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玉器特征和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 径5.3cm,厚0.7cm。清宫 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 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 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 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 两周阴线勾云纹。另一面 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 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 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玉剑首中以圆形剑首 最为常见,但像这种两面 饰花纹的作品并不多见。
战国玉器
一 战国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
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姬仁元年)至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因各诸侯国竞 相纷争,战事连绵不断,故史称战国。战 国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从目前考古 资料看,战国出土玉器分布比较广泛,说 明诸侯国地方势力强大,促使玉器制造在 各诸侯国发展壮大。
战国玉器种类以装饰类为主,有璧、环、 玦、璜、珠、管、坠、笄、瑗、扣饰、珩、 觿、镯、韘、饼、鱼、蝉、鸟、虎、龙、 兽面、剑饰、串饰、组佩、象生佩、鹦鹉 配、龙形佩、方形佩、鼓形佩、兽形饰、 八角形饰、耳环、冲牙、柱、短圆柱、圆 柱片、长方玉片、方玉片、条形饰等;礼 仪类圭、璧、琮、璜、璋;葬玉类有玉幎 目、鼻塞、琀等;日用类有梳、嵌玉镜架、 筒等。
二 制作特征
1 双阴线纹技艺的发展 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 时沿用,但宽窄比例扩大,即宽线加宽,底 呈凹圆形,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
2 勾云纹与卷云纹复合型工艺 3 “游丝刻”新工艺与新风格
春秋玉器上有极细密的阴刻线,细到如 同游动或飘动的蚕丝,古称“游丝刻”。
4 蟠螭纹饰 玉器的蟠螭纹,始见于春秋。
有较亮的玻璃光泽。器呈扇面形,
较薄,边缘呈凹凸齿状。璜两面形
式和雕纹相同,表面铺饰谷纹,谷
粒呈菱面状,微凸起,谷纹间又有
6处卷云纹,其形与凤尾相似。璜
顶部镂雕一对相背的凤,细身长尾,
尾端粗而回卷,与凤首相对,凤身
局部有较多的镂孔,可穿绳系挂。
战国时期,璜是玉组佩的重要
组件,用作佩玉的璜一般都制造精
致,除表面花纹外,很多玉璜还特
玉勾云纹灯,战国,高12.8cm, 盘径10.2cm,足径5.9cm。 灯白玉质,有赭色沁。灯盘中 心凸雕一五瓣团花为灯芯座。盘外 壁和灯柱上部饰勾云纹,内壁及灯 柱下部饰勾连云纹,底座饰柿蒂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 形势,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较以前 有了很大的改变,玉雕作品的风格 也为之一新,新颖的造型和先进的 工艺成为创作的主流,开创了玉雕 史上新的艺术流派。本器的座、柱、 盘分别由三块玉雕成,嵌粘密实, 纹饰精美,富有层次感,显示出精 湛的雕刻技术。造型设计独具匠心, 灯柱上部处理成三棱形,下部为圆 柱形并收腰,于简单流畅的造型中 又显露出丰富的变化。目前所知, 此灯为孤品。
双龙首璜 战国
重环谷纹玉璧
璧最早出现于史前时 期。到了战国时期玉 璧用途更广,除了作 为礼玉外还用于装饰 和陪葬.此璧内外两 圈重环形,布满谷纹, 谷纹是战国最流行的 纹样,边沿小孔可穿 系悬挂。
蜻蜓眼玻璃珠、管 战国
(前403年—前221年), 珠:高1.6-1.9、直径1.9-2.2 厘米,管:长4.3、直径1.1 厘米。 1975年湖南湘乡市 牛形山一号墓出土。装饰
加装饰。这件玉璜表面的云纹及顶
部的双凤饰纹在目前已知的战国玉
璜中是仅见的。
玉云纹珌,战国,高6.3cm, 宽5.95cm,厚2.25cm。清宫旧藏。 玉料为青白色,表面有较 重的赭色斑,其色非玉料本身 所带。器呈上宽下窄的梯形, 两侧内凹,中部向两面凸起, 表面饰阴线勾云纹,勾云纹中 又有细阴线环形图及双短线。
玉虺龙纹冲牙,春秋,长 7.4cm,端宽1.5cm,厚0.3cm。 玉冲牙为新疆和田玉制, 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 片状,形似弧形长牙,上端宽 而方,下端略尖,中上部有孔, 可穿绳悬挂。冲牙表面饰阴线 刻出的花纹,线条呈方折状, 图案中隐有多个虺龙纹。此种 方折的阴线纹图案在陕西地区 发现的一些春秋时期的玉器上 也可见到,据此推测这件玉冲 牙为春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的 作品。
