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1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债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2核心思想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3前提条件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练习题库及考研真题详解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自然失业率【南京大学2012研;厦门大学2009、2013研;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中山大学2019研】【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如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
它是衡量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水平。
经济在长期中将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短期内,一旦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货膨胀就会加速。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自然率假说【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
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政府债务经济效应的理论。现代经济学家就政府 债务对 私人 消 费 的影 响进 行 了深 入 的讨 论 , 成 形
了“ 凯恩斯 主义 ” “ 和 李嘉 图 主义 ” 大 基本 理 论 两 观点 。李 嘉 图等价定 理 的 中心思 想是 在 政府 支 出
一
定的情况下, 政府的举债行 为不会影响消费者
第2 1卷 第 1 期
矿。 。 。 。 。 。 。 。 。 。 。 。
5 理论经济研究 2
.o .o .o . o .o .o
李嘉 图等价定理及其在 中国的适 用性
赵 秀玲
( 山东财政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 济南 20 1 ) 5 04
[ 摘
要 ]在有关论述政府债务经济效应的理论 中, 李嘉 图等价定理提 出了和 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观点。通过运
维普资讯
20 07年 2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n l fS a d n n t ueo sn s n c n lg o r a h n o gI si t fBu ie sa dTe h oo y o t
Fb 0r e .2 a 7 V0 . 1 No 1 12 .
用理论分析和 实证分析, 对李嘉 图等价定理在我 国是否成立进行 了 分析 , 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 目 前经济转型 阶
段, 尽管李嘉 图等价定理不成立 , 它提醒人们注 意在使用财政赤字政策时, 但 政策工具使用 的限度, 因此李嘉 图 等价定理 对我国的财政政策仍具 有一定 的指导作 用。
a n)
Ab t a t A n e te r b u e e o o c e e t fte p b c d b ,Ria d q i ae c h o sr c : mo g t oy a o t c n mi f c u l e t h h h t o h i cr oE uvln eT e — r i f r i ee t iw on o K y e .T i p p ra a y e e e ia d q i ae c e — e o e sa d f r n e p i t r m e n s h s a e n z swh t rR e r o E v n e T o n v f l h u l h r m a s e u o n r u i g t e r d p st e a a y i.T e c n l so ,i ee o o ct p e s t f s o rc u t ii y, s o y a o i v l ss h o cu in i n t c n mi y e n h n i n s h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巴罗提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实际上是为
了证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认为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实现赤字财 政来刺激投资与需求,促进国民收入的增 加;而李嘉图等价定理则认为选择增税或 发行国债都不会影响居民消费和资本的形 成。 那么究竟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呢?
(四)政府的主动性原因 在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起,国债发行规 模不断扩大。从1998年至2005年,中央共发行国 债9 100亿元用于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 稳定发展。可见,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过热阶段,为了 回笼货币、提高利率、抑制通胀压力而增发国债, 还是在经济萧条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过剩的储蓄资 源、支持扩张性财政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而 增发国债,政府都是将国债作为需求管理的主动措 施来运用的,因而不存在李嘉图等价定理所讲的不 影响需求的问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观点: 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 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根据李嘉图等 价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 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现期收入, 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 还公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 而增加储蓄。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 中性原理: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为 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形成(国 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
等价定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 境。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其中,理性预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 巴罗在70年代中 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李嘉图等价定理讲解学习
调整经济结构,不能只依赖房地产业或者其他单一产业。
3、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第三个条件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不存在完全的竞争市 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由于拥有征税权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 利,政府债务没有或违约风险极低。因此政府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 低的。
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个人,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借钱,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 过公债利率。所以,政府减税产生的财政赤字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 金,这些人将感觉到境况改善了。另外,个人将以比政府债券利率高的利率 去贴现未来的税负。因此,他们未来税负的贴现值比减税收入的价值低,结 果他们的福利也提高了。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 ,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 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 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 模不会发生变化。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 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4 、 一次性总付税政府通常不可能依靠一次性总付税来实现他们的庞 大收入。
