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8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8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8(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1.缺氧(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或氧利用障碍,以致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情况。

2.循环性缺氧(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循环性缺氧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的供血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3.组织性缺氧(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组织性缺氧是指由于组织生物氧化障碍使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所引起的缺氧。

4.发绀(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发绀是指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L,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

二、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5.缺氧时组织细胞的适应性变化包括 1、 2和 3。

(分数:2.00)解析: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肌红蛋白增加低代谢状态6.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缺氧,皮肤黏膜呈 1色,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缺氧,皮肤黏膜颜色呈 2。

(分数:2.00)解析:樱桃红青灰色7.循环性缺氧时动-静氧分压差 1,组织中毒性缺氧时动-静脉氧分压差 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绪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绪论

03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替代损伤或病变的组织器
官,对于治疗许多难治性疾病具有希望和潜力。
个人经验分享与总结
学习经验分享
在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绪论 时,建议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 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进行 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效果检测
建议学生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 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 度,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作用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 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本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同时,病理生理学也为新药研发和医学技术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
病理生理学在病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形态学方法
包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是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外观、内部结构及组织化学等方面的 研究,揭示疾病的病理变化。
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疾病过程中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转运及代谢 调节等方面的变化,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异常及能 量代谢异常。
生理学方法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为深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病理学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病理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填空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一、填空题1.急性水中毒时,血钠含量降低,细胞内液量增加,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脑细胞水肿。

2.渗出性炎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3.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肾盂黏膜及肾间质。

4.非毒性甲状腺肿不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分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散发性甲状腺肿两类。

5.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理学上表现为大肠的纤维素性炎症。

6.体内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机体排钾的主要途径是肾。

7.排泄固定酸的器官是肾,排出挥发酸的器官是肺。

8.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肺淤血和肺水肿。

9.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10.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细胞肿瘤性增生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内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取代了正常骨髓组织。

11.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脑死亡,它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12.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以肿瘤组织中出现镜影(R-S)细胞为特征,并伴有多种细胞成分增生。

13.根据是否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将甲状腺肿分为毒性和非毒性甲状腺肿两类。

14.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15.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引起疾病和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16.发热与过热的区别在于发热是机体做出的一种主动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一种被动的非调节性体温升同。

17.肿瘤的实质是肿瘤细胞,决定着肿瘤的组织起源和性质。

18.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19.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20.水肿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是组织液生成增多和钠水潴留(或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2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2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1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1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10一、名词解释1. DIC答案:DIC 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因凝血酶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 裂体细胞答案:裂体细胞是指在DIC出现的溶血性贫血中,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的一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红细胞的统称,其外形呈盔甲形、新月形、星形等。

3.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答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指DIC时,红细胞因受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切割、挤压而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的贫血。

4. FDP答案:FDP 是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的具有抗凝作用的多肽碎片。

二、填空题1. 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期。

答案: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纤溶亢进期2.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激活凝血因子______,加速______凝血系统的反应。

答案:Ⅻ 内源性4. 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型。

答案: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5.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___并与___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___。

答案: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Ⅻ Ⅻ因子6. DIC时形成的微血栓又称______,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透明血栓纤维蛋白血小板7. FDP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加重出血的倾向。

答案: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抗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8. DIC的发病学防治原则,是重新建立______和______间的动态平衡。

答案:凝血纤溶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______A.凝血功能障碍B.大量微血栓形成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答案:A2. DIC时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动态改变表现为______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先低凝后高凝D.先高凝后低凝答案:D3.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______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凝血因子Ⅻ大量入血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答案:B4.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______A.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答案:B5. 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检查______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答案:D6.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______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组织因子入血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D.血液高凝状态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______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B.血小板大量减少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D.微循环障碍答案:D8.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______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答案:B9. 下列诸多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______A.血管通透性增加B.血小板减少C.继发性纤溶亢进D.纤维蛋白原减少答案:C10.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______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______A.抗凝血酶作用B.分解凝血因子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答案:ACE2. 内毒素可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DIC______A.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C.直接激活Ⅻ因子D.释放PF3E.激活产EP细胞答案:ABC3. 纤溶酶在DIC发生中的作用是______A.水解凝血酶B.降解纤维蛋白原C.破坏内皮细胞间的连接D.降解纤维蛋白E.水解因子Ⅻ、Ⅻ答案:BDE4.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_____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答案:ABCE5. 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DIC的机制是______A.释放血红蛋白B.释放大量磷脂入血C.溶酶体破裂D.释放ADPE.释放组织因子答案:BD四、简答题1. 简述DIC的临床特征。

