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4f2f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0.png)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一、波的基本概念1. 波的定义:波是在空间传播的一种往复运动。
2. 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根据波的传播介质,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3. 波的特点:波具有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特点。
二、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传播介质: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进行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波的传播过程:波的传播是由波源激发出的振动引起介质中局部的运动,从而使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波的传播速度受介质性质和波长等因素影响。
三、波的基本性质1. 波长和频率:波长是波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运动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
2. 波速和波程:波速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波程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 波的振幅和功率:振幅是波的最大偏离值,功率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四、波的干涉和衍射1. 波的干涉:当两个波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干涉现象。
2. 波的衍射:波通过障碍物或孔隙时,会产生波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形成衍射现象。
五、波的反射和折射1. 波的反射:当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2. 波的折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形成折射现象。
六、波的相干和不相干1. 波的相干:两波的相位差保持不变时,称为相干波。
2. 波的不相干:两波的相位差随时间不断变化时,称为不相干波。
七、波的衰减和衰变1. 波的衰减: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损失能量,产生衰减现象。
2. 波的衰变: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阻力,导致波的幅度和频率逐渐减小。
八、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的传播规律的数学方程,根据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的性质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波动方程。
以上就是机械波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对机械波的理解有所帮助。
高中波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波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f397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9.png)
高中波学知识点总结一、波的基本概念1. 波的定义:波是一种能够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动量和信息的形式。
波的传播是指波源发出的波在介质中传递能量和动量的过程。
2. 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式和振动方向,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3. 机械波:是波源振动引起媒质分子振动,媒质分子振动引起更远处分子振动,以此类推形成波动传播的一种现象。
机械波需靠介质进行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它是一种横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5. 波的性质:包括振幅、波长、频率和波速等。
6. 波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沿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的振动方向。
二、机械波1.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2. 波的传播过程:波源振动引起媒质分子振动,振动的能量传递到周围的介质分子,形成波动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波速=频率×波长。
4.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波相遇并叠加形成新波的现象,波的衍射是指波在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5. 波的折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波速和波长的改变。
6. 声波:是由压缩和密度变化引起的波动,是一种机械波。
声波的传播速度受媒质的影响。
7. 理想弹性绳上的波:弹簧振子的周期性振动引起弹性绳上的波动,波的速度与绳的线密度和张力有关。
三、电磁波1. 电磁波的特点: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横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 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感觉。
3.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光的干涉是指两束光波相遇并叠加形成新波的现象,光的衍射是指光在遇到障碍物或狭缝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4. 光的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波速和波长的改变。
5. 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颗粒性。
四、波的性质和应用1. 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波动现象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包括光的干涉和声音的干涉。
高三物理波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波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ba07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7.png)
高三物理波动知识点波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涉及到光、声音等众多领域。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掌握波动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物理波动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波动是指物质或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是指需要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如水波、声波等。
而电磁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二、波的特性1. 波长(λ):波长是指波的一个周期所包含的空间距离,通常用λ表示,单位为米(m)。
2. 频率(f):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3. 波速(v):波速是指波传播的速度,通常用v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
根据波动方程v = f × λ,我们可以计算波的速度。
三、波动的传播波动的传播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1. 纵波: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例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它的波动方向和声音传播方向一致。
2. 横波: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例如光波就是一种横波,它的波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四、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后产生的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类型。
1. 构造干涉:当两个同频率、相位相同的波相遇时,它们会叠加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振幅区域,这种干涉称为构造干涉。
