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2.识读地图,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阅读出自《查士丁尼法典》的史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3.通过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认识到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
4.通过对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认识到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只有在扬弃中才能获得发展。
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53年,在咸阳底张湾的一座隋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为什么中国会出土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的国家?这枚金币能说明什么问题?进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一)编纂背景【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
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学生活动】了解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后回答: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教师活动】小结: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二)编纂过程【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查士丁尼一世(483—565)》,简要介绍查士丁尼。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528年,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出示《罗马民法大全》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设计学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来源: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教材分析:拜占庭帝国曾是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执政时期,查士丁尼一世以毕生精力企图重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他在位期间不仅扩张了帝国疆域,还编制了《罗马民法大全》,使得拜占庭帝国进入了“黄金时期”。
而后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不断,领土不断被蚕食,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千年帝国的历史宣告终结。
然而帝国虽亡,文明永存,拜占庭帝国对中世纪欧洲和亚洲各国各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宗教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拜占庭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不仅是连接古典希腊罗马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之间的桥梁,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
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说出东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都城、版图。
2、通过阅读课文,研读材料,简述《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影响。
3、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材料,归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启示。
4、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材料,说出拜占庭文化产生的影响。
评价任务:1、观察地图,师友合作,达成目标1。
2、绘制时间轴,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成目标2和3。
3、观看视频,师友合作,探究问题,达成目标4。
九年级历史上学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戊戌政变D.洋务运动
14.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成就?:
A.①③B.②③C.②⑤D.④⑤
材料二:《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除英国外,大多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三:罗马法典认为:“一切人生而自由”。这就是说,不自由的奴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因此,查士丁尼在法典中赞成“释奴 的善举”,并且取消了被释放奴隶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而且奴隶获释的条件也大大放宽了。
A.②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④
环节五:测试评价
10.()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A.压力山大帝国B.西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D.阿拉伯帝国
11.()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后顺手牵羊灭掉虞国。11—13世纪,某帝国试图借助外部势力抵抗外来入侵,结果反被该势力差点灭亡。“某帝国”和“外部势力”分别指的是:
课题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
目标
【学习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拜占庭帝国,分析其衰亡原因
环节一:自主预习
拜占庭帝国
建国时间
首都
地理范围
又被称为
灭国时间
主要敌国
《罗马民法大全》
包括
环节二:精讲点拨
材料一:《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了解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状况。
2.了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史实,培养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廷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教师重点讲解并且课件展示。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教师重点讲解并且课件展示。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探讨下列问题:知识点一、查士尼丁及《查士尼丁法典》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概况: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5、如何评价查士尼丁皇帝?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2、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阅读课本48页归纳)3、读材料,从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二)、合作探究思考1、罗马法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三)、课堂小结: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
帝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罗马民法全》,在整个中世纪,拜占廷都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拜占庭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
它对后代立法和斯拉夫文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条件拜占庭文化的传播对世界上一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了解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状况。
2.了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史实,培养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廷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教师重点讲解并且课件展示。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教师重点讲解并且课件展示。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探讨下列问题: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概况: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
5、如何评价查士尼丁皇帝?对内:下令编篡《法典》;简化官僚行政机构;淘汰冗员;镇压元老和大地主产生的割据和群众起义;对外:大规模的征服活动,基本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1)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2)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之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新人教版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查士丁尼法典》选段,拜占庭帝国历史学者的著作,如普罗科比斯的《拜占庭帝国史》。
2. 教学难点
- 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其内外因素。
- 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具体条款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 分析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
针对难点,通过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框架,深入探讨《查士丁尼法典》的条款内容,以及其在维护帝国稳定和促进文化融合中的作用。
通过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通过反思总结,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历史文献:《查士丁尼法典》原文选段,古罗马及拜占庭帝国历史学者的著作,如普罗科比斯的《拜占庭帝国史》。
- 图像资料:拜占庭帝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建筑图片,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和结构图。
3. 课后拓展: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对学生拓展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拓展学习等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反馈,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5. 师生沟通:加强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成长。
八、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在课堂上,我将会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我可以了解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后的东罗马帝国,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繁荣一时。
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稳固帝国的法律体系,编纂的一部法典,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欧洲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典型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图片展示法: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课件。
3.图片: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图片。
4.参考资料: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引导学生关注拜占庭帝国的繁荣。
提问:你们对拜占庭帝国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操练(15分钟)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典型事件,如拜占庭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史及其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2.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影响;3. 掌握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拜占庭帝国的兴起和发展;2.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死亡;3. 《查士丁尼法典》的制订和内容;4. 《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导学重点:1.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2. 《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和影响;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四、导学步骤:1. 导入: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内容;2. 进修:讲解拜占庭帝国的起源、发展和死亡过程,重点介绍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3. 进修:介绍《查士丁尼法典》的制订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这部法典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4. 深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理解。
