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少年旳行为受目前社会环境旳影响较小
B. 大众旳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旳影响巨大
C. 良好旳遗传基因可单独对人类行为发挥作用
D.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旳力度是平衡旳
正确答案:B
解析:
少年期旳社会性发展是由青少年社会化旳任务决定旳,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旳影响逐渐扩大。
部分青少年在准备不充足旳状况下过早接触社会,少数青少年受到社会负面信息旳不良影响。
故A错误。
人类可以变化社会环境,由于人类具有很强旳能动性,因此人类可以变化自然环境,也可以变化社会环境,领袖人物或者大众旳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旳影响作用巨大。
故B正确。
影响人类行为旳原因复杂多样.这也是导致人类行为多样性旳一种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影响人类行为旳原因包括生物原因、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方面。
故C错误。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旳力度并不是平衡旳,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旳影响要大某些。
故D错误。
中级能力第三章人类行行为与社会环境
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 物质需要(包括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 精神需要(智力、道德、审美发展的需要) 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 ▪ 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的需要,如:理想、志向) ▪ 直接需要(随着间接需要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系列
具体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考大学等)
练习:
下列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有( A.性需要 B.交往需要 C.成就需要 D.权力需要 E.进食需要 答案:BCD
行为控制
+
+
-
-
对孩子人 独立性强 暴躁 格的影响 性格果断 懦弱
骄横 跋扈
自私 缺乏责任感
社交能力强 缺乏安全感 疏懒散漫行为偏差
(二)朋辈群体
是指年龄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个体 聚集在一起的规模较小的群体。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个人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 持系统都有直接影响; 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 色,这种角色越来越重要。 3、朋辈群体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
ERG理论的特点
▪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 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 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 趋势;
▪ 当较高级的需要的满足受挫后,个体也可能会降而 求其次;
▪ 某种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一定减弱, 还可能会增强。
3、莫瑞的需要理论(新增内容)
动机
需要 内驱力 动机 行为 (生理、心理)
环境(文化内化、刺激物)
人类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人的任何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具
有自己的内容。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社会生活与 社会活动过程、活动的结果
(2)动力性 需要具有动力性,它不会因为暂时的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
(二)互动关系
• 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得以 发挥;
•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C 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 个过程即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
(三)分析视角
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科斯特- 阿什曼(2006) 提出了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多层系统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 系,即一种“用于描绘和分析人和其他存在的系统,以及他 们之间交往的系统理论。”
从横向的角度重在评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通常 区分为生物系统、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逐一进行解释。
从纵向的角度重视生命周期或生命历程的视角。人的一生会 经历很多转变或过渡,每次转变都意味着生理、心理和社会 关系的变化。
(三)分析视角
谢谢观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 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
(三)分析视角
我们必须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 分析。
杰美因和布鲁姆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提供了三个分析角度
A 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
B 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
一、人类行为 二、社会环境 三、二者的关系
四、学习的意义
三 、
1
二
者 关
2
系
3
理论观点 互动关系 分析视角
(一)理论观点
二者关系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名词解释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本我(id):类似于无意识,与生俱来,是生物成分。
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4、自我(ego):是心理成分,派生于本我,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遵守“现实原则”。
5、超我(superego):象征着理想,是一种内化,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组成,遵守“道德原则”。
6、依恋:指婴幼儿与照顾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
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7、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8、同辈群体(peer groups)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所组成的群体。
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
10、心理性断乳:青少年从父母的保护、监督和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追求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
11、.专业荒废一种专业在某人的实践领域之内就目前而言是可用的,但是在从事此后的业务时,知识、理论和技术就力不从心。
1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一定传统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
导论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可控性:人类能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变化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整合性:只有整合各方观点,才能理解4、社会环境的构成:(1).家庭①教导:父母向儿童传授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②奖惩:父母通过奖惩模式塑造儿童的行为③榜样:儿童仿效父母,学习其行为方式④支持:通过情感与社会支持帮助儿童成长(2).朋辈群体•从偶然选择到主动选择(3).学校、单位与组织①个体成长约有1/4的时间在学校度过②离开校园后,单位或组织对个体产生较大影响(4).社区:通过价值与目标实现某种社会控制(5).社会:个体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展开互动(6).文化:如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日本人拘泥于礼节、美国人活跃外向(7).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行为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2.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3.人类行为也会改变社会环境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一)无意识(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力比多(libido)和塞纳托斯(thanatos),二者相互对立。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本考点是本章最重要、信息量最大、抽象概念最多的考点,在2008年至2015年考题中都有出现。
考生在备考时要重点掌握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8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3水平6阶段论。
