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浮槎山水记翻译赏析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3907d2cad51f01dc381f1e9.png)
游褒禅山记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项,“卒”,死亡。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2021年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44a9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1.png)
2021年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佛冯骥才当锦盒被打开,我被拿出来放在桌上,来不及弄清这是什么地方,只见眼前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老板,但他靠边靠后站着。
中间一人倒背着手,沉着脸看着我,那神气好像他是佛。
他身边站着一个年轻人,肯定是秘书了,中间那人一动不动站着,呆呆瞧着我,似懂似不懂,他也不表示喜欢与否,站了一会儿便转过身向右边另一间屋子走去;好像他走向哪里,别人就得跟着走向哪里。
他大概就是陈主任了。
在他们走进另一间屋子之后,由于距离太远,我就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了,能听到的都是“喝茶、喝茶”,过一会儿还是“喝茶"。
又过些时候,老板似乎告别而去,他走时没经过我这间屋子,看来我被陈主任留下了,随后那年轻的秘书走进来,重新把我放进锦盒,轻轻关好。
我好像被拿到什么地方放好,跟着我听见关柜门和上锁的声音。
我以为从此要过一阵“深藏密室”的绝对平静的生活,我想得美!只过了几天时间,我就给人从锦盒里拿出来放在桌上,陈主任陪着一个人对着我瞧,刚才秘书来向陈主任报客人姓名时,说是“北京嘉宝拍卖行的黄老"。
我想,陈主任是不是行事谨慎,刻意回避了本地人?黄老的年纪六十开外,谢顶,衣装考究,气度不凡。
陈主任一口一个“黄老”称呼他,口气似很尊敬。
他对我看得十分仔细,还几次用“不错”两个字夸赞我。
在陈主任到另一间屋接听电话时,他紧盯着我胸前的璎珞与飘带细看,忽然脸上露出极其惊讶的表情,好像发现了宝物。
等陈主任听过电话回来,这黄老立刻把脸上惊讶的表情收了回去,对主任只淡淡说了一句:“东西不错,要想出手就交给我吧。
”陈主任说:“交给你,我自然放心.”黄老说:“您的东西不上拍为好,我拿到香港去找买家。
国内买家大都是土豪,只认鎏金铜像,要讲看历史看文化看艺术还得是人家欧洲人,肯出高价的也是人家。
”陈主任说:“东西太老不能出关吧?”黄老笑得露出牙来,说:“您下次去香港到荷里活老街那些古玩店看看就明白了,汉俑魏碑唐三彩,全是新出土的,只要肯出钱,什么东西都能出去,不单能出去,您要是咱这的人,在那儿买了几件东西还不用自己往回带,只管回来后到北京潘家园这边来取。
2021年十堰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十堰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b2b30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9.png)
2021年十堰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欧•亨利乔·拉雷毕来自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
六岁的他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
二十岁时,他只身离乡来到纽约。
德丽雅·加鲁塞斯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弄得格外出色,到底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去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间画室里见了面,那儿经常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聚会,讨论绘画、音乐,包括伦勃朗、瓦格纳、肖邦,以及明暗对照法。
乔和德丽雅彼此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
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处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
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大家都知道他的声望,他收费高昂,课程轻松。
德丽雅则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琴,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他们的钱没有用完的话,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
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没了着落。
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
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
哟,那家人可真好。
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
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
我见了她就喜欢。
她是个柔弱可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她只有十三岁。
一星期教三次课。
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
数目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
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殿堂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卖卖报纸,或者搬搬石子铺马路,多少挣一两块钱回来。
【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范文word版 (2页)
![【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范文word版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91a294f1ed9ad51f01df253.png)
【最新2019】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翻译: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有人叫它浮阗山,又有人叫它浮巢山,是由和尚、老子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涌泉,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原文: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翻译:我曾经读《茶经》,知陆羽精通水质,以后又得张又新《水记》,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判定水的等级,(张又新)认为两人均采陆羽的说法,但其标准与《茶经》不同。
张又新是狂妄险谲之人;所说的话令人难以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得到浮槎山水后,更相信陆羽精通水质。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卢州界中,比较二山之水可知浮槎山的水远胜龙池水。
但若张又新之说,龙池之水居第十,浮槎山之水弃而不录;因此可知张又新的书有很大的差失。
但陆羽则是内行人,依陆羽的说法,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最差;山水中又以乳泉石池漫流的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却(十分)透彻(完尽)。
原文: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2019-2020学年曲阜市吴村镇中心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曲阜市吴村镇中心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92433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e.png)
2019-2020学年曲阜市吴村镇中心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钓者逸云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岸。
寂静无声,像画。
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
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
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
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
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
他觉得可以坐坐。
钓者旁边有石凳。
石凳有些热乎。
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
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
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
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
但这里他并不陌生。
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
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
是为钓者准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
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
那里水是动的。
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
他们神采飞扬,一边看着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
也有围观的。
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
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
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
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
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
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
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
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
太阳很耀眼。
阳光无私覆盖大地。
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
他现在不踏实。
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
他到处瞅瞅,像做贼。
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
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
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