2. 破坏干涉:当两个同频率、相位相反的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抵消,形成干涉消光的现象,这种干涉称为破坏干涉。
五、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指波在通过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动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衍射现象:波在通过有限孔径时,会发生波前的扩散现象,形成衍射图样。
2. 衍射条件:波的衍射需要满足波的波长和障碍物尺寸相当的条件。
六、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反射是指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弹的现象,而折射是指波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高二物理波的图像知识点
![高二物理波的图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082c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4.png)
高二物理波的图像知识点波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而波的图像是研究波动性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高二物理中涉及到的波的图像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波的图像形成原理当波在传播介质中传播时,它会受到介质中各点的干扰。
这些干扰以波的传播方向为中心,向其周围扩散,形成一系列的波纹或波峰波谷。
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波纹或波峰波谷的位置和变化,就可以得到波的图像。
二、波的图像的表示方法1. 波的图像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波线图、波动方向箭头图和波的振动方向图。
(1)波线图是一种将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中各点的振动情况用线段表示的图像。
在波线图中,我们用连续的波线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并在波线上垂直描绘代表波振动方向的线段,线段的长度代表振幅的大小。
通过观察波线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波的传播方向和波振动的性质。
(2)波动方向箭头图是一种将波的传播方向和波的振动方向用箭头表示的图像。
在波动方向箭头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箭头的长度和大小表示波的强度和振幅。
通过观察波动方向箭头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
(3)波的振动方向图是一种将波的传播方向和波振动方向用线段表示的图像。
在波的振动方向图中,我们用直线段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并在直线段上垂直描绘代表波振动方向的线段,线段的长度代表振幅的大小。
通过观察波的振动方向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波的传播和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波的图像的特点和应用1. 波的图像具有周期性和传播性。
(1)周期性是指波的图像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间隔重复出现,这个间隔称为波的周期。
波的周期越小,波的频率就越高,波的能量也就越大。
通过观察波的周期,我们可以了解到波的频率和能量。
(2)传播性是指波的图像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传播的速度称为波速。
不同介质中的波速可能不同,但波的传播方向总是与波的波线垂直的。
通过观察波的传播性,我们可以了解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
波的知识点总结
![波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e272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3.png)
波的知识点总结波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波的研究涉及到机械波、电磁波和声波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应用于现代科技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波的知识点的总结:一、波的基本概念1.波的定义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周围的介质会发生振动,从而使得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波并不是物质本身在传播,而是介质的振动导致能量在空间中传递的过程。
2.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介质和波动方向的不同,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是在有质量的媒质中传播的波,如水波、声波等;而电磁波是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包括光波、无线电波等。
3.波的特性波有许多特性,如波长、振幅、频率、速度等。
其中,波长是波的最小传播单位的长度,通常用λ来表示;振幅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幅度的大小;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速度是波传播的速度。
4.波的数学描述波的传播可以通过波动方程来描述,常见的波动方程包括机械波的一维波动方程和电磁波的麦克斯韦方程。
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波的传播速度、波的频率和振幅等性质。
二、机械波1.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在有质量的媒质中传播的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横波是波动方向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波,如水波;而纵波是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如声波。
2.机械波的性质机械波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这些性质使得机械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声音的传播、地震波的监测等。
3.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声波用于音响系统、水波用于海洋资源开发等。
此外,机械波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地震波的研究、超声波成像技术等。
三、电磁波1.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是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电磁波有许多特性,如波长、频率和振幅等。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射线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类型。
高考关于波的知识点
![高考关于波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ddbb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6.png)
高考关于波的知识点在物理学中,波是一种能够传递能量但不传递物质的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中与波相关的知识点,深入了解波的性质、特点以及应用。
一、波的基本概念波是由一个或多个周期性的振动所产生的。
它能够在介质中传递能量,但传递的不是物质本身。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我们将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是指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水波;纵波是指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如声波。
二、波的基本特性1.波长和频率波长是波的一个重要特性,它表示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距离。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用赫兹(Hz)来衡量,表示每秒内波的振动次数。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2.振幅和波速振幅是波的最大偏离量,它表示波的强弱程度。
波速是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波速与频率和波长成正比。
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
反射是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弹回原来的介质中;折射是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改变传播方向;衍射是波在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或扩散。
