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题第三单元(吴军英新)
大学语文第三阶段a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阶段a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作者是曹雪芹B. 又名《石头记》C.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 是一部历史小说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A.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B.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C. 苏轼的《赤壁赋》D. 韩愈的《师说》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5.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有()。
A. 《子夜》B. 《家》C. 《狂人日记》D. 《边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
2. 《桃花扇》是清代作家_______的代表作。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_______。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______。
5.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指的是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过。
2.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五、作文题(30分)题目:《我眼中的大学生活》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健康向上,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A3. C4. C5. C二、填空题1. 各地的民歌2. 孔尚任3. 《登高》4. 司马迁5. 杨贵妃三、简答题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意图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全国。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推荐文章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热度: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二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的练习,课下做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大家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天梯石栈(jiàn)群山万壑(hè)峥嵘崔嵬(wéi) 悚然而听(sǒng)B.磨牙吮血(shǔn) 渚清沙白(zhǔ)槛菊愁烟(jiàn)星月皎洁(jiǎo)C.逸兴遄飞(tuǎn) 天高地迥(jiǒng)命运多舛(chuǎn) 雕栏玉砌(diāo)D.东隅已逝(yú) 投笔从戎(róng)无语凝噎(yī) 不谙离恨(ān)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D.其色残淡,烟霏云敛。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往来。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成都。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
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德与模范。
C.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书信的代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念谁为之戕贼戕贼:杀贼。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C.襟三江而带五湖D.使人听此凋朱颜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是暑假开学的第一天,还不到十点钟,教室里就高朋满座,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评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
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
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那么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2022年。
这是因为,假设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
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
假设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病症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
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持平安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
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根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
而当根本传染数到达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
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烦琐或不周。
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
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
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怫然(fú)一豆羹(gēng)徒跣(xiǎn)B.媵人(yīng) 一箪食(dān) 烨然(yè)C.蹴尔(cù) 缟素(gǎo) 耄老(máo)D.加冠(guān) 叱咄(duó) 容臭(xiù)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B.仓鹰/击于殿上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四支僵劲不能动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D.故不错意也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就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经过我二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不断丰富了历史知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③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④ ,西北望,射天狼。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的写作本领。
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到拒绝。
他没有因此而,反而更加奋发向上。
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
(),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3岁时他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声情并茂一帆风顺B.一挥而就自甘堕落言行举止如日中天C.一蹴而就自甘堕落声情并茂如日中天D.一挥而就萎靡不振言行举止一帆风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B.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常人更勤奋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受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长期影响C.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D.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答案】1.D2.C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
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写作”,应选“一挥而就”。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创作者与广大读者能否实现精神共鸣,关系创作的成败。
网络文学吸收大众文艺成熟经验,凭借互联网传播即时性、宽覆盖等优势,实现创作与运营机制的创新,形成以读者需求为牵引的创作生产机制。
创作者和文学网站及时更新连载作品,从读者即时反馈的收藏、推荐和评论中,了解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有效地将文化创新与受众需求连接在一起,强化网络文学的阅读黏性。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同样是由热心读者自发启动的。
相关文学网站捕捉到海外读者阅读需求,不断推出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在此基础上,文学网站吸引海外作者加入,把中国网络文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许多国家,形成“世界网络文学”雏形。