曾经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
他摇摇头。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https://img.taocdn.com/s3/m/f1623abf0b4c2e3f56276303.png)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导读: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翻译: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有人叫它浮阗山,又有人叫它浮巢山,是由和尚、老子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涌泉,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原文: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翻译:我曾经读《茶经》,知陆羽精通水质,以后又得张又新《水记》,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判定水的等级,(张又新)认为两人均采陆羽的说法,但其标准与《茶经》不同。
张又新是狂妄险谲之人;所说的话令人难以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得到浮槎山水后,更相信陆羽精通水质。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卢州界中,比较二山之水可知浮槎山的水远胜龙池水。
但若张又新之说,龙池之水居第十,浮槎山之水弃而不录;因此可知张又新的书有很大的差失。
但陆羽则是内行人,依陆羽的说法,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最差;山水中又以乳泉石池漫流的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却(十分)透彻(完尽)。
原文: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
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翻译: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散文类练习(8)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散文类练习(8)](https://img.taocdn.com/s3/m/8597776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3.png)
散文类课后练习(8)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愚溪对柳宗元柳子名愚溪而居。
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藏石走濑①,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
故其名曰‘恶溪’。
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
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②,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彰秽迹,故其名曰‘浊泾’。
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
夫恶、弱,六极③也;浊、黑,贱名也。
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
今予甚清与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汲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旦夕者济焉。
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左右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
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
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
用者宜迩,伏者宜远。
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④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
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伶俐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戎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
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和我?”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⑤。
姑示子其略:吾茫然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矫⑥;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
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⑦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
吾足蹈坡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
《左仲郛浮渡诗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左仲郛浮渡诗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684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4.png)
《左仲郛浮渡诗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左仲郛浮渡诗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左仲郛浮渡诗序姚鼐江水既合彭蠡③,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④浩汗,而其西自寿眷⑤、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
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
’而浮渡濒江倚厚,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由,览之不穷。
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
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闽辟⑥,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方能得其意焉。
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之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凡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⑦土石之间.,寂历空港,更数千百年。
直寄⑧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
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
”余曰:“诺。
”乃今年眷,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
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
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颈,下北江,过鸠兹。
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⑨薄涌,大鱼皆砉然⑩而跃。
诸客皆歌呼,举酒更醉。
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泰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太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
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
”客有戏余者日:“君居里坚[二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
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
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窗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注】①左仲郛(fú):人名,桐城人,是姚鼐的朋友。
②浮渡: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县西北。
③彭蠢:鄱阳湖。
④漫衍:泛滥。
⑤寿眷:地名,下文的合肥、淮阴、北江、鸠兹均为地名,潜、霍、司空、龙眠均为山名。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宋濂《水北山居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宋濂《水北山居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288ddfd866fb84ae55c8de2.png)
宋濂《水北山居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
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湖府经历②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
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旼则不然。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
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③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
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
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④之思。
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https://img.taocdn.com/s3/m/13dd59b3941ea76e58fa0475.png)
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感谢您的阅读!中考文言文浮槎山水记翻译: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阗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翻译: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有人叫它浮阗山,又有人叫它浮巢山,是由和尚、老子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涌泉,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原文: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翻译:我曾经读《茶经》,知陆羽精通水质,以后又得张又新《水记》,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判定水的等级,(张又新)认为两人均采陆羽的说法,但其标准与《茶经》不同。