三、波的应用1.声波的应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纵波。
声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音乐播放、语音通信和医学超声成像等。
2.光波和电磁波的应用光波是一种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的振荡引起的。
光波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光通信、激光器、光盘等。
电磁波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如无线电通信、微波炉和医学影像等。
3.水波的应用水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水的波动引起的横波。
水波在海洋工程、航海、水利和水体污染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波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对波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托马斯‧杨实验证明光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发展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物理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十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9e40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1.png)
物理十三章知识点总结1.波的概念波是一种在空间中传播的能量或信息的形式。
波动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波、声波、水波等。
2.波的分类按照振动方向的不同,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振动方向和波的方向垂直,如光波;而纵波的振动方向和波的方向平行,如声波。
3.波动的基本特征波的基本特征包括波长、频率、波速和波动方程。
波长指的是波的一个周期所包含的距离;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个数;波速是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而波动方程描述了波的形式。
4.机械波机械波是需要介质来传播的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传播需要固体或液体介质,如水波;而纵波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如声波。
5.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的波,包括电磁谱中的各种波长的射线。
6.波的叠加当两个或多个波在同一点相遇时,它们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叠加,可能是叠加增强或是叠加减弱。
7.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会沿着障碍物弯曲传播的现象。
波的衍射现象表明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8.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相互叠加产生新的波纹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用来验证光的波动特性。
9.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接收者相对于介质发生运动时,引起波传播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在声波和光波中都有表现。
10.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在某一方向上振动的光波,使得其电场振动方向固定在一个平面上。
偏振现象可通过偏振片实现。
11.驻波驻波是两个波互相干涉形成的波纹,其波节和波腹不再传播。
驻波产生的条件包括波源频率和介质长度的星子。
12.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描述了波的传播和性质。
对于一维波,波动方程的通解可表示为y(x,t)=A*sin(kx-ωt+φ),其中A为振幅,k为波数,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物理十三章主要涉及了波的基本概念、波动现象的各种特性以及波动方程的描述。
该章节对于深刻理解波动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https://img.taocdn.com/s3/m/4444fdf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b.png)
⾼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②纵波:质点的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在⼀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种介质进⼊另⼀种介质时,唯⼀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种受迫振动,驱动⼒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的作⽤,弹⼒越⼤,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关.波长是质点完成⼀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种介质进⼊另⼀种介质,频率不会发⽣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向上,离波源⼀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个周期,相距⼀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向作为y轴表⽰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时刻相对各⾃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向(或波源的⽅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向,可确定波的传播⽅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沿波传播⽅向的波峰(或波⾕)在同⼀时刻构成的⾯.(2)波线:跟波⾯垂直的线,表⽰波的传播⽅向.(3)⼊射波与反射波的⽅向关系.①⼊射⾓:⼊射波的波线与平⾯法线的夹⾓.②反射⾓:反射波的波线与平⾯法线的夹⾓.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等于⼊射⾓;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说话会听到声⾳更响.(5)⼈⽿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2. 波的折射:波从⼀种介质射⼊另⼀种介质时,传播⽅向发⽣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了改变.(2)折射⾓:折射波的波线与界⾯法线的夹⾓.(3)⼊射⾓i与折射⾓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射⾓,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切波都能发⽣衍射.产⽣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波长⼩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物理考后知识点总结高三波
![物理考后知识点总结高三波](https://img.taocdn.com/s3/m/18e052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f.png)
物理考后知识点总结高三波物理考后知识点总结高三波波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
在物理学中,波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光、声音、电磁波等现象。
在高三物理考试中,波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是对高三物理考试后波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波的基本概念波是指能量以及其它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传播的现象。
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是需要介质传播的,包括声波和水波等;电磁波则是在真空中传播的,如光波和无线电波等。
2.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的传播过程的方程。
对于一维情况下的波动,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u/∂t² = v² ∂²u/∂x²其中,u表示波的位移,t表示时间,x表示位置,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
3. 波的特性波有多种特性,包括振幅、周期、频率、波速、波长等。
- 振幅是波的最大偏离量,表示波的强度;- 周期是波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是波的振动次数,通常表示为Hz(赫兹);- 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通常表示为v;- 波长是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空间距离。
