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们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圆形5个,三角形10个,红花20朵。

学习设计一、组织学习,创设情境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老师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

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老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老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老师:你知道吗?学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学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学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老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课件显示: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学生:○和△同样多。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如图: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学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比△少几个?列式:7-5=2。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本节课教老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创设学习情境,鼓掌欢迎听课领导的到来,由掌声到比较谁多谁少,导入新课,比较新颖、有趣,一下子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百分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运动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关系。

2.提出问题:如果男生比女生多20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3.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的规律。

呈现(10分钟)1.讲解方法:教师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如公式:((A-B)/B)×10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1.针对学生的难点,如减法运算的顺序,设计更多的练习和实例,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实践活动环节,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了起来,积极性很高。通过实际操作,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和交流。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能够很快地给出答案,而有的小组则需要更多的提示和帮助。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用大数减小数,例如在“23比30少几”的问题中,误用23-30得到错误的答案。
-当给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5,而这个数是18”时,学生需要逆向思考,用18减去5得到另一个数是13,这种逆向思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通过具体实例、图示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概念,逐步突破学习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多几”和“少几”的概念;
2.学会使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方式进行加减法计算;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5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减法当作加法的逆运算,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练习题、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3只小鸟比2只小鸟多几只?”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吃掉2个苹果,实际上是减少了几个苹果?怎么减少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完成教材中的第1题:“小华有8个糖果,他给了小明3个糖果,他还剩几个糖果?”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小组讨论:“如果妈妈买了5个香蕉,你吃掉了2个,妈妈还会给你买香蕉吗?为什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
-强调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如:0.25转换为百分数为25%,以及如何将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结果转换为百分数;
-在解答应用题时,指导学生先找出关键信息,明确需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根据问题要求列出计算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百分比关系的情况?”(如:购物打折、成绩提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百分比关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一,它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倍比关系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现打8折出售,求现价与原价之间的百分比关系。这个案例展示了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本节课将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百分数》中的内容进行展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百分数的概念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知识点不仅需要抽象思维,还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完整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完整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4)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5个易拉罐,那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 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方块和小棒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掌握信息,集体订正。
(5)沟通联系,提升方法。
谈话:现在比较这两个问题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与“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同罢了(把两个问题移在一起)。这两个问题都是求15和10这两个数相差多少,都要从15里去掉和10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从大数里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课件闪烁10个绿方块和10个红方块后变虚),求还剩多少(课件闪烁5个绿方块),都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借助小方块展示研究过程:
学生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摆法怎么样?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多出的是5个?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方法(课件显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课件随机在对应的绿色小方块和红色小方块之间画虚线)
(7)随机巩固
争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第2题.
(二)探究,建立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问题的方法模型。
谈话:回想刚才用小方块比的过程,想一想,要解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10。
组织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要求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就是求15比10 多多少,要求15比10 多多少,就是要从15里面去掉10,所以用减法计算(课件出示算式和“从15里面去掉10,用减法计算”)。
(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一数比另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在分率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中,把B看作单位“1”,把A看作对应量,与句中的几分之几对应。

也就是说:如果用B乘以几分之几,得到的就是A。

当应用题里的分率句是“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形式,解题的思路是:首先要找单位“1”,如果“1”已知,用乘法;如果“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如果已知B要求A比B多(或少)多少,直接用B乘以几分之几就行了。

如果是已知B要求A或已知A 要求B,则比“1”多的用加法,比“1”少的用减法。

例如:分率句是“A比B多三分之一”,则A与B之间的关系式是B×(1+1/3)=A 或B+B×1/3=A。

如果B已知就直接用乘法算,如果B未知要求A就设B为x,照以上的关系式列方程。

1、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

2、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一般方法(原方法)第一题先求甲与乙的比,从前半句得知,甲是乙的1+2/5=7/5,那么甲与乙的比就是7:5。

再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7-5)/7=2/7。

第二题难度,找单位“1”。

前半句单位“1”应该是水,可以这样说,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1/10,那么冰是水的1+1/10=11/10,冰与水的是11:10。

后半句单位“1”应该是是冰,可以这样说,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11-10)/11=1/11。

快捷:这些题可以建立一个快捷键:甲比乙多B/A,乙比甲少B/(A+B)甲比乙少B/A,乙比甲多B/(A-B)。

仍以上面两题为例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5+2)=2/7反之,乙数比甲数少2/7,甲数比乙数多2/(7-2)=2/5。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0+1)=1/11。

反之,冰化成水体积减少1/11,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1-1)=1/1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篇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

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学习困难:(1)能够找到数学信息,但小部分学生认知数学信息误以为就是把题目读一遍,没有从中有选择性的选取跟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能找到数学信息,但是我一反问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数据跟所给信息无法对号入座,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彻底读懂题目。

(2)本课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因此找清楚谁多谁少和相差数非常重要,二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故做题表现出看到“多”就用加,看到“少”就用减的情况。

有几个学生不理解题意,但是能列对算式。

上课不是演戏,没有重来,所以我要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放在课前预设,让学生经历再创数学的过程,能够真正能爱上数学课。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篇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例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我指名学生画出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

