼最后只要杀死王子就还有机会变为人鱼,回到海里,享受她几千年的生命,但是她没有这样做,除了不想放弃所爱之人外,更是不愿放弃内心深处对生命价值追求的境界。

《夜莺》是安徒生的最后一篇童话,为的是写给他心中最挚爱的女人——詹尼·琳达,这位瑞士皇家歌唱家,被誉为瑞士的“夜莺”。安徒生曾多次向她表白,但都被拒绝。琳达认为,对艺术必须要以自由的心投入,不能受到感情的牵绊,而禁锢自己的心,所以,她希望自己可以如夜莺一般,为了自由而歌唱。她会和安徒生在一起,只不过那是在美丽的天堂。在安徒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回忆着和琳达的谈话,为她写出了最后的绝唱《夜莺》。

当我们以成人的方式,再次品读安徒生时,我们发现里面流贯着作者本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各式各样的艰辛和苦难,最终走向精神的重生,得到不灭的灵魂。这样的过程和结局构成了安徒生悲剧的主旋律,里面不仅包含了叔本华的悲剧哲思而且展现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