在考试中.一般都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来让考生判断其属于何种状态、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
1.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1)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①生物进化理论。
是解释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
②进化心理学。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就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
(2)基因理论①基因的特点:遗传基因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个体生命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②四种遗传异常:单一基因遗传;多重因素遗传;染色体错乱;环境引起的遗传异常。
2.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称为动欲区。
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
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
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停滞”与“退行”是紧密联系的。
所谓“退行”是指当个人受到挫折或焦虑时,他就会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如哭泣、抽烟、酗酒等。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关系。
人类行为是指个体或集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展示的行为方式和模式,而社会环境则包括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各种条件、制度、文化和资源等。
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幸福。
首先,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我们通过我们的行为将个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
个体的行为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人的购买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商品流通,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一个人的选择行为常常会受到文化、家庭、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次,社会环境也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的动机和个体的特点驱动,也深受外部的环境因素所制约。
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塑造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比如,一个人在一个秩序良好、法治健全的社会环境中更容易遵守法律法规,更倾向于表现出公平、诚实的行为;而在一个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可能更容易沉迷于违法乱纪的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等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和机会均等性。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社会群体层面。
个体的行为会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产生互动和相互影响,进而形成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社会环境中的群体行为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教育等传播给其他个体,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某个社区中,如果某一行为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那么它就会成为社会常态,促进该行为的扩散和效仿。
这种社会效应会进一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习惯。
对于个体而言,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也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如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等,他往往更容易获得满意的生活体验。
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影响对人类影响要大一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级社会工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环境与人类的交互影响: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以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制约,良好遗传特性需要信托适当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
4.作为能力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尤其是领袖人物或大众的一致性行为。
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影响对人类影响要大一些。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假设(1)我们怎样看待世界以及环境与人的互动直接影响社会工作中工作原则的制定和工作手法的选择;(2)我们是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受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3)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和职业,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比工作对象优秀,而应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4)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对象也不例外;(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每个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
(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就物质环境而言,一方面,人类能够改变物质环境(围海造田、劈山造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另一方面,物质环境同样能够影响人类(积极——适当的雨水,雪,消极——地震、海啸、台风、地球变暖)(2)就社会环境而言,一方面,人类行为可以影响社会环境,如以“新新人类”自居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等都会影响社会风气或文化的改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如婚姻法的修订,会影响人们的婚恋生活,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传统的差异,会导致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的差异。
(3)首先,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式其次,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再次,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参照标准最后,人类行为中的个人问题,其真正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另一种说法:普遍接受的观点-人能够影响环境,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任何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所以人们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学习社会环境所允许和要求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各年龄段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所受影响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产物,其路径取决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由于人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
社会工作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还要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个人和环境,改变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恢复和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体行为与社会背景的互动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体行为与社会背景的互动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行为也对社会背景产生反馈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社会规范以及人们所处的物质条件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一个以崇尚礼仪为主的文化中,人们的行为举止往往更加规范和讲究。
