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开宝寺塔翻译赏析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2c339f46527d3240ce0ee.png)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自测题(一)一、译句,梳理内容: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出师表自测题(二)一、译句,梳理内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北京市通州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通州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ef89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b.png)
(取材于张勇《古代的工匠精神》)
1. 依据材料一,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同当今企业对技术的追求不约而同。
【答案】6. C 7. D 8. C
9. (1)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但终究没有增减。
(2)大家相互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0. 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
C.更:再。句意: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
C. 出类拔萃:“萃”读作cuì意思是“草丛生的样子”
D. 格物致知:“知”读作zhī意思是“学问”
3. 依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 ,很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
B. 工匠精神追求“精确”,北宋工匠预浩在汴京建立开宝寺塔就是典型例证。
C. 工匠精神在明代特别受重视,蒯义、王世贞、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日,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留意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约而同。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描写佛塔的诗句
![描写佛塔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29c2f44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6.png)
描写佛塔的诗句1. 描写佛塔的诗句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王昌龄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与梦得同登栖灵塔白居易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李白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赤蔷安掸师塔卢照邻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登栖霞寺塔蒋涣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储光羲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登扬州栖灵寺塔刘长卿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登广陵栖灵寺塔高适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达与赏心会.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登西灵塔陈润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登西灵塔陈润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早秋登慈恩寺塔欧阳詹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刘禹锡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刘禹锡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题雁塔许玫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登慈恩寺塔张乔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题光福上方塔顾在镕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题护国大师塔杜荀鹤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题泗洲塔徐夤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题华严寺木塔张泌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登慈恩寺塔杨玢紫云楼下曲江平,鸦噪残阳麦陇青.莫上慈恩最高处,不堪看又不堪听.题慈恩塔荆叔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树深.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吊双泉大师真塔齐己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福州神光寺塔周朴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福州开元寺塔周朴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题三义塔鲁迅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阿育王塔朱存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金棺舍利藏何处,铎绕危檐声撼风.泗州僧伽塔苏轼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819de76a20029bd642dc0.png)
学习内容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第2学时(梵天寺木塔)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
3、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梵.天寺()喻皓.()讫.()贻.()lǚ()其板金chāi()qū()箧huàn( ) 其塔动(2)、解释下列加点字钱氏据.两浙时()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乃以瓦布.之()匠师如.其言()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下来。
4、了解课文大意,参照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5、试用自己的话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6、读了本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之处吗?(请把你的疑难写下来吧,再试着与同学讨论解决它。
)二、课堂探究:1、朗读展示。
(1)自由朗读。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竞赛。
2、试着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看谁说的准确、流利。
要求:尽量脱离书本。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出你的见解。
)(1)文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4、品读课文,感知课文语言的妙处。
(联系语境,细心体会人物的心理。
)(1)《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的“密”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2)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字词用得精彩的,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5、拓展延伸(1)《梦溪笔谈》总结了北宋以前我国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学习了本课,你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认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2)试着从课外搜集一些科技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课 《出师表》 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课 《出师表》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a301a144b35eefdc9d33317.png)
