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三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 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 “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 “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 “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 《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二一、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心 .肺 .脾 .肝 .肾.气机的含义为:.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形式 .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升降运动 .气的出入运动.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小肠 .胃 .大肠 .脾 .胆.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心、肝、脾、冲脉、督脉 .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心、肝、脾、肾、冲脉、任脉.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脑 .髓 .脉 .胆 .命门.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体实者用攻法 .实证用攻 .虚证用补 .虚证用攻 :体弱者用补法.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不清洁食物 .不卫生食物 .陈腐变质食物 .有毒食物 .偏嗜某种食物.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肺 .脾 .肾 .三焦 .肝.《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气不摄血 .气机逆乱 .血随气脱 .血随气逆 .血随气结二、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母病及子 .侮其所不胜 .克其所胜 .子病及母 .乘其所胜.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脾 .大肠 .小肠 .胃 .肝.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脉 .胆 .脑 .骨 .髓.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冲脉 .任脉 .带脉 .督脉 .肾经.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手太阳 .手少阴 .手少阳 .手太阴 .手厥阴.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寒邪 .湿邪 .其性数变 .其性凝滞 .易致疮疡.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津能载气 .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惊 .喜 .怒 .悲 .恐.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分清别浊 .吸收水谷精微 .形成粪便 .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排泄糟粕.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假热象 .实寒证 .很重的虚寒证 .寒热错杂证 .真热假寒证三、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语声高亢 .呼吸微弱 .语音低怯 .呼吸气粗 .呼吸有力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藏而不泻 .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都没有五行配属 .实而不满.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化火 .湿郁 .痰郁 .食郁 .血瘀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肝 胃 .脾 .肺 .心四、填空题 每空 . 分,共 分.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 及其 运动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血液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包括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利D.津液和调E.神气充盛【答案】A B C2、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E3、“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肺与肾E.肝与肺【答案】D4、循行于内踝尖八寸以上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D5、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中介是A.气B.神C.阴阳D.五行E.太极【答案】A6、《灵枢·决气》认为,人体气的范畴可以概括A.精B.气C.血D.脉E.津液【答案】A B C D E7、某女,33岁。
崩漏,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给予活血祛瘀之剂,再行止血补血之法,其遵循的治疗原则是A.单用扶正B.单用祛邪C.先扶正后祛邪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兼祛邪【答案】D8、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A.外感六淫B.饮食不节C.七情内伤D.三焦水道不利E.肺脾肾功能失常【答案】A B C D E9、《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A.肺B.脾C.肾D.肝E.心【答案】B10、人身“三宝”指的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答案】A B C11、奇恒之腑包括A.脑B.胆C.肾D.心E.骨【答案】A B E12、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调节水液D.防止出血E.魂有所舍【答案】A B D E13、小儿虫积或食积,可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A.继发B.徐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邪即发【答案】A14、某男,35岁。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睡眠良好,其体质类型是A.偏阳质B.偏阴质D.平和质E.特禀质【答案】D15、手足三阴经交接的部位是A.手部B.足部C.头部D.四肢末端E.胸部内脏【答案】E16、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有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安和E.气血失和【答案】A B C17、某女,36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分数:2.00)A.呼、笑、歌、哭、呻B.角、徵、商、宫、羽√C.筋、脉、肉、皮、骨D.酸、苦、甘、辛、咸解析:解析: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与五行相生相对应的五音顺序应该是角、徵、宫、商、羽。