东周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 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 东周经历了549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的过渡时期。
东周玉器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 和工艺技巧比前朝都有显著的提高。
剑首正视呈倒长梯形,剖面为 长方倭角形。顶端、两侧各有 三道凹槽,底端有一穿而不透 的圆孔以置剑柄。遍体饰蟠虺 和卷云纹,剑格呈椭圆体,中 为菱形穿孔,便于青铜剑柄, 剑身插入,周边环琢八道凹槽, 遍饰卷云纹。
三春秋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
一 器形特征 1 双龙首璜发生变化 具体 形象 概括 方形龙首 2 觿的广泛使用 3 柄形器开始消亡 4 出现龙纹虎佩 5 卷云纹龙形佩 6 出现谷纹 7 出现玉具剑饰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
器遗址中就已出现内、外双重
的环形玉,可见这类玉环源远
流长,但在战国玉器中这类器
物并不多见,尤其是扭丝纹环
形玉多为单层,所以此双重玉 瑗更显珍贵。
玉镂雕双凤式璜,战国,长
13.7cm,高6.2cm,厚0.3cm。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柳公乡2号墓出土。
璜玉色暗青,表面有沁斑,并
二 战国玉器图片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 宫旧藏。 此璧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 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璧两面 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 谷粒呈旋状。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谷纹璧是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器,此 件玉璧较一般的战国谷纹璧更为精致, 谷粒圆旋高耸,其精致整齐超乎一般。 所雕螭龙细颈粗身,肌肉微隆,挺胸似 直立,尾自身后上冲贴于颈,形似猛兽, 表现出蓄势待发之状。商、周以来,对 于凶猛动物的表现多集中于头部,而对 体形的表现则有所不足。此件战国璧之 螭龙身体态势的刻画极为生动,在造型 艺术表现上是一重大进步。作品自中部 对半剖开,成一对合璧,从剖口看,并 非原设计,应是重大事件发生时临时所 致。
动物形饰、佩有龙、虎、猪、兽头、蚕、 蝉、鱼、鸳鸯、蛙等,还有兽面形佩、人 头佩、龙虎合体佩、玉人、人形饰等。礼 仪类有圭、戈、琮、璋、璧等;葬玉类有 琀(有玦、玉块)、殓玉片、绿松石塞、 鼻塞等;工具类有斧、凿、觿等。值得注 意的是西周习见的柄形器到春秋时期几乎 消失,其中必有缘由。
二 春秋时期玉器图片
玉兽面纹剑格,战国, 高2.2cm,宽5.5cm,厚 1.7cm。清宫旧藏。 剑格为新疆和田玉质, 青白色,截面为菱形,两 端薄,中间厚,两面均饰 兽面纹。兽面为粗眉、凸 眼,鼻以下不明显,兽面 两侧饰勾云纹。作品中部 有通孔,用以置剑柄。全 器边棱锋利,光亮度强。
玉扭丝纹瑗,战国,直径8.3cm, 厚0.3cm。清宫旧藏。 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 面饰扭丝状纹饰,两环相连之6 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 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 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 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
此件作品造型简练而凝重, 代表了春秋时期关中地区佩玉 的风格。
玉饰纹卧虎,春秋中期,长 7.7cm,宽2.2cm,厚0.3cm。清 宫旧藏。
玉虎用青白色玉料,片状, 有因埋藏而产生的褐色色变。 虎伏状,整体呈“弓”字形, 头部刻画精细,张口,上唇上 卷与鼻相连,前后足皆呈卧状, 尾大而上卷,虎身饰“人”字 形阴线虎皮纹,四肢饰勾云纹。
戰國 玉螭紋觿 長7.4公分,寬1.3公 分 「螭」是龍的一種,幾
分像虎。此件玉觿器面微 泛褐紅,是傳世器特有的 「盤紅」色澤,刻做成轉 首側身形態,頭與軀體的 銜接方式與本院藏的龍、 鳳玉觿同,乃是戰國時代 玉匠處理此類動物玉雕的 一慣作法
璜是我国古代成组佩 饰的组成之一。此璜 玉色晶莹润白,琢工 精致。龙首分张,身 饰谷纹,谷粒匀称饱 满,下部透雕云纹。 璜顶穿有一孔,龙首 及中部均有单面双穿, 以系组佩带。
有些学者按照诸侯国的地域特点分为成周玉 器、楚国玉器、赵国玉器、虢国玉器、卫国玉器、 晋国玉器、魏国玉器、秦国玉器、郑国玉器等等 进行研究是一个新方向。
春秋玉器