如果开征的不是总付税,后人就能调整他们的行为以便减少增税的冲 击,而正经历减税的当代人将对此有所考虑。特别是,父母没有理由 以当期预算赤字所暗含的将来征税的全部现值来增加他们的遗产。他 们既然知道孩子们会设法减少将来应纳税的税款,就会增加自己的消 费。
但是...等价理论成立是有条件的
1、不存在无限债务
理性预期的纳税人不会因为税法的变化而改变消费,因为他们仅仅把这种变 化当作在总的现值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现在和将来的税收义务的时间安排而 已。
2、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条件之二是眼界无限,即生命有限不一定就意味着 眼界规划有限。如果每一代人的效用都进入其前一代人的效用,那么每个主 体都会把整个后代的效用和预算约束纳入他关于消费和遗产规模的决策当中。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论文关键词:李嘉图等价:举债:征税论文摘要:在研究举债和征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西方经济学家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因其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却提供了一个估计财政政策效果的有用框架。
正确理解李嘉图公债理论,对于研究政府举债与征税的关系及两者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研究政府财政政策的选择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和公债的财富效应1974年,美国宏观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在其发表的《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的着名论文中,采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视角,通过深奥的数学推理发现,赤字融资的补偿陆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在政府支出既定的条件下,发债和征税的经济效应是一样的。
发债实质上是延期征税,理性消费者会预期到:在政府支出既定时,目前由于赤字融资而导致的税收减少,会使未来的税收更高,而且未来税收增加额的现值会等于目前税收的减少,居民不会因为购买公债而增加消费。
强调了政府筹资是通过征税还是举债的方式,对消费没有任何影响。
这种思想的政策含义极为深远,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他们的纳税只是被推迟了,那么,政府借人债务的任何增加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结果国内总储蓄不变。
既不存在消费扩张,也没有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挤出也不会发生,当然未来的一代人也就不会承担由于举债而使资本减少的负担。
经济活动同政府预算平衡时完全相同。
这样,巴罗的思想就否定了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举债在短期内影响总需求,长期内可能通过“挤出效应”影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巴罗的以上观点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在其发表的题为《巴罗的(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中,首次将巴罗的上述观点命名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巴罗关于上述税收和公债等价的思想,最初应该归功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李嘉图认为政府举债和征税对经济影响的性质是相同的,即两者都会减少国家的生产资本。
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7章中说:“一个国家为筹划战争费用或政府一般支出而课征的税,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 名词解释
李嘉图等价定理名词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English:Ricardian equivalence)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
这一理论主张,无论国家政府是通过减税还是通过借债来增加支出,对于个人来说,最终的经济效果是相同的。
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在增加支出时,如果通过减税来融资,个人会感到实质上的减负,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此会增加消费。
然而,如果政府通过借债来融资,那么人们会预期未来将需要通过增税来偿还这笔债务,因此会减少当前的消费。
这意味着无论财政政策如何进行,个人的消费决策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的总消费金额不会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基础是假设人们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如果人们相信政府通过借债融资会导致未来的增税,他们会在当前减少消费,以应对未来的负担。
这一理论的另一前提是,公共债务的负担最终将由公众承担,而不是政府。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该理论暗示着减税并不一定会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个人可能会将通过减税获得的额外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是消费。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该理论暗示着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因为人们会调整其消费和储蓄决策,以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增税风险。
然而,李嘉图等价定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人们的预期可能并非总是准确的,所以他们在面对政府政策时可能会做出不完全理性的决策。
此外,李嘉图等价定理也没有考虑到政府支出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其他影响,例如公共投资可能带来的产出增长。
因此,这一理论在解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尽管如此,李嘉图等价定理仍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理解政府支出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并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作者:肖盛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Marinheino认为,如果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私人的消费和储蓄,那么财政政策会有一个稳定的效果,这个效果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待国债为净财富的程度。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把国债看成净财富,因此国债代替税收会对私人的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但私人与国家储蓄的减少会使实际利率上升,进而会使国债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长期的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