而在一个注重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可能表现出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压力和影响。
人类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常常会受到社会的评判和认可。
例如,在一个追求物质享受和成功的社会中,个体往往会受到追逐财富和地位的压力,从而在行为中表现出竞争和追求的倾向。
而在一个注重共享和合作的社会背景中,个体则更可能表现出合作和互助的行为。
另一方面,个体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馈和互动。
个体的行为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环境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例如,个体对环境的破坏性行为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引起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关注和行动。
同样地,个体的创新和进步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创造性的行为、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变革都是源于个体的努力和创造。
需要强调的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社会环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社会科学和心理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馈和塑造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类行为的动态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社会建设和个体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的意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的意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旨在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社会互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的详细意义:I. 了解人类行为模式1.1 探索个体心理和行为: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和行为背后的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动机等。
通过研究不同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1.2 理解群体互动:人类是社交性动物,我们经常与他人进行互动。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群体互动背后的原则和规律,包括合作、竞争、归属感等。
通过研究群体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集体决策、团队合作以及群体中的权力结构等问题。
II. 分析社会影响因素2.1 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逐渐习得和接受社会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媒体等。
通过研究社会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形成的背景以及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2.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通过研究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挑战。
III. 探索环境与行为关系3.1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条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包括室内外环境、自然环境等。
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适宜的工作场所、居住环境以及公共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2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社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龄前儿童与社会环境
(一)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与社会环境
(二)性别认同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 2、性别角色的判断标准 3、对父母的认同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阶段
抵触 好感 依恋第四节 成来自行为与社会环境一、成人前期(青年期)行为与社会 环境
1.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角色的 变化
2、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性发展
二、成人后期(中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
1、 成年后期的家庭生活 2、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性 发展 3、成年后期(中年期)的职业 发展
从来源与作用的角度来看,影响人 类行为的社会环境有常规事件因素与非 常规事件因素两个方面。
2、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主 要有生物过程、心理过程和社会化过程三大方面。
(1)生物过程 (2)心理过程 (3)社会化过程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现为:
二、学龄期儿童与社会环境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的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 2、反抗情绪的具体表现 3.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二、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的发展的发展 3、 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三、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第五节 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生死观的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而社会环境又是由人类的行为所塑造和改变的。
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的关系。
人类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类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友善、合作的行为,而在一个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竞争、冷漠的行为。
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是指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直接制约和约束,例如法律、道德规范等。
这些规范和制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间接的影响则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态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行为。
例如,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信念会塑造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存在着相互调节和反馈的关系。
社会环境不仅影响人类行为,人类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改变人类行为的模式和方式。
例如,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破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调节和反馈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区域差异和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差异,同时人们的行为也会进一步塑造和改变社会环境。
因此,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区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特点和社会变迁的原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第六 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重点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人类成长
第一节
人类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涵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 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 在隐秘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
社会工作倾向于从综合观点看待人类行为: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 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 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 1.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 • 2.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三)关于人类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划分
