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前言】《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是南宋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
而究其深致,表现的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注释】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
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
枢密:即枢密使。
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
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
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
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
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oRG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
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
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辛弃疾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表达诗人想要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以及为国效劳的忠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翻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辛弃疾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佳作,为千古绝唱,也反映了辛弃疾的风格的多样化。
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诗蓦山溪·小桥流水翻译赏析
古诗蓦山溪·小桥流水翻译赏析《蓦山溪·小桥流水》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赏析】这首词是赋“停云竹径”的。
主要是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
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词的上片描叙停云竹径的风貌。
先从周围的人和物写起。
“小桥”二句写竹径近傍的景物,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
“欲”字下得很传神,它把溪水似流不流的情态表现出来了。
这大约是远望溪、桥,看不真切所致。
“唤取”二句写作者邀请故人来游。
言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进发。
而“风烟杖屦”四字,涵蕴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无限美好的境界。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烘托,为下文正面描写竹径创造了良好氛围。
“行穿”二句写经历竹径。
言有时穿行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
末后三句写竹径概貌。
言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
了了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风景画。
既照应了词题,又为下片抒情做了准备。
词的下片抒写作者的“渊明趣”,即隐逸自适的情趣。
陶渊明《停云》诗说:“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又说:“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一杯”二句化用陶诗,言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尽享隐逸自适之乐。
陶渊明在《停云》诗中又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还说:“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山上”二句是说,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和陶渊明当年赋《停云》诗时所见景物大体相似,又进一步坐实了“剩有渊明趣。
”“野花”五句写停云竹径的逸趣。
言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可以说是鸟语花香,充满野趣,既能颐养身心,又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好像它们不肯入诗来,“笑诗翁,句没安排处”似的。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前言】《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注释】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
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酒。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OrG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承别:别样看待。
【翻译】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
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弃疾《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弃疾《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弃疾创作的⼀⾸词。
这⾸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魄阔⼤,情调乐观昂扬。
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 南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南乡⼦:词牌名。
京⼝: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上,下临长江,三⾯环⽔。
②望:眺望。
神州:这⾥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代指⼠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
⑦敌⼿:能⼒相当的对⼿。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当如孙仲谋:引⽤《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船、器仗、队伍整肃,叹⽈:"⽣⼦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若豚⽝(猪狗)⽿。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 什么地⽅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当如孙仲谋。
” 【译⽂⼆】 什么地⽅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低头和屈服过。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生查子·独游西岩》这首词堪称词中妙品,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这首词作者表达自己隐居城北带湖时期孤寂、郁愤的情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宋代: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尊前集》注:双调。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
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④岁晚:指寒冬腊月。
⑤太寒生:比较寒冷。
生:语尾助词,无义。
⑥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赏析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
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
“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
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
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
“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
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
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
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
古诗破阵子·赠行翻译赏析
古诗破阵子·赠行翻译赏析《破阵子·赠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
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
天寒将息呵。
【前言】《破阵子·赠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注释】⑴少日:年轻的时候。
⑵辞柯:离开树枝。
⑶便好:正好。
⑷消磨;逐渐消耗去除。
⑸扶头:酒醉状。
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⑹倩谁:请谁。
⑺拼:甘愿。
⑻瘦损:消瘦憔悴。
⑼将息:保重。
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赏析】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
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
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⑴摸鱼儿:词牌名。
⑵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⑶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⑷消:经受。
⑸怕:一作“恨”。
⑹落红:落花。
⑺无:一作“迷”。
⑻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⑼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⑽脉脉:绵长深厚。
⑾君:指善妒之人。
⑿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⒀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诗词翻译赏析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诗词翻译赏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诗词翻译赏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前言】《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