第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中道崩殂....(2)遂许先帝以驱驰(3)盖追先帝之殊遇..(4)以光.先帝遗德(5)引喻失义.(6)陟罚臧否..(7)论其刑.赏(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9)悉以咨.之(10)性行淑均..(11)夙夜....忧叹(12)庶竭驽钝(13)以彰.其咎(14)咨诹.善道3、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今指店铺开业)(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3)由是感激(感激:。
今义是指激动感谢)(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4、一词多义(1)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3)遗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4)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5)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6)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7)能必能裨补阙漏先帝称之为能(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标涕零(9)效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言进尽忠言不知所言(11)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12)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13)而而中道崩殂计日而待报先帝而忠陛下(14)于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5)之先帝之殊遇愿陛下亲之信之(16)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解释下面成语(1)妄自菲薄:(2)引喻失义:(3)作奸犯科:(4)苟全性命:(5)斟酌损益:(6)感激涕零:(7)不知所云:(8)三顾茅庐:(9)亲贤远佞:(10)计日而待:6、选择填空(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2)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B.咨臣以当世之.事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以告先帝之.灵(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今亡.亦死渔人甚异.之(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悉.以咨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B 今南方已.定然志犹未已.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问君何能尔. D. 心远.地自偏亲贤臣,远.小人(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圣听..B、诚宜开张C、不宜.妄自菲薄D、叹息痛恨..于桓、灵(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公问其故.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C.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皆以.美于徐公D.不宜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必能使行阵和睦..二、文学常识7、《出师表》的作者是,他是时期著名的家,家。
归田录欧阳修翻译
![归田录欧阳修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b6edc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8.png)
归田录欧阳修翻译归田录欧阳修翻译归田录是古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是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归田录部分摘录以及翻译自序归田录〔宋〕欧阳修撰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
”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後命,有国以来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忝与其一尔。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 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一作衣) 微行,饮於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
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
”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一作罪大) 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
真宗问曰:(一作公) “何故私入酒”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 (一作俱) 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
”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晚年每为章献明肃太后言群臣可大用者数人,公其一也。
其後章献皆用之。
太宗时亲试进士,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孙何与李庶几同在科场,皆有时名,庶几文思敏速,何尤苦思迟〔一〕。
会言事者上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报恩塔的文言文翻译
![报恩塔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da54a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f.png)
报恩塔的文言文翻译
《报恩塔》原文: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白话翻译:
报恩塔是中国的一大古董,永乐年间的重大陶瓷器。
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雄心,人力物力和令行禁止,加上胆识智慧足以掌控此塔,是不可能建成的。
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十数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榫头严丝合缝,确是鬼斧神工。
听说烧制时,同时完成有三座塔,其中一座为成品,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清楚。
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只需报告砖的.编号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补上,就像原生的一般。
每夜塔上必定点灯,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
天日转晴,细雨雾霭,摇摇曳曳,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就像塔上香烟缭绕,半天才散去。
永乐年间,海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自一百多国家,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说这是海外四大洲所没有的。
泉州开东西塔诗句赏析
![泉州开东西塔诗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0eec5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1.png)