4. 波的分类波的分类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 横波是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光波;- 纵波是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如声波。
5. 波的干涉与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或多个波相遇,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波的现象;- 衍射是指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小孔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6. 波的反射与折射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反射是波遇到界面时发生的返回现象,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可推导出反射波的方向;- 折射是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可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7. 声音波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声音波具有频率、波长、速度等特性。
-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通常以赫兹(Hz)表示;- 波长决定了声音的音色,通常以米(m)表示;-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有所不同,一般以米每秒(m/s)表示。
波的图像和特点
![波的图像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d6e8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0.png)
波的图像和特征声波一、本章重点内容:(一)波的图象简谐振动在媒质中传播形成的波——简谐波(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在任何时刻的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媒质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矢量。
连接各位移矢量末端得到的曲线叫做波的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情况。
2、由图象可知:A、振动质点的振幅A,波长λ。
B、这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量、能量。
C、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或根据质点此时的振动图象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D、经过时间Δt,波传播的距离Δx=v·Δt,且会画Δt时刻的波形。
3、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
正(余)弦曲线正(余)弦曲线(二)波的特征1、波的叠加:A、波的独立传播: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而不互相干扰。
B、波的叠加:两列波在重叠区域里任何一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干涉:A、条件:相干波源,即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波。
B、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C、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3、波的衍射:A、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成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
B、定义: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C、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三)声波:1、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它们就是声源。
2、声源振动的时候,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
(如图)3、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且声波从一种介质到另一介质,频率保持不变。
4、声波也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二、例题:例1、如图为一机械波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且波速为v=4m/s,则:(1)波的振幅为________,波长=___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__。
高三物理波的知识点
![高三物理波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bdb2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2.png)
高三物理波的知识点物理学中,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中与波相关的知识点,并逐一展开讨论。
1. 波的分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类。
机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横波的波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例如水波;纵波的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例如声波。
电磁波是一种无需介质即可传播的波动,包括电磁辐射、光波等。
2. 波的特性波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波长是波动重复的最短距离,通常用λ表示,单位是米;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通常用ν表示,单位是赫兹;振幅是波动的最大偏离值;波速是波动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
3. 波的传播和干涉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当两个波在相遇的地方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构造干涉产生的干涉条纹明亮,波的干涉相长;破坏干涉产生的干涉条纹暗淡,波的干涉相消。
4. 声波与光波声波是机械波的一种,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的震动传播。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振幅决定了音量的大小。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通过真空或介质的传播,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波的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波长决定了光的波动特性。
5. 波的反射和折射当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波从界面上的斜面反弹回来;折射是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6. 琴弦振动和声音产生琴弦振动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既有纵波的波动特点,也有横波的波动特点。
当琴弦被拉紧并被激发时,会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空气分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声音的传播,人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7.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通过双缝实验进行观察,当光通过双缝时,会发生相干光的干涉现象,形成干涉条纹。
波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波的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bc70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6.png)
波的性质知识点总结1. 波的定义波是一种传播能量的形式,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波可以是机械波,也可以是电磁波。
机械波是由介质振动传播能量的波,比如水波、声波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振荡时产生的波,比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波的传播是通过振动粒子来传递能量的。