张又新是狂妄险谲之人;所说的话令人难以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得到浮槎山水后,更相信陆羽精通水质。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卢州界中,比较二山之水可知浮槎山的水远胜龙池水。
但若张又新之说,龙池之水居第十,浮槎山之水弃而不录;因此可知张又新的书有很大的差失。
但陆羽则是内行人,依陆羽的说法,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最差;山水中又以乳泉石池漫流的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却(十分)透彻(完尽)。
原文: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9b5e3d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3.png)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于是母予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白菜。
《游虞山记》翻译及赏析
![《游虞山记》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79c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c.png)
《游虞山记》由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二十一日,张裕钊在常熟县虞山作此记。
《游虞山记》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风光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作者或远望,或近观,或仰视,或俯察,视角不停变换,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游虞山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游虞山记作者:张裕钊十八日(2),与黎莼斋游狼山(3),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
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
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熟城(4),出城迤西(5),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
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6),诡异殆不可状(7)。
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8)。
澄湖奔溪(9),纵横荡潏其间(10),绣画天施。
南望毗陵、震泽(11),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鑱云(12),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
水阴上薄(13),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
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14),神与极驰。
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15)。
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16),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
岩阿为维摩寺(17),经乱,泰半毁矣(18)。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工,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今指谓易州:“一昔游其上也。
”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19),类数百年物。
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日昃矣(20)。
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21)。
幽邃称建诗语。
寺多木樨花(22),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23),其上为辛峰亭。
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翼日往(24)。
风雨,复不果。
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25)。
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蓬户(26),望之了然,令人欲反棹复至焉。
2021届天津市第三十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天津市第三十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7916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0.png)
2021届天津市第三十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还有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
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
”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1691694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9.png)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021年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3f75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b.png)
2021年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
![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c0aa35727a5e9856a61d9.png)
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翻译赏析《浮槎·昔负千寻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鉴赏】这是一首寓言式作品,序文和诗的联系清楚地说明了骆宾王从骈文中借用了词汇、结构与主题,这就使得其诗具有强烈的雄辩意识及散文式的铺叙。
诗序原本用来叙述历史或传记的背景,使诗中及所述事件能够充分明了。
王勃的《滕王阁诗》就运用了这一古典形式:序文描写了宴会、场景、事件的过程,诗篇则表现对这一情境的反应,诗与骈文序言的区别是分明的。
可是在这篇《浮槎》中,诗只是把序文详细叙述过的内容简要地重述一遍。
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序文展示了希望——浮槎将被利用,漂泊者将被启用,而诗却使这一希望破灭。
除了结尾外,诗紧密追随了序文的旨意,无论在讨论范围还是在措词上都与之相似。
序的第三段与诗的开头两句相应:“负凌云概日之姿”描写浮木的高度,被简化成“昔负千寻质”。
序的第四段叙述这棵树在偏僻的地方十分安全繁盛,诗则处理成具有松树和桂树的孤独和耐力。
由于运用了双关语:真心/树干,劲节/树节,诗的描写具有更密切的道德联系。
序运用了高雅优美的传统夸张比喻,以称赞的口气将某种事物与神秘的典范相比较:“与建木较其长短,将大椿齐其年寿者。
”诗舍弃这一高雅的语句,采用了表示“超过”的简洁套语“凌”和“掩”。
序文所写传说中的树也被具有象征意义的松树和桂树所取代。
诗的第三联出于简化的要求,再次将序的描写语句简化成无力的重复,把“上为疾风冲飙所摧残,下为奔浪迅波所激射”变成“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诗对于骈文序言的这种屈从关系说明,使诗歌创作接近骈文的试图很成问题:诗歌的体式手法已经演变并作用于精炼的五言诗,而骈文的修饰需要较长的语句和较散漫的结构,因此当骈文被“翻译”成诗句时,就变得贫瘠乏味。
《醉翁亭记》《浮槎山水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浮槎山水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02430e87101f69e3195d8.png)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觥筹交错觥:____________(2)树林阴翳翳:____________(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遗:____________(4)荫长松,藉丰草藉: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杂然而前陈者登轼而望之B、颓然乎其间者安陵君其许寡人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吾妻之美我者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浮槎山水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浮槎山水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佑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
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翻译】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
(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
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相信陆羽是了解水的人。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
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
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
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
嘉佑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
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
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
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
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
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
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
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
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
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
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
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
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
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佑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