故选B。
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人、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
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
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4.“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分数:2.00)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饮停于胃肠的病证名是A.悬饮B.痰饮C.溢饮D.支饮E.留饮【答案】B2、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其发病类型是A.感邪即发B.徐发C.继发D.伏而后发E.复发【答案】A3、不适合运用“通因通用”治疗的是A.食积腹泻B.热结旁流C.瘀血崩漏D.湿热尿频E.久痢滑脱【答案】E4、“通因通用”适用证候是A.真实假虚B.阴阳两虚C.阳虚阴盛D.真虚假实E.阴阳两虚【答案】A5、胆为六腑的依据有A.形态中空B.内藏精汁C.助饮食消化D.泌别清浊E.与肝相表里【答案】A B C E6、不属于反治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虚则补之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答案】C7、瘀血的其他称谓有A.恶血B.溢血C.败血D.衃血E.蓄血【答案】A C D E8、运用阴阳对立制约理论解释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阳双补E.回阳救阴【答案】B9、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把阴阳学说提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的是A.《论语》B.《内经》C.《诗经》D.《周易》E.《说文解字》【答案】D10、郁怒太过,肝气郁结,可见的临床表现有A.两胁胀闷B.喜太息C.头目胀痛D.月经不调E.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答案】A B C D E11、针灸“子午流注针法”体现的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未病先防E.既病防变【答案】A12、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A.《中藏经》B.《黄帝内经》C.《备急千金要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E13、与脑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A.心肝脾三脏的功能B.肺肝肾三脏的功能C.肺脾肾三脏的功能D.肝脾肾三脏的功能E.心肝肾三脏的功能【答案】E14、平素情志压抑寡欢之人,易形成的体质是A.气郁质B.痰湿质D.阴虚质E.瘀血质【答案】A15、某女,69岁。
头晕.目眩.耳鸣,伴有子宫脱垂,其病机是A.气虚B.气滞C.气陷D.气闭E.气脱【答案】C16、在五神脏中,肺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C17、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D18、对津液输布影响最为重要的是A.胃B.小肠C.膀胱D.大肠E.三焦【答案】E19、不属于疠气侵犯人体而致病常见途径的是A.空气传染B.饮食污染C.蚊虫叮咬D.皮肤接触E.脏腑失调20、易出现精虚的两脏是A.脾.肺B.脾.肾C.心.肝D.心.肾E.脾.肝【答案】B21、93: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恐B.脉C.肉D.皮E.怒【答案】A22、脑力劳动过度后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的原因是A.血不养气B.血不养神C.津不养神E.气虚神少【答案】B23、内生五邪包括A.寒从中生B.暑从中生C.湿从中生D.津伤化燥E.风气内动【答案】A C D E24、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A.肝气郁结B.肝气横逆脾胃C.肝火上传心包D.肠胃不和E.肝肺不调【答案】B25、不是复发诱因的是A.劳复B.药复C.食复D.阳气来复E.重感致复【答案】D26、表述不正确的是A.脑为元神之府B.灵机记性在脑C.脑为中精之府D.脑为髓之海E.脑为奇恒之腑【答案】C27、营气的生理功能有A.化生血液B.温养全身C.营养全身D.防御外邪E.调节腠理【答案】A C28、属于证的概念内涵有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势E.病症【答案】A B C D29、表述不正确的是A.脑为元神之府B.灵机记性在脑C.脑为中精之府D.脑为髓之海E.脑为奇恒之腑【答案】C30、368:“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强调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水谷之精B.卫气C.营气D.肾精E.自然界清气【答案】A31、气滞的临床表现特点有A.闷B.胀C.痛D.恶心E.呕吐【答案】A B C32、结石的致病特点有A.发生绞痛B.肿块C.发绀D.多发于六腑等器官E.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答案】A D E33、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余邪未尽E.饮食不慎【答案】D34、患者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兼见舌苔厚腻,其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真实假虚【答案】B35、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的血是A.血府B.瘀血C.离经之血D.鲜血E.以上都不是【答案】B36、不属于气虚形成原因的是A.禀赋不足B.后天失养C.肺脾肾功能失调D.形体劳倦E.情志抑郁【答案】E37、未病先防中防止病邪侵害的方法是A.顺应四时B.调畅情志C.饮食有节D.起居有常E.药物预防【答案】E38、足少阳胆经的分布部位是A.下肢内侧前缘B.下肢外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外侧中线E.下肢外侧后缘【答案】D39、在五神脏中,肺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C40、狭义之精专指A.气B.血C.津液D.气.血.津液等E.生殖之精【答案】E41、某女,39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2、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A.《素问》B.《伤寒杂病论》C.《中藏经》D.《灵枢》E.《难经》【答案】B3、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A4、结石的成因有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D.体质差异E.津亏血虚【答案】A B C D5、《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体现气的运动具有A.转化性B.变化性C.普遍性D.对立性E.统一性【答案】C6、属于“精气夺则虚”的症状有A.神疲体倦B.面色无华C.气短D.自汗E.盗汗【答案】A B C D E7、不属于扶助机体正气方法的是A.顺应四时B.调摄精神C.多食肉食D.锻炼身体E.避其邪气【答案】E8、某女,55岁。
