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2、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第一B. 为政第二C. 八佾第三D. 里仁第四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谨慎B.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C. 要不断学习D. 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二、填空题3.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第一”章。

4.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里仁第四”章。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四、论述题6. 根据《论语》中的观点,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翻译题7. 将以下《论语》中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案例分析题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你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答案:一、选择题1. A2. D二、填空题3. “温故而知新”4. “君子喻于义”三、简答题5. 《论语》中“君子”通常指有德行、有修养、注重道德和礼仪的人,而“小人”则指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四、论述题6. “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关爱。

在个人修养上,仁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在社会交往中,仁则要求我们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翻译题7.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

”六、案例分析题8.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论语》中的思想,首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次,注重团队的道德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记录了_____________ .《论语》共二十篇。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粗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1.《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

两者的“省”有什么不同?答: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

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内的,“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

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该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比喻论证。

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

孔子强调,人与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答:“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用“礼”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4.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答:①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则。

②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答案:
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指的是________。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坦荡荡”形容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习的兴趣C. 学习的方法D. 学习的态度答案:B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A. 启发式教育B. 应试教育C. 填鸭式教育D. 放任式教育答案:A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中“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什么意思?A.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谨慎B.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迅速C.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迅速D.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谨慎答案:A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中“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但不会盲目附和他人,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际上内心并不和谐,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
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7 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
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
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
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