五、导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信息;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钻研报告,深入探讨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意义;3. 鼓励学生思考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六、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历史,不息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
【精】《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含答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自主突破】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______________”。
527年,_______________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2.《罗马民法大全》(1)目的:为了稳固____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___。
(2)法典:历时6年,编成________________,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___________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___________。
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内容:承认_______________,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______________等作出明确规定。
(4)地位:《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___________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背景:(1)从7世纪起,_______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多个_________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3)西欧封建主组建了______,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2.灭亡:1453年,_______________攻破_______________,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灭亡。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分两部分内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国力下降,面对的外来威胁与日俱增,拜占庭帝国最终走向覆灭。
从整册教材的编排上,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帝王的统治策略有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2.识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阅读《查士丁尼法典》相关史料,开展讨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通过讨论探究、史料研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并理解文明在传承中得到发展,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立意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一定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们固有的认知中,评价一个帝国往往从政治力量的角度来评价。
然而对于拜占庭帝国,学生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帝国。
因此本课设计基于教师的专业阅读成果、基本学情和课程标准要求,以“文明”为主线,标题设定为《光荣与梦想:一个文化帝国的兴衰历程》,按照帝国梦想、盛世辉煌、帝国落幕、余晖如虹的环节安排教学,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认识到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在领略拜占庭文明风采的同时,形成对拜占庭帝国地位的评价,并认识到文明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六、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七、教学过程修建圣索菲亚教堂的原因。
【材料研读】展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指出查士丁尼巩固统治的工具是什么。
(一)文治展示拜占庭帝国疆域和民族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编纂法律的根本目的。
【史料实证】展示材料,设问:(1)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继承而来的罗马法此时是否能够继续使用?(2)如果你是编纂委员会的委员如何编纂法律?材料一:卡庇特神庙中仅元老院的法律铜板有三千多块,法律论证汗牛充栋,内容重复……(浩瀚的法海中)法官就像目不识丁的人,不同的法官有不同的解释……—摘编自安提芬《关于谋杀希罗底斯案》材料二:罗马法的法案和律令,有不少已经历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基础知识】〕A .君士坦丁堡B .迦太基C .克里特岛D .亚历山大2.以下哪部法典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 〕A .«查士丁尼法典»B .«法理概要»C .«法学汇纂»D .«新法典»3.以下哪部法典不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局部〔 〕A .«查士丁尼法典»B .«汉谟拉比法典»C .«法学汇纂»D .«新法典»4.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 〕A .«查士丁尼法典» B.«法理概要»C .«罗马民法大全» D.«新法典»5.消亡拜占庭帝国的国度是〔 〕A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B .亚历山大帝国C .东罗马帝国D .西罗马帝国6.下面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②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③西罗马帝国消亡后500年,东罗马帝国也消亡了A.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7.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1) 有农业比拟兴旺的_________、_________,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2〕西罗马帝国消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一个〝_____〞。
» 年,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1〕从529年起,法典编纂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公布的法则搜集在一同,编成« »。
〔2〕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效果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 », 又编成指点学习法律文献的« »。
〔3〕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则编辑为« »。
〔4〕评价:依然供认________,但在一定水平上改善了_______的位置。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的第十课,主要介绍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和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意义和法律制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和内容。
2.难点: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教材。
2.资料: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历史史料和论文。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和内容。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一、教学目标【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1、知识与技能知道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认识到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当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覆灭、经济文化全面衰退时,东罗马帝国依然保持稳定,不仅安然渡过了难关,保存了渡过了难关,保存了古典文化遗产,还创建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进而理解拜占庭文化的高度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影响力。
二、教学重点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对查士丁尼法典的评价。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三、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罗马帝国分裂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的命运又如何呢?为什么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作“拜占庭帝国”?(二)、新课讲授学生阅读教材“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分别从建立、全盛、衰落、灭亡等方面学习教师点拨:可从时间+人物+事件来表述2、教师点名学生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建立:395年,定都君士坦丁堡全盛:6世纪中期,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衰落:①查士丁尼死后,领土被蚕食②到15世纪中期,帝国已名存实亡,仅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覆灭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①、分析帝国灭亡的原因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灭亡原因:中国清朝施行“闭关”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几乎完全隔绝、逐渐在世界落伍;拜占庭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陶醉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②启示: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4、学生学习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教师补充:通过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资料展示拜占庭帝国对东欧文化的影响5、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学生版)级上册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目标导学1.观察《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分析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背景和拜占庭文化的形成(时空观念)2.知道《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观察《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示意图》,分析拜占庭帝国疆域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右图人物是谁?他在位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1)人物: 。
(2)社会发展状况: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比较活跃,社会比较,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2.研读史料,为什么查士丁尼一世要编纂法典,最终编纂出哪4部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如何评价它?(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保证的专制权力。
(2)组成:《》《法学汇纂》《》《新法典》。
(3)评价:①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奠定了的基础。
②局限性:仍然承认。
思维指引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民法大全》属于罗马法的一部分。
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观察拜占庭帝国不同时期的示意图,指出拜占庭帝国的疆域有何变化并分析拜占庭帝国疆域变化的原因,这个帝国的最终结果如何?(1)变化: 。