体质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喜食甜品,中医辨析为痰湿质,易患的疾病是A.肺痨B.消渴C.眩晕D.中风E.食积【答案】B9、临床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甚见角弓反张等表现,与致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风邪B.燥邪C.火邪D.湿邪E.寒邪【答案】C10、肾精的生理功能包括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繁育C.推动血液运行D.参与消化吸收E.主管水液代谢【答案】A B E11、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A.气虚B.血虚C.气脱D.血寒E.精虚【答案】C12、七情内伤,最容易影响的内脏有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 B C13、具有固摄血液作用的是A.元气B.脾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B14、与结石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D.体质差异E.气候因素【答案】E15、中医学对肺的称谓有A.娇脏B.先天之本C.水之上源D.脏腑之本E.气之主【答案】A C E16、从阴阳失调病机来分析,真寒假热证属于A.阴盛格阳B.阳盛格阴C.阴阳互损D.亡阴E.亡阳【答案】A17、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变化的过程,称为A.形化B.变化C.转化D.气化E.运化【答案】D18、分布于面额部的经脉是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太阴经【答案】B19、头痛在前额者,病证所在是A.少阳经B.阳明经C.太阳经D.厥阴经E.督脉20、某女,55岁。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答案】E2、某女,39岁。
皮肤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中医“辨证求因”,其病因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火邪【答案】E3、胆为六腑的依据有A.形态中空B.内藏精汁C.助饮食消化D.泌别清浊E.与肝相表里【答案】A B C E4、气化的具体表现包括A.精气互化B.精血同源互化C.血汗同源互化D.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E.肾精生髓【答案】A B C D E5、关于伤津和脱液,说法不正确的是A.伤津未必脱液B.脱液未必伤津C.津乃脱液之渐D.液脱乃津伤之甚E.脱液是水分和精微共同丢失【答案】B6、某女,65岁。
胸部憋闷疼痛,牵引左臂内侧,气短,舌有瘀斑,脉结代。
此为瘀血阻滞部位是A.肺B.心C.肝D.心包E.上焦【答案】B7、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泻南补北C.益火补土D.金水相生E.培土生金【答案】B8、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A.气虚B.血虚C.气脱D.血寒E.精虚【答案】C9、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A.津液代谢B.气血生成C.气机调节D.阴阳平衡E.水火既济【答案】A10、阳胜则A.热B.寒C.静D.湿E.虚【答案】A11、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A.升降B.消长C.凝结D.弥散【答案】A B E12、锻炼身体的要点有A.形劳不倦B.循序渐进C.运动适度D.因人而异E.持之以恒【答案】A B C D E13、十二经脉中循行于目内眦的有A.胃经B.小肠经C.胆经D.肝经E.膀胱经【答案】A B E14、布散体表,渗入血脉,发挥滋润作用的是A.气B.水D.津E.液【答案】D15、聚于胸中的气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C16、大实有羸状,是指A.真虚假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答案】D17、不属于反治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虚则补之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答案】C18、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A.外感六淫B.饮食不节C.七情内伤D.三焦水道不利E.肺脾肾功能失常【答案】A B C D E19、“元神之府”指A.心B.头C.脑D.胆E.目【答案】C20、寒从中生的形成因素有A.寒邪直中,伤及脾胃B.阳气虚衰,温煦失职C.过食生冷,寒湿停聚D.阳不化阴,水湿壅盛E.肾气不化,尿频泄泻【答案】B D E21、郁怒太过,肝气郁结,可见的临床表现有A.两胁胀闷B.喜太息C.头目胀痛D.月经不调E.咽部有异物梗阻感【答案】A B C D E22、精汁是指A.精液B.髓汁C.肾精D.津液E.胆汁【答案】E23、恐惧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24、在五神脏中,肺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C25、《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化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所体现的是A.气的升降B.气的聚散C.气的运动D.气的变化E.气的转化【答案】D26、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区别的是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E.脏属阴而腑属阳【答案】C27、首创“奇经八脉”一词的古医籍是A.《难经》B.《黄帝内经》C.《针灸甲乙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答案】A28、中医养生方法包括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答案】A B C E29、属于“内火”的有A.胃火B.心火C.虚火D.五志之火E.壮火【答案】A B C D E30、某女,45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 B.肺 C.脾 D.肝 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 B.胆 C.脑 D.骨 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 B.喜 C.怒 D.悲 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肝B.胃 C.脾 D.肺 E.心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3)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3)一、选择题A型题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3.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A.肾中精气的盛衰B.心肺的功能状态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4.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 )A.张仲景B.陶弘景C.陈无择D.巢元方E.刘完素5.