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病理学在指导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可以为病理生理学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4
CATALOGUE
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与准备
01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能 够反映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特 点。
病例准备
02
03
病例特点
学科交叉促进疾病研究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机制,推动疾病治疗和预防的 进步。通过学科交叉,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病理生理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01
解释形态学改变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可以为病理学的形态学改变提供机制解释。通过研究疾病过
程中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可以深入了解形态学改变的内在原因和过程。
新技术在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 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
理生理学与病理学的研究中。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发现新 的疾病标记物、药物作用靶点和 治疗手段,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
提供可能。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有助于提高 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 的疾病,明确诊断。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总结
对病例的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形成完 整的疾病诊疗方案。
病例反思
对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诊断和治疗中的不 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病例应用
将病例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 疗水平。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解剖学、组织学 、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医学知识 体系。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定义说明解析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定义说明解析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们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主要关注病理变化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而病理生理学则更加关注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学是通过对疾病患者组织和细胞的研究,来诊断疾病并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它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病理生理过程和病因学。

病理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明确诊断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则更加关注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它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学异常,以及这些异常如何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功能。

病理生理学通过对疾病患者的生理参数监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的进展,甚至预测疾病的复发风险。

同时,病理生理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监测治疗效果,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对疾病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总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们的发展和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文章结构本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概述,旨在为读者整体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铺垫。

在此部分,我们将简要阐述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硬化。
脂质浸润
血浆中的脂质成分如胆固醇、甘油 三酯等在内皮细胞下沉积,形成粥 样斑块。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单 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 润和活化。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心脏损害
脑血管损害
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进而导 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02
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各系统、器官 、组织和细胞在疾病状态下的结 构与功能变化。
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
疾病发生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 自稳调节紊乱。
疾病发展
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不断进展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 出现。
病理变化类型及特点
变性
细胞可逆性损伤,表现 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等。
坏死
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包 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
转移途径
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和血道转 移等。
抑制策略
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消除原 发灶和转移灶;应用免疫治疗和靶向 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抑制肿瘤生长和 转移;加强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降 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05
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学改 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
内皮细胞损伤
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可导致内 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动脉粥样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 系统。
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化与聚集可形成血小板 血栓。
凝血系统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后可形成纤维蛋白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腔。
抗凝与纤溶系统失衡
正常情况下,抗凝与纤溶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当该平衡被打破时,易 导致血栓形成或止血功能异常。

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名词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3、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7、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

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

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9、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11、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

12、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13、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1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15、粘液样变: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

16、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

17、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如一些骨肿瘤。

18.坏死(necrosis):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

19.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脑死亡:指全脑的功能不可逆性的停止。

判断:瞳孔散大或固定;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脑昏迷;脑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细胞和组织在内、外环境中,对于有害因子的持续性作用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肥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生理性和病理性)。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骨组织化生。

化生原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一方面增强了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却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

同时,化生还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基础。

变性: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细胞肿胀:即细胞内水和钠离子的过多积聚,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脂肪变: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

多见于肝、心、肾等器官,主要由缺氧、感染、中毒、营养障碍引起。

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出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

包括坏死和凋亡。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主要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分为凝固性坏死(心、肾、脾、肝),液化性坏死(脑,胰腺),干酪样坏死(结核病),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样坏死,坏疽。

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与钙化。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

分为干性(好发部位四肢、体表,全身中毒症状轻)、湿性(肺、肠、子宫、胆囊,重)、气性三种(深部肌组织,重)。

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特定的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名词解释题1. 内生致热原: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具有致热活性、能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细胞因子。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3.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少数肿瘤可以没有肿块形成。

5. 肝功能衰竭:是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与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

6. 肾小球肾炎:是由抗原一抗体反应引起的以肾小球损伤和改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简称“肾炎”。

7.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多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进而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溶血性贫血、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等。

9.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HCO。

一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0. 循环性缺氧:是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组织供血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11.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故又称支气管肺炎,主要发生于小儿、年老体弱及久病卧床者。

13.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子宫颈上皮层内出现异型细胞,属癌前病变。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

CONTENCT

• 病理学基础概念与分类 • 细胞与组织损伤修复 • 炎症反应与免疫应答 • 肿瘤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01
病理学基础概念与分类
病理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
COPD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 、咳痰和呼吸困难。诊断需结合 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神经调节失常以及 遗传和环境因素等。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 征及肺功能检查,同时需与心源性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进行鉴 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进展
ARDS定义和流行病学
ARDS是一种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 吸衰竭。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救治原则
ARDS的救治原则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呼吸支持治疗以及维护器官功能等。其中,呼吸 支持治疗是ARDS救治的核心,包括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以及体外膜氧合(ECMO )等。
0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 和转归等方面。
疾病发生原因及机制探讨
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 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
疾病发生的机制包括细胞损伤与适应、细胞凋亡与坏死、炎症与 修复、免疫应答与疾病、遗传与疾病等。
病理变化过程与结局预测
病理变化过程包括局部组织器官的损 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性反应和代 谢变化。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