李嘉图等价定理却反映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观点,其核心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等价认为,消费者是有完全理性的;政府今天通过发行的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一、检验理论与方法概述我们主要集中于对消费函数进行研究,消费函数的方法有两类:简化形式的消费方程与Euler方程。
本文侧重于简化消费方程下的李嘉图等价的分析,Kormendi法是简化消费函数的代表方法。
国内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不多,大多从理论假设与中国国情出发是否能找到相冲突的地方,进行适用性分析。
也有少量的学者进行过实证研究,基本沿用国外的最基本方法,且对中国的样本数据没有进行深入的考究。
Feldstein和Elmendolf“Kormendi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支持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它同时也给了Seater在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中的核心地位。
Kormendi主张用联合方法去代替标准方法进行研究消费行为。
标准方法又即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认为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私人财富包含了国债。
因此,这个简化的消费函数中的私人部分太含糊而不能解释国债对将来税收的影响。
Kormendi的联合方法是基于私人部分和公共部分合理联合而进行改进的结果。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
定 理 是成 立 的 。
DP t a a l t a2 C = o+ l DY + l DYt l aDG t —+2 S +
量其 目的是减少净 国家产 品和 财政变量
之 间 的 内生 性 问题 。 找 到 一 个 合 适 的工 但
私人 财 富 包含 了 国债 。 因此 , 支付应该对私人消 费没有影响; 这 认为, 如果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够 影响私人 入 的 函数 , 二是有太 个简化 的消 费函数 中的私 人部分太含糊 多的分布滞后 , 的消费和储蓄, 那么财政政 策会有一个稳 研究中的数据构成也受到 定的效果 , 这个效果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 而 不 能解 释 国债对 将 来 税 收 的影 响。
二 、 量选 取 与 样 本数 据说 明 变 W:劳动 与非劳动收入 财富 ; 对数 据 收 集 进行 说 明 , 取 了 私 人 消 选 现值与当前 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等价 购 买支 出 ; T : 转 移 性 支 出 ;X 国 家 税 收 收 入 ; 费、 R T: 国家 收入、 府支 出、 收收入 、 政 税 转移 认为 , 消费者是有完 全理性的 : 政府今天
> a> 。联合方 没有,所 以对 这几年 的数据进行 了处理 。 消费 方 程 下 的李 嘉 图等 价 的分 析 , o 0 a 0 即国债有财富效应 ,。o Kr — ,T , 17 10 对 m ni ed 法是简化消费函数的代表方法。国 法 中政府购买支出会影 响私人消费支 出, 利 用 零 售 商 品 价 格 指 数 (9 8年 = 0 ) a< ;征税 不会 影响私人 消 各个 变 量 的时 间序 列 数 据 进 行 整 理 , 除 剔 内在这方面的实证研 究不多 , 多从理论 且是负面的 , O 大 a- : E会 被 视 - 假 设 与 中 国 国 情 出 发 是 否 能 找 到 相 冲 突 费 ,s0 R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理论+人名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理论+人名汇总1.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经济体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就越大。
2.企业形成理论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企业的本质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信息的不完全性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4.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5.消费理论经济学家内容消费理论假设前提:(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注】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凯恩斯(英国)向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美国)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持久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弗里德曼(美国)的弗里德曼(美国),还认为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6.奥肯定律(1)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
经济基础知识(2)结论: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 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
(3)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7.国际贸易理论理论经济学家提出时期内容亚当·斯绝对优势理论密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18世(英国)纪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大卫·李嘉比较优势理论图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19世纪(英国)初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赫克歇尔和俄模型)林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20世纪(瑞典)初利用本国充裕要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规模经济贸易克鲁格理论曼20世纪6(美国)0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年代成本。
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原理
关于“李嘉图等价原理”的思考张鑫会计一班32013040007引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即在财政支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政府是通过征税(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债务来融资,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都会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主张自由放任的主流经济学失去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效力,以扩大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按照标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大规模失业时,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由此引起的财政赤字则由政府发行公债筹措资金来弥补。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境。
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
其中,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巴罗在70年代中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并由此引起了一场激烈的经济学争论。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要求人们能够认识到政府预算与未来税收的关系,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预见到今天政府债务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意味着以后税收的增加。