大众普遍认为人的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别, 但是两者的绝对区分极其困难。按照社工视角, 任何人都是独特的,所谓异常只是体现了一种与 众不同,并不表示该个体有负面问题。因此,正 常和异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类型划分,不应该 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划分的相对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 为适应性、个人主观感受等。
一、 社会环境的涵义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 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 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二)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
人不可以依靠自身完成各项人生发展任务。 作为社会系统的元素,人总是处于家庭、学校、 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的单系统或多系统的交 叉场景之中的。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 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 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 对等。
(三) 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归纳为生理、认知、 社会心理和精神四个层面,个体每阶段的发展都 是这些层面的有机结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笔记
汶川地震后社会治安与智利太子港地震后社会治安的比较。
需要--思考---行为----结果---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人类适应生活的需求:寻求满足自身成长和获得资源的需求、控制即时性心理满足、分析判断状况及利弊并作出选择的能力、计划筹划未来能力。
—大脑加工心理活动行为新状况新信息信息输入——至 2010-4-9 为止注意:一些感觉或者说是怀疑之类的,都不是事实。
怀孕妈妈症状:第一个三个月:疲倦、乳房增大变软,尿频和贪食,清晨呕吐,荷尔蒙。
第二个三个月:腹部隆起,浮肿或水肿,感到踢动。
第三个三个月:腹大沉重,背和肌肉抽筋。
分娩征兆:1 、经常有带血粘液排出。
2 、羊水释放“从滴流到喷涌”3 、宫缩 10-20 分钟 1 次转变成 40-60 秒一次。
分娩过程:第一阶段: 10-20 分钟 1 次发展到 2-4 分钟 1 次,持续 12-15 小时。
第二阶段: 2-3 分钟, 60-70 秒。
宫颈开婴儿出。
初次生产 80 分钟,再次则 30 分钟。
第三阶段:胞衣的娩出。
人类发展:1 、连续、有序发展过程2 、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别特征3 、个体差异4 、遗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有序发展的子原则:1 、简单到复杂原则:指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 、一般到特别的原则:区分事务的能力由一般到特别。
3 、头尾原则: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头部开始,由上至下,逐步进行到脚部的原则。
4 、近远原则:指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身体中央部位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到外围部位的原则。
婴幼儿有五种运动类型:肌肉运动、游戏运动、适应、社会性反应、语言。
社会工作者的两个“善”:善言、善行。
婴幼儿初生肢体无力量。
四个月的时候可以将头抬起90 度,发现自我,玩手指,把所有东西都往嘴里塞,认识奶瓶。
发育快的时候长牙,认识主要看护者:面带微笑,伸手,哈哈大笑,即对熟悉的人做出反应。
语言方面,发出笑声,牙牙学语,无具体语言。
第五章__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人阶段的特性
1、生理衰退越来越 显著; 2、社会角色发生多 角度改变; 3、认知和心理的变 化;
4、社会环境具有重 要影响。
二、老人问题及对策
(一)老人的主要问题
(1)经济收入减少; (2)情感生活弱化;
婴儿,需要学习一些行为, 需要耐心劳动,需要相互帮 助,同时完成某项工作还很 可能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或 愉悦。 成年人与小孩打交道,而只
做很少工作或根本不干活的
儿童,则更有空闲时间与同 龄伙伴玩耍。
舍不得孩子干活,有百弊 而无一利。
人类的所有美德,都与劳 动有关。
古人有云:
不吃苦中苦,
难为人上人。
2010年11月5日输毕
课程作业:
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和未来展望
(西方、世界、中国、浙江、金华等某地皆可, 文献与实地皆可,作为平时成绩;不少于1500 字,形式完整,包括封面;12月7日前交课代表, 时间许可的话,要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稳定;
(3)容易接受同辈团 体的行为标准。
总体而言,由性成熟到 20 岁的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和
科学推理能力不断提升,自
我中心继续发展,努力寻求 自我的身份。
(三)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
1、与双亲和教师关系疏远,与同伴的关系
极其亲密。 2、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3、宏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3)各类疾病增加。
(二)加强老人服务的对策
1、关注、帮助满足老
人的生活需要; 2、协助老人恢复受损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
3、协助老人积极参与
社会生活,丰富社会 关系; 4、协助老人面对死亡 议题。
五社会福利制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一、人类行为
1、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 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要。适应性、类型众 多并易于变化、动态、可控制性、发展性、整合性是其基本 的特征。 1、 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体现在生理、认知、心理社 会、精神等多方面。
二、社会环境 1、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 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 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Thanks End
五社会福利制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6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社会福利制度要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 依赖相应的支持系统。而社会工作专业正是担负着这一任务。社会 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服务传递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在福利系统中确定受 助对象和服务的范围、种类。 第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受助对 象提升社会功能。 第三、其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在确定问题和受助 对象后,社会工作需要确定干预计划并筹集资源以满足受助对象的 需要。 第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 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 社会福利体系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
一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1、个人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 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 为 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 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 3、个人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是不对 等的。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 类行为的影响大得多。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行为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 社会化影响: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是人类行为形成的基础。
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化过程,通过社会交往、角色扮演、价值观传递等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约束。
2. 形塑行为: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教育、工作等,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长大,家庭环境的关爱或冷漠、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3. 行为反馈:人类行为的结果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馈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受到社会认可,会对其获得奖赏或惩罚,从而影响其行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4. 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会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