网络文学找到海外目标群体,目标群体推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滚雪球一般扩大影响。
创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需求,是文学发展的持续动力。
作者创作才华得到展现,及时获得社会支持,是其持续创造创新的可靠保障;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让读者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读者才会跟随并支持作者的创作。
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作者要学会把握艺术表达的新奇效果与读者理解程度的平衡,把握人类情感表达的分寸等等,从而让艺术创新获得认可。
艺术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既要求创作者体察读者需求,又要求创作者熟知艺术传统。
古往今来的大众文艺大多是类型文艺,其发展规律即始终围绕人类个体基本愿望和社会时代要求,在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类型,分门别类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每种类型文艺,如武侠、言情、科幻等,各有其广泛使用的世界架构、角色原型、故事模式等创作元素。
网络作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哲学、明清小说、现代通俗小说中,吸取创作元素,创造出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玄幻、仙侠等小说类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文体创新意义的成功之作。
网络文学不断升级换代,近期更是出现一批阅读难度较高却受到读者热捧的跨类型作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3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 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 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 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 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 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桂湖听雨
戴馨
①冬日的跫音已近,天地间便以绵绵雨丝作为它唯一的点 缀和旋律。清晨伴着房檐上淌下的雨滴打在雨篷上的嘀嗒声 醒来,站在窗前,袭来的是一股清寒的气息,带着一点点薄荷的
12 / 30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 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 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 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 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 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 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 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 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 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 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
香味。远方的朋友打电话来,问及天气,我总是说:“这儿在下小 雨。”
②处在西南,湿度很高,除了夏天伴着狂风巨雷闪电,短时间 地有过酣畅淋漓的暴雨外,其余的日子几乎就是这样阴雨绵 绵。从苍白的天空看去,雨若有若无,只有在深色楼房或浓郁 树荫的背景衬托下,才可发现如牛毛般的细丝歪歪斜斜、飘飘 洒洒从天而降,地面却全被濡湿。而远山云蒸雾罩,恍如一幅 淡泊的水墨图。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含解析部编版上册

第三单元 B卷能力提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通常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如果觉得其中某个人物具有生活实感,就会说他很“典型”。
我们还会认为这样的人物一定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集中和概括,所以才生动逼真。
“典型”并不意味着概念化。
我们平常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典型",是指从人物生存环境到人物本身,既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重复,也不会在他人作品中重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创造,是作家一次性的、崭新的艺术呈现。
一部作品既然是“创造”,就必然有其独创性,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跟人们脑子里早有的世界完全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不是“典型",而只是一个“概念”,这个创作就失败了。
真正意义上的杰出作品,并不急于与读者一拍即合,而往往具备一定的陌生化和摩擦力.因为只要是杰作,就应当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个人经验的扩大和延伸,如果只觉得随处符合自己的日常经验,那么这只会是第二流的作品。
有时候,恰恰是一些概念化的表述才“畅通无阻”,因为它们能够较为便捷和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个人经验,但是,真正的杰作一定会强有力地突破读者原有经验范畴。
我们提倡“写现实”,认为这是更有难度的写作。
为了说得明白,我把写作过程比喻成酿酒。
生活跟文学的关系就像粮食和酒的关系,总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和基础,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源泉”和这个“基础”、怎样用生活的“粮食”来“酿造”.许多人认为就是将现实生活剪裁组合一番,把更有戏剧性、冲突性的部分集中到一起,略加改造甚至直接照搬下来就行,只要做得巧妙,便是成功的文学作品了。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从现实生活到文学作品,它们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需要认真研究.这其实不过是写作学的基本问题,是并不深奥的朴素道理.还从酿造说起,经过考察我们即会发现;这个过程中粮食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所以现实生活的粮食,经历的绝不仅仅是什么“剪裁组合”的工作,也不仅是“归纳和选择”的工作。
大学语文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大学语文》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巴士底狱2.左传3.此恨绵绵无绝期4.汤显祖5.道德经6.海洋生物学7.芒克8.鲁迅9.德 10.东山魁夷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D A B D B B D D B A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答案要点(写出大意即可):1.①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
(3分)②它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
(1分)③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甚至可视其为现代社会的起点。
(1分)2.①隽永,指言语诗文等意味深长。
②简约,指语言文字经济简要。
③这里的隽永简约主要是指《世说新语》文本语言的言简意深、言要味长的艺术风格。
(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四、阅读理解(共30分)(一)1.拟人(2分) 2.月和影等无情之物(2分)3.勾勒了诗人狂饮高歌的场景,描绘出与明月和影子共享良辰美景的欢情;内心流露出的则是无限的凄凉。
(写出大意即可,各3分,共6分)(二)1.D(3分) 2.A(3分)3.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努力追求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
(3分)4.指一个人与“别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与国家、家庭、朋友、亲人的关系。
(3分)5.照亮作者人生道路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罗素的三种“情感”正好与之对应:“对爱情的渴望”主要是求美;“对知识的追求”主要是求真;“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主要是求善。
(可见人类中的杰出人物在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上是相通的。
)(写出大意即可,8分)五、写作(略)。
语文: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全卷共三大题,总分值150分,90分钟完卷)一、语言根底知识及运用〔45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濒.( )临嫡. ( ) 传鹰隼.〔〕马南邨.〔〕天lài〔〕 kuāng〔〕骗 zhuàn〔 ) 写悲mǐn( )2.下面句子书写无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把上下联贯穿起来看,它的意思就是说一面要至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