根据希腊经济学家达马格斯的观点,在以举债取代征税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行为取决于每个人准确获得税收负担信息的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税收可见度的成本。
税制的可见性越低,人们越难以预测其纳税负担。
第二,税收征收时间的成本未来纳税义务的间隔时间越长,人们越有可能淡化其实际税收负担,从而引起减税的幻觉。
第三税制复杂性程度的成本。
税制复杂性程度越高人们越难以估计他们真实的税收负担。
这样,若实践中存在的税制包含这三方面的特征将会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他们的真实税收负担,从而无法准确地确定减税部分的储蓄数额以备将来的纳税义务。
目前我国税制是以间接税性质的流转税为主体的,以个人和家庭收入为对象的所得税所占比例较低。
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认为,预算赤字和减税的效果是相同的,现期的赤字和减税将导致未来的高税收预期,从而家庭在现期会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的高税收,消费不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的形式,还是以公债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俩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和条件的,其成立的的首要条件及是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以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然这些理论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分析托宾(Tobin,J.)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一书中,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作者:周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3期摘要: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但是,现代经济学家们并非完全同意李嘉图的见解,无论是对其必要条件的检验还是对其结论的检验都存在着争论。
而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89—2004年的政府发债分别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从历史数据来看,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适用。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09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014-02一、理论综述政府借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国债效应的理论争论中,“李嘉图等价定理”处于核心地位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思想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
1974年, Barro发表了《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复兴了李嘉图债务和税收等价这种古老思想: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采取何种方式——征税还是发行国债,是无关紧要的。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本质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质是这样一个命题:政府公共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因为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由赤字支持的减税导致未来更多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消费支出没有改变,总需求不受影响。
(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检验对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检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其成立的必要条件间接地进行检验,另一种是对其结论直接进行检验。
1.间接检验间接检验主要对李嘉图等价定理以下的几个条件存在疑问和争论。
(1)代际联系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疑问之一就是人们是否有动机为超出生命界限的未来增税因素而储蓄。
今天得到减税的人们并不一定是偿还明天债务的人们,所以国债发行在一代人的时期里是不存在等价的。
今天活着的人们并不一定考虑他们后代在未来将缴纳更多的税收。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图解
假定消费者最初的当期税收和未来税收分别是 t∗ 和 t′∗。下
图中,消费者的禀赋点为 E1,并选择消费束 A。消费者仍 会选择图中的 A 点。所变化的是禀赋点 E1 会变为 E2。
我们在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时,忽略了现实中的税收政策会 引起许多复杂的问题,必然会在人口中引起税收负担分配的 变化和政府债务负担分配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将税收现值代入消费者的一生预算约束,可以得到
c+
c′
=y+
y′
( 1 − G+
G′
) (Equation 9.26)
1+r
1+r N
1+r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假定当期税收减少,因此 ∆t < 0。
政府为了弥补减税的资金缺口,就必须当前多举债,而为了 偿还增加的债务,未来就必须增税。 消费者对此有预见,且按减税量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必须多 储蓄,以缴纳未来所面临的更高的税收。 在信贷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增加,与政府的举债增加正好 相对应,所以对消费者之间的借贷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从而 对市场实际利率也不会产生影响。
李嘉图等价、汇率制度和经济周期
第11期(总第348期)2012年11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on Financialand Economic IssuesNumber 11(GeneralSerial No.348)November,2012郑 洁1,2,翟胜宝2(1.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摘 要: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及其适用条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讨论热点。
本文在考虑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的条件下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
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假说实际上检验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根据产出缺口检验了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然后利用VAR 模型检验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结论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上存在不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效应更明显;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被削弱。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汇率制度;经济周期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1⁃0083⁃06 一、引 言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假说(Ricardian Equivalence)。
他认为课税跟发债一样,不会改变国民的储蓄率,只改变了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间的比例。