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6.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7.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8.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 B.身心特征 C.形态结构 D.遗传特质 E.心理素质9.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B.天C.地D.风E.气10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B.中医基础理论C.中医临床医学D.中医预防医学E.中国医学史 (二)B型题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1.气滞会引起( )2.大出血会引起( )3.气不摄血会引起( )A.阑门B.贲门C.魄门D.幽门E.吸门4.大肠与小肠交接处是( )5.小肠与胃交接处是( )6.会厌是A.孙络 B.浮络 C.别络 D.正经 E.奇经7.行于浅表而常浮现的是( )8.主要加强相为表里两经间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9.在人体上肢无分布的是( )A.肝B.心C.脾D.肺E.肾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 )(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 )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 )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 )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精E.津液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A.心主血脉B.肝主藏血C.脾主统血D.肺朝百脉E.肾主封藏7.与人的生殖功能有关的主要是( )A.肝血B.天癸C.肾阳D.肾中精气E.肾阴8.“水谷之海”是( )A.脾B.胃C.大肠D.太仓E.小肠9.以热治热适用于( )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E.真热假寒证10.以寒治寒适用于( )A.阴寒偏盛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C.真热假寒证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真寒假热证(四)X型题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主宰水液代谢B.闭藏先天之精C.贮藏尿液D.受五脏之精而藏之E.主纳气2.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3.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督脉4.外环境中影响发病的因素( )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情志因素5.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热性干涩B.热为阳邪C.易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善行数变二、填空题1.广义的神,是指 。
专科中医学试题 (3)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
.5分,计1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来解释的是()A.阴病治阳B.寒极生热C.阳盛阴衰D.阴盛格阳E.阴中求阳2.可用阴阳相互转化理论来解释的是()A.阴盛格阳B.阴虚阳亢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盛伤阳3.肾水上泛导致心阳不振的病变属于()A.子病及母B.制己所胜C.侮己所不胜D.己所胜乘之E.己所不胜侮之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是()A.病因的异同B.病机的异同C.疾病的异同D.患者素质的异同E.病变阶段的异同5.言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A.心为君主之官B.心为生之本C.心主神志D.心主血脉E.心主任物6.在肝主疏泄的各种表现中,最主要的是()A.促进食物的消化B.调畅气的运行C.促进胆汁的分泌D.使人心情舒畅E.调畅血的运行7.《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在生理上的表现是()A.三阳脉衰于上,发始白B.阳气衰竭于上,面焦C.肝气衰,筋不能动D.肾气衰,发堕齿槁E.阳明脉衰,面始焦8.能调节和控制腠理开阔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以上都不是9."中精之府"是指()A.肾B.胆C.三焦D.督脉E.女子胞10.与人体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的气是()A.宗气B.元气C.卫气D.营气E.以上都不是11.对血液的运行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A.肝的生理功能B.肺的生理功能C.肾的生理功能D.脾的生理功能E.以上都不是12.下列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的经脉是()A.足太阳经B.任脉C.足阳明经D.冲脉E.以上都不是13.既分布于目内毗,又分布于目外毗的经脉是()A.足太阳经B.手太阳经C.手少阳经D.足少阳经E.足阳明经14.分布于足跟部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阴经C.足厥阴经D.手厥阴经E.手少阴经15.易阻滞脾胃气机的病邪是()A.寒邪B.湿邪C.燥邪D.暑邪E.痰饮16.易导致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以上都不是17.表现为皮肤干燥,肌肤甲错,瘙痒脱屑等症的病机为()A.津枯血燥B.津亏血瘀C.血不荣络D.液涸精亏E.风邪外袭18."通因通用"治法适用于()A.小便清长B.下利清谷C.痢下赤白D.尿意频频E.久泻脱脏19.下列不属于"火热内生"的是()A.阴虚生热B.邪郁化火C.气郁化火D.虫积化火E.邪热塞盛20.正虚邪实不耐攻伐时,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扶正为主B.祛邪为主C.先扶正后祛邪D.先祛邪后扶正E.扶正怯邪兼用一、项选择题(21~30题,每题1分,计1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结石引起疼痛的性质是A.灼痛B.绞痛C.重痛D.窜痛E.刺痛【答案】B2、创造性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类经》D.《素问玄机原病式》E.《临证指南》【答案】D3、气的运动称A.气化B.气机C.聚散D.升降E.转化【答案】B4、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D.阴虚风动E.慢惊风【答案】B5、属于偏阳质的表现是A.面白体胖B.胆小易惊C.性格内向D.性欲偏弱E.畏热喜冷【答案】E6、“寒从中生”是指A.寒邪伤人B.寒邪直中脾胃C.寒邪直中少阴D.寒邪从肌表而入,伤及内脏E.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答案】E7、冬春之际,某小学有腮腺炎散在流行,校医用板蓝根.大青叶煎汤给予学生服用,所体现的“治未病”原则是A.早期诊治B.阻截病传途径C.先安未受邪之地D.药物预防E.避其邪气【答案】D8、某女,27岁。