2. 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性质的不同,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比如声波;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比如光波。
此外,根据波的传播介质的不同,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能量,比如水波、声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比如光波、无线电波。
3. 波的传播速度波的传播速度是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即v=λf。
波长是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包含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数,通常用f表示。
波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的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4.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动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指出当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而不会相互影响。
叠加可以是构成波的振幅叠加,也可以是波的相位叠加。
波的叠加原理在理解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相互叠加产生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波的干涉可以分为构成干涉的波是同相或异相的,同相干涉会产生增强效果,而异相干涉会产生减弱效果。
波的干涉现象在光学、声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6. 波的衍射现象波的衍射是波通过障碍物或孔径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波的衍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波的传播规律,也在光学、声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衍射现象还是光学显微镜、射电望远镜等仪器的原理之一。
7. 波的折射现象波的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对于光波来说,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
折射现象在物体成像、水下传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8. 波的反射现象波的反射是指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后反射回原来的介质进行传播的现象。
高级中学物理知识点归纳-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级中学物理知识点归纳-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https://img.taocdn.com/s3/m/e31caa198762caaedc33d431.png)
一.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 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aaa7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7.png)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波形图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示方式,用来表示电信号、声音、光波等的变化过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波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波形图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波动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三波形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波动是指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如水波、声波等;而电磁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二、波的表示方法1. 波的形状表示:波形图通常用曲线来表示波动的形状。
根据波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正弦波、方波、脉冲波等。
2.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波形图中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或其他物理量。
在波形图中,一段时间内波的形状在空间上重复出现,这被称为周期。
波的周期可以用波长来表示,波长是指波在一个完整周期内的长度。
三、波的特点1. 振幅:波形图中曲线的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差值被称为振幅,用A表示。
振幅反映了波的能量大小。
2. 频率和周期:波形图中曲线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被称为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
频率的倒数即为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
3. 波速: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波速,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关系,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4. 相位差:相位是指同一时刻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波的状态。
相位差是两个波的相位之差,用Δφ表示。
四、常见的波动现象1. 衍射:波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是波的特性,它使波从原来的直线传播路径发生偏离。
2. 反射:当波遇到一个界面时,会经历反射现象。
反射是波由界面返回原来介质的过程。
3. 折射:波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五、波动的应用1. 声纳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进行声纳探测、通讯和测距等应用。
物理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f547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9.png)
物理波知识点总结波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传播的信号,它具有振幅、波长和频率等特征。
在物理学中,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多种类型。
一、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来传播的波动,它在传播过程中会让介质的粒子做振动。
机械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1. 横波横波是一种让介质中的粒子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的波动形式。
如绳子上的波浪就是一种横波,传播过程中绳子的粒子做的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
2. 纵波纵波是一种让介质中的粒子做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振动的波动形式。
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粒子做的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振动。
机械波的传播可以遵循波动方程,它描述了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
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由介质的性质来决定,不同介质的波传播速度会有所差异。
二、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无需介质来传播的波动,它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是一种横波。
1. 光波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的频率范围在可见光的范围内。
可见光是人眼可以看到的一种波动,它的波长范围在400-700纳米之间。
不同波长的光波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比如红光波长较长,而紫光波长较短。
2. 电磁谱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射频波到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的范畴。
电磁谱从低频到高频可分为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三、波的性质波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干涉、衍射、偏振等。