原因在于,国债只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并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因此,他反对发行公债,认为这样会主张政府的浪费心理。
1974年,Barro 在论文《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一文中重新阐述了该理论。
文中利用无限生命周期模型和利他主义学说论证了公债、税收的跨期替代关系,他认为一个理性的个人或家庭可以预期政府在债务和税收上不同选择的博弈规则及后果,认识到未来偿还的公债本息总额的现值应等于因借债而产生的即期减税额。
由于公共储蓄的减少被私人储蓄的增加所抵消,因此,国民经济的总储蓄不因政府是举债还是征税而变化,个人消费也未发生变化。
财政学—论文—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思考一、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又称为债务中性理论。
其中心思想是: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的举债行为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经济决策,由于消费者能够了解到政府举债与未来税收的替代关系,政府增加发债只会使储蓄增加,而消费不会改变,总需求亦不会改变,因而政府举债的经济影响是中性的。
其实质是:政府公共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换句话说,无论政府是以课税方式来弥补公共支出,还是以举债方式来弥补公共支出,其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如同历史上某些著名的经济定理一样,李嘉图等价定理也是由后人总结归纳的。
他在分析国家筹划战争费用(纯粹消费性政府支出)是应当通过征税还是举债时,阐述了举债的本金、利息支付负担的分布及其对私人消费、储蓄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影响。
他写道:“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二千万英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二千万英镑。
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一百万英镑,只不过由付这一百万英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一百万英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
实际的开支是那二千万英镑,而不是为那二千万英镑所必须支付的利息。
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变富或变穷。
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二千万英镑,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每年课征一百万英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
一个人虽无需每年支付一百万英镑,却可能必须一次付清二千英镑。
对他来说,与其从自己资金中一次付清二千英镑,倒不如向别人借二千英镑,然后每年给雇主付息一百英镑更为方便。
”这个例子表面看来,以税收筹资和债务筹资是不同的:政府增加税收减少了个人的财富,而出售相当于税收价值的债券给同一个人,之后连同利息偿还,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个人的财富。
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由赤字支持的减税导致未来更多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消费支出没有改变,总需求不受影响。
李嘉图等价的原理
李嘉图等价的原理
李嘉图等价原理是指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交换达到的两种货物或服务之间的价值是相等的。
具体来说,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交换的双方在市场上决定交换一定数量的货物或服务时,应当使交换双方得到的满足程度相等,也就是说,他们所交换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必须相等。
例如,假设一个人拥有一只羊,另一个人拥有一袋谷物,他们之间进行交换。
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这两种商品的价值是相等的,即羊和谷物的价值相等。
如果交易的双方认为羊和谷物的价值不相等,交易将不会发生。
李嘉图等价原理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市场经济中自愿交换的原则,即只有当交换双方认为交换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相等时,交易才能成立。
这一原理也体现了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观点,而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意味着每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交换双方认为价值相等。
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税收平滑定理比较研究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税收平滑定理比较研究白彦锋,李贞2010-08-09摘要: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在效应上没有任何区别,即国债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够准确预见到未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还国债而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即期消费而增加储蓄。
因此,从本质上讲,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定理,认为选择课税还是发债来为政府支出融资,对于居民消费和资本形成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巨额财政支出的筹资工具主要依赖税收还是债务呢?本文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和税收平滑定理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正确评价税收和国债--政府的这两种主要筹资工具的不同效应。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税收平滑,发行国债,财政支出一、引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地方债务的急剧累积和快速增长也成了我国财政的一个重要隐患,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并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
2009年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200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显然有助于在经济下滑、财政收入紧张时期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同时将地方财政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隐性债务问题显性化、推进地方财政体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但问题是,当财政支出的压力空前高涨--如战争和经济大萧条时,应当通过增加税收还是发行公债来筹集收入呢?如果选定其中的任何一项--增加课税抑或发行公债,那么,就相当于否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即通过增加税收和发行公债来为政府融资,两者的效应是不同的;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财政学中的经典理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税收平滑(Tax Smoothing)定理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定理对于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何启示?这是本文试图分析探讨的问题。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看上去很美(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就表达了政府课税与举债两者在经济影响上相同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斯蒂芬 ·D· 威廉森: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假定当期税收减少,因此 ∆t < 0。