(2)变化原因:外族的入侵;长期的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十字军东征的打击;新崛起的人的不断进攻。
(3)结果:1453年, 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或东西交融。
(2)影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时空观念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拜占庭帝国是中古欧洲历史最长久的专制君主制国家,在其绵延千余年的历史中,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上历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学案课题: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型:新授时间:第周年月日课时:主备人:授课教师:一、预习导学:《罗马民法大全》包括二、学习目标: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的影响。
2、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
三、重难点解析重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兴亡难点: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四、精讲释疑:(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进入一个(2)527年,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目的法典内容评价(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危机:(1)(2)(3)(4) 2、对策:(1)(2)3、灭亡:时间:,国家:4、评价:五、达标训练:1.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A .“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 C .“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2.它承认奴隶制度,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
它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 .《法学汇纂》B .《十二铜表法》C .《新法典》D .《查士丁尼法典》3.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并通过《罗马民法大全》巩固了其统治。
“他”是( )A .查理曼大帝B .凯撒大帝C .查士丁尼D .伯里克利4.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B.古巴比伦王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法兰克王国5.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的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欧洲的哪一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戊戌政变D.洋务运动6.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其中拜占庭教士9世纪创造的后来成为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起源的是( )A.拉丁字母B.希腊字母C.西里尔字母D.腓尼基字母7.《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影响的知识。
2、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
【温故知新我能行】1、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即《》。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375年,被称为“蛮族”的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4世纪末。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3、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1500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探索新知我能行】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 以及亚洲西部和__ 洲北部地区。
2、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
3、《查士丁尼法典》(1)527年,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3)从年起,法典编纂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4、《罗马民法大全》是《__ 法典》《__ 汇纂》《法理概要》《__ 》的统称。
5、《____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6、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 __ ,把__ 编入军队。
__ _ 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7、_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 __,改名为__ ,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8、评价:.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提供了精神营养。
【合作探究我能行】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原因:()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
初三历史学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习目标】①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②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
③知道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灭亡的过程;掌握拜占庭文化的主要代表及对历史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右图人物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他统治时期,东罗马帝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法制建设上,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背景: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______以及亚洲西部和________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________、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________,社会比较________,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皇帝的____________。
3.措施: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制出了《罗马民法大全》。
(1)内容(2)评价①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_______的地位。
②对________、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③《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原因(1)从7世纪起,____________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__________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3)西欧封建主组建的____________,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2.灭亡:______年,_____________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贡献(1)对________、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影响的知识。
2.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难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1.背景: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527年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2.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的专制权力。
3.法典的集成:在《查士丁尼法典》后,陆续颁布了、《法理概要》、《新法典》。
四部总称
4.实质:巩固皇权,维护。
5.影响:被誉为欧洲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危机:7世纪起,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土也不断被外族蚕食鲸吞,阿拉伯的入侵,西欧封建主组建东征,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与进攻,致使帝国日益衰落。
2.对策:把帝国行省改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确立制度;求助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3.灭亡: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军攻陷,拜占庭帝国终于灭亡。
4.评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提供了精神营养。
【合作探究】
材料一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
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图《6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疆域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拜占廷”是指哪一帝国?“古老的国度”是指哪一国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地处亚洲和欧洲分界处,沟通了海和海,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由材料二可知拜占廷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5世纪中期,被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当堂达标】
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2.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查士丁尼法典》加剧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3.下图是《罗马民法大全》图册,对图册解说有错的是()
A.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
B.改变了奴隶的地位
C.法典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法典、学说汇纂、法学概要、新律
D.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4.拜占廷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
最终灭掉它的是()
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5.依据如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拜占廷帝国B.马其顿C.波斯 D.希腊
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8.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护和恢复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它的许多城市都是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但到了明清时期,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明显地落伍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和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有哪些共同之处。
(3)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及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带给你哪些启示。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查士丁尼、皇帝、《法学汇纂》、《罗马民法大全》、奴隶制度、民法
二:十字军、军区、军事封建、1453、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文艺复兴
【合作探究】
(1)拜占廷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2)君士坦丁堡;黑、地中。
(3)灭亡原因:四处征讨,国力损耗;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
【当堂达标】
1.D 2.C 3.B 4. B 5. A 6.D 7.C
8. (1)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下了君士坦丁堡。
(2)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思进取,缺少创新,封闭保守;都遭受了外来入侵。
(3)①虚心学习,积极进取;②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③开放包容,积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