产后症见肢麻不仁.甚则手足拘挛不伸,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E.血燥生风【答案】D9、结石引起疼痛的性质是A.灼痛B.绞痛C.重痛D.窜痛E.刺痛【答案】B10、某男,70岁。
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治以益气健脾,其理论依据是A.心脑相通B.脑肺相系C.脑脾相关D.肝脑相维E.肾脑相济【答案】C11、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其病机是A.阳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脏腑热盛E.阴虚火旺【答案】A12、不属于内风的是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阴虚风动D.血虚生风E.感冒伤风【答案】E13、192:胆汁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肝气的疏泄功能B.胆贮藏胆汁功能C.胆排泄胆汁的功能D.脾气的运化功能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答案】A14、导致阴疽流注的邪气是A.痰饮B.瘀血C.寒邪D.结石E.疫疠【答案】A15、小儿体质特点是A.纯阳之体B.明阳失调C.体质偏虚D.气血瘀滞E.虚实夹杂【答案】A16、与女子月经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A.跷脉B.任脉C.心经D.跷脉E.冲脉【答案】B E17、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角.徵.宫.商.羽B.酸.甘.辛.苦.咸C.青.赤.黄.白.黑D.握.哕.咳.忧.栗E.呼.笑.歌.哭.呻【答案】A C E18、六淫中,最易导致气血凝滞不通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B19、在五神脏中,肝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B20、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A.肝气郁结B.肝气横逆脾胃C.肝火上传心包D.肠胃不和E.肝肺不调【答案】B21、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医家代表是A.李中梓B.李东垣C.陈无择D.叶天士E.刘完素【答案】B22、某男,38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卷(卷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胆贮藏胆汁的功能B.胆排泄胆汁的功能C.脾主运化的功能D.肝主疏泄的功能E.以上都不是【答案】D2、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是A.元气说B.精气说C.水地说D.五材说E.太虚说【答案】B3、中医学以中国地域的东.西.南.北四海,合于人体的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以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其思维方式为A.形象思维B.意象思维C.应象思维D.抽象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C4、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B5、某男,73岁。
素有头胀头晕病史,突发昏仆,手足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医诊断为“中风”。
本病命名的思维方式是A.形象思维B.意象思维C.应象思维D.抽象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A6、阴虚风动的常见病因是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产后恶露日久不尽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答案】D7、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A.五脏一体观B.形神一体观C.天人一体观D.精气神一体观E.人与社会统一观【答案】A B C D E8、患者出现口唇青紫,舌有瘀点,下肢.面目浮肿,其基本病机是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答案】E9、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体内部D.形与神E.动与静【答案】A B C D10、“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转化C.阴阳的普遍性D.阴阳的规定性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答案】E11、补充完善《黄帝内经》,发挥“寸口脉诊”.命门.三焦以及经络理论的著作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答案】D12、偏阴质者感受湿邪,则湿从阴而寒化,形成寒湿病机,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C13、814:便溏泄泻,小便不利,苔白滑,多是A.肾虚水泛B.湿犯上焦C.湿阻中焦D.湿滞下焦E.寒从内生【答案】D14、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C15、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A.心B.肺C.肾D.胆E.脾【答案】E16、六淫邪气中,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的是A.寒邪B.暑邪C.风邪D.湿邪E.燥邪【答案】C17、肝与胆的生理关系包括A.同司疏泄B.共主勇怯C.气的生成D.血液贮藏E.纳运协调【答案】A B1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滋水涵木法D.益火补土法E.益木生火法【答案】B19、某男,10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称为“髓海”的是A.脑B.髓C.骨D.命门E.肾【答案】A2、散精以输布津液的是A.心气B.肺气C.脾气D.肝气E.肾气【答案】C3、影响人体的外环境因素有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答案】A B C D E4、属阴的是A.体表B.体内C.五脏D.六腑E.精血津液【答案】B C E5、某男,29岁。
高热,烦躁,面赤,口干唇燥。
舌红少津,脉数,此病证变化体现的是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阳胜则阴病D.阴胜则阳病E.阳胜则热【答案】C6、“元神之府”指的是A.脑B.心C.肾D.肝E.胆【答案】A7、首创“奇经八脉”一词的古医籍是A.《难经》B.《黄帝内经》C.《针灸甲乙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答案】A8、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A.肝气郁结B.肝气横逆脾胃C.肝火上传心包D.肠胃不和E.肝肺不调【答案】B9、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A B C D E10、患者出现口唇青紫,舌有瘀点,下肢.面目浮肿,其基本病机是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答案】E11、说明阴阳互根关系的是A.阴在内,阳之守也B.阳在外,阴之使也C.阴胜则阳病D.无阴则阳无以生E.阴虚阳亢【答案】A B D12、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生理功能的为A.胆B.膀胱C.胃D.三焦E.小肠【答案】D13、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A.