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8.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而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的生理学变化。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疾病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炎症、肿瘤、感染等。

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生理学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疾病的预后。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生理学变化,如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治疗策略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同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理学变化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其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3、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4、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6、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可伴炎细胞浸润。

7、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8、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二、填空题1、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疾病明显期、转归期四个阶段。

2、传统意义上,死亡包括濒死期(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3、常见的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四种。

4、细胞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5、淤血的后果有水肿、出血、组织损伤、硬化。

6、血栓的类型有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7、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8、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

9、肿瘤转移途径可分为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10、缺氧的类型包括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三、单项选择1、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EA.尸体剖验B.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C.动物实验D.电镜E.活检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EA.临床表现B.诊断与鉴别诊断C.防治措施D.流行病学特点E.发生与发展规律3、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D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能力 C.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D.肺的通气功能 E.线粒体磷酸脱氢酶活性4、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 DA.机化 B.钙化 C.分化 D.化生 E.适应5、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BA.纤维化B.机化C.钙化D.分化E.再生6、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最常发生于哪种疾病BA.风湿性心脏病B.缓进性高血压C.急性肾小球肾炎D.嗜铬细胞瘤E.急性肾盂肾炎7、细胞坏死时,具有标志性的改变是EA.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 B.核碎裂、核膜破裂和核质浓缩 C.核溶解、核质少和胞膜破裂D.核固缩、胞质浓缩和细胞膜皱缩 E.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8、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BA.骨骼肌B.脂肪组织C.心肌D.肝实质E.脑组织9、肠扭转可导致肠管发生以下哪种病理变化B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液化性坏死 E.干酪样坏死10、干酪样坏死好发于下列哪种疾病CA.风湿病 B.伤寒 C.结核 D.麻风 E.梅毒11、槟榔干的病理变化为 EA.中央静脉淤血 B.肝窦扩张 C.肝细胞萎缩D.肝细胞脂肪变性 E.中央静脉、肝窦扩张淤血及肝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12、左心衰竭首先引起淤血的器官是BA.肝 B.肺 C.脾 D.肠 E.四肢13、右下肢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DA.肠系膜动脉 B.门静脉 C.肾动脉 D.肺动脉 E.脑动脉14、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DA.机械性损伤 B.高温和低温 C.强酸和强碱 D.细菌和病毒 E.支原体和立克次体15、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A.中性粒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吧 E.嗜酸性粒细胞16、下述炎症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CA.渗出液的产生 B.氧自由基释放 C.白细胞渗出 D.血液停滞 E.炎症介质形成17、炎症局部组织早期呈鲜红色是由于AA.充血 B.淤血 C.炎细胞浸润 D.分解代谢增强 E.变性和坏死18、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 )A.蜂窝织炎 B.脓肿 C.纤维素性炎 D.伪膜性炎 E.出血性炎19、右心衰竭主要引起( B)A.慢性脾淤血 B.慢性肝淤血 C.胃肠淤血 D.下肢淤血 E.慢性肺淤血20、最常见的栓子是( C )A.脱落的肿瘤细胞团 B.空气 C.血栓 D.羊水 E.寄生虫21、下列哪项是原位癌的主要特征EA.是一种早期癌症 B.未发生转移 C.发生于子宫颈黏膜上皮D.可长期保持原来的结构,甚至消退 E.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浸润至黏膜下层22、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是( D )A.肿块迅速长大 B.病理性核分裂象 C.恶病质 D.细胞的异型性 E.局部淋巴结肿大23、肿瘤的实质是指DA.神经组织B.纤维组织C.血管D.肿瘤细胞E.浸润的炎细胞24、低分化肿瘤的分化程度是BA.恶性程度低B.恶性程度高C.对放射治疗效果差D.对化疗效果差E.异型性小25、下列不属于癌前疾病的是 CA.肝硬化B.慢性萎缩性胃炎C.子宫平滑肌瘤D.结肠多发性息肉E.纤维性囊性乳腺病26、下列哪项条件易产生二期愈合(E)A.组织缺损大、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 B.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 C.组织缺损大、无感染、创缘整齐 D.创缘整齐、创面对合紧密、有感染 E.创缘不整齐、创面对合不紧密、有感染27、下列哪种细胞是稳定细胞( D)A.皮肤表皮细胞 B.移行上皮细胞 C.造血细胞 D.平滑肌细胞 E.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28、妇女分娩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肺小动脉内有角化上皮细胞、毛发等物质,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D )A.脂肪栓塞 B.气体栓塞 C.肿瘤细胞栓塞 D.羊水栓塞 E.血栓栓塞29、引起炎症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D )A.机械性损伤 B.物理性损伤 C.化学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遗传性缺陷30、某人患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一个月后才愈合,则属于(B)A.一期愈合 B.二期愈合 C.三期愈合 D.四期愈合 E.五期愈合四、简答题1.简述三种的坏疽的区别。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史。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总论:研究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2、各论:研究各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尸体剖检(autopsy)活体组织检查(最广泛应用)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一、尸体剖检(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组织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对疾病作出诊断,查明死亡原因。