政府为了弥补减税的资金缺口,就必须当前多举债,而为了 偿还增加的债务,未来就必须增税。 消费者对此有预见,且按减税量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必须多 储蓄,以缴纳未来所面临的更高的税收。 在信贷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增加,与政府的举债增加正好 相对应,所以对消费者之间的借贷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从而 对市场实际利率也不会产生影响。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图 9.17 中,给定当期和未来之间特定的税收时间,画出曲 线 S1p (r)。政府的信贷需求是 B1,即政府在当期发行的、 外生供给的债券。信贷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利率是 r1。
Figure: 图 9.17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定理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减税不是免费午餐。
尽管当期减税可以给所有消费者留下更多的当期可支配收 入,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为当期减税所付出的 代价就是,未来承担更高的税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前面在分析消费者当期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当期消费的影 响时断定,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平滑化动机,可支配收入的一 部分增量会被储蓄起来。
因此,可支配收入的暂时性增加导致的当期消费的增加达不 到 1 : 1 的比例。
实际上,每个消费者的总储蓄或信贷供给增加,增加的数量 正好是信贷供给曲线向右移至 S2p (r) 的数量 B2 − B1(对于 任一 r)。 因此,均衡实际利率保持不变,仍为 r1,私人储蓄增加,增 加的数量就是政府储蓄下降的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下面我们分析一个实验: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而政府的预 算约束在利率为 r 的情况下继续成立。
换句话说,每个消费者的当期税收都变化 ∆t,而未来税收变 化 −∆t (1 + r)。
这样,政府的预算约束继续成立。
于是,给定 r,等式右端的消费者一生财富不变,原因是 N 、 G 和 G′ 都不受影响。
G+
= Nt +
1+r
1+r
(Equation 9.24)
得到
t′
( 1
G′ )
t+
= G+
1+r N
1+r
(Equation 9.25)
表明,单个消费者的税收现值是该消费者所分摊的政府支出 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时,忽略了现实中的税收政策会 引起许多复杂的问题,必然会在人口中引起税收负担分配的 变化和政府债务负担分配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因此,Friedman 的永久收入假说似乎意味着,税收的暂时 性变化使得当期消费的变化非常小。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定理将这种逻辑更深入一步,考虑了当期税收变 化对未来税收的影响。
这样,我们就阐明了,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对均衡消费或 实际利率不会产生影响:由于每个消费者在改变征税的时间 安排前后都面临相同的预算约束,因此,所有消费者的境况 并不会因税收变化而改善或恶化。
因此,我们证明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两时期模型中成立。
尽管征税的时间安排对消费、财富或市场实际利率没有影 响,但它对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会产生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图解
假定消费者最初的当期税收和未来税收分别是 t∗ 和 t′∗。下
图中,消费者的禀赋点为 E1,并选择消费束 A。消费者仍 会选择图中的 A 点。所变化的是禀赋点 E1 会变为 E2。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将税收现值代入消费者的一生预算约束,可以得到
c+
c′
=y+
y′
( 1 − G+
G′
) (Equation 9.26)
1+r
1+r N
1+r
现在,假定给定实际利率 r,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每个消费者分别选择当期消费 c 和未来消费 c′。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在这里要论述的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结论,称之 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这个定理表明,政府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是中性的。
所谓中性,指的是在均衡中,当期税收的变化从现值来看正 好可以被等量的、变化相反的未来税收所抵消,但对实际利 率或单个消费者的消费没有影响。
李嘉图等价:图解
第一个重要假设是,当税收变化时,其数量变化在当期和未 来对所有消费者都一样。
第二个重要假设是,政府发行的债务在政府举债时活着的人 的有生之年内偿还。
第三个重要假设是,税收是一次总付税。
第四个重要假设是,存在完全信贷市场,也就是说,消费者 在其一生预算约束下,可以随心所欲地借款和贷款,而且借 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由于消费者的一生财富未受影响,给定 r,消费者便会作出 同样的决策,即选择同样数量的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
每个消费者都是这样,因此,给定 r,总消费 C 也是一样 的。所以,仍然有 Y = C + G,信贷市场出清。
. .. . . ..
总而言之,在新的征税时间安排和实际利率不变的条件下, 每个消费者都实现了最优,政府现值预算约束也成立,信贷 市场出清,r 仍然是均衡实际利率。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Figure: 图 9.16 当期减税的李嘉图等价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1 李嘉图等价定理
2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现在,如果政府对每个人都等量减少当期税收,会导致政府 增发债券,从 B1 上升至 B2。
事情尚未结束,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储蓄行为会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在我们上述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模型中,债务负担由消费 者平摊。
然而,实践中,财政政策的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政府的债 务负担在当代人之间或各代之间如何分摊。
为了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解释在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时 四个重要假设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由于在 N 个消费者当中,每个人的当期和未来总税负都相 同,即 T = N t 和 T ′ = N t′。
代入政府现值预算约束,有
G′
N t′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9. 两时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 场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2018/11/05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2018-2019 学年第 1 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私人总储蓄是 Sp = Y − T − C,政府储蓄是 Sg = T − G,只要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增加当期税收,就 会减少当期私人储蓄,且等量增加政府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