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新行为需求和适应方式的变化。
总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人类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影响,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 概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着人类的行为,而人类的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人类行为 ❖ 二 、社会环境 ❖ 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行为
❖ (一) 人类行为的含义
❖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 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 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在这里,适应性、类型 众多并易于变化、动态、可控制或可训练、发 展性、整合性是其基本特征。
❖ 柯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人类道德发 展可以分为前道德期、习惯期和原则期。前道德期为7岁前, 分不清是非,这时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予以控制。习惯 期需要遵守成人或他人的意见,实现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二、儿童阶段的特征
❖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 儿童的生物特性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出生前已经形成 的基本身体结构和组织系统,出生后成长极快。
一、人类行为
❖ (二)关于人类行为正常和异常的划分
❖ 划分人的行为属于正常还是异常有诸多标准,这些相对 标准包括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为适应性、个人主观 感受等。一般地,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 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其行为就属于正常行为,反之则 是异常行为;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规矩, 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有偏差的;如果某人无法 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进而体现为异常行为。 上述标准是相对的,也是以具体社会情景为条件、为背 景的。在某些个人、地域和时段发生的正常行为,在其 他场景中可能被视为偏差行为。
一、儿童发展理论(2)
❖ 埃里克森(Erikson)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基础上强调社 会环境的作用,并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这一分类 方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极具启发。该理论认为,人生各阶 段都有自己的独特任务,人们从其中的正反经验中发展出 独特的品质。一般地,人们完成了任务就会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人格特征,否则就面临心理社会危机。
二、社会环境
❖ (一) 社会环境的含义
❖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 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 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环境
❖ (二)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
❖ 人不可以只依靠自身就完成各项人生发展任务。作为 社会系统的元素,人总是处于家庭、学校、团体、组 织、社区、社会、文化的单系统或多系统的交叉场景 之中的。他人是个人所处社会环境中的最重要和最活 跃元素,人的生物发展、心理和人格发展、社会化过 程一般是在由他人组成的特定社会场景中进行。
第二节 儿童行为和社会环境
❖一、 儿童发展理论 ❖二、 儿童阶段的特征 ❖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一、儿童发展理论(1)
❖ 鲍尔比(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婴幼儿对母爱的需求十分强烈; 同时婴幼儿对父母分离会产生焦虑。他们不仅接受父母之爱,也会 诱导双亲来爱他们。
❖ 皮亚杰(Piaget)的认知理论把个体行为背后的过程用信息处理来 表达,来研究个体获得、储存、转换和运用符号进行智力活动的过 程。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三)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人类行为与社 会环境的关系
❖ 社会工作由整体角度看待人类行为,而不是简单地认 为人的困境来自个人还是环境,社会工作者常常认为 人们的困境源于上述两者的不恰当互动。因此,改变 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实现人和环境间适应性 平衡的专业手法。
❖ 弗洛伊德(Freud)的心理和性理论在心理治疗方面影响深远。该理 论认为,欲望是人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心理和性的能力。在不同时 期,儿童的需要都应该得到恰当满足,满足太多或太少都会使人格 发展受到影响,并可能导致其人格变异。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 社会工作的影响也较大。该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经历本我、自我、超 我三阶段,本我主要满足个人欲望,但往往被超我视为不道德,从 而两者会发生矛盾,自我是其中的调停者。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二)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 (1) 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
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 (2)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各年龄段人士所处的生活
环境不同,他们所受到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 言,人格未充分定型、社会化未完成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较大,反之则较小。 ❖ (3) 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 ❖ (4)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 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 些。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 (一) 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
❖ 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 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许多孩子存在娇气、骄横、任性、 自私、懒惰、冷漠等不良性格,缺乏勇气、刚强、大度、坚韧等优良性 格。
❖ 儿童行为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所处的场景不同, 但是都可以细化为家庭、学校、朋辈、社区、社会等系统。
二、儿童阶段的特征
❖ (二) 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发展
❖ 心理和人格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是儿 童的重要任务,儿童社会化有如下特征:(1)0—6岁儿 童最早通过哭笑表示情感,随后逐渐对亲近者有依恋行为, 并开始与同伴和其他成人交往。(2)学校和朋友开始成 为6岁到性成熟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课程 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在此阶段,游戏也变得与课程 同等重要,并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 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一)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来自的分析视角❖ 不少宏观和微观理论对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进行了说明。在社会工作中,“人在环境中”是描述人类 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人在环境中”就 是利用组织结构提供关于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 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并被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所面 临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描述也可以推广运用于其他案主。 鉴于人和环境关系的重要性,“人在环境中”已被称为真 正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特殊概念和理论。
❖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1)独生子 女家庭和核心家庭越来越多;(2)离婚家庭对孩子有相当影响;(3) 家庭教育两极化,一是责任两极化,二是期望两极化;(4)虐待儿童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