一 春秋玉器出土遗址和种类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公元前770 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史称 春秋。春秋玉器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出 土地点,河南、陕西为主,其次有山西、湖南、 甘肃个别地点;中期主要有陕西、江苏、云南、 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省个别地方;晚期主要 有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山东、吉林省等一 些地方。
玉谷纹璏,战国,长6.5cm,宽 2.3cm,高1.4cm。1977年安徽省长 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此璏由典型的青玉料制成,这 种玉料在除璧以外的战国玉器中很 少出现。作品呈长方形,片状,两 端向下卷,表面饰凸起的谷纹,每 3个谷粒为一组,以阴线相连。
关于古代玉剑饰的各部位名称, 文献记述有所不同,反映出时代、 地区间的称谓差别。宋以来的古代 图册中,多把此类作品标注为 “璏”。吴大澂《古玉图考》把这 类玉件称为“璲”,但古文献中把 “璲”释为与剑饰有别的佩玉,吴 大澂是将剑鞘视为剑衣,将玉饰视 为服饰的延伸。从考古发现看,它 是饰于剑鞘侧面的玉件。目前所见 这类玉饰主要为长短两种,其花纹、 形制多有变化。
在春秋及战国早期墓葬中 曾多次发现玉虎,其往往 被成双使用,可能具有合 符的功用。春秋时期的玉 虎一般比此件更宽,且饰 纹更复杂,而这件作品的 造型较一般作品更为生动, 形态准确。“人”字形虎 皮纹继承了商、周玉器的 某些装饰风格。作品中部 有孔,虎尾及口部亦呈旋 孔状,皆可穿绳悬挂。此 玉虎可能是成组玉佩中用 于中部的玉件,较一般玉 虎更为珍贵。
玉玦直径3.1厘米。玉色呈鸡骨白,扁平环形,有一缺口。两面有线刻的变形 龙纹,与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相类似,春秋时期《荀子·大略》中提 到:"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在春秋时期,玉玦除作耳饰外,可能也是一种
信物。
春秋晚期 剑首长4.8厘米 宽3.5厘米 厚3.8 厘米 剑格与青铜剑连成一体。
5 蟠虺纹饰 6 龙鳞纹饰 7 谷纹饰
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
三 玉质特征
除了蛇纹石玉、绿松石、玛瑙及少量水晶、 紫晶、玉髓、滑石、琥珀、煤精、琉璃等外, 大量玉料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玉。
考古挖掘得知,外国料制品(琉璃或ຫໍສະໝຸດ Baidu璃,
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国内制作的可能性)
早在西周早期,已经传入我国,春秋战国 时期屡见不鲜。1988年,在山西省太原南郊 金胜村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出土有13颗玻璃 珠,俗称”蜻蜓眼“。
引用和使用出土玉器史料时要特别注意资料 来源。
春秋时期玉器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以装
饰类为主,礼仪类一般,工具类玉器明显 减少,葬玉类明显增多。装饰类有璧、方 璧、璜、玦、瑗、觿、兽形饰、扇形饰、 虬龙饰、夔形饰、双龙环形饰、方形饰、 片形饰、牙形饰、斜长方形饰、棱形饰、 半月形饰、弧形饰、牌形饰、细腰形饰、 联尾和连体形饰、鹦鹉首拱形饰、斧形饰、 贝形饰、璇玑、坠、管、珠、串饰、剑饰、 柄形器、韘等
此作品底面有细阴线花纹, 应是后人所刻,又有相通的双 孔,穿有绳结、长穗,是清宫 所为。剑珌是剑鞘底端的饰物, 所处位置很低,不能再饰长穗, 此作品于宫内可能作为人身挂 件或器物挂坠使用。
玉镂雕龙形佩,战国,长21.4cm, 宽10.9cm,厚0.9cm。 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 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 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 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 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 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此器1977年于安徽长丰县杨公 乡战国墓出土,墓为战国晚期的楚 墓群,距楚国都城寿春仅20公里。 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出土两件, 出土时分别置于人体盆骨的左右,显 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组玉佩之一。此 种龙凤佩是战国时期特有的造型, 手法夸张,图纹精美,线条卷曲相 连,龙凤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制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此器体大且完 好精美,实属罕见,显示了墓主人 的高贵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