木和火B.火和土C.水和金D.金和木E.木和土【答案】A B C14、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15、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A.心B.肺C.肾D.胆E.脾【答案】E16、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D.阴虚风动E.慢惊风【答案】B17、人体之气来源于A.先天之气B.水谷精气C.脏腑之气D.自然清气E.经络之气【答案】A B D18、属阴阳转化的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寒甚则热D.重阴必阳E.热极生寒【答案】A B C D E19、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阴阳属性不同C.临床表现不同D.功能特点不同E.分布部位不同【答案】D20、温燥的常见发病季节在A.夏末初秋B.近冬深秋C.长夏季节D.冬末春初E.春末夏初【答案】A21、结石的成因有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D.体质差异E.津亏血虚【答案】A B C D22、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A.决渎之官B.原气之别使C.水谷之道路D.孤脏E.孤府【答案】D23、逸出脉外的血称为A.血府B.瘀血C.离经之血D.坏血E.以上都不是【答案】C24、某女,61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 型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 型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实寒证C.很重的虚寒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三、X 型题(每小题1 分,共5 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藏而不泻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D.都没有五行配属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化火11.湿郁C.痰郁D.食郁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肝B.胃C.脾D.肺E.心四、填空题(每空().5 分,共15 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及其。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
手厥阴经B。
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2。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
寒与热B。
上与下C.动与静D。
邪与正3。
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木为水之子B。
水为火之所不胜C.火为土之母D。
金为木之所胜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
五脏 B.六腑C。
奇恒之腑 D.脏腑5。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
肺主治节6.脾统血的含义是A。
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
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
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
脉B。
筋C。
髓D。
骨9。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
风邪 B.寒邪C。
暑邪D。
燥邪10。
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
阴盛慎用寒药B。
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
生发、柔和B。
阳热、上炎C.长养、化育D。
清静、收杀13。
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B。
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膀胱的气化作用D。
肾的气化作用14。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
气逆C。
气不降 D.气脱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
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
湿性粘滞D。
湿性趋下17。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A。
痰 B.饮 C.水 D.湿18。
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
肝B。
肺 C.脾D。
肾19.孙络是指A。
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
【选择题】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卷(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肺主治节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有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助心行血【答案】A B C E2、某女,55岁。
长期伏案工作到深夜。
最近半年,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中医病机是A.心肺俱虚B.心肝血虚C.心脾两虚D.心肾不交E.肝脾不和【答案】C3、饮停于胸胁的病证名是A.悬饮B.痰饮C.溢饮E.留饮【答案】A4、偏阴质者的临床用药应注意A.宜温补B.宜益火C.宜苦寒D.宜清热E.忌温燥【答案】A B5、体现在精与神关系方面的两脏是A.心与肾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心E.肺与肾【答案】A6、气滞的临床表现特点有A.闷C.痛D.恶心E.呕吐【答案】A B C7、大惊过度,容易导致的病机变化有A.心神不宁B.肝气郁结C.肺失宣降D.脾气亏虚E.肾气不固【答案】A E8、正气强弱主要取决的为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答案】E9、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A.气下B.气上C.气滞D.气结E.气陷【答案】D10、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A.手少阳三焦经B.足少阳胆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C11、疠气指A.六淫邪气B.异常气候C.情志变化D.气机失调E.乖戾之气【答案】E12、以精虚为主的脏有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 E13、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E.肺病及肾【答案】A14、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元气B.水谷精微C.营气D.脏腑精气E.