尸体解剖的作用: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

提高诊治水平。

②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③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

二、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简称活检。

活检的意义:①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②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

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④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可对疾病进行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

三、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健康普查。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的特点。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身上疾病复制的过程,可以进行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弥补了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基本)_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形态学观察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完整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完整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01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疼,而且在心理、精神、以及社会交往上处于完美状态。

2.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是指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四、问答题1.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哪些?患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2.疾病转归期有几种走向?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和死亡三种情况第02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数目减少,导致该器官或组织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3.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组织和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5.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器官的死亡称为坏死。

6.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使某些物质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异常集聚或出现异常物质,称为变性。

四、问答题1.坏死的结局有哪些?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钙化2.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肉眼与镜下特点及其功能肉芽组织指旺盛增生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柔软,湿润镜下: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构成;3.简述一、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见于无菌性的手术创口:伤口小、边缘整齐、对合严密、面部和颈部手术都应为此类愈合。

二期愈合见于创伤缺损大、伤口边缘不整齐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愈合时间长,愈合后留下的瘢痕多。

第04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充血:因为动脉血流入过多引起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动脉性充血。

2.淤血:因为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静脉性充血。

简称为淤血。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发生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

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8.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有形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20.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2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和渗出液。

22.炎性介质:是指组多与并诱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化学物质。

23.假膜性炎:是指发生于姑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坏死组织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黏膜表面,故又称假膜性炎。

24.蜂窝织炎: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蜂窝织炎。

25.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纤维素蛋白渗出),浆膜心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在心脏表面形成无数绒毛状纤维蛋白,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摩擦,形成很多绒毛状结构,故称“绒毛心”26.蜂窝织炎:是指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

27.脓肿:是指发生于器官或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生坏无溶解,形充满脓液的腔。

28.肉芽肿性炎: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29.炎性息肉:指粘膜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膜组织过度增生及肉芽组织增生向粘膜表面突出形成带蒂的肿物。

30.炎性假瘤:是指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组织炎性增生所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

31.疖: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32.痈:多个疖的融合。

33.窦道:组织深部的脓肿,向体外穿通体表或体腔,形成一个向外排脓的盲端管道。

34.瘘管:在呼吸道、消化道或其他自然管道附近的脓肿同时向内外穿通,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通道。

35.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

36.毒血症: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7.败血症:细菌入血,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

38.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随血流至全身,在肺、肝、肾、脑等处发生多发性脓肿。

39.癌前病变:某些具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病变。

40.原位癌:癌的早期,癌变仅限于上皮层未突破基膜。

41.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42.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43.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44.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特点。

45.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脂质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

46.心绞痛:由于心脏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的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称心绞痛。

47.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供血区严重而持续性缺血,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48.风湿小体:风湿病灶中央出现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称风湿小体。

49.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总称,其特征为肺实质与小气道受到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甚至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

5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51.肺气肿:是指末梢肺组织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增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

52.肺心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以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为主的心脏病。

53.小叶性肺炎:是指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急性化脓菌性炎症,又称支气管肺炎。

54.大叶性肺炎:是指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咳铁锈色痰)55.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及胃壁或肠壁慢性破坏性病变为主,形成慢性炎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56.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57.肝硬化: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建,最终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慢性肝脏疾病。

58.假小叶:是指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残存的和再生的肝细胞重新分隔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5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于肾脏以肾小球损伤和改变为主的独立性疾病。

60.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肉眼观察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颜色苍白,质地变硬,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61.结核病:是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62.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63.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64.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65.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为病变特征。

66.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67.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表现为质地均匀、颗粒状、淡黄色的坏死灶,因为与奶酪相似,所以叫干酪样坏死。

68.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69.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

70.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

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

71.等渗性脱水: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在130~150mmol/L之间,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之间。

72.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73.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74.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75.酸碱平衡紊乱:是指在病理情况下,引起机体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的病理过程。

76.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引起的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77.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人过多,引起pH下降,以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78.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引起的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79.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而引起的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80.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81.内生致热源:是指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82.缺氧:是指组织供氧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83.低张性缺氧:是指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84.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85.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86.组织性缺氧:是指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87.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88.休克: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各重要器官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8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综合征,可发生于许多疾病。

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而散在地发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或血液凝固,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继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被激活,临床上出现各受损脏器的功能障碍和广泛而严重的出血。

90.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舒缩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及静脉压升高等静脉淤血和心排血量减少的综合征。

91.Ⅰ型呼吸衰竭:是指(单纯)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血气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PaO;)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或正常。

92.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双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93.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