B、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C、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状。
D、他们一次一次按摸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到病情减轻,终于痊愈了。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否认事实真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B、高教师故弄玄虚..,让我们听课如痴如醉。
C、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思想。
D、这次考试我竟然第末名,真是不可思议....。
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少数“台独〞分子蛊惑人心,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绝对没有好下场。
②王教师一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收集和整理民歌方面。
③穿过一个月亮门,眼前是一座的小花园。
这里绿树婆娑,鸟语蝉鸣,流水淙淙,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
A、妄图淡薄优雅B、企图淡薄幽雅C、妄图淡泊幽雅D、企图淡泊优雅5.指出以下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4分〕①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②“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
〞瞎子们说。
〔〕③他背依着石头,眯缝着眼睛像要熟睡,心却在驰骋;来过几次调令,说要调自己去内地,再派一个新站长来接替自己,可新站长从未露个人影。
——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霜雪。
〔〕④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一步步向后退去。
接着并拢脚跟,举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国,庄严地敬个军礼。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评价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骐骥.(jì)逡.巡(qūn )金石可镂.(lòu)C、屏.息(bǐng)纤.腰(xiān )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 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 B.“受”通“授” 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一也..③用心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必有师⑥非吾所谓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而日参省乎己..⑧君子博学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B(均为宾语前置)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答案:6.。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必修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必修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张伟8月13日,美国重量级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
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他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
他带来了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大声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诧异。
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的批评美国政府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
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的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了声望。
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当下亟须拥有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的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
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会遭遇麻烦,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填空:25分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yáng yì在我的周围,使我jiãn yú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Cháng gē dàng kū,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3分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yǔyì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jiéào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分3、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yǔn shēn bú xù的事实,则更是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yã yì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2分4、我在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情愿的事,下午()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在遇害者之列。
()我对于这些传说,()颇为怀疑。
我()是不惮于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始终为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5分5、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在这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5分6、惨象,;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分7、《泪珠与珍珠》的文眼所在:“,。
”2分8、杜甫说过:莫自使眼枯,。
,。
3分二、选择题(18分)(每题三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落蕊(ruǐ) 譬(bì)如平仄(zé) 歆(xīn)羡B窒(zhì)闷虔(qián)诚屋椽(chuán) 惩创(chuāng)C分泌(mì) 偌(nuò)大倒溯(sù) 坍(tān)弛D颔首(hàn) 鲈(lú)鱼逊(sún)色萧索(s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A颓废深沉悠远鞠躬风餐露宿B喋血徘徊不前绚情栩栩如生C寥落千帆竞发禁固全神贯注D端祥冥顽不灵朦胧游目聘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②. 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大学语文试题第三单元(吴军英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选择题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C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D.招兵买马买胡服练骑射2.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B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3、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A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喝茶》C.《1789年原则》D.《晋公子重耳之亡》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作者是( B )☆A.韩愈B.司马光C.司马迁D.柳宗元5、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D)☆☆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6、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抓住关键的表现是( D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7、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重点击破的表现是(A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A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9、“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的“中国”是指(C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10、“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中的“系累”是指(B )☆☆A.拖累B. 用绳子捆绑,指俘虏C.联系D.劳累11、以下对赵武灵王评价错误的是(D )☆A.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B.开明的君主C.不因循守旧,锐意改革D.力排众意,一意孤行E. 在进行改革时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法12、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 D )☆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大学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答案3-1.1.1《庐山谣》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先写山景鸟瞰、再写具体景象,如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