泉州开东西塔诗句赏析1、“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2、“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3、“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4、“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5、“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6、“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描述“泉州海丝之路”的诗句有哪些?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形容福州的诗句福州山川秀丽,万千景象,赢得多少诗人骚客歌吟,自唐宋以来,著名诗人杜荀鹤、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著名学者朱熹、蔡襄、杨时、赵汝愚等纵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
当我们欣赏之余,凭吊觅迹,揽胜抒怀,领略福州文化历史,引发思古之幽情,眷恋乡土之情思。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一首是较早描写福州诗: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西晋太康三年,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的旧冶城规模狭小,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的南麓建子城作为郡城,面积比冶城大几倍。
对于子城的优美景色,从诗中“沙墟阴欲暮”、和“孤径回榕岸”二句,可见子城之南,不但有大片沙墟之地,而且绿榕茂盛,初具“榕城”美称。
晚唐诗人杜荀鹤(846-904年)《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第一学期七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第一学期七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e7494234a7302768e9939b4.png)
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2018—2018学年度(上)期末模拟测试卷初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南通,一个滨江之城,以她特有的美给人以wèijiè。
泛舟濠河,蓝天、碧水、岸边的红花、yáoyè多姿的垂柳倒影,江南水乡的秀美让人流连;登临狼山,“长啸一声山鸣谷应,”,那份壮美让人豪情万丈。
从她身上jí qǔ营养,多少江城人成为耀眼的明星。
假如我是诗人,我要用一首长诗,赞美她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气象。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wèijiè()yáoyè()jí qǔ()2、根据情境对下联。
(1分)【情境】站在狼山广教寺前,举目向四面眺望:江水滚滚,无边无际;蓝天白云,空阔万里。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式相同,注意语意连贯。
(2分),,、。
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6分)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朱自清《春》)③,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④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⑤李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八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论语》八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是()(2分)A.多读优美的文学作品,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B. 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仍用老方法去解决金融危机无异于刻舟求剑....。
C.张小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真是不可救药....。
D.宇航员从“神九”飞船上看整个太空,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词一首·鹧鸪天——开封铁塔【旧照重题】
![词一首·鹧鸪天——开封铁塔【旧照重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5172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a.png)
词一首·鹧鸪天——开封铁塔【旧照重题】
词一首·鹧鸪天
——开封铁塔
【旧照重题】
雲游原创
2018.3.17
鹧鸪天·开封铁塔
雲游
北宋京都汴梁城,开宝寺塔座其中
名称铁塔实无铁,褐色琉璃偏体通。
都料将,预浩公,第一木艺建奇功。
震风水患巍然立,一柱碍云天举擎。
词牌格式:
鹧鸪天亦称《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997年9月于开封铁塔
铁塔位于河南开封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
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
号称铁塔不是铁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据史料记载,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
主持建造开宝寺塔的,是当时开封名头最大的都料匠,此公叫预浩,头衔是宋开国“木工第一人”,有《木经》三卷流行于世,说到木制工艺,无人能出其右,
属于绝对的权威。
开宝寺塔由其亲自设计、亲自监督施工,工期据说长达八年。
擎天一柱碍云低——出自于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七律《铁塔燃灯》。
与开宝寺有关的诗词
![与开宝寺有关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9ff799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5.png)
与开宝寺有关的诗词
宋代:喻皓。
解析。
明代:谢榛。
宝刹清凉地,慈云荫碧台。
雨声兼法鼓,花气入经杯。
鸟宿禅林静,龙归古洞哀。
晓来增爽气,心共片云开。
赏析。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境呢。
先看第一句“宝刹清凉地,慈云荫碧台”,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出开宝寺是一个很清凉的地方,就像被慈爱的云朵庇护着的碧绿高台。
想象一下,那寺庙在云下,有一种很宁静圣洁的感觉。
“雨声兼法鼓,花气入经杯”就更妙了。
下雨的声音和寺庙里法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大自然的声音和寺庙的宗教声音在对话一样。
花的香气还飘进了盛着经文的杯子里,这画面多奇特啊,好像花也想沾染一点经文的神圣。
“鳥宿禅林静,龙归古洞哀”,鸟儿在禅林里睡觉了,整个禅林就变得特别安静,而龙归古洞有一种哀伤的感觉。
这里的龙归古洞可能是一种传说或者是一种对神秘氛围的营造,让寺庙更有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最后“晓来增爽气,心共片云开”,早晨来了,空气变得特别清爽,诗人的心就像那一片云一样开阔了。
这就像是在寺庙里经历了一夜的雨和宁静之后,整个人的心境都变得豁达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开宝寺的雨景,把寺庙的宁静、神秘还有那种让人
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都写出来了,就像带着我们在开宝寺里感受了一场特别的雨一样。
范仲淹“窖金赠寺”
![范仲淹“窖金赠寺”](https://img.taocdn.com/s3/m/4ccb58c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0.png)
范仲淹“窖金赠寺”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作品广受欢迎,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其中,他的《窖金赠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佛教和钦佩寺庙精神的赞叹。
《窖金赠寺》是范仲淹为景德寺建造“窖金塔”而作的赠诗,这是一座金砖铸造的五级宝塔,高约十五米,据传为范仲淹自己设计。