1. 干涉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通过叠加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构成干涉时波的振幅相加会加强波的强度,而破坏干涉时波的振幅相消会减弱波的强度。
2. 衍射衍射是指波通过一个障碍物后会产生波的扩散现象。
衍射可以让波从原先的传播方向偏离,使得波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3. 偏振偏振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方向受限的现象。
光波可以通过偏振片来进行偏振,只让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光通过,垂直于偏振片的光则被完全阻挡。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b589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高考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在高考物理中,振动和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从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波的特性和振动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波的基本概念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是一种扰动在空间中的传播。
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由介质传递的波动,如声波、水波等;而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二、波的分类根据波动的方向和介质振动的方向,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动,如声波;而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动,如水波。
三、波的特性1. 波频和周期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波的周期是指波动完成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
频率和周期之间有以下关系:频率=1/周期。
2. 波长和波速波的波长是指波动一个周期所对应的长度,单位为米;波的波速是指波动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秒。
波长和波速之间有以下关系:波速=频率×波长。
3. 反射、折射和衍射当波遇到边界或介质发生了改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反射是指波遇到物体边界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衍射是指波遇到间隙或障碍物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四、振动的特性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
振动有以下几个特性:1. 振幅振幅是指物体从平衡位置最大偏离的位置,它与振动的能量大小有关。
振幅越大,物体的振动能量越大。
2. 频率和周期振动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
频率和周期之间有以下关系:频率=1/周期。
3. 谐振当外力和阻力相等时,物体会发生谐振现象,即振动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4. 能量转换振动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声能等。
总结:高考物理中的振动和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许多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物理原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https://img.taocdn.com/s3/m/c0a4f38dc5da50e2534d7f83.png)
一.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 ?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高考物理波的知识点
![高考物理波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517b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d.png)
高考物理波的知识点高考物理考试中,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理解波的性质对于解题和应用物理原理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以及波的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波的基本概念波是一种能量或信息的传递方式,它通过介质或空气中的振动传播。
波的基本特点包括波长、振幅、频率和波速。
波长是指波的连续的两个相邻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通过波长与波速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波速。
振幅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最大偏离程度,它代表了波的能量大小。
频率是指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是波长倒数。
波速是指波的传播速度,它与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波长乘以频率来计算。
二、波的分类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波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来传播的波,例如水波、声波等。
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波是指无需介质传播的波,例如光波、电磁辐射等。
电磁波的传播是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三、波的传播波的传播是指波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机械波中,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当波传播到介质中时,介质分子会受到波的作用力而产生振动,随后传递给相邻分子,以此类推。
通过介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
在电磁波中,波的传播是通过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实现的。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它们垂直于传播方向,并通过彼此相互作用实现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波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折射是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不同导致传播方向的偏转。
反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后返回原来的传播介质的现象。
干涉是指多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相位差产生的增强或衰减。
四、波的应用波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波的应用包括声音的传播和测量。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实现的,而声音的测量是通过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等特性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光波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https://img.taocdn.com/s3/m/65b54b1ca0116c175e0e4804.png)