还以浓墨重彩描写长江雄伟气势和庐山云海风光。
3-1.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
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道破是诗人的想象,意味深长。
3-1.2.1寻仙访道,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及《庐山谣》等诗中多有涉及,这是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本诗中,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李白感慨人生无常,盛事难再,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3-1.2.2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浪漫主义表现方式:诗歌形象的高度个性化和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塑造出大量个性鲜明的自我形象,善于运用大胆夸张、新奇比喻和奇特想象,创造出独特鲜明的艺术形象。
想象又往往借助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用以对现实做超现实的艺术描写,曲折反映复杂的内心世界。
3-1.2.3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国历史悠久、风光优美的名山胜水数不胜数例如,三江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趵突泉、中冷泉武夷山、三峡、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等等。
3-1.3李白和庐山、杜牧和杏花村、欧阳修和醉翁亭、苏轼和赤壁、西湖、王勃和滕王阁、崔颢和黄鹤楼、范仲淹和岳阳楼等等,山水因文人的诗文而增色,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从而蕴蓄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3-2.1.1梭罗蛰居瓦尔登湖的目的,是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即以此揭示19世纪美国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过度物质化和生态环境日趋破坏等诸多问题,倡导简单生活理念和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
XX_2018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评试题B(语文版含答案)

XX_2018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评试题B(语文版含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单元测评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李旭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
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智慧,但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
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
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
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
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
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
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XX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4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反而是抑郁程度比较高的被试者成绩较好,他们在3分钟到4分钟的这段时间内检查秒表的次数更多,即他们记得在第4分钟的时候要去完成另外一个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选择题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C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D.招兵买马买胡服练骑射2.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B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3、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A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喝茶》C.《1789年原则》D.《晋公子重耳之亡》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作者是( B )☆A.韩愈B.司马光C.司马迁D.柳宗元5、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D)☆☆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6、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抓住关键的表现是( D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7、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重点击破的表现是(A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A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9、“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的“中国”是指(C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10、“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中的“系累”是指(B )☆☆A.拖累B. 用绳子捆绑,指俘虏C.联系D.劳累11、以下对赵武灵王评价错误的是(D )☆A.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B.开明的君主C.不因循守旧,锐意改革D.力排众意,一意孤行E. 在进行改革时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法12、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 D )☆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D. 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13、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有(D )☆☆☆A.战争形式由车战变为“骑射”B.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D.开拓疆土观念的重要性14、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成功推行胡服骑射的原因(A)☆A.颁布法令,强行推行B.亲自上门做说服工作C.运用典型,作为突破口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15、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B)☆☆A.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B. 迫于君权的压力C. 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D. 能礼遇自己,言之有理16、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受到反对的原因( D )☆A.与中原民情习惯相悖B.与中原战争模式相悖C.与士大夫的传统观念冲突D.胡服不利于骑兵打仗二、判断题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错误)☆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纪传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错误)☆☆☆3、司马光主持修纂《资治通鉴》,他还请来三名助编:刘恕、刘攽、范祖禹。
(正确)☆☆☆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所体现赵武灵王能够改革成功的途径有:抓住关键、重点击破、以身作则、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正确)☆☆☆《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一、选择题1.在清末,最先倡导派幼童留学西方先进国家的人是(D )。