诗中,范仲淹把这座宝塔比作“冰炭窖”,赞扬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寺庙文化的重要性。
他说:“天门开处才觉明,冰炭窖中无暗影。
车马不到巍峨处,篱落茅堂梦不知。
”这里,“天门”指的是佛教教义,只有领悟佛教的真谛才能明白宝塔的真正价值。
宝塔的光芒照亮了周围,昭示着佛教信仰的光辉;而“冰炭窖”则指的是佛法真经,宝塔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座“窖金塔”,才能启迪人们获得智慧。
范仲淹惋惜车马到不了这里,篱落和茅堂的人也无法理解这样的塔,暗示人们需要抛开功名利禄等俗世之物,才能领悟佛法的真义。
范仲淹在诗中还称赞了佛教的为人处事之道,表达了对寺庙和佛教的敬仰。
他写道:“五百罗汉显威灵,三千弟子烂熳英。
玉窗冰镜分天地,宇宙华堂映日明。
”五百罗汉和三千弟子是佛教教义,表现出佛教所推崇的宇宙万物的和谐理念;而“玉窗冰镜”和“宇宙华堂”则反映出佛教所追求的“无我境界”,表现出了佛教的智慧和高度。
范仲淹用诗歌传递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热爱和钦佩之情。
《窖金赠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诗歌,蕴含着范仲淹对佛教的敬意和寺庙文化的钦佩。
这首诗也让我们领略到了范仲淹诗歌的卓越才华和文学魅力,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
《开圣寺》译文及赏析
![《开圣寺》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ed14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8.png)
《开圣寺》译文及赏析《开圣寺》译文及赏析《开圣寺》唐代:温庭筠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
《开圣寺》译文飘拂的烟霭下,一条曲折的小道顺着山谷蜿蜒而上,两旁乱石磷石旬,丛林苍苍,山风吹来,落木萧萧。
到寺庙后,长途跋涉后的马儿,得以纵辔歇息,在悠闲地踢着蹄,打着响鼻,不时地仰头长嘶;夕阳染红了远远近近的山岭,觅巢归宿的乌鸦在层林之间飞来飞去,噪声乱成一片。
寺内枯草遍地,乱竹丛生,泉水自落其间,无人汲用,虽时近黄昏,山厨依然冷冷清清;影殿空空,木鱼声绝,殿外不远处,墓塔林立,原来僧人已葬在那里。
虽然再也不见旧时寺宇的风貌,但是记载当年建寺的南朝旧碑依然存在,读读旧碑上镌刻的文字,再对照眼前的情景,开圣寺的兴废变迁已不言而喻,岂敢再去询问休公!《开圣寺》注释开圣寺:指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之开圣寺,建于南朝。
蹊(xī)石:溪流中的石头。
蹊:同“溪”,山谷。
烟丛:丛丛烟树。
萧萧:象声词。
这里形容草木摇落声。
出寺:指寺外。
向陵:对着陵墓的地方。
陵:南朝诸帝陵墓。
山厨:山野人家的厨房。
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南朝: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
耻:一本作“敢”。
兴废:盛衰,兴亡。
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后还俗出仕为官。
借指开善寺住持僧。
一本作“渔翁”。
《开圣寺》创作背景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自长安东归吴中旧乡。
暮春抵达扬州,有较长时间逗留。
秋天自扬州渡江至润州(今江苏镇江)。
此诗为作者归吴中途经丹阳开圣寺时所作。
《开圣寺》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
开头两句写的是通往开圣寺的途中景象。
诗人并没有设色描绘,而只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进一个旅况萧瑟的境界。
山道、乱石、古树、烟霭,旅途的荒凉、寂寞可想而知。
但是诗人的感受程度似乎还不仅如此,“萧萧”一词状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窸窣之声,更增添了旅途的凄凉况味。
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98ec45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e.png)
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宿灵鹫禅寺宋代杨万里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译文夜宿山寺,夜半听见水声,误为下雨了,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终夜响个不停。
顺流而行,发现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就不再像在山里那样因水流曲折而发出冲激的声音。
注释灵鹫禅寺:又名宝积善院。
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永丰镇东北36里的社后乡灵鹫山下。
僧明道、智开创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
宋、明、清几经废兴,规模达9栋13厅,寺僧百余人。
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寮房等。
有僧驻锡。
曾被列为江西省14座重点佛教古寺之一。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像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与此诗含意相近。
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于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归故乡吉水途中所作,当时诗人入永丰界后行经并投宿于灵鹫禅寺。
赏析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
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
”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
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
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
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
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
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
![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487d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e.png)
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原文: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是夜所见如此。
)译文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听,为官出游却中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听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中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样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样鬼魂不样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在这里我向江神言明,我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无法归隐,如果我可以归隐却推辞不归那就有如江水一样。
注释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样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初生魄:新月初生。
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
谢:告诉。
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赏析: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