先天之气【答案】D15、偏阳质当慎用温热之剂所体现的治则是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答案】C16、气对津液的作用表现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答案】A B C17、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A.正虚之证B.邪实之证C.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D.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E.真虚假实证【答案】D18、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脾【答案】B19、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D.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20、阴虚质要慎用的药是A.温热B.补气C.固涩D.活血E.养血【答案】A21、喜乐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22、衰老与五脏虚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脏是A.心肺虚衰B.肺脾虚衰C.肝脾虚衰E.脾肾虚衰【答案】E23、“水火既济”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肺B.脾与肾C.心与肾D.肺与肾E.肝与脾【答案】C24、发病类型有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复发【答案】A B C D E25、某男,65岁。
中医基础理论三级理论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三级理论考试试题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A、《中藏经》B、《景岳全书》C、《医宗金鉴》D、《黄帝内经》(正确答案)E、《五十二病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辩证论治(正确答案)E、标本同治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A、木B、火C、土(正确答案)D、金E、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消长C、阴阳的互根D、阴阳的转化(正确答案)E、阴阳的相互制约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精髓C、血液(正确答案)D、宗气E、原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A、心为阳脏B、心主血脉C、心主神志(正确答案)D、心与脉相连E、心志为喜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谷气C、宗气D、元气(正确答案)E、卫气"精明"是指A、脑B、心神C、耳D、肾E、目(正确答案)气的生成与哪一脏腑无直接关A、肺B、脾C、肝(正确答案)D、肾E、胃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十分活跃的微细物质是:A、水B、气(正确答案)C、风D、火E、原子不属于先天之气的是A、原气B、营气(正确答案)C、肾气D、元气E、真气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后半夜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阳(正确答案)D、阴中之阴E、阳中之太阳《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旨在强调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正确答案)五脏为阴,心为:A、阴中之阴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正确答案)D、阴中之太阴E、阴中之至阴五味入肝的是:A、苦B、酸(正确答案)C、甘D、辛E、咸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正确答案)E、辨证论治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确答案)C、《普济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正确答案)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正常的脉象称为A、正脉B、平脉(正确答案)C、和脉D、缓脉E、有根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和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 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
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
A.惊 B.喜 C.怒 D.悲 E.恐
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
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微 C.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 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
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 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
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
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2.精气乃气中之_______,是生命产生的__________。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六淫中,________每多挟湿,_______易生风动血。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_______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________,痛处_______,拒按,多夜间益甚。
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1.肺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生理功能。
12.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 )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
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 )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
六、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正气 2.疠气 3.乙癸同源 4.亡阳 5.六淫
七、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2.何谓金破不鸣?其常见病因有哪些?
3.何谓内伤病因?
4.何谓基本病机?
八、论述题(共24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分)
2.试述结石的致病特点。
(8分)
3.怎样理解在人体这个整体中,心的主宰地位与五脏作为中心的地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