☆A.李鸿章B、曾国藩C、丁日昌D、容闳2.《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作于(A )。
☆A.洋务运动时期B.太平天国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3.曾国藩最有名的作品是(C )。
☆A.《曾国藩全集》B.《曾文正公全集》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4、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属于( B )。
☆☆A.法家B.儒家C.兵家D.道家5、曾国藩写有(B ),经常以“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自勉。
☆☆A. 《曾文正家信》B《曾国藩日记》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6.(C )被后人誉为“治家的理论体系”,“治家的优秀教科书”。
☆☆A.《曾国藩全集》B.《曾文正公全集》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7.被后人推为治家教子的典范的清代名臣是(B )。
☆☆A 、李鸿章B 、曾国藩C、龚自珍D、刘统勋8.我国近代由政府派人出洋留学的事业开始起步是从(C )年到1875年,清政府以每年30人为额,共派送120名幼童赴美学习开始的。
☆A.1870B.1871C.1872D.18739.《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又名《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是曾国藩在( B )年8月给同治皇帝上的奏折。
☆A.1870B.1871C.1872D.187310、(B )事业被视为“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
☆☆☆A. 清末幼童赴欧留学B. 清末幼童赴美留学C. 清末幼童赴日留学D. 清末幼童赴法留学11.以下哪项不属于“疏”(“奏折”)这一文体的特点(C )。
☆☆☆A、态度虔诚认真B、说话细致周到C、言辞激烈D、语气委婉深切12.以下何人不属于清末幼童留学计划培养出的近代著名人物( C )。
☆☆☆A.詹天佑B、蔡绍基C、王国维D、唐绍仪13、在幕后力促曾国藩上书的著名近代教育家是(A )。
☆A.容闳B、蔡绍基C、王国维D、蔡元培14、(B )被称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和屠杀农民起义的“曾屠户”。
☆A 、曾纪泽B 、曾国藩C、曾铣D、曾天浩15、第一批留洋幼童里出现了一位我国最早的铁路工程专家,他就是(A )。
☆☆A.詹天佑B、蔡绍基C、梁敦宜D、唐绍仪16、以下不属于《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在论证方面的特色的是(D )。
☆☆A.分析透辟B、论述有条理C、正反论证D、用语犀利二、判断题1.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的理由非常充分全面,主要包括意义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两个方面。
(正确)☆☆☆2.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其意义论证包括长远和目前两个角度。
(正确)☆☆3.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曾国藩死后的谥号是文忠。
(错误)☆☆☆4、近代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
从派遣数量的集中趋势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留学幼童时期,留学日本时期,庚款留学时期,留法勤工俭学时期。
(正确)☆☆☆《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C) ☆☆A.在清末之前,中国人处于“城里人”的地位。
B. 以“东方底精神文明”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不可取。
C. 东西文化不同,因为其根本思想不同。
它们的根本思想,就是它们的“哲学”。
D. 只有进行产业革命,中国才能不受西方的盘剥。
2、( C )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30年代初,出版有《中国哲学史》两卷本。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3、1939年冯友兰出版了《新理学》,嗣后又出版了《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B )。
☆☆☆A、“新六书”B、“贞元六书”C、“抗战六书”D、“原贞六书”4、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 A )和冯友兰,三家学说都表现了中西哲学的融合。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5、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3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在80年代完成的(D )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哲学通史之作。
☆☆A、《中国哲学史再编》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史新编》6、冯友兰,河南唐河人。
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 C )”的代表。
☆A、现代新道家B、现代新法家C、现代新儒家 D 、现代新墨家7、以下哪项不属于《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艺术特点(B )。
☆☆A 、取譬和比较B、意境优美 C 、语言质朴、幽默诙谐D、文气生动8、在《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中,“(A )”是文章关注的真正核心。
☆☆A、东西文化B、城乡文化C、西方文化 D 、东方文化9、在《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中,“(B )”是文章用作比较的对象。
☆☆A、东西文化B、城乡文化C、西方文化 D 、东方文化10、《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 A )和比较相当出色。
☆☆☆A、取譬B、象征C、通感 D 、夸张11、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冯友兰把当时的情形称为“贞下起元”,“贞下起元”意指( A ),把抗战期间所写的六部哲学著作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
☆☆☆A、冬尽春来B、酷暑之际C、严冬之际D夏秋之际12、冯友兰曾把自己毕生的著作融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一联中,以下哪本著作不在其中?(D) ☆☆☆A. 《中国哲学史》B. 《新知言》C. 《新事论》D. 《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13、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C) ☆☆☆A.在清末之前,中国人处于“城里人”的地位。
B. 以“东方底精神文明”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不可取。
C. 东西文化不同,因为其根本思想不同。
它们的根本思想,就是它们的“哲学”。
D. 只有进行产业革命,中国才能不受西方的盘剥。
14、冯友兰曾把自己毕生的著作融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一联中,其中“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 D )、《中国哲学史新编》,分别代表了他30年代、40年代、80年代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A、《中国哲学史再编》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简史》15、“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有马浮、张君劢、汤用彤、吴宓、(C )等。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16、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30年代初,出版有(A )两卷本。
☆☆A、《中国哲学史》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简史》二、判断题1、《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
(正确)☆☆2、依照《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就像城里人一样,但现代落后于西方,处处受西方的制约,就像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
要改变这一格局,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变成“城里人”。
(正确)☆☆3、冯友兰被誉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但《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具有明确的现代进化意识。
(正确)☆4、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正确)☆《美文的沙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张承志小说作品的一项是( D )☆☆A.《阿勒克足球》B.《黑骏马》C.《金牧场》D.《做人民之子》2、《美文的沙漠》是一篇( D )☆A. 抒情散文B. 写景散文C. 政论文D. 文化随笔3、《美文的沙漠》是一篇从(D)角度谈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