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时,我出示了以下思考题:1、把()看做单位“1”;2、()比()多()公顷;3、多出的公顷数相当于()的()%;4、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百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解过程的精确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掌握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比赛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都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现象。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分母和分子的关系,以及如何化简分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学模型,理清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条幅、磁力片、水彩笔、奖章贴、检测单教学过程:一、激活已有经验,引入课题1.生活调查:比年龄“xxx比xxx大几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呀?2.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1.引出问题,明确方法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游园会的小朋友们正在玩套圈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主题图)2)收集信息,出示例题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条幅出示例6,指名完整读题3)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思考汇报4)出示预习提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画一画或摆一摆。

(一一对应)2.算一算。

(说清为什么可以这样算?)2.自主学习3.同座交流师: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同座听一听4.小结学习情况(提炼自学方法,表扬优秀个体)三、展示汇报(画图、摆学具、计算三种方法板前展示汇报)1.师: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展示,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这二单元21页例6、做一做等相关练习。

背景分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初步重新认识加法的意义、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选曲的。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就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具有它,将终身受惠。

但它具备很高的概括性,对于7-12岁的儿童来说就是难于认知掌控的。

为此,本课力求利用有意思的情景,唤起学生自学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方式、交流等活动,初步扩散一一对应和转变等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积极探索能力、技术创新思想和应用领域意识。

本节课所蕴涵的数学基本思想:1、对应:本节课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2、符号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教材提供更多了画图(或操作方式)的策略,借此协助学生认知必须化解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图的过程就是符号化思想扩散的过程。

3、转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价值。

4、数形融合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有赖于形,形有赖于数,本节课运用画图的策略协助学生认知数量关系,创建了与原来加法模型的联系。

5、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是求相差数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建立解决这类数量关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测、操作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经历将“谋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转变为“谋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的过程,扩散转变的思想。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及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分数除法的第一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7.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解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1. 确定单位“1”:(以较多的数为单位“1”)2. 求出两数的差3. 用差除以单位“1”的量七、作业设计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如:求小明比小红多百分之几的苹果?答案:小明比小红多100%的苹果。

2. 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本课是数的运算系列中的一课,是第一次接触数量的比较,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是一节难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本课教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理解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量关系,从曾惜的12朵红花里去掉同样多的8朵,剩下的4朵就是比扬洋多的。

联系运算含义,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策略上注意了以下几点:1.注意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本设计安排的教学策略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在操作活动中探寻算理。

通过创设比谁的红花多,找出多出的部分。

这样能起两个作用,一是与学生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二是很容易发现计算算理。

2.注重学生表象思维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摆红花、说算理的活动,使操作活动迁移到计算方法的理解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利用摆红花,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渗透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

在观察红花说算理中,将大数12分成两个部分。

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

这样把求相差转化为求剩余,渗透了转化思想,实现了比较关系与去掉方法的链接和迁移,明确数量关系及问题的本质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
增加了百分之几 是什么意思?
自主探究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比原计划 多造的
也可以先求实际造林是原 计划的百分之几? 14÷12≈1.167=116.7%
14公顷
结合线段图再想一想还 可以怎样做。
116.7%-100%=16.7%
答: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6.7%。
6. 姐姐身高150厘米,比弟弟高10厘米。求姐姐比弟弟 高百分之几的算式是( )。
①10÷150
③(150-10)÷150
正确答案选②。
②10÷(150-10)
④10÷(150+10)
不要认为降低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 几„„一定要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 差除以标准量,应仔细审题,如果解题 时所需数量给出,就直接使用。
二、探究新知
可以借助线段图 来理解题意。 这样的数量关系和分数乘除法问 题的数量关系类似。这里是求实 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 划的百分之几。
比原计划 多造的
原计划: 实际: 12公顷
14公顷
(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自主探究
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 分之几? 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 分之几?
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 超额了百分之几?
4、填空。
(1)8是10的(
(2)10比8多(
)%
)%
10是8的(
8比10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教科书第72页例3,第7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分析推理能力。

4、促进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检查口算2、复习比多比少的题目3比5() 12比9()3、出示主题图:今天一、一班进行作业评比,对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贴上一朵小红花,请你们看一看小雪,小磊,小华在作业评比中各得了多少朵小红花?他们得到的红花个数各不同,你能根据红花朵数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名提问题(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2)、小雪比小华多得几朵红花?(3)、小磊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4)、小华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5)、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红花?(6)、小雪、小磊、小华一共有多少朵红花?同学们真爱动脑筋,通过讨论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选择几个问题来解决好吗?2、教师板书(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2)、小雪比小华多得几朵红花?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请用小棒摆一摆。

谁与谁比多少?小雪多还是小磊多?把小雪的根数分成哪两部分?小组里说一说。

现在我们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多少朵红花?指一指小雪比小磊多的部分。

我们知道了小雪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小雪比小磊多的部分,小雪跟小磊同样多的是几朵?那么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应该怎么办?同位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12-8=4从什么信息中知道谁多谁少?小雪的朵数多,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案五一中心小学周哲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

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

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课件出示复习题:(一)比一比,说一说。

1.2.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

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三)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

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总体上是成功的,基本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成功之处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色的小棒和蓝色的小棒,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

再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只要从13个里去掉8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 - 8 = 5。

这样,引导学生达到从“看出”到“算出”的目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第二,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材受篇幅限制,只用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算法。

在设计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归纳,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这样做,显然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