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初三上册)语文全国各地同步考题: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和运用(15分)

1.□□□□□□□,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蒹葭凄凄,□□□□。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3.参差荇菜,□□□□。□□□□,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5.强齐伐弱鲁,曹刿挺身而出,勇纾国难。《曹刿论战》中,一语道破曹刿“请见”原因的语句是:□□□□,□□□□。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弓不得弯,衣难穿,从军旅生活方面写边塞天气寒冷、军旅之苦,更显人之无助无奈的诗句:□□□□□□□□,□□□□□□□□。

7.《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让后主在思危的同时看到蜀汉的有利形势的句子是:□□□□□□□,□□□□□□□。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八月秋雨;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八月骤雪,两位诗人都写了关于被子的诗句,分别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

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

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

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9.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负箧.曳屣()○2媵人持汤.沃灌()

○3缀.公卿之后()○4县官日有廪稍

..之供()

11.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回答)(2分)

12.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这种师生关系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分)

13.《明史·宋濂传》中记载“宋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会同乡后辈马生哪些人生指导?(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①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盬(gǔ):吸饮。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蛇意.稍倦()(2)如是

..者三四次()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6.蜘蛛是在什么情形下对蛇发起进攻,置蛇于死地的?蜘蛛的取胜方式与曹刿在指挥长勺之战运用的战术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

上苍厚我,从初中开始,听父亲在日常中聊古诗,后来渐渐和他一起谈论,这样的好时光有二十多年。

父女两人看法一致的很多,比如都特别推崇王维、李后主,特别佩服苏东坡;也很欣赏三曹,辛弃疾;也都特别喜欢“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也有一些是同中有异,比如刘禹锡和柳宗元,我们都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刘禹锡,父亲更喜欢柳宗元;最大的差异是对杜甫的看法。父亲觉得老杜是诗圣,唐诗巅峰,毋庸置疑。而当年的我,作为八十年代读中文系、满心是蔷薇色梦幻的少女,怎么会早早喜欢杜甫呢?

父亲对此流露出轻微的面对“无知妇孺”的表情,但从不说服,更不以家长权威压服,而是自顾自享受他作为“杜粉”的快乐。

他读书读到击节处,会来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诗;看报读刊,难免遇到常识学理俱无还耍无赖的,他会怒极反笑,来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也是杜诗;看电视里不论哪国的天灾人祸,他会叹一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还是杜诗;而收到朋友的新书,他有时候读完了会等不得写信而给作者打电话,如果他的评价是以杜甫的一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开头,那么说明他这次激动了,也说明这个电话通常会打一个小时以上。

晚餐后父亲常常独自在书房里喝酒,喝了酒,带着酒意在厅里踱步,有时候踱着步,就念起诗来了。《琵琶行》《长恨歌》父亲背得很顺畅,但是不常念——他总是说白居易“写得太多,太随便”,所以大约不愿给白居易太大面子。如果是“春江潮水连海平”,父亲背不太顺,有时会漏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