一. 教学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https://img.taocdn.com/s3/m/4f792e4a680203d8cf2f2464.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 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例如:“隔墙有耳”就是声波衍射的例证.说明: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4. 波的叠加与波的干涉(1)波的叠加原理: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位移是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相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波在相遇区域里,互不干扰,有独立性.(2)波的干涉:①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②现象: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间隔出现,加强的地方始终加强,减弱的地方始终减弱,形成的图样是稳定的干涉图样.说明:①加强、减弱点的位移与振幅.加强处和减弱处都是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质点的位移都随时间变化,各质点仍围绕平衡位置振动,与振源振动周期相同.加强处振幅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 +A2,质点的振动能量大,并且始终最大.减弱处振幅小,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即A=ㄏA1-A2ㄏ,质点振动能量小,并且始终最小,若A1=A2,则减弱处不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变化范围:-ㄏA1 +A2ㄏ~ㄏA1 +A2ㄏ减弱点位移变化范围:-ㄏA1-A2ㄏ~ㄏA1-A2ㄏ②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③加强和减弱点的判断.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一定是加强的,并且用一条直线将以上加强点连接起来,这条直线上的点都是加强的;而波峰与波谷相遇处一定是减弱的,把以上减弱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直线上的点都是减弱的.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振幅之间.当两相干波源振动步调相同时,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s是波长整数倍处是加强区.而路程差是半波长奇数倍处是减弱区.任何波相遇都能叠加,但两列频率不同的同性质波相遇不能产生干涉.5. 多普勒效应(1)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实质是: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2)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通过接收者时,时间t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接收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f=v/λ.若波源不动,观察者朝向波源以速度v2运动,由于相对速度增大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 1261925824"> ,可见接收频率增大了.同理可知,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时,接收频率将减小.若观察者不动,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1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λ’=λ-v1T,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注: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真实率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3)相对运动与频率的关系①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②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③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二)声波(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为340m/s,随介质、温度改变而变.(2)人耳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 Hz?D20000 Hz.(3)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4)声波亦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声波的共振现象称为声波的共鸣.(5)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6)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应用:声呐、探伤、打碎、粉碎、诊断等.(7)声音的分类①乐音:好听悦耳的声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基音的频率的高低)、响度(声源的振幅大小)、音品(泛音的多少,由泛音的频率和振幅共同决定).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能量.②噪声:嘈杂刺耳的声音,是妨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规律方法】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的理解【例1】地震震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1)图中是某一地震波的传播图,其振幅为A,波长为λ,某一时刻某质点的坐标为(λ,0)经1/4周期该质点的坐标是多少?该波是纵波还是横波?A. 纵波(5λ/4,0)B. 横波(λ,-A)C. 纵波(λ,A)D. 横波(5λ/4,A)(2)若a、b两处与c地分别相距300 km和200 km。
当C处地下15 km处发生地震,则A. C处居民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动B. 地震波是横波C. 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地面D. a、b两处烈度可能不同解析:(1)由题图知,该地震波为横波,即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某质点的坐标(λ,0)即为图中a点,经1/4周期,a点回到平衡位置下面的最大位移处,即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坐标为(λ,-A),(水平方向质点并不随波逐流)。
故答案为B(2)由于地震波有横波、纵波之分,二者同时发生,传播速度不同而异,传到a、b两处,由于距离,烈度也当然不同。
故答案为A、D。
(二)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判定(1)在波形图中,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媒质中某个质点(设为质点A)的振动方向(即振动时的速度方向):逆着波的传播方向,在质点 A的附近找一个相邻的质点B.若质点B的位置在质点A的负方向处,则A质点应向负方向运动,反之。
则向正方向运动,如图中所示,图中的质点A应向y轴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先于质点A振动.A要跟随B振动).(2)在波形图中.由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若质点C是沿y轴负方向运动,在C质点位置的负方向附近找一相邻的质点D.若质点D在质点C 位置x轴的正方向,则波由x轴的正方向向负方向传播:反之.则向x轴的正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这列波应向x轴的正方向传播(质点C要跟随先振动的质点D 振动)具体方法为:①带动法:根据波的形成,利用靠近波源的点带动它邻近的离波源稍远的点的道理,在被判定振动方向的点P附近(不超过λ/4)图象上靠近波源一方找另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带动P向上运动,如图,若P/在P的下方,则P/带动P向下运动.②上下坡法: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走波形状“山路”,从“谷”到“峰”的上坡阶段上各点都是向下运动的,从“峰”到“谷”的下坡阶段上各点都是向上运动的,即“上坡下,下坡上”③微平移法: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移动Δx=v?Δt<λ/4,则可判定P 点沿y方向的运动方向了.反过来已知波形和波形上一点P的振动方向也可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例2】如图所示,a、b是一列横波上的两个质点,它们在x轴上的距离s=30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a振动到最高点时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经过3s,波传播了30m,并且a经过平衡位置,b恰好到达最高点,那么解析:因波向外传播是匀速推进的,故v=ΔS/Δt=10m/s,设这列波的振动周期为T,由题意知经3s,a质点由波峰回到平衡位置,可得T/4十nT/2=3(n=1,2……)另由v=λ/T得波长λ=点评:本题在写出周期T的通式时即应用了“特殊点法”,对a质点,同波峰回到平衡位置需T/4 时间,再经T/2又回到平衡位置……,这样即可写出T的通式.当然,若考虑质点b,也能写出这样的通式(同时须注意到开始时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包括向上通过平衡位置和向下通过平衡位置这两种情况).【例3】一列波在媒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图所示的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此列波的周期为T,Q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质点已经振动的时间为T;B. 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的时间为3 T/4C. 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点已经振动的时间为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