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原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17517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7.png)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原文注释赏析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原文注释赏析作品介绍《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原文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作者:唐·岑参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
注释①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四载(745)。
千福寺:在长安安定坊东南隅,本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673)舍宅为寺。
见《长安志》卷一0。
楚金禅师:京兆盩厔人,俗姓程。
七岁诵《法华经》,十八通其义。
曾主持兴建千福寺多宝塔。
乾元二年((759)卒,年六十二。
事见《宋高僧传》卷二四。
②多宝:指多宝塔。
相传多宝为东方宝净国之佛,生前曾立下誓愿,言己成佛后,遇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者,放置己身舍利之宝塔(即多宝塔),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
据称释迦牟尼于灵鹫山山说《法华经》,即有多宝塔从地涌出,证其所说皆真实。
参见《法华经·见宝塔品》。
据《全唐文》卷三七九岑勋《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载,楚金“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后遂于千福寺择址建多宝塔。
③莲华:指《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④“数年”句:据《感应碑》载,多宝塔于天宝元年前动工兴建,天宝四载建成。
⑤“明主”句:据《感应碑》载,多宝塔“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救内侍赵思儡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⑥“千家”句:指捐资助建者甚多。
⑦琉璃:指天然的有光宝石。
⑧秦山:即秦岭。
“秦”全诗原作“泰”,据《四部丛刊》。
⑨天府:指朝廷的府库。
货:财物。
⑩幡盖:旌旗仪仗和伞盖,贵人出行时所用。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790b0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f.png)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全诗翻译赏析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全诗翻译赏析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李白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⑵。
顶高元气合⑶,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⑷。
水摇金刹影⑸,日动火珠光⑹。
鸟拂琼帘度,连绣张⑺。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白⑻,霜催橘柚黄⑼。
玉毫如可见⑽,于此照迷方⑾。
注释:⑵《楚辞》:“将往观乎四荒。
”玉逸注:“荒,远也。
”⑶《十洲记》:钟山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居治处也。
”⑷《孝经钩命决》:“地以舒形,万象咸载。
”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⑸《法华经》:起七宝塔,长表金刹。
《伽蓝记》:宝塔五重,金刹高耸。
胡三省《通鉴注》:刹,柱也。
浮图上柱,今谓之相轮。
⑹《旧唐书》: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蒸之即火燃。
⑺张协《七命》:“翠观岑青,雕阁连。
”沈约《明堂登歌》:“雕梁绣,丹玉。
”⑻《楚辞》:“白露既下百草兮,掩离披此梧揪。
”《韵会》:“梧桐,色白,叶似青桐,有子肥美可食。
”,《说文》:“梓也。
”《通志》曰:梓与揪相似,《尔雅》以为一物,误矣。
陆玑谓“揪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齐民要术》谓“白色有角为梓,无子为揪”,皆不辨揪、梓。
梓,与自异,生子不生角。
⑼《说文》:柚,条也。
似橙而。
”《史记正义》:“小曰橘,大曰柚,树有刺,冬不凋,叶青、花白、子黄,亦二树相似,非橙也。
”⑽鲍照《佛影颂》:“玉毫遗。
”⑾《法华经》: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吒天。
露浴梧白,霜催橘柚黄。
①梧揪:梧桐和树,均为落叶乔木。
②橘柚:橘子和柚子。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游扬州时。
这两句写从塔上看到的扬州附近的秋色,时在早晨——梧桐和树沐浴在朝露之中,看上去泛着白色;霜已降落,它催促着橘柚发黄成熟。
秋景写得十分逼真,组成一幅色彩鲜艳、深浅分明的秋景图。
译:宝塔高高,直指苍穹,登上绝顶,饱揽四周风光塔顶与天空的元气相接合,高耸的标志在海云之上地面的万物与天际分界清晰,高塔的上绘满图画的塔梁在三层天之上湖水把金色的古刹与塔影袅袅摇晃,太阳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燃烧的火球一样飞鸟箭一样穿过琼玉的珠帘,彩漆的塔拱拥抱着明媚的光眼光随着蜿蜒的大路远去,心思却追随着离别的船帆秋露把梧桐与树叶洗白,寒霜把柚子与柑橘催黄隐约中看到了那玉白的毫毛,刹那间把迷茫的世界照亮.赏:李白在扬州的时间与次数太多,难以判断写此诗的时间,也没有特殊的'情绪的宣泄,感觉还是初到扬州时的那种美妙强烈的感情抒发.那就应该是26--27 岁时候所作.但是,在哪个年纪就有那么深的道行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译文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29b9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b.png)
《游灵隐高峰塔》译文
苏轼的《游灵隐高峰塔》译文如下:
我游览高峰塔,吃饱饭后整理好装备。
秋天的火云依然旺盛,此时正是初秋的早晨,天气开始转凉。
雾气弥漫在山谷岩缝中,太阳初升,草木的香气四溢。
我对同来的人赞不绝口,很久以来我们就一起游览水乡。
我们互相鼓励着前行,前方的道路又高又长。
古松像龙蛇一样攀附在山崖上,奇特的石头像牛羊一样坐在那里。
渐渐地,我们听到了钟磬的声音,飞鸟在空中盘旋飞翔。
进门之后眼前空无一物,远处的海洋无边无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开宝寺塔翻译赏析
文言文《开宝寺塔》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
世传浩惟一女,年十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也。
【注释】
①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归田录》。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②开宝寺塔:宝塔名,建在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宋时一尺约合3072厘米),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座有名的木质结构的琉璃宝塔。
该塔于宋仁宗庆历年间焚毁。
③在京师诸塔中最高:在京城所有的宝塔中最高。
京师,京城,这里指汴京。
诸,众,所有。
④而制度甚精:而且设计很精巧。
制度,规划,设计。
⑤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是都料匠预浩负责建造的。
都料匠,官名,掌管设计及施工的土木工程总负责人。
预浩:五代末至北宋的著名建
筑师,擅长建筑宝塔和楼阁。
⑥初:刚。
⑦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远远看去,塔身不正,有点儿向西北倾斜。
之,它,指开宝寺塔。
倾,斜。
⑧人怪而问之:人们感到奇怪,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之,他,指喻浩。
⑨吹之不百年,当正也:风不断吹它,用不了一百年,塔身就会正了。
之,它,指开宝寺塔。
⑩其用心之精,盖如此:他建塔时的考虑问题,就是这样的精密周到。
其,他,代喻浩。
如此,这样。
【翻译】
开宝寺塔,是在卞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职务名)喻浩主持建造的。
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
有人奇怪并问他,喻浩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正了。
”他考虑周到OrG/b/21055,达到了这种地步!宋朝开国以来的木工,喻浩是第一人。
直到现在木工们都遵循着预浩所创制的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