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
【注释】[1]浮瓜沉李:将瓜李等果品浸泡于池水之中,以求凉爽宜口。
[2]画栋:画有彩绘的房柱,代指屋舍。
[3]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翻译】大热的天气,我散乱着头发,衣服也披在身上,坐在新开的.池子旁边。
在盘子里盛着用冷水浸泡过的甜瓜朱李。
泉水慢慢地流过来浸到台阶上了。
我凿个池儿,叫月儿也到池子里来。
彩色画的栋梁,映在池子里频频地摇动。
红色的芙蕖,都在水里倒开着。
在我身边的心爱的人儿,把池子当做镜子,照着自己香腮上搽着红粉,要和红蕖比赛看看,谁的脸色最红,谁最漂亮。
【赏析】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
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
上片主要写他夏夜池边纳凉的闲适之情。
起韵写池,笔意曲折,以散发披襟的处所、浮瓜沉李的杯子这样的“谜面”,来暗伏新池这个“谜底”。
同时,起韵写池而又兼写人:词人在新池边纳凉的快意、方便与闲适,于此可见。
“涓涓”一韵,仍是曲折写池,写新池一筑,水意充盈,以至侵湿台阶、送来凉爽的情形。
上片末韵,以“筑个池儿”的轻巧口吻正面点题,兼写因池见月的景象。
这里的用语轻松有趣:“池儿”、“月儿”的称呼,轻俗便捷,足见喜爱之情;而“唤个月儿”的措辞,不仅写景由实境入空,更是妙语解颐:天下有水则有月,本无稀奇,经词人这么一说,平常的一个意思竟显出盎然的趣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婉约派的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古诗生查子·独游西岩翻译赏析
古诗生查子·独游西岩翻译赏析《生查子·独游西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前言】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生查子·独游西岩》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翻译】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鉴赏】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
他似乎想把巍然独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却无动于衷,于是便发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高傲,有谁会喜欢你呢?“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
青山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这或许就是词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苏轼诗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看来,巍巍青山绝不同于热衷功名利禄的市侩之辈。
在辛弃疾的笔下,青山也总是被写得气象不凡、通达人情的。
比如他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作者同青山之间,“情与貌,略相似”,真可谓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
“岁晚”两句写貌似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
岁暮寒冬,青山劝词人到山中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
可见,作者“独游西岩”是在冬天。
但更深一层揣摩,似乎应ORg该把自然界的寒,理解为政治上的失意。
辛弃疾《西江月》古诗词赏析及练习
辛弃疾《西江月》古诗词赏析及练习辛弃疾《西江月》古诗词赏析及练习【原词】: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写作背景】: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绕西。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④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⑤见:同:现。
【翻译】: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朱光潜赏析《西江月》】:《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古诗临江仙·探梅翻译赏析
古诗临江仙·探梅翻译赏析《临江仙·探梅》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前言】《临江仙·探梅》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
辛弃疾闲居带湖十年,十年的带湖平居生活对于一位抱着壮志雄心的磊落英豪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痛苦的消磨,尤其是他这样一位从年少时起就矢志收复河山,金戈铁马踏遍塞北江南的豪杰,长时间的困顿不起,大志难伸,正值壮年却只能与鸥鹭为伴,山水遣怀,不由得心灰意懒,只得从雪梅那里寻找到精神和人格的寄托,于醉酒和自然美景中求得片时的陶乐。
《临江仙·探梅》即是他这种心境和意识的流露。
【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
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于众芳,更冰姿玉肌,独立不阿。
此咏梅而写人,讥嘲世俗而自抒怀抱。
下片因爱梅而赋清新之诗,由“流水带溪云”,至“归路月黄昏”,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情深。
②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③“一枝”三句:一枝江梅报春,带着傲霜耐雪的神韵。
玉溪:谓溪水似玉般的洁白晶莹。
④剩向:尽向。
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
着句:写诗句。
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⑤“竹根”三句:贪赏梅花,醉中不觉时已向晚,月迷归路。
浑:全。
【翻译】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
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
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
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诗句。
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
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
【赏析】上片头两句一上来就表明了近来的心境和态度:已经不大爱惜花朵了,但还爱那几枝犹绕江村的梅花。
下三句写梅在冰雪严寒中的风骨和姿态,咏梅而又咏己,于雪梅中可见人的精神品格。
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辛弃疾的诗词注释和赏析【1】《鹧鸪天送人》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 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离别古诗辛弃疾《木兰花慢》赏析
离别古诗辛弃疾《木兰花慢》赏析《木兰花慢》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为作者送别友人而作,词中写的不是一般的祝贺和惜别,而是立足于国家兴亡的高度,运用大量典故并采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抨击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作者追求国家统一的情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木兰花慢》原文:作者: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慢》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张仲固:张坚字仲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御史中丞、户部郎中。
《木兰花慢》诗人辛弃疾《木兰花慢》译文: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木兰花慢》赏析: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
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的。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辛弃疾《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译文及赏析
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孙长江
登上京口北固亭,我要眺望何处呢?啊,中原大地,万里江山,风光无限。
古往今来,天下兴亡,到底发生过多少故事呢?太多了,多得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
孙仲谋年少就指挥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征争战不休。
天下英雄谁是孙仲谋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刘备。
(刘景升父子皆豚犬耳)生个儿子就应像孙仲谋那样。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构成了“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抗金名将、爱国词人辛弃疾词的一大主题;但朝廷软弱无力,偏安一隅,于是愤怒与悲慨,威武而雄壮,激越却无奈,就又构成了辛词的感情基调。
本词也不例外。
劈头便设问,然后自答,只一句就写尽了登楼所见,中原大地,万里河山,雄哉壮哉!继而又问又自答,一个譬喻,雄浑中透出千般无奈,万般期待。
用典更是辛稼轩的拿手好戏!以孙权的建功于年少,反衬自己的老而无功;以曹操对孙权的赞语,来讽朝政唤英雄抒豪情,更可谓“一石三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赏心亭读稼轩
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
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词的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辛弃疾古诗文赏析不失清丽。
“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
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
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
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
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