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
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
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
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
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而
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粘菌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界(Vira)
微生物分类纲要
录入时间:2012-8-14 8:38:03 来源:原创
原核分类系统纲要
原核界特点:单细胞及集合/基因组无膜包裹/二等分裂增殖无减数分离/无膜隔细胞器/无细胞质流现象/为70S核糖体/壁含肽聚糖等
真核分类系统纲要
真菌界特点为分解吸收式营养/具独特发达菌丝体和子实体/壁含几丁质成分/胞质无叶绿体线粒简/ 粗内质网松散/组织化程度低/核分裂方式简
一、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古生菌域中三界与代表属
古生菌域中三界为:古古生菌界、泉古生菌界、广古生菌界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录入时间:2006-10-19 14:57:39 来源:其它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这里仅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分纲体系。
1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1)光能营养原核生物门
Ⅰ蓝绿光合细菌纲(蓝细菌类)
Ⅱ红色光合细菌纲
Ⅲ绿色光合细菌纲
(2)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
Ⅰ细菌纲
Ⅱ立克次氏体纲
Ⅲ柔膜体纲
Ⅳ古细菌纲
2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s)
真核策生物主要包括各类真菌,还有粘菌等。
真菌划分各能分类单位的基本原则是以形态特征为主,生理生化、细胞化学和生态等特征为辅。丝状真菌主要根据其孢子产生的方法和孢子本身的特征,以及培养特征来划分各级的分类单位。一些病原真菌的鉴定,寄生和症状也可作为参考依据。真菌可分以下四纲:
Ⅰ藻状菌纲菌丝体无分隔,含多个核。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
Ⅱ子囊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
Ⅲ担子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Ⅳ半知菌纲包括一切只发现无性世代未发现有性阶段的真菌。
粘菌也可分为四纲,即
Ⅰ网粘菌纲自细胞两端各自伸出长的粘丝并接连形成粘质的网络——假原质团。
Ⅱ集胞粘菌纲分泌集胞粘菌素,形成假原质团。
Ⅲ粘菌纲形成原质团,腐生性自由生活。
Ⅳ根肿病菌纲形成原质团,专性寄生。亦有将之归于真菌类。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录入时间:2006-10-19 14:55:17 来源:其它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1. 形态特征
(1)个体形态镜检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荚膜,细胞内含物;放线菌和真菌的菌丝结构,孢子丝、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状和结构,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表面特征等。
(2)培养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colony)和斜面上的菌苔(lawn)性状(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质地等);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的生长情况;
3)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程度,液面有无菌膜、菌环,管底有无絮状沉淀,培养液颜色等。
2.生理生化特征
(1)能量代谢利用光能还是化学能;
(2)对O2的要求专性好氧、微需氧、兼性厌氧及专性厌氧等;(2)营养和代谢特性所需碳源、氮源的种类,有无特殊营养需要,存在的酶的种类等。
3.生态习性
生长温度,酸碱度,嗜盐性,致病性,寄生、共生关系等。
4.血清学反应
用已知菌种、型或菌株制成抗血清,然后根据它们与待鉴定微生物是否发生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型或菌株。
5 噬菌反应
菌体的寄生有专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上产生噬菌斑,斑的形状和大小可作为鉴定的依据;在液体培养中,噬菌体的侵染液由混浊变为澄清。噬菌体寄生的专业性有差别,寄生范围广的谓多价噬菌体,能侵染同一属的多种细菌;单价噬菌体只侵染同一种的细菌;极端专业化的噬菌体甚至只对同一种菌的某一菌株有侵染力,故可寻找适当专化的噬菌体作为